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Response of Mold Oscillator Interacting with Steel Slabs 被引量:2
1
作者 Yonghui PARK Hyunchul PARK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900-909,共10页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show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old oscillator was suggested. The model con- sidered a fri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ld oscillator and slab as several connected nodes. The governing eq...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show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old oscillator was suggested. The model con- sidered a fri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ld oscillator and slab as several connected nodes. The governing equation considered the slab as a multi-degree-of-freedom (DoF) system, and included a hysteresis model to describe elastic-plastic behavior of the slab; the mold oscillator was given two DoF by utilizing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data.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mold and slab execute various vibrations, and that mold oscillation marks are caused by a stick-and-slip phenomenon during intervals, in which the slab contacting the mold moves downward compared to the other slab (negative strip time). The slab shows the formation of mold oscillation marks to previous formation criterion equally when the mold velocity is faster than the casting speed about downward. The oscillation mark will grow up over 2 Hz exciting frequency with constant 4 mm stroke in simulations. Finally, the negative strip time was compared to the frictional force, hysteresis variable, and plastic force to investigat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oscillation ma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d oscillating mechanism mathematical model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hysteresis model stick-and-slip
原文传递
断层冲击地压失稳瞬态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1
2
作者 宋义敏 马少鹏 +1 位作者 杨小彬 姜耀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2-817,共6页
以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试验的观察手段,采用双轴加载方式对一种花岗闪长岩进行直剪摩擦滑动试验,通过搭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对断层冲击地压失稳瞬态过程进行研究,观测和分析冲击失稳过程中断层位移演化时间和空间的特征。试验结果表... 以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试验的观察手段,采用双轴加载方式对一种花岗闪长岩进行直剪摩擦滑动试验,通过搭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对断层冲击地压失稳瞬态过程进行研究,观测和分析冲击失稳过程中断层位移演化时间和空间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断层冲击地压发生与侧向压力量值有关,断层冲击地压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侧向应力条件,当侧向压力较小时,断层发生稳滑,不会发生冲击地压;(2)随着侧向压力的增加,发生断层冲击的峰值应力增加,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时的应力降增加;(3)冲击失稳过程中断层位移演化在时间上表现出间隔滑动特征,并且滑动间隔时间随着侧向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断层第一次失稳滑动的距离和滑动速度大于第二次滑动的距离和滑动速度;(4)冲击失稳过程中断层位移演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滑动的差异性特征,断层不同位置处的失稳滑动量值和滑动演化特征不同,表现出断层观测点的滑动量值随着与加载端的距离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断层 模型试验 冲击地压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黏滑
下载PDF
断层失稳错动热场前兆模式:雁列断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马瑾 刘力强 +1 位作者 刘培洵 马胜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1149,共9页
