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ation pneumonitis after 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被引量:22
1
作者 Hideomi Yamashita Wataru Takahashi +1 位作者 Akihiro Haga Keiichi Nakagawa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4年第9期708-715,共8页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has a locacontrol rate of 95%at 2 years for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and shoul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inoperable patients,elderly patients,and patients withsignificant ...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has a locacontrol rate of 95%at 2 years for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and shoul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inoperable patients,elderly patients,and patients with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who have early-stage NSCLCThe safety of SBRT is being confirmed in internationalmulti-institutional PhaseⅡtrials for peripheral lungcancer in both inoperable and operable patients,bureports so far have found that SBR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early-stage NSCLC and early metastatic lung cancer.Radiation pneumonitis(RP)is oneof the most common toxicities of SBRT.Although mospost-treatment RP is Grade 1 or 2 and either asymptomatic or manageable,a few cases are severe,symptomatic,and there is a risk for mortality.The reportedrates of symptomatic RP after SBRT range from 9%to28%.Being able to predict the risk of RP after SBRT isextremely useful in treatment planning.A dose-effecrelationship has been demonstrated,but suggesteddose-volume factors like mean lung dose,lung V20and/or lung V2.5 differed among the reports.We foundthat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an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shadow o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and high levels of serum Krebs von den Lungen-6 and surfactant protein D have a high rate of severe radiation pneumo-nitis after SBRT.At our institution,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these risk factors have not received SBRT since 2006,and our rate of severe RP after SBRT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on PNEUMONITIS 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 Dose-volume factors KREBS von DEN Lun-gen-6 Surfactant protein D COMPUTED tomography changes
下载PDF
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75例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夏廷毅 于勇 +3 位作者 孙庆选 李宏奇 崔纪青 常冬姝 《中国肿瘤》 CAS 2006年第8期518-521,共4页
[目的]观察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75例胰腺癌采用全身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CT扫描和三维计划,PTV在GTV外扩1cm,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胰头癌3Gy/次~4Gy/次,胰体尾癌4Gy/次~5Gy/... [目的]观察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75例胰腺癌采用全身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CT扫描和三维计划,PTV在GTV外扩1cm,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胰头癌3Gy/次~4Gy/次,胰体尾癌4Gy/次~5Gy/次,5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40Gy~51Gy,肿瘤中心区域80Gy~102Gy。[结果]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21.3%,部分缓解率(PR)48.0%,总有效率(CR+PR)69.3%。Ⅰ、Ⅱ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0%和62.50%,Ⅲ、Ⅳ期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1.63%和7.91%;Ⅰ、Ⅱ期和Ⅲ、Ⅳ期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26)。治疗期间胃肠反应Ⅰ~Ⅱ级为57.3%,Ⅲ级5%,经对症处理病人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全身γ刀治疗胰腺癌,对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Γ刀 胰腺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邱书珺 吴俊兰 +3 位作者 李勇 张国禹 潘绵顺 陈坚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所有病例于2008-08至2012-08均行伽马刀治疗后,开始口服靶向药物厄洛替尼,100~150 mg/d...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所有病例于2008-08至2012-08均行伽马刀治疗后,开始口服靶向药物厄洛替尼,100~150 mg/d,进食1 h前或进食2 h后服药;连续不间断服药至少2个月。伽马刀治疗结束至少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2例患者客观有效率(response rate,RR)19.9%(8/4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61.9%(26/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he median time to disease progression,TTP)5.2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11.5个月。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Ⅲ/Ⅳ度较少。结论采用γ-立体定向放疗结合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靶向治疗 厄洛替尼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老年Ⅰ期肺癌的不良反应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施世明 何健 +4 位作者 黄艳 胡永 沈亚 张建英 曾昭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治疗70岁及以上老年Ι期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30例Ⅰ期肺癌老年患者,所有患者使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ther...