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己中砷、汞、硒、镉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霞 李伟 +1 位作者 夏侯国论 范小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9-420,425,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防己(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样品,然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防己中的砷、汞、硒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6.9%~104.1%之间(n=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各元...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防己(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样品,然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防己中的砷、汞、硒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6.9%~104.1%之间(n=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3~0.19 ng/mL,能满足中药材中无机元素的测定要求。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中药材中有害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原子荧光法
下载PDF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Tetrandrine,Fangchinoline,and Cyclanoline in Rat Plasma by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tephaniae Tetrandrae Radix Extract 被引量:1
2
作者 Zhi-Bin Wang Yue Ma +3 位作者 Hua Liu Yu-Jin Bi Meng Wang Hai-Xue Kuang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1期130-137,共8页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a rapid and sensitive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trandrine,fangchinoline,and cyclanoline in ...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a rapid and sensitive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trandrine,fangchinoline,and cyclanoline in rat plasma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pharmacokinetic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tephaniae Tetrandrae Radix extracts.Methods:Sample pretreatment involved methanol pretreatment an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of ethyl acetate from plasma with methanol.Tramadol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Th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an high strength silica T3 column(100 mm×2.1 mm,1.8μm)and a gradient elution method consisting of mobile phase solution A(0.1%formic acid in water)and B(acetonitrile)at a flow rate of 0.4 mL/min.The detec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 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in the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and using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in the positive ionization mode.Results:High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with an analysis time of 4 min/sample.The calibration curve linear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250 ng/ml(R^(2)≥0.9900)and the low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is 1 ng/ml.The intraday and interday precision(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values were lower than 9.4.Accuracy(relative error)was within 10.3%at all three quality control levels.Conclusions:Thi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pharmacokinetics of tetrandrine,fangchinoline,and cyclanoline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tephaniae Tetrandrae Radix extracts.The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C_(max))of tetrandrine,fangchinoline,and cyclanoline was 124.71±16.08,84.56±3.28,and 57.61±6.26 ng/mL,respectively.The time to reach C_(max)was 10.39±3.04 for tetrandrine,10.17±3.04 for fangchinoline,and 6.40±3.16 for cyclanoline.The pharmacokinetic results might help further guid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ephaniae Tetrandrae Rad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RMACOKINETICS rat plasma stephaniae tetrandrae radix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原文传递
防己黄芪汤药理作用及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3
作者 汪小莉 刘晓 +3 位作者 夏春燕 祝婷婷 朱慧 蔡宝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527-3534,共8页
防己黄芪汤是由防己、黄芪、白术和炙甘草组成的临床常用方剂。目前研究发现该方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皂苷类、黄酮类和内酯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水肿和心脏水肿等功效。从古方来源及... 防己黄芪汤是由防己、黄芪、白术和炙甘草组成的临床常用方剂。目前研究发现该方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皂苷类、黄酮类和内酯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水肿和心脏水肿等功效。从古方来源及现代研究的不同层次,综述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防己黄芪汤及相关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黄芪汤 防己 黄芪 白术 炙甘草 生物碱 皂苷 黄酮
原文传递