在实验室使用红外热像仪和接触式测温仪同步观测记录了压性和张性雁列断层失稳错动前后的热场变化过程.从实验记录中发现,在断层失稳引起温度场和热红外辐射亮温温度场上升之前,在两断层段之间的岩桥区发生降温变化.断层带开始升温发生... 在实验室使用红外热像仪和接触式测温仪同步观测记录了压性和张性雁列断层失稳错动前后的热场变化过程.从实验记录中发现,在断层失稳引起温度场和热红外辐射亮温温度场上升之前,在两断层段之间的岩桥区发生降温变化.断层带开始升温发生在失稳前2~3s内,岩桥区的降温却发生在失稳前约20s,这两个超前时间长度相差近一个量级.此类热场先降后升变化过程在雁列构造变形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可能作为雁列断层失稳错动的热场前兆模式.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详细描述了上述热场变化的时间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产生此种失稳前兆模式的机制,显著异常出现的条件及有利观测部位,讨论了它在地震前兆探索等研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断层 粘滑 热红外亮温温度 温度场 热场前兆模式
下载PDF
SLTIT型扭转冲击钻井提速工具 被引量:44
4
作者 周燕 安庆宝 +2 位作者 蔡文军 谢慧 罗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7,98-99,共3页
在我国钻井大提速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集机械剪切、水力和扭转冲击3种破岩方式共同作用的复合钻井工艺新技术及装备。旋转钻井过程中,在不影响钻进的情况下,扭冲工具利用钻井液驱动内部冲击锤做反复的扭转冲击,将部分流体能量转换成一... 在我国钻井大提速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集机械剪切、水力和扭转冲击3种破岩方式共同作用的复合钻井工艺新技术及装备。旋转钻井过程中,在不影响钻进的情况下,扭冲工具利用钻井液驱动内部冲击锤做反复的扭转冲击,将部分流体能量转换成一定频率、周向扭转、冲击型的井底机械破岩能量,并直接传递给钻头。5口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扭转冲击复合钻井技术与装备适合我国的钻井技术环境,能够有效消除PDC钻头的卡滑现象,减轻钻柱扭转振荡,能够有效保护钻头和钻具等配套部件,有效降低钻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冲击 卡滑 提速工具 难钻地层 剪切破岩
下载PDF
煤岩组合结构失稳滑动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姜耀东 王涛 +2 位作者 宋义敏 王欣 张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为了研究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机理,依据双面剪切实验模型设计了砂岩-煤组合试样在不同轴向荷载下的滑动摩擦实验,运用数字相机和声发射记录仪搭建了声光监测系统,克服以往煤岩摩擦实验不易进行位移观测的难题。实验研究了煤岩组合样本失... 为了研究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机理,依据双面剪切实验模型设计了砂岩-煤组合试样在不同轴向荷载下的滑动摩擦实验,运用数字相机和声发射记录仪搭建了声光监测系统,克服以往煤岩摩擦实验不易进行位移观测的难题。实验研究了煤岩组合样本失稳滑动的产生条件、特定条件下的滑动类型、位移演化规律以及滑动过程所伴随的声发射特征。实验发现:组合结构的滑动形式与轴向荷载具有相关性,轴向荷载越大,越易于出现失稳滑动;失稳滑动前无明显的位移征兆,失稳滑动后,滑动位移快速增长;产生滑动时的剪切应力峰值与轴向荷载呈正相关性,而失稳滑动产生的位移量与轴向荷载无相关性,本次实验一次失稳滑动产生的最大滑动位移为35.5μm,最小为5.6μm;试件滑动前有较为密集的声发射事件出现,稳定滑动后,声发射数降低。实验模拟了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的发生过程,并对于认识断层活化,以及煤体克服顶底板夹持作用突然滑出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结构失稳 声发射 冲击地压 数字散斑
下载PDF
钻柱黏滑振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吕苗荣 沈诗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以四自由度钻柱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结合钻头–岩石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了钻柱在直井眼内的动力学特征,研发了多自由度钻柱粘滑振动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开展了钻柱动力学行为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得出了管柱、钻头和转盘的刚度与转动惯量,... 以四自由度钻柱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结合钻头–岩石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了钻柱在直井眼内的动力学特征,研发了多自由度钻柱粘滑振动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开展了钻柱动力学行为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得出了管柱、钻头和转盘的刚度与转动惯量,以及钻压、转速等对钻柱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钻柱运动的4种状态特征。通过对实际钻柱动力学参数的仿真分析,表明钻杆越长,钻铤越短,钻柱越容易处于黏滑振动状态。另外,改变钻柱的内外直径不可能有效抑制黏滑振动。研究成果对现场钻井作业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 钻柱振动 钻柱动力学 扭转振动模型 仿真
下载PDF
扭力冲击器在海上深部地层的提速效果评价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海山 葛俊瑞 +3 位作者 杨进 杨建刚 李增奇 施览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49-251,共3页