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治疗70岁及以上老年Ι期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30例Ⅰ期肺癌老年患者,所有患者使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therapy system,TOMO)配合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4-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呼吸时相融合控制技术进行SBRT治疗。周围型病灶为50 Gy/5F,中央型病灶为60 Gy/10F。放疗结束后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8.3个月。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均为77.9%,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6.7%和56.4%,1年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6.7%和92.1%。2级和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和3.3%。中央型与周围型病灶相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TOMO配合4D-CT呼吸时相融合控制技术对老年Ⅰ期肺癌患者进行SBRT治疗,患者耐受良好,对周围型和中央型肺癌均可取得较好的LCR和O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肺癌 老年 疗效
下载PDF
超级γ刀治疗胰腺癌46例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党亚正 扬洁 +3 位作者 费晋秀 吴发伟 雷续虎 陆婉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观察超级γ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46例胰腺癌采用超级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CT扫描和三维计划,PTV在GTV外扩1cm,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处方剂量3Gy-5Gy/次,4-5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4... 目的:观察超级γ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46例胰腺癌采用超级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CT扫描和三维计划,PTV在GTV外扩1cm,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处方剂量3Gy-5Gy/次,4-5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40Gy-50Gy,肿瘤中心区域80Gy-100Gy。结果: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13.0%,部分缓解率(PR)60.1%,总有效率(CR+PR)73.9%。Ⅰ、Ⅱ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50.0%,Ⅲ、Ⅳ期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4%和22.2%;Ⅰ、Ⅱ期和Ⅲ、Ⅳ期的2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胃肠反应Ⅰ-Ⅱ级为60.3%,Ⅲ级13.0%,经对症处理病人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超级γ刀治疗胰腺癌,对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γ刀 胰腺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下载PDF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局部推量模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文菊 姚远 马学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放射治疗(WBRT)分别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1~3个脑转移瘤病灶疗效的比较。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为WBRT加... 目的探讨全脑放射治疗(WBRT)分别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1~3个脑转移瘤病灶疗效的比较。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为WBRT加IMRT组(38例)和WBRT加SRT组(42例),以中位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周围器官受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疗效与组织损伤的评价和比较。结果WBRT加IMRT组和WBRT加SlIT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6月和11.9月(P=0.144);局部率控制分别为73.7%和90.5%(P=0.002);1年生存率分别为68.4%和81.0%(P=0.070);单个转移灶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90.0%,2—3个脑转移灶者分别为37.5%和55.6%,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脑干最大受量(Dmax)分别为(275±285)Gy和(17±25)Gy,平均受量(Dmean)分别为(144±152)Gy和(9±14)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加量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局部控制率,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脑转移瘤 全脑放射治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放射治疗技术和仪器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付礼霞 孙仲轩 冯念伦 《中国医学装备》 2008年第5期37-40,共4页
放射治疗仪器是利用电离辐射对肿瘤进行治疗的装置;主要有γ刀、微波电子直线加速器、近距离放疗仪器和适形调强放疗仪等。近距离放疗是指将封装好的放射源经人体腔道放在肿瘤体附近或表面,或是将细针管插植于肿瘤体内导入射线源实施照... 放射治疗仪器是利用电离辐射对肿瘤进行治疗的装置;主要有γ刀、微波电子直线加速器、近距离放疗仪器和适形调强放疗仪等。近距离放疗是指将封装好的放射源经人体腔道放在肿瘤体附近或表面,或是将细针管插植于肿瘤体内导入射线源实施照射的放疗技术;而调强适形是通过改变射束剖面强度分布,达到形状适形和剂量适形放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Γ刀 微波电子直线加速器 适形调强放疗
下载PDF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沈泽天 周含 +5 位作者 季晓芹 李傲梅 李兵 朱锡旭 王锐 陈龙邦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339,共7页
