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流动性刚韧平衡聚丙烯的开发及性能
1
作者 张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722,共5页
采用高氢调敏感性、高立构定向性的HR催化剂,结合高效成核剂技术在300 kt/a ST环管装置上通过氢调法制备了高流动性刚韧平衡聚丙烯产品M30RH,并利用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IR、SEM、DSC、POM等方法分析了M30RH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 采用高氢调敏感性、高立构定向性的HR催化剂,结合高效成核剂技术在300 kt/a ST环管装置上通过氢调法制备了高流动性刚韧平衡聚丙烯产品M30RH,并利用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IR、SEM、DSC、POM等方法分析了M30RH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30RH的MFR(10 min)为30.7 g、橡胶相含量为19.7%(w)、常温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为9.3 kJ/m^(2)、弯曲模量为1304 MPa、气味等级为3.9;与市售产品相比,M30RH的乙烯单元更倾向于分布在橡胶相中,具有更好的刚韧平衡性;M30RH的结晶性能与市售产品基本相同,在保持韧性的同时,提高了刚性和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高流动性 刚韧平衡 HR催化剂
下载PDF
高流动高抗冲高强PP/EPR共混物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乔泽爽 鞠翼龙 +2 位作者 刘宣伯 白红伟 傅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50,62,共7页
针对橡胶增韧塑料存在熔体流动性与力学强度和韧性难以平衡这一重要问题,以聚丙烯/乙丙橡胶(PP/EPR)共混物为例,提出通过构筑分子量分布呈“双峰”特性的PP基体来同步实现高流动、高强度和高抗冲韧性的策略。结果表明,通过将高、低分子... 针对橡胶增韧塑料存在熔体流动性与力学强度和韧性难以平衡这一重要问题,以聚丙烯/乙丙橡胶(PP/EPR)共混物为例,提出通过构筑分子量分布呈“双峰”特性的PP基体来同步实现高流动、高强度和高抗冲韧性的策略。结果表明,通过将高、低分子量的PP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形成“双峰”基体可设计得到具有较高流动性的高强高韧共混物,并且扩大二者的分子量差异更有利于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平衡。进一步分析表明,基体的链缠结密度是影响共混物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增韧 刚韧平衡 流动性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下载PDF
无机粒子改性HDPE材料用于PE双壁波纹管制备的研究
3
作者 宋科明 李统一 +1 位作者 胡伦根 王禹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62-63,共2页
以超细二氧化硅、纳米CaCO_3和滑石粉作为复合改性剂,制备了一系列HDPE复合材料,通过对拉伸屈服强度、弯曲性能、冲击强度的表征,研究其对HDPE材料刚性、硬度、韧性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纳米碳酸钙 滑石粉 刚韧性能
下载PDF
基体分子量对PP/EPR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鞠翼龙 刘宣伯 +2 位作者 乔泽爽 白红伟 傅强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3,共4页
以二元乙丙橡胶(EPR)增韧的聚丙烯(PP)共混物为研究对象,探究PP基体分子量对PP/EPR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分子量的增加,PP/EPR共混物的冲击韧性、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提高,且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临界EPR含量和脆... 以二元乙丙橡胶(EPR)增韧的聚丙烯(PP)共混物为研究对象,探究PP基体分子量对PP/EPR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分子量的增加,PP/EPR共混物的冲击韧性、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提高,且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临界EPR含量和脆韧转变温度均显著降低。当基体数均分子量(Mn)由3.8×10^(4) g/mol增至8.8×10^(4) g/mol,临界EPR含量从28%减至10%,脆韧转变温度从-17℃降至-30℃。分子量对基体结晶度和结晶形貌没有明显影响,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随分子量的变化不是单纯线性关系。当基体数均分子量为(5~7)×10^(4) g/mol的范围内,共混物的临界EPR含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呈现跳跃性转变,该转变可能与EPR分散相尺寸减小有关,EPR粒子的尺寸越小,增韧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二元乙丙橡胶 分子量 刚韧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