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苏拉”登陆福建后降水的非对称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菁 吴立广 +2 位作者 赖巧珍 冯晋勤 危国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822,共9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降水预报失败的原因及其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报过程中没有关注台风垂直结构的改变及...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降水预报失败的原因及其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报过程中没有关注台风垂直结构的改变及其对降水落区的影响。"苏拉"台风暴雨是在中高纬稳定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低层到高层引导气流的变化导致"苏拉"高层风暴中心向南倾斜;环境风垂直切变导致了台风降水的非对称分布,环境风垂直切变方向的左侧是强降水发展的区域;此外,随着台风环流中心在垂直方向发生偏移,改变了涡度平流的垂直分布,从而导致了福建省南部的暴雨。因此关注登陆台风中心在垂直方向的偏移对台风降水预报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苏拉” 非对称分布 台风降水 引导气流 环境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中尺度对流系统对台风“风神”移动路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新勇 毕明玉 +1 位作者 张玲 刘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3-1187,共15页
通过卫星资料分析台风"风神"路径预报之所以出现较大的偏差,可能是由于"风神"西侧中尺度对流系统引起的。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尺度对流系统对台风的影响,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对"风神"的移动过程开... 通过卫星资料分析台风"风神"路径预报之所以出现较大的偏差,可能是由于"风神"西侧中尺度对流系统引起的。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尺度对流系统对台风的影响,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对"风神"的移动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双重嵌套,最高分辨率6km,共积分78h。利用模拟资料,采用PV-ω分部位涡反演方法定量分析了台风外围中尺度对流系统对台风运动的影响,认为PV-ω分部位涡反演方法能够很好地分离出台风外围中尺度对流系统,其对台风引导气流的贡献可达到20%左右。为验证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用模式积分的方法,通过3组模拟实验,发现中尺度对流系统使台风路径偏左或偏右可能随着环境引导气流方向而改变,而在此个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会使得台风向西和向极移动得更远。对比研究了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对台风的影响,发现在"风神"移动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之所以引起较大影响是因为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台风相对位置变化不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位涡反演 台风路径 引导气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台风“鲇鱼”(1013)路径突变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娈 崔晓鹏 +1 位作者 高守亭 黄永杰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8-669,共12页
利用NCEP提供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鲇鱼"(1013)路径突变的成因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其影响系统、引导气流的演变特征等,并运用CPS(Cyclone Phase Space)方法对其生命史中的热力... 利用NCEP提供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鲇鱼"(1013)路径突变的成因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其影响系统、引导气流的演变特征等,并运用CPS(Cyclone Phase Space)方法对其生命史中的热力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定量描述,重点分析路径突变前后各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鲇鱼"移入南海后,冷空气南侵导致其热力结构发生变化,台风环流右侧较暖,此时引导气流微弱,"趋暖"运动占主导,首先引起路径向右偏转,随后引导气流转为西南气流并逐渐增强,在二者共同作用下,"鲇鱼"路径持续右转,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完成路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鲇鱼” 路径突变 引导气流 热力结构 诊断分析
下载PDF
2021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特征和预报难点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向纯怡 许映龙 +2 位作者 高拴柱 王皘 王海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5-1208,共14页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数据和其他观测资料对2021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的台风的路径、强度及风雨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回顾。结果表明:2021年台风生成源地整体偏西,其中5个台风在我国南海近海生成;平均极值强度偏...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数据和其他观测资料对2021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的台风的路径、强度及风雨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回顾。