目的:肝脏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内脏转移部位之一,治疗效果较差,是前列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观察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前列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血清PSA的影响以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射波刀治疗中... 目的:肝脏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内脏转移部位之一,治疗效果较差,是前列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观察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前列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血清PSA的影响以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射波刀治疗中心治疗的20例前列腺癌伴肝转移患者,对前列腺癌伴肝转移且病灶1~3个行射波刀SBRT,给予总剂量为36 Gy(30~50 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2%~94%。按照mRECIST标准进行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率及疾病控制率,使用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4.0版(CTCAE 4.0)进行治疗反应评级。结果:所有研究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40.0%),部分缓解(PR)9例(45.0%),无变化(SD)2例(10.0%),进展(PD)1例(5.0%),疾病有效率(CR+PR)85%,疾病控制率(CR+PR+SD)95%。14例PSA升高患者中,治疗后10例明显下降,PSA下降率71.4%。治疗后随访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1、2年总生存期分别为85.0%、15.0%,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6.5个月(95%CI, 12.12~22.88个月)。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均完成全程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治疗毒副反应主要局限于1~2级,未出现>3级的毒副反应。结论:射波刀SBRT治疗前列腺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局部控制率高,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PSA水平并提高长期生存率,可推荐为临床上优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肝转移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波刀
下载PDF
基于射波刀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君 孔祥慧 +3 位作者 杨瑞杰 程程 王工 庄洪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70-674,共5页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腰骶脊柱肿瘤患者18例,分别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和俯卧位(热塑体网与俯卧板固定)进行CT模拟定位。按照XST与XSPT两种追踪方式设计治疗计划,治疗中分别记录两种体位脊柱追踪的摆位修正误差,平移修正为进出、左右、升降方向,角度修正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仰俯、倾斜。同时采集俯卧位治疗模式下同步呼吸追踪的相关误差。两种追踪模式的摆位修正误差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修正误差的差异。同时分析俯卧位同步呼吸相关误差,评估呼吸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升降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18±0.16)mm,俯卧位为(0.31±0.2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出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27±0.24)mm,俯卧位为(0.50±0.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呼吸模型相关误差左右、进出和升降的平均值分别为(0.21±0.11)mm、(0.41±0.38)mm和(0.68±0.42)mm。结论:治疗中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相比于仰卧位定位方式,俯卧位在升降与进出方向摆位误差相对较大,但俯卧位治疗方式具有同步呼吸追踪系统,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呼吸动度的实时修正。俯卧位脊柱追踪模式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同样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脊柱追踪 俯卧位 立体定向放疗
下载PDF
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物理实践指南 被引量:5
10
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 戴建荣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3-512,共20页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单次照射剂量大、分割次数少、边缘剂量下降快的特点。治疗过程中应使用最精准的设备,执行最严格、最规范的操作。本指南旨在建立起国内可通用的、立体定向放疗(SRT)临床实践工作所需的医学物理支持的最低要求,帮...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单次照射剂量大、分割次数少、边缘剂量下降快的特点。治疗过程中应使用最精准的设备,执行最严格、最规范的操作。本指南旨在建立起国内可通用的、立体定向放疗(SRT)临床实践工作所需的医学物理支持的最低要求,帮助国内放疗单位能够正确安全地开展SRT技术。各单位在使用本指南时,需结合本单位SRT设备特点和患者治疗情况,制定明确细致的标准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 医学物理实践指南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全脑放疗复发后替莫唑胺联合立体定向放疗补救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勇 王季颖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5-877,共3页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全脑放疗后颅内失败采用替莫唑胺联合立体定向治疗挽救的价值。方法 54例患者进入本次研究,所有全脑放疗后颅内复发转移的患者接受替莫唑胺化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分析局控率,生存率情况,多因素分析确定和生...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全脑放疗后颅内失败采用替莫唑胺联合立体定向治疗挽救的价值。方法 54例患者进入本次研究,所有全脑放疗后颅内复发转移的患者接受替莫唑胺化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分析局控率,生存率情况,多因素分析确定和生存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7个月。独立递归分级指数(RPA)1,2,3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4,9个月。自脑转移开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6~22个月),立体定向治疗加替莫唑胺挽救治疗后6和12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和65%。结论联合治疗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NSCLC中颅内治疗失败后作为挽救治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疗 化疗
下载PDF
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保证实践指南
12
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 徐寿平 曲宝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9-991,共13页