某海域A区块地质条件复杂,中深部井段地层岩性为花岗组灰色泥岩与粉砂岩、含砾细砂岩和中砂岩互层。钻井过程中可钻性差,钻头憋跳严重,机械钻速低。为提高钻井效率,在A3井深部井段采用扭力冲击器配合PDC钻头,开展了提高机械钻速的尝试... 某海域A区块地质条件复杂,中深部井段地层岩性为花岗组灰色泥岩与粉砂岩、含砾细砂岩和中砂岩互层。钻井过程中可钻性差,钻头憋跳严重,机械钻速低。为提高钻井效率,在A3井深部井段采用扭力冲击器配合PDC钻头,开展了提高机械钻速的尝试。应用结果表明,该井的机械钻速比邻井提高了20%以上,有效减少了钻头卡滑现象,消除了钻头在井下运动时的不规则振动,延长了钻头使用寿命,同时为LWD等其他钻井工具的使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力冲击器 深部地层 卡滑 PDC钻头 机械钻速 效果评价
下载PDF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lling Contact between Sphere and Cone 被引量:18
8
作者 ZHAO Yanling XIA Chengtao +4 位作者 WANG Hongbo XUAN Jiaping XIANG Jingzhong LIU Xianli SU Xianggu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21-529,共9页
In non-conforming rolling contact, the contact stress i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contact area. However,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of the special contact model and stress model used fo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n non-conforming rolling contact, the contact stress i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contact area. However,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of the special contact model and stress model used fo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and this has prevente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ed friction, wear, and failure. This paper is particularl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area of rolling contact between a sphere and a cone, for which purpose the boundary is determined by the Hertz theory and the geometries of the non-conforming surfaces. The phenomenon of stick-slip contact is observed to occur in the contact are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full-slip(Q 〈 μ·P).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rolling contact theory developed by CARTER,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stick and slip reg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angential force over the contact area are analyzed. Furthermore, each stress component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c Ewen theory and the idea of narrow band. The stress equations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rolling contact between the sphere and the cone are obta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and are used to perform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components have a large gradient alo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tick and slip regions, and that the maximum stress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tact coefficient and proportional to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 new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ress during non-classical three-dimensional rolling contact is proposed a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ed friction, wear, and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tive rolling Hertz theory stick-slip contact contact area contact stress
下载PDF
根据断层泥的微观特征探讨断层的活动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秉良 方仲景 +1 位作者 李建国 崔四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41-46,共6页