中药归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树荣 孙冰 丁国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500-502,共3页
以动物各脏器组织中cAMP,cGMP水平的变化为指标,对中药五味子、鱼腥草、汉防己的归经进行了尝试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与中医传统医药理论对中药归经的认识有较大的相近性。
关键词 归经 环核苷酸 五味子 汉防己
下载PDF
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乌头碱和粉防己碱煎出量的测定 被引量:27
5
作者 何伟 秦林 司淑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 考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乌头碱、粉防己碱煎出量的变化 ,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增效减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合煎液和单煎液中乌头碱和 /或粉防己碱的含量。结果 川乌与防己配伍合煎 ,乌头碱、粉防... 目的 考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乌头碱、粉防己碱煎出量的变化 ,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增效减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合煎液和单煎液中乌头碱和 /或粉防己碱的含量。结果 川乌与防己配伍合煎 ,乌头碱、粉防己碱的煎出量均较单煎时降低。结论 川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防己 乌头碱 粉防己碱 薄层扫描法 煎出量 含量测定 中药配伍
下载PDF
川乌配伍防己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少华 秦林 +1 位作者 薛玲 王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29-932,共4页
目的 观察川乌配伍防己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讨寒热配伍的免疫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及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 ( DTH)模型 ,并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 MΦ )吞噬功能和特异性抗体生成等。结果 川乌配伍防己既可明... 目的 观察川乌配伍防己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讨寒热配伍的免疫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及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 ( DTH)模型 ,并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 MΦ )吞噬功能和特异性抗体生成等。结果 川乌配伍防己既可明显抑制免疫增高小鼠 DTH,明显抑制大鼠佐剂继发性关节炎 ,又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 MΦ 吞噬功能。而各单味药则无明显作用。另外 ,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影响 ,单味防己有明显促进作用 ,而乌防配伍后能明显抑制其作用。结论 川乌配伍防己对细胞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防己 配伍 免疫调节 佐剂性关节炎
下载PDF
川乌与防己配伍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晓丽 张少华 +3 位作者 秦林 宋振华 毛淳 张勤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方法:将家兔、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川乌组、防己组、川乌-防己(1:1)配伍组、川乌-防己(1:2)配伍组,利用化学刺激、热刺激、电刺激3种刺激方法,加上扭体实... 目的:观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方法:将家兔、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川乌组、防己组、川乌-防己(1:1)配伍组、川乌-防己(1:2)配伍组,利用化学刺激、热刺激、电刺激3种刺激方法,加上扭体实验造成4种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川乌、防己配伍前后对家兔、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在3h之内各给药组均显示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1),其中川乌-防己配伍组和川乌组作用较强;在3h以后,消炎痛组和防己组、川乌组镇痛作用逐渐减弱,至24h消炎痛组和防己组已无镇痛作用,而川乌-防己配伍组镇痛作用继续增强,并持续较高水平,与消炎痛组和各单味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乌、防己配伍镇痛作用优于单味川芎、防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防己 配伍 镇痛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防己本草考证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佳蓉 吴威 +2 位作者 史晨旭 杨关林 张会永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70-82,共13页
防己药材历史悠久,为经典名方中常用中药,是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良药。长期的历史发展使防己药材资源种类丰富,但由于各地用药习惯有别、产地发生变迁,临床上常见同名异物现象。马兜铃科汉中防己、广防己和防己科木防己、粉防己均作为... 防己药材历史悠久,为经典名方中常用中药,是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良药。长期的历史发展使防己药材资源种类丰富,但由于各地用药习惯有别、产地发生变迁,临床上常见同名异物现象。马兜铃科汉中防己、广防己和防己科木防己、粉防己均作为防己药材使用,因此明确防己药材基原和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对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保证至关重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和现代国内外文献,对临床上常见的4种防己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对不同防己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进行比较总结,为防己药材的现代临床应用和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防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赖信宏 谢孟姣 +4 位作者 陈海燕 梁资就 黄小洪 李芳婵 蒋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4-252,I0033,共10页
防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归膀胱、肺经,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防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理论,以传... 防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归膀胱、肺经,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防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理论,以传统功效、五味药性理论、网络药理学、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可测性、入血成分为预测方向,对防己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防己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中药质量标志物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对防己及其混伪品的鉴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美青 杜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48,共6页