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通过安装在六关节工业机器人机械臂上的一套紧凑型X波段6 MV直线加速器,从多个角度对肿瘤实施精准照射,并通过一对正交X射线成像系统提供治疗摆位和治疗过程中的图像引导。考虑其与常规医用直线加速器质量保... 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通过安装在六关节工业机器人机械臂上的一套紧凑型X波段6 MV直线加速器,从多个角度对肿瘤实施精准照射,并通过一对正交X射线成像系统提供治疗摆位和治疗过程中的图像引导。考虑其与常规医用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方法的差异,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提出,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为临床应用的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Knife(CK)做了整体的功能概述,给出了临床应用CK系统的组织和机构建立人员、设备、技术流程、操作规范及文档记录等方面的质量保证要求,为CK系统的全面质量保证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春雷 袁智勇 +4 位作者 庄洪卿 宋勇春 董洋 李凤彤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研究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病灶数1~4个,射波刀治疗前一周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于肿瘤内或距肿瘤2 cm范... 目的:研究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病灶数1~4个,射波刀治疗前一周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于肿瘤内或距肿瘤2 cm范围内。根据肝转移灶部位不同给予放疗总剂量为(39~50)Gy(/3~6)次。射波刀治疗期间患者均不行同步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中位生存期50(15~55)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94.0%和72.5%。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28(2.3~44)个月。1年及以上的局部控制率86.2%,放疗前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局控相对较好(P=0.07)。常见的副反应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及乏力,无Ⅲ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癌 立体定向放疗 射波刀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22例小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译 黎功 +4 位作者 杨远游 程海民 高源 宁健 赵莹 《中国肿瘤》 CAS 2012年第8期627-630,共4页
[目的]评价伽玛刀对原发性小肝癌的治疗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期间,无法行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22例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50%~7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36~50)Gy/(8~12)f,(4~5)Gy/f,5f/w,平均照射剂量43.... [目的]评价伽玛刀对原发性小肝癌的治疗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期间,无法行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22例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50%~7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36~50)Gy/(8~12)f,(4~5)Gy/f,5f/w,平均照射剂量43.5Gy。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率。[结果]CR4例(18.18%),PR12例(54.55%),SD4例(18.18%),PD2例(9.09%),总有效率为72.73%(16/2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2%、68.7%和62.4%。中位生存时间40.0个月。治疗副反应轻微,无严重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结论]伽玛刀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较小,放射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伽玛刀 疗效
原文传递
立体定位放射疗法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芳 周霞 杨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位放射疗法(SRT)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 目的探讨立体定位放射疗法(SRT)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SRT,观察组患者采用SRT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于术后开始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6月,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 SRT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立体定位放射疗法 血管介入栓塞术 预后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军 赵品婷 +3 位作者 邵秋菊 齐宇红 袁灿亮 尹永信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735-1736,共2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X刀治疗12例重度BPH,靶区为整个前列腺,采用9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1.5-2)Gy/f,共(5-8)f,隔日一次,每周3次。治疗前、后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X刀治疗12例重度BPH,靶区为整个前列腺,采用9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1.5-2)Gy/f,共(5-8)f,隔日一次,每周3次。治疗前、后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速。结果:临床治愈8例,显效4例,各项指标变化显著(P<0.01)。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BPH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刀
下载PDF
化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颖 蒋保安 《肿瘤药学》 CAS 2011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以化疗为主同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入本院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同期放化疗治疗。化疗方案:EP为主方案,治疗周期4~6周期。放疗采取SRT,治疗剂量3.0~4.5GY,每周6次,中位治疗剂量38.5GY。... 目的探讨以化疗为主同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入本院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同期放化疗治疗。化疗方案:EP为主方案,治疗周期4~6周期。放疗采取SRT,治疗剂量3.0~4.5GY,每周6次,中位治疗剂量38.5GY。放疗介入时间:化疗开始1~2周期后,下一周期化疗前。放疗靶区:照射原发灶及明确转移灶,淋巴引流区不做预防照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 (1)全组患者CR率为46.2%,PR率为38.5%,SD率为15.3%,总治疗有效率为84.6%,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0.1%及38.5%。1年及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1%及94.2%;(2)2级急性放射肺损伤的发生率为3.8%,2级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7.7%,2级急性放射性食道损伤的发生率为11.5%,2级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为7.7%。结论化疗联合SRT治疗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患者的近期疗效可,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立体定向放疗 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for cancer 被引量:1
18