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在断层中分布较广,且易于变形,能较好地记录断层活动的历史。本文以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为试样做粘滑、蠕滑模拟实验,将实验产物与原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相对比,结合宏观地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断层... 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在断层中分布较广,且易于变形,能较好地记录断层活动的历史。本文以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为试样做粘滑、蠕滑模拟实验,将实验产物与原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相对比,结合宏观地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与断层的粘滑、蠕滑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显微结构 粘滑 蠕滑 断层活动
下载PDF
活动断层周期性粘滑变形的宏观和微观证据 被引量:19
10
作者 姚大全 《国际地震动态》 2004年第7期6-10,共5页
收集和归纳了活动断层周期性破裂 (高速 )变形的宏观和微观证据。这些对于我们识别断层上的过去发生的粘滑 (古地震 )事件遗迹 ,研究断层活动习性 。
关键词 活动断层 周期 粘滑 证据
下载PDF
粘滑过程中的多点错动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普春 刘力强 +1 位作者 郭玲莉 刘培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在实验室利用分布式多通道瞬态信号采集系统,从近场条件下研究了岩石粘滑过程中沿断层的声发射信号的初动到时和初动方向空间分布,并结合瞬态高频应变记录系统观测沿断层的应变分布特征,对粘滑过程中的震源错动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在... 在实验室利用分布式多通道瞬态信号采集系统,从近场条件下研究了岩石粘滑过程中沿断层的声发射信号的初动到时和初动方向空间分布,并结合瞬态高频应变记录系统观测沿断层的应变分布特征,对粘滑过程中的震源错动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在双轴伺服加载系统上进行。分析表明,一次突发应力降对应的瞬时震源滑动过程是由多次更短暂的微小错动组成的,每次短小错动都产生自己的声发射事件,并依次对应不同的应变值快速改变。而每一次的微小错动也可能不止一个位错点,而是对应空间上多个启动点,从振动波初动信号的空间分布形式与沿断层应变场不均匀分布中可以找到证据。近场条件下观测到的粘滑过程多点错动现象对于理解震源过程的复杂性,解释现场地震震源不确定性与震源机制解的高矛盾比现象提供了可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滑失稳 多点错动 声发射 初动方位 应变场
下载PDF
俯冲带地震诱发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6
12
作者 邵同宾 嵇少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68,共24页
俯冲带作为地球循环体系的关键部位,具有构造活跃、地震多发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基于震源位置,俯冲带地震既可划分为板间和板内地震,也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俯冲带内的浅源地震包括板间地震和浅源板内地震,而中源和深源地... 俯冲带作为地球循环体系的关键部位,具有构造活跃、地震多发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基于震源位置,俯冲带地震既可划分为板间和板内地震,也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俯冲带内的浅源地震包括板间地震和浅源板内地震,而中源和深源地震皆属于板内地震。在地球浅部,温度与压力低,浅源地震是由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沿着先存断层发生不稳定摩擦滑移造成的。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使得流行于浅部的脆性和摩擦行为在无水条件下被强烈抑制,岩石从而表现为可抑制地震的韧性行为,使得中-深源地震的诱发机制有别于常规的脆性行为。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了解到中源地震的诱发机制主要是脱水或与流体相关的致脆以及塑性剪切失稳,而深源地震的成因主要是相变致裂。然而,中-深源地震很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中源深度既可能是流体相关的致脆导致脱水源区的脆性围岩产生地震,亦可能是脱水的蛇纹岩本身可能在流体孔隙压的作用下作粘滑滑移,而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孕震带宽度大于"反裂隙模型"预测的亚稳态橄榄石冷核宽度的深源地震可能是由第一阶段的相变致裂和第二阶段的塑性剪切失稳诱发,而孕震带的实际宽度与预测宽度相当的深源地震则可能仅由相变致裂引起。只要过渡带内名义无水矿物中的结构水能释放出来,脱水致脆同样可能触发一些深源地震;而塑性剪切失稳不仅能在中-深源地震触发后的扩展阶段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还能单独触发一些中-深源地震,因此能够解释大多数反复发生的中-深源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粘滑 脱水致脆 塑性剪切失稳 相变致裂
下载PDF
正应力扰动对断层滑动失稳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元敏 马胜利 +1 位作者 缪阿丽 杨马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1-940,共10页
