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燕 任艺虹 +3 位作者 周超飞 张庆考 刘国树 刘陪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AST/SST)的危险因素及其冠脉造影特点,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至2011-01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者5 129例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AST/SST)的危险因素及其冠脉造影特点,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至2011-01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者5 12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冠脉造影证实AST/SST(AST/SST组)43例。按年龄、性别(3∶1)匹配原则抽取PCI术后未出现AST/SST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ST/SST平均时间(4.1±5.7)d。院内死亡率13.95%(6/43)。AST/SST组糖尿病比例及血肌酐、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AST/SST组支架置入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及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AST/SST组出现B2/C病变比例、支架贴壁不良比例和支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术后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比值比1.447,95%可信区间1.101~1.902,P=0.008)、急性心肌梗死(比值比7.177,95%可信区间1.956~26.328,P=0.003)、多支架置入(比值比2.186,95%可信区间1.326~3.604,P=0.002)、支架贴壁不良(比值比7.590,95%可信区间1.389~41.475,P=0.019)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值比0.988,95%可信区间0.979~0.998,P=0.016)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是PCI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发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到2012年3月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39例,并按1∶2配对抽取同期复查冠脉造影术未见支架内再狭窄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从中分析术后支架...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到2012年3月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39例,并按1∶2配对抽取同期复查冠脉造影术未见支架内再狭窄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从中分析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支架直径及长度、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50%)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选择再次行急症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者33例,1例术后在院内死亡,余32例好转出院。结论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植入罪犯血管支架的直径较小及长度较长、术前LVEF低(<50%)是支架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长度≥29.5 mm或支架直径≤2.94 mm与较高的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相关。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支架内血栓后死亡率高,但早期行急症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引起的去内皮化与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欣 崔源源 赵福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21,共5页
药物洗脱支架(DES)因其显著的低支架再狭窄(ISR)发生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置入DES的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支架血管内皮损伤紧密相连。损伤... 药物洗脱支架(DES)因其显著的低支架再狭窄(ISR)发生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置入DES的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支架血管内皮损伤紧密相连。损伤的内皮层可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支架梁异位或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因此,本文就DES引起的内皮损伤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具体相关机制以及目前研究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对防御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作用做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内皮修复延迟 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三联抗血小板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30天内的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伟 孙中华 +4 位作者 米杰 罗欢 樊瑞娟 张健 齐向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究三联抗血小板(小剂量替罗非班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较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30d内支架内血栓(sT)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探究三联抗血小板(小剂量替罗非班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较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30d内支架内血栓(sT)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04年3月到2010年11月因ACS就诊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并植入DES的患者2904例,部分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双联组,n=1145),部分患者采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三联组,n=1759),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d内ST、MACE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虽然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变狭窄程度、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比率有差异,但通过Cox分析发现以上因素对终点事件的发生无影响,两组患者其余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联组主要终点事件ST的发生率低于双联组(0.11%VS.1.05%,P=0.0036),三联组较双联组相对风险降低89.52%。三联组次要终点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低于双联组(0.17%vs.1.48%,P=0.0005),三联组较双联组相对风险降低88.51%,其中三联组心源性死亡、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低于双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事件;三联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8例(0.45%),双联组发生4例(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0)。三联组急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8例(0.45%),双联组发生1例(0.0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与双联组相比,三联组ACS患者PCI术后30d内发生sT和MACE的风险明显降低,而出血风险及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血栓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原文传递
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剑峰 田原 +13 位作者 王勇 胡小莹 郭婷婷 邱洪 窦克非 唐熠达 袁晋青 吴永建 颜红兵 乔树宾 常越 徐波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索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在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关联与特征.方法:研究连续入选367例患者,包括7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确/可能的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支架内血栓组)和297例冠状动... 目的:探索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在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关联与特征.方法:研究连续入选367例患者,包括7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确/可能的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支架内血栓组)和297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组).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罪犯病变置入支架手术且再次入院接受相应靶病变的治疗.收集患者的资料,并进一步分析两类患者的特征.结果:与支架内再狭窄组患者相比,支架内血栓组患者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更高比例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有停服抗血小板药物病史的患者,且介入治疗次数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均<0.05).两组间绝大多数的基线和介入治疗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高水平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00 pg/ml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独立相关.