作者 Yang CONG Shi-kai WU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91-497,共7页
Unlike 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y, 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 is an emerging tumor-ablative radiation technology with a high-dose delivery to targets while dramatically sparing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Th... Unlike 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y, 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 is an emerging tumor-ablative radiation technology with a high-dose delivery to targets while dramatically sparing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The strengths of SRT involve noninvasive and short-course treatment, high rates of tumor local control with a low risk of side effects. Although the scientific concepts of radiobiology fail to be totally understood currently, SRT has shown its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against various tumors, especially for those adjacent to less tolerable normal organs(spinal cord, optic nerve, bowels, etc.). Nowaday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RT has been widely confirmed in certain patients, especially for those medically inoperable, unwilling to undergo surgery, medicine ineffective with tumor progression. Moreover, SRT could be properly used as palliative treatment aiming at relieving local symptoms and pain, and eventually achieving a potential survival benefit of several months. However, the weaknesses of SRT relate to inevitable radiation-induced toxicities as well as the inaccessibility of prophylactic irradiation. In general, one flaw cannot obscure the splendor of the jad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RT has opened the new era of precision radiation therapy, and SRT will probably step gloriously onto the remarkable stage for precisio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 高精度 学时 SRT 手术治疗 放射生物学 放射性毒性
下载PDF
CyberKnife系统中肝癌计划实施剂量计算及验证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瑞刚 解传滨 +5 位作者 戴相昆 杨涛 王越 王树鑫 曲宝林 徐寿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4期132-136,共5页
目的采用Monte Carlo与Ray-Tracing算法实施剂量计算及验证,分析和评估肝癌典型病例CyberKnife计划的准确性、可靠性,为不同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我科行CK治疗的肝癌肿瘤患者33例,分别使用射线追踪(Ray-Tracing,... 目的采用Monte Carlo与Ray-Tracing算法实施剂量计算及验证,分析和评估肝癌典型病例CyberKnife计划的准确性、可靠性,为不同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我科行CK治疗的肝癌肿瘤患者33例,分别使用射线追踪(Ray-Tracing,RT)算法和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算法进行计划剂量计算并评估;另从中选取10例用固体水模对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结果左叶肝癌靶区RT算法的平均剂量值为58.21 Gy,MC算法的平均值为57.76,两者相差0.45 Gy(0.78%);右叶肝癌RT算法的平均值为55.82 Gy,MC算法的平均值为54.60 Gy,两者相差1.22 Gy(2.23%);采用MC算法重新精算后,食管、胃、脊髓、肠道、十二指肠及肝脏的平均剂量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C算法剂量计算作为基准,肝癌患者中RT算法高估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均匀固体水进行验证,RT和MC两种算法点剂量计算值与测量值差异均在±3%以内,采用3%/2 mm标准分析γ通过率均大于93%。结论本研究通过对RT和MC两种算法在肝癌肿瘤实施计划剂量计算及其验证开展了系统研究与测试,对其准确性及偏差进行了考证,可为CK系统中肝癌计划算法的选择和治疗实施提供依据,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线追踪算法 蒙特卡罗算法 剂量计算 剂量验证
下载PDF
X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蕾 柳力敏 +3 位作者 刘宁宁 李光 夏兵 赵宪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92-796,共5页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放射(X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瘤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7例7眼,全身未发现转移病灶。肿瘤基底最大径线平均11.58mm;基底最小径线平均9.36mm;高度平均11.13mm。采用SiemensPRIMUS直线加速器6MVX线单次放射治...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放射(X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瘤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7例7眼,全身未发现转移病灶。肿瘤基底最大径线平均11.58mm;基底最小径线平均9.36mm;高度平均11.13mm。采用SiemensPRIMUS直线加速器6MVX线单次放射治疗(X刀)。治疗后1d、1m、3m、6m、12m及随后每6m复查。如随访中发现肿瘤增大,则行眼球摘除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m~25m,平均16.9m。全部患者生存,未发生肿瘤复发和眼球摘除。所有病例裂隙灯眼前节检查无异常。CT测定术后肿瘤缩小率(19.51~67.06)%,多在20%~30%之间。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6例肿瘤血流减少。每6m全身检查未见肿瘤远处转移。术后2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未见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结论平均16.9m随访结果表明X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有效,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除CT检查,彩色多普勒亦可作为检测肿瘤大小和血流的有效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 X刀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彩色多普勒检查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Siemens 眼球摘除术 立体定向放射 PRIMU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