目的:利用核糖体DNA第2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及其二级结构对传统中药材防己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及聚类分析。方法:从Gen Bank上下载36条防己及其混伪品的ITS序列,利用Geneious R11.0.3进行序列比对,运用MEGA7.0计算种内、种间K2... 目的:利用核糖体DNA第2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及其二级结构对传统中药材防己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及聚类分析。方法:从Gen Bank上下载36条防己及其混伪品的ITS序列,利用Geneious R11.0.3进行序列比对,运用MEGA7.0计算种内、种间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J)系统进化树,同时利用ITS2数据库在线软件预测各样本的二级结构,并利用4Sale软件进行二级结构的比对,最终运用ProfDistS软件基于距离法构建了PNJ进化树。结果: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均远大于种内平均遗传距离,NJ树显示防己及其混伪品聚为6个分支;混伪品与正品的二级结构均有一定的差异;PNJ进化树比NJ树显示出更多的分支和更高的分辨率。结论:虽然ITS2可以作为防己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但是若包含ITS2二级结构所蕴含的系统发育信息,鉴定结果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二级结构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嘉琪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248-4251,共4页
目的:研究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阿霉素建立肾阳虚水肿模型;甲状腺素、阿霉素建立肾阴虚水肿模型。观察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甲状腺水平、尿蛋白、肾功能、环核苷酸系统、血清蛋... 目的:研究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阿霉素建立肾阳虚水肿模型;甲状腺素、阿霉素建立肾阴虚水肿模型。观察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甲状腺水平、尿蛋白、肾功能、环核苷酸系统、血清蛋白与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阳虚水肿组比较,防己低剂量+茯苓T4、c AMP/c GMP、TP和ALB升高,Cre、BUN、c GMP、尿蛋白、TG和TC降低;防己中剂量+茯苓T4、c AMP、c AMP/c GMP、TP和ALB升高,Cre、BUN、c GMP、尿蛋白、TG和TC降低;防己高剂量+茯苓T4、TP和ALB升高,Cre、BUN、尿蛋白、TG和TC降低。与阴虚水肿组比较,防己低剂量+茯苓c GMP和ALB升高,T4、Cre、BUN、c AMP、c AMP/c GMP、尿蛋白、TG和TC降低;防己中剂量+茯苓c GMP和ALB升高,T4、Cre、BUN、c AMP、c AMP/c GMP和尿蛋白降低;防己高剂量+茯苓c GMP升高,T4、Cre、BUN、c AMP、c AMP/c GMP和尿蛋白降低(P<0.05,P<0.01)。结论: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优于防己、茯苓单味药,治疗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的最优剂量分别为防己中剂量+茯苓和防己低剂量+茯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茯苓药对 肾阳虚 肾阴虚 水肿
原文传递
防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金国 饶毅 +4 位作者 魏惠珍 黎莉 刘隆洪 王跃生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用HPLC法对防己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条件Shimadzu VP-ODS柱(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检测波长为282nm;以防己诺林碱作为参照物。结果初步建立了防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目的用HPLC法对防己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条件Shimadzu VP-ODS柱(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检测波长为282nm;以防己诺林碱作为参照物。结果初步建立了防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论方法简单可行,能够有效地控制防己药材的内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指纹图谱 HPLC 相似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防己—黄芪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申凤霞 李倩 +3 位作者 聂宗恒 马云 范建伟 关永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08-416,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挖掘防己—黄芪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防己—黄芪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应的靶点,以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挖掘防己—黄芪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防己—黄芪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应的靶点,以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 likeness,DL)≥0.18作为筛选条件筛选出潜在的活性成分;通过CTD数据库筛选获得糖尿病肾病相关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Pathway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防己—黄芪药对中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成分是槲皮素、黄芪甲苷、汉防己甲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点主要有PTGS2、VEGFA、GSK3B、PPARG、TNF、TP53、MMP9等;通路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肾细胞癌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PTGS2、VEGFA、GSK3B和PPARG均有较好的结合。结论本研究从整体角度阐述防己—黄芪药对干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揭示了该药对在多条通路上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反应、改善肾脏细胞的异常、参与糖代谢等协同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黄芪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利心丸中牡丹皮及防己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绍轩 扬军 +3 位作者 王学农 张本 邱雪 于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2-433,共2页
目的研究利心丸中的牡丹皮和防己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论鉴别方法可靠,可用于利心丸的上述成分鉴别。
关键词 利心丸 牡丹皮 防己 薄层色谱鉴别
下载PDF
炎见宁片中防己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蘅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4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炎见宁片中的防己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论:该鉴别方法可靠,可用于炎见宁片的防己成分鉴别。
关键词 炎见宁片 防己 TLC
下载PDF