结论:NT-proBNP、NLR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 支架内再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聚集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瑜 张钲 +5 位作者 白明 潘晨亮 唐宇宁 蔡玮婷 乔鑫 丁丽琼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聚集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ACS并行PCI患者1425例,根据入院时MPV水平三分位分组:低...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聚集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ACS并行PCI患者1425例,根据入院时MPV水平三分位分组:低MPV组(T1组),MPV≤11.0 fL,477例;中MPV组(T2组),MPV 11.0-12.1 fL,448例;高MPV组(T3组),MPV〉12.1 fL,50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确定MACE的预测因素。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12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为4.42%,Cox分析结果显示高MPV值(OR 1.46,95%CI 1.06-2.01)与血小板抵抗(OR 2.31,95%CI 1.40-3.80)是12个月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高MPV值与血小板抵抗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且两者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结论 MPV与血小板对ADP反应性是ACS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的预测因素,并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功能检测 支架内血栓
下载PDF
Predictive value of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on early stent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被引量:11
7
作者 LI Lei LI Hai-yan +4 位作者 QIAO Rui YU Hai-yi ZENG Hui GAO Wei ZHANG J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26-633,共8页
Background Despite outstanding antiplatelet properties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some patients taking these drugs continue to suffer complications.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appears to be a new prognostic factor in ac... Background Despite outstanding antiplatelet properties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some patients taking these drugs continue to suffer complications.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appears to be a new prognostic factor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for clinica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stent thrombosis (ST). However, there is no optimal method to identify it and assess its correlation to clinical outcomes. This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assessed by whole blood impedance aggregometry for the risk of early S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ho underwent coronary stenting. Methods Platelet responses to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n 86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ere measured by whole blood impedance aggregometry. Spontaneous platelet aggregation was defined as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identified by the increased electrical impedance. The clinical endpoint was early stent thrombosis during 30-day follow-up after coronary stenting.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aspirin resistance, clopidogrel resistance and dual resistance of combined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resistance were 19.8%, 12.8% and 5.8% respectively. Diabetes, female and higher platelet counts were more frequently detected in clopidogrel-resistant and dual-resistant patients. During 30-day follow-up, the patients with clopidogrel resistance and dual resistance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early stent thrombosis (18.2% vs. 1.3%, 40.0% vs. 1.2%, P 〈0.05).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dual resistance remained an independent predicator for early stent thrombosis (odds ratio 34.064, 95% CI 1.919-604.656, P=-0.016). Conclusions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assessed by whole blood impedance aggregometry is paralleled to clinical events, and dual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ator for early stent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s a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platelet reactivity, whole blood impedance aggregometry is a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o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electrical impedance aggregation metho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stent thrombosis
原文传递
血清白介素17、脂蛋白(a)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崔玉梅 董蕾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3期12-16,共5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仍有部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寻找可以预测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指标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血清白介素17(IL-17)、脂蛋白(a)[Lp(...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仍有部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寻找可以预测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指标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血清白介素17(IL-17)、脂蛋白(a)[Lp(a)]水平与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行PCI的256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PCI后1年内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其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采用R 4.1.0统计分析软件中“rmda”软件包绘制决策曲线,以分析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例STEMI患者PCI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9.5%(50/256)。血栓组患者血浆脑钠肽、血清IL-17、血清Lp(a)水平高于无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脑钠肽[OR=1.038,95%CI(1.002,1.075)]、血清IL-17[OR=1.297,95%CI(1.164,1.445)]、血清Lp(a)[OR=1.036,95%CI(1.020,1.052)]水平是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UC分别为0.745[95%CI(0.667,0.822)]、0.748[95%CI(0.677,0.819)]、0.777[95%CI(0.711,0.84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0.01~0.41的阈值概率区间,血清IL-17、Lp(a)水平联合评估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净收益率优于单一血清IL-17、Lp(a)水平。结论 血清IL-17、Lp(a)水平升高会增加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风险,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血栓形成 白介素17 脂蛋白(a)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血栓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因分析及处理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运 宋现涛 +6 位作者 孟康 田锐 苑飞 陈欣 金泽宁 陈韵岱 吕树铮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术(DES)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38例DES术后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手术相关资料及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和预...