利用双轴伺服控制加载装置,采用三块花岗闪长岩标本组成的含有两个滑动面的直剪结构,开展了摩擦滑动实验.实验中通过在垂直滑动面的载荷上叠加正弦波状和方波状的扰动,研究了正应力扰动对断层黏滑失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恒定的正应力和... 利用双轴伺服控制加载装置,采用三块花岗闪长岩标本组成的含有两个滑动面的直剪结构,开展了摩擦滑动实验.实验中通过在垂直滑动面的载荷上叠加正弦波状和方波状的扰动,研究了正应力扰动对断层黏滑失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恒定的正应力和位移速率下,标本表现为规则的黏滑,叠加正应力扰动后,随扰动振幅的增加黏滑发生时间与扰动的相关性增大,黏滑应力降和时间间隔的分布趋于离散.黏滑应力降和时间间隔的平均值随平均正应力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扰动叠加后黏滑应力降的离散度随平均正应力的增加而增大;黏滑应力降和时间间隔主要受应力变化幅度的影响,而与应力变化的速率关系不大.剪应力和正应力扰动都会对断层黏滑失稳产生影响,而正应力扰动的影响更明显.这两种扰动对断层黏滑失稳影响的机制存在差异,剪应力扰动只是改变断层滑动的推动力,而正应力扰动则改变了断层面上凹凸体的接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实验 黏滑 应力扰动 应力降 黏滑间隔
下载PDF
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的控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伟亮 耿艳峰 +2 位作者 李聪冉 王凯 佀洁茹 《石油机械》 2017年第8期7-12,共6页
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是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钻井工具,而安装在工具内部的稳定平台控制的性能指标决定了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导向能力和导向精度。基于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原理样机,分析了圆周角位置控制中存在的... 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是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钻井工具,而安装在工具内部的稳定平台控制的性能指标决定了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导向能力和导向精度。基于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原理样机,分析了圆周角位置控制中存在的测量值周期性突变现象,提出了角位置预处理方法,解决了电机转向控制和测量值跳变的问题;结合理论建模与系统识别方法,获取了原理样机稳定平台的控制模型,搭建了稳定平台工具面角反馈-前馈仿真系统,针对井下黏滑工况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反馈-前馈仿真系统可以较好地抑制黏滑工况造成的工具面角波动,在黏滑度100%的情况下可将工具面角控制在±13°范围内,满足钻井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所得结论可以指导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成功命中地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指向式 旋转导向 稳定平台 工具面角 圆周角 位置控制 黏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和吐谷鲁断裂带断层泥分形特征与断裂活动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玲 胡道功 +1 位作者 何登发 温长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19-525,共7页
根据采集的天然断层泥样品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和吐谷鲁逆断裂带中断层泥进行了显微构造、显微形貌和分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断层泥至少存在三期变形 ;同时断层泥和石英碎粒中既发育有线状擦痕、阶步等典型的粘滑活动显微构造 ... 根据采集的天然断层泥样品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和吐谷鲁逆断裂带中断层泥进行了显微构造、显微形貌和分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断层泥至少存在三期变形 ;同时断层泥和石英碎粒中既发育有线状擦痕、阶步等典型的粘滑活动显微构造 ,也发育有剪切滑动、定向排列等典型的蠕滑活动变形现象 ,说明了断裂活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断层泥的分形研究表明 ,霍尔果斯和吐谷鲁断裂带断层泥分维值分别在 2 .17~ 2 .6 3和 2 .76~ 2 .89变化 ,分维值与断层运动方式粘滑或蠕滑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 ,断层泥分维值能否作为判别断裂活动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分形 粘滑 蠕滑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黏滑实验的震级评估和应力降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玲莉 刘力强 马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7-876,共10页
本文通过三种结构模型的黏滑地震模拟实验,利用高频速度连续观测系统获得了地震失稳过程的速度特征,讨论了最大位移量的选取方法,估算了实验室黏滑型地震的矩震级,探讨了黏滑类型、应力降大小与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滑型地震的应力降... 本文通过三种结构模型的黏滑地震模拟实验,利用高频速度连续观测系统获得了地震失稳过程的速度特征,讨论了最大位移量的选取方法,估算了实验室黏滑型地震的矩震级,探讨了黏滑类型、应力降大小与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滑型地震的应力降过程可能包含一次到多次高频振荡,对应若干次黏滑子事件.高频振荡的摆动幅度很大,包含有多种频率成分,峰值速度0.003~0.008m·s-1.初步估计黏滑型地震的震级范围为-4.4^-3级,断层构造面的差异对各种黏滑模型的地震震级分布有明显影响.总体来看应力降与地震震级没有明显相关性,决定地震震级的主要因素应当是震源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 应力降 最大位移量 震级估算 滑移速率 地震尺度
下载PDF
断层黏滑失稳过程微震与电荷信号时频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扬锋 荆刚 +1 位作者 樊艺 潘一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5-1395,共11页