防己渗漉工艺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吉 何兵 邱华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82-3083,共2页
目的研究防己渗漉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防己总碱和粉防己碱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防己的渗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24 h,60%乙醇6倍量渗漉,渗漉速度为快速。结论工艺合理可行,可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防己 渗漉 正交实验 总生物碱 粉防己碱
下载PDF
粉防己专属性对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莹 邓安珺 +3 位作者 李喜凤 李志宏 杜冠华 秦海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43-1948,共6页
目的:扩展中草药专属性对照物质(CSPD)的研究;建立粉防己的专属性对照物质并归属其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信号,用于粉防己药材基源鉴定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规范化的程序获取粉防己专属性对照物质并测定其1H-NM... 目的:扩展中草药专属性对照物质(CSPD)的研究;建立粉防己的专属性对照物质并归属其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信号,用于粉防己药材基源鉴定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规范化的程序获取粉防己专属性对照物质并测定其1H-NMR和HPLC图谱;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粉防己专属性对照物质化学成分,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实现1HNMR和HPLC图谱的解析。结果:所分析的9个不同来源的粉防己样品中,8个样品的专属性对照物质的1H-NMR和HPLC图谱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征性;另有1个样品与其他样品存在主要成分相对含量的差异。从粉防己专属性对照物质中分得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tetrandrine-2′-N-β-oxide,tetrandrine-2′-N-α-oxide,(+)荷包牡丹碱、荷包牡丹酮和腺嘌呤等7个成分,经波谱分析鉴定了结构。粉防己专属性对照物质的1H-NMR和HPLC图谱主要显示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等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的特征信号。结论:粉防己专属性对照物质的1H-NMR和HPLC图谱反映了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和整体组成,适用于其基源鉴定和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 专属性对照物质 整体化学特征 1H-NMR HPLC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逆转乳腺癌耐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燚 王毛毛 +4 位作者 于淼 季宇彬 李文兰 辛国松 李海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41-2851,共11页
目的研究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对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在线预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 目的研究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对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在线预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成分-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然后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对预测的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抗肿瘤活性,采用CCK-8实验检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对乳腺癌MCF-7、MCF-7/AD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检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对MCF-7、MCF-7/ADR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对MCF-7、MCF-7/ADR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对MCF-7、MCF-7/ADR细胞核心靶点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N-甲基毛果芸香碱、光千金藤碱、粉防己碱和甜菜碱为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原癌基因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90 alpha family class A member 1,HSP90AA1)、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 gene,PIK3C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等靶点,调控钙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信号通路、Apenlin信号通路、维甲酸诱导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生物碱类活性成分 乳腺癌 多药耐药 网络药理学 N-甲基毛果芸香碱 粉防己碱 光千金藤碱 甜菜碱
原文传递
金不换总生物碱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霍佩琼 马仁强 +4 位作者 罗超 姚春霞 李红 赵必舜 庞建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26-1228,1232,共4页
目的:研究金不换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热板法、光热尾痛法、电子压痛法和甲醛致痛法,观察金不换总生物碱灌胃给予100,50,25 mg.kg-1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实验同时设立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和CMC-Na溶媒对照组。结果:金不换总... 目的:研究金不换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热板法、光热尾痛法、电子压痛法和甲醛致痛法,观察金不换总生物碱灌胃给予100,50,25 mg.kg-1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实验同时设立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和CMC-Na溶媒对照组。结果:金不换总生物碱3个剂量组对热、光热、电子压痛和甲醛致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结论:金不换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机制与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不换 总生物碱 镇痛作用
下载PDF
粉防己家种技术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隆洪 项曙红 +1 位作者 张亚平 彭安民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5年第4期20-21,共2页
目的研究粉防己野生变家种的技术。方法选取野生粉防己的块根,根据其直径的大小切成条形或小块,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块进行人工种植。结果人工种植的粉防己地上和地下部分长势与野生粉防己差异不大。结论粉防己可以进行人工种植。
关键词 粉防己 家种技术 野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