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术(DES)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38例DES术后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手术相关资料及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特点比较复杂,其中B2/C型病变占到了71%,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弥散长病变以及小血管病变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反映了真实的临床情况;38例患者中52.6%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9%的患者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中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占63%,晚期及迟发晚期血栓形成占37%;绝大多数患者成功接受了再次血运重建治疗,其中有31.6%的患者死亡;2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50%,发生率为8.3%;4例接受冠脉内超声(IVUS)检查的患者结果显示:支架近端贴壁不良1例,支架远端残余夹层1例,支架内膜增生不完全1例,支架两端动脉瘤形成1例。结论:DES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夹层形成、内膜增生不完全以及动脉瘤的发生等因素相关,支架内血栓形成(ST)后多数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尽管大部分能成功再次血运重建治疗,但死亡率仍然较高(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血栓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喆 杨新春 +2 位作者 蔡军 陈牧雷 万昕红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联用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对上消化道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0例,入院后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联用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对上消化道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0例,入院后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后继以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随机分为奥美拉唑(40mg/d)组83例,泮托拉唑(40mg/d)组80例,法莫替丁(40mg)组77例。连续用药5~7天,随访1个月,观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组出血发生率无差别,但均明显低于法莫替丁组;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三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未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与H_2受体拮抗剂相比,能明显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PCI术后支架内血栓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霍根红 李娟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26-429,共4页
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是指支架置入后,因多种因素于支架置入处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再次闭塞,出现猝死、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 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是指支架置入后,因多种因素于支架置入处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再次闭塞,出现猝死、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强化降脂理念的普及和新型抗血小板制剂的临床应用,显著改善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但ST作为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只有0.5%~3.1%,但后果严重。中医药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多采用活血化瘀和活血解毒法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通过对ST的成因结合中医学对PCI术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药在防治支架内血栓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为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活血化瘀 活血解毒
下载PDF
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和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治疗冠心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兰 刘干 +6 位作者 钟金鹏 袁佳 殷跃辉 佘强 苏立 凌智瑜 陈运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YINYI)和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EXCEL)治疗冠心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7例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指征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YINYI组和EXCEL组,分别接受YINYI和E... 目的:探讨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YINYI)和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EXCEL)治疗冠心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7例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指征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YINYI组和EXCEL组,分别接受YINYI和EXCEL治疗。12个月临床随访,观察2组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MACE、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情况。结果:YINYI组82例,置入YINYI 160枚,EXCEL组85例,置入EXCEL 188枚。2组患者平均靶病变长度分别为(22.31±11.32)mm和(22.25±10.98)mm,置入支架长度分别为(19.78±4.76)mm和(20.27±5.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临床随访观察,2组无晚期肯定支架血栓形成事件,总支架血栓事件YINYI组少于EXCEL组(1.26%:3.70%,P>0.05),但无显著性差异。2组比较全因死亡率(2.53%:3.70%,P>0.05)、MACE(6.33%:6.17%,P>0.05)、再次住院率(16.46%:20.99%,P>0.05),其中冠心病住院率(7.59%:7.40%,P>0.05),非冠心病住院率(8.86%:13.5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YINYI治疗冠心病,预防心血管事件与EXCEL相当,二者均用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药物涂层支架 聚合物 血栓
原文传递
Very late stent thrombosis due to multiple stent fracture and stent malapposition 被引量:7
13
作者 HUANG Zhe-yong QIAN Ju-ying GE Jun-b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86-189,共4页
Coronary stent fracture (SF) is a rare but potentially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coronary arterystenting.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very late in-stent thrombosis due to m... Coronary stent fracture (SF) is a rare but potentially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coronary arterystenting.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very late in-stent thrombosis due to multiple stent fractures at 8 sites and multiple stent malapposition formation four years after a si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Firebird, Microport, Shanghai,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ntfracture INTERVENTIONAL stent thrombosis stent malapposition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成因和防治 被引量:10
14
作者 金辰 李卫 +1 位作者 袁晋青 杨跃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5期617-621,共5页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重要议题。支架内血栓是介入治疗主要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临床事件,严重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现将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重点阐述...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重要议题。支架内血栓是介入治疗主要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临床事件,严重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现将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重点阐述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 发生机制 防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爱焕 薛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AMI行PCI治疗后发生ST的患者28例,围手术期均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片或噻氯匹定双重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和肝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AMI行PCI治疗后发生ST的患者28例,围手术期均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片或噻氯匹定双重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因胃溃疡或出血未用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发生ST8例,在经球囊扩张(PTCA)并尿激酶溶栓术中发生室颤死亡1例,发生ST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22例均于PTCA或PCI治疗血管再通。