采用微震与电荷感应监测系统作为试验的监测手段,利用双轴加载试验系统对粗晶正长花岗岩进行不同断层倾角及侧压下断层模型进行断层摩擦滑动试验,观察和分析不同倾角与侧压下断层黏滑曲线特征和断层黏滑过程微震与电荷信号时域与频域特... 采用微震与电荷感应监测系统作为试验的监测手段,利用双轴加载试验系统对粗晶正长花岗岩进行不同断层倾角及侧压下断层模型进行断层摩擦滑动试验,观察和分析不同倾角与侧压下断层黏滑曲线特征和断层黏滑过程微震与电荷信号时域与频域特征。结果表明:(1)斜交断层双轴加载过程中侧压及断层倾角改变使断层面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改变了黏滑曲线特征及断层黏滑时摩擦强度。小倾角断层易发生黏滑,黏滑时释放的能量小震级低,而大倾角断层不易发生黏滑,但断层失稳时应力降较大,失稳时释放的能量大震级高。通过分析侧压和断层倾角的变化,可进一步判断断层黏滑失稳的可能性。(2)斜交断层发生黏滑就会产生高幅值的微震与电荷信号,且微震与电荷信号在应力降产生之前产生,微震与电荷信号基本同步产生,黏滑时的应力降与信号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黏滑时断层处的电荷信号幅值较大。随着断层倾角及侧压变化,电荷信号幅值及能量有显著变化,微震信号幅值及能量基本不变。(3)微震和电荷信号频带范围为0~100 Hz,两者信号主频在10 Hz以内。断层黏滑前微震与电荷信号频率及功率值增大,黏滑后迅速减小。试验结果表明微震与电荷信号频谱特征比信号幅值有更明显的前兆特征,采用希尔伯特–黄时频分析方法分析微震与电荷信号时频特征能更好地识别断层黏滑过程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黏滑 斜交断层 断层倾角 微震 电荷感应 时频特征
原文传递
捷联式旋转导向井斜方位动态解算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薛启龙 王瑞和 +2 位作者 孙峰 韩来聚 倪红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7,107,共6页
针对捷联式垂直钻井现场试验,对测量系统井下存储数据进行回放分析,提出捷联式旋转导向井斜方位动态解算方法,即在钻柱不旋转的情况下同时采用三轴实时滤波信号计算井斜方位并存储滤波后的x、y轴信号,在钻柱旋转的情况下采用滤波后的实... 针对捷联式垂直钻井现场试验,对测量系统井下存储数据进行回放分析,提出捷联式旋转导向井斜方位动态解算方法,即在钻柱不旋转的情况下同时采用三轴实时滤波信号计算井斜方位并存储滤波后的x、y轴信号,在钻柱旋转的情况下采用滤波后的实时z轴信号,不旋转情况下采用存储的x、y轴信号进行计算。将井下钻具的黏滑状态也看作是一种不旋转的'静止'状态,提出利用井下测量数据实时判断钻柱旋转状态的方法,给出井斜方位角解算公式以及动态解算方法流程,并在Matlab软件中编制程序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钻柱旋转过程中的振动是引起井斜方位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所提出的动态测量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减少钻柱振动对井斜方位解算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旋转导向 动态解算 黏滑 加速度计 磁通门 捷联式
下载PDF
逆断层黏滑错动下隧道抗错断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道远 李粮余 +2 位作者 袁金秀 王慧聪 李冬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6,共5页
研究目的:由于断裂活动的复杂性和工程示范样本的缺失性,逆断层黏滑错动过程隧道抗错断力学机制尚未清晰揭示。因此,本文以某交通隧道逆断层黏滑错动段为原型,采取强制位移法开展1∶30抗错断模型试验,对逆断层黏滑错动下隧道衬砌结构应... 研究目的:由于断裂活动的复杂性和工程示范样本的缺失性,逆断层黏滑错动过程隧道抗错断力学机制尚未清晰揭示。因此,本文以某交通隧道逆断层黏滑错动段为原型,采取强制位移法开展1∶30抗错断模型试验,对逆断层黏滑错动下隧道衬砌结构应变、受力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逆断层黏滑错动条件下隧道抗错断力学机制。研究结论:(1)逆断层黏滑错动具有显著区域性特征,黏滑错动过程主要影响Ⅱ-Ⅱ~Ⅴ-Ⅴ断面范围内,远离错动面衬砌结构受错动影响较小;(2)隧道衬砌结构纵向主要为压应变超限受损,最大纵向压应变位于固定盘侧Ⅴ-Ⅴ断面;活动盘侧环向压应变超限位于Ⅲ-Ⅲ断面的拱顶,固定盘侧环向拉应变超限位于Ⅳ-Ⅳ和Ⅴ-Ⅴ的拱顶、环向压应变超限位于仰拱;(3)活动盘侧最大接触压力位于Ⅱ-Ⅱ断面仰拱,错动前后相差近2倍;固定盘侧最大接触压力位于Ⅴ-Ⅴ断面拱顶,错动前后相差1. 1倍;黏滑错动对活动盘侧围岩压力影响近似为固定侧1倍;(4)本研究成果可为逆断层黏滑错动地质地段隧道抗错断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 断裂黏滑 隧道 力学机制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干摩擦系统的自激振动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毅 王太勇 +1 位作者 李强 张莹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9-543,共5页
针对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双质体—传输带干摩擦系统,首先对系统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利用数值方法揭示系统在非内共振、1∶2和1∶3内共振三种情况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通过分析可知,在传输带速度减小的过程中,系统的静平衡状态失稳... 针对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双质体—传输带干摩擦系统,首先对系统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利用数值方法揭示系统在非内共振、1∶2和1∶3内共振三种情况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通过分析可知,在传输带速度减小的过程中,系统的静平衡状态失稳,出现纯滑动和粘滞—滑动形式的干摩擦自激振动。另外,系统的内共振状态对干摩擦自激振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 稳定性 自激振动 粘-滑振动 内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