2例经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好转。2例可能的ST在术后24h内出现心绞痛,心电图示ST段抬高,肌钙蛋白升高,经加强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病情好转。多因素logist回归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C型病变、支架的长度及早期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发病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的ST形成发生率很低,但是预后较差。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型类型和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差可能是S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血栓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并发症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孔晓琳 刘冠男 +1 位作者 高丽霓 张辰浩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251-3254,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支架血栓形成、消化道出血、对比剂肾病、PCI术后焦虑/抑郁、无复流等,本文对近10年上述主要并发症的证候学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支架血栓形成、消化道出血、对比剂肾病、PCI术后焦虑/抑郁、无复流等,本文对近10年上述主要并发症的证候学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性特征。PCI术后支架血栓形成临床多见气虚血瘀或痰瘀,蕴结成毒;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候多见气虚血瘀或痰瘀;对比剂肾病临床证候多见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和正气亏虚; PCI术后焦虑/抑郁中医证候为肝气郁结伴有气虚血瘀;无复流中医证候多见气滞血瘀、痰瘀交阻、阳虚血凝、毒滞瘀结,其本质为本虚标实。参照上述中医证候学特征,为有效防止PCI术后并发症提供一定的中医证候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支架血栓形成 消化道出血 对比剂肾病 PCI术后焦虑/抑郁 无复流 中医证候 综述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救治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志立 曹义战 +5 位作者 艾永飞 马文帅 薛玉生 杨欣国 汤雁玲 金葵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2~2012-12我院心脏内科冠心病患者行DES置入术后43例患者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的时间、部位...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2~2012-12我院心脏内科冠心病患者行DES置入术后43例患者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的时间、部位、因素及救治措施。结果①DES置入术5320例,术后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43例,发生率0.81%,死亡9例,死亡率20.93%。血栓形成时间0.25~11(4.2&#177;4.6) d。②发生部位:左前降支33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7例;病变类型:B/C型39例, A型4例;发生血栓的血管直径:2.5 mm 19例,3.0 mm 22例,3.5 mm 2例。靶血管的支架数及长度:2枚以上38例,平均直径及总长度(2.87&#177;0.40)mm &#215;(32.39&#177;7.72)mm;1枚5例,平均(3.18&#177;0.39)mm &#215;(19.87&#177;4.66)mm。③原因:贴壁不良19例,小血管长病变14例,支架近远端过度扩张致内膜撕裂5例,氯吡格雷抵抗3例。④救治措施:采用直径略大的球囊高压扩张血栓部位35例,支架近远端再置入一枚支架5例。结论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程度、支架直径和长度、氯吡格雷抵抗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弥漫复杂病变患者;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救治的首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DES)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支架内血栓形成 DRUG-ELUTING stent(DE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下载PDF
PCI术后1年再发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海军 陈会校 +3 位作者 靳芳 李文娟 赵沙沙 张宝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811-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PCI术后1年再发AMI患者658例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根...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PCI术后1年再发AMI患者658例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根据AMI靶病变再发是否与支架内血栓有关,分为支架内血栓组(n=480)与非支架内血栓组(n=178)。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脉造影指标、治疗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1年再发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支架内血栓组入院前接受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例显著低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而支架内血栓组入院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显著高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支架内血栓组球囊扩张比例显著高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而支架再次置入和药物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次要终点事件、术后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随访1年累积无主要终点事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血栓组术后随访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支架内血栓组随访1年累积无次要终点事件率显著低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及术后TIMI分级均是PCI术后1年后再发AMI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I术后1年后再发AMI患者预后与Killip分级、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及术后TIMI分级独立相关;其中,因支架内血栓导致再发AMI患者预后常较差,具有更高血运重建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 AMI 支架内血栓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硕 孙凌 +8 位作者 周颖玲 谭宁 罗建方 陈竹君 王玲 杨峻青 谭虹 钟诗龙 陈纪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75-279,289,共6页
目的探讨CYP2C19*2(c.681G〉A,rs4244285)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7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 目的探讨CYP2C19*2(c.681G〉A,rs4244285)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7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其CYP2C19*2的基因多态性。患者术后均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并定期随访,分析不同基因型与PCI治疗后支架内血栓、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率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单因素分析检测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检测PCI治疗后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人群中的CYP2C19*2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478例患者纯合野生型(GG)238例(49.8%),杂合型(GA)加纯合突变型(AA)240例(50.2%)。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支架内血栓(P=0.025)及MACE(P=0.09),携带681GG基因型的患者预后较携带681A等位基因(AA/AG基因型)的好。单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CYP2C19*2的基因型、糖尿病病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RR(95%CI)为2.796(1.245—6.281)、2.157(1.039—4.478)和3.564(1.364-9.312)]是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2的基因型、高血压病史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CYP2C19*2的基因多态性与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有关,CYP2C19*2基因突变能够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果,增加PCI治疗后发生支架内血栓、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 支架内血栓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志福 郑兴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68-571,共4页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影响DES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提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强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或多处病变、长病变、女性、高龄以及支架膨胀不全和残余狭窄等。其根本原因在于DES延迟内皮化过程。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影响DES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提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强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或多处病变、长病变、女性、高龄以及支架膨胀不全和残余狭窄等。其根本原因在于DES延迟内皮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