结果表明:2021年台风生成源地整体偏西,其中5个台风在我国南海近海生成;平均极值强度偏弱,有6个台风出现了快速增强,其中“灿都” 24 h内增幅达40 m·s^(-1);先后有6个台风登陆我国,另外2个影响我国沿海。预报误差分析表明,主要的强度预报误差来源于快速增强,而路径预报误差在短时效内主要由转向台风造成。在弱引导气流下,“烟花”在移速减慢后出现的偏北向移动与对流层高层高空冷涡的影响有关。由海陆热力差异和局地辐合抬升造成的近岸对流增幅可能是“查帕卡”近海快速加强的主要原因。在副热带高压明显调整的背景下,“灿都”在东海北部长达3天的回旋给华东地区带来了明显的风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活动特征 预报检验 引导气流 近海快速增强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方向变化异常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宜卿 余锦华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0-727,共8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72-2011年热带气旋(TC)best-track资料,采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定义的百分位法确定TC移动方向异常变化的阈值,利用Lanczos滤波法将大气环流分解成为季节内振荡(MJO)、准两周振荡(QBW)和天气3种尺... 基于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72-2011年热带气旋(TC)best-track资料,采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定义的百分位法确定TC移动方向异常变化的阈值,利用Lanczos滤波法将大气环流分解成为季节内振荡(MJO)、准两周振荡(QBW)和天气3种尺度环流场,研究这3种尺度环流对热带气旋在南海地区异常北折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 a的资料统计显示,热带气旋12 h内移向逆时针方向偏转50°以及顺时针方向偏转47°为TC移动方向变化的95%分位数值,将12 h移动方向变化大于该数值的TC定义为移动方向变化异常。TC异常路径平均每年发生2.68次,9月份发生的概率最大,约为7%,最常发生在南海海域。分析3个发生在南海地区热带气旋异常北折的引导气流发现,在TC转向前,向西的引导气流纬向速度减慢,经向分量先向南加速,随后突然转为向北加速。天气尺度对应的引导气流对TC异常右偏影响最为明显,对流层中高层热带气旋中心东南侧强天气尺度西南气流引导TC异常右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移动方向变化 统计特征 引导气流 多时间尺度环流
下载PDF
浙江热带气旋登陆前移动速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俞燎霓 董美莹 《气象科技》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利用1949~2004年登陆浙江的35个热带气旋的资料,计算了热带气旋登陆前24h和6h的速度和移速变率。结果表明,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60%在登陆前移速加快,28.6%移速基本不变,11.4%移速减慢。从热带气旋登陆前的形势场、引导气流及... 利用1949~2004年登陆浙江的35个热带气旋的资料,计算了热带气旋登陆前24h和6h的速度和移速变率。结果表明,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60%在登陆前移速加快,28.6%移速基本不变,11.4%移速减慢。从热带气旋登陆前的形势场、引导气流及它的结构和强度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500hPa形势场的调整和引导气流的大小对热带气旋移速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热带气旋主流入通道的变化、热带气旋之间的互旋等与其移速变化有关。登陆前,热带气旋移速与其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移动速度 环境流场 引导气流 气旋强度
下载PDF
强台风“尤特”登陆前后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娴婷 赵玉春 +2 位作者 崔春光 汪小康 柯丹 《暴雨灾害》 2015年第3期197-205,共9页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雷达拼图资料等对2013年8月13—19日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前后的移动特征和结构强度变化进行了诊断,初步分析了"尤特"登陆后准静止维持的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尤特"登...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雷达拼图资料等对2013年8月13—19日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前后的移动特征和结构强度变化进行了诊断,初步分析了"尤特"登陆后准静止维持的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尤特"登陆后低压环流在华南持续较长时间,且15—17日环流中心稳定少动。(2)副高在"尤特"北侧形成高压坝,并从"尤特"东侧向低纬扩展,"尤特"被高压环流包围可能是其稳定少动的原因之一;此阶段环境引导气流明显减弱,也使"尤特"移动缓慢。(3)环境垂直风切变在登陆后迅速变小,对"尤特"低压环流的维持有积极作用。(4)"尤特"登陆后仍与水汽通道紧密相连,充沛的水汽利于环流中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的分布,影响"尤特"环流中对流的分布。(5)在准静止维持阶段,涡动动能的增加利于"尤特"环流的维持,其增加主要是由于动能制造项的增强,并且高层水平通量辐合作用的增强以及区域平均动能向涡动动能的转化也都为其提供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尤特” 准静止维持 引导气流 动能收支
下载PDF
台风“烟花”缓慢移动的机理研究:远距离双台风相互作用
8
作者 刘开源 戴竹君 +2 位作者 姜有山 黄绮君 葛旭阳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308-316,共9页
本文通过一系列敏感性试验探究台风"烟花"移动缓慢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台风"烟花"的移动对台风"尼伯特"的强度较为敏感。"尼伯特"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其附近大尺度低压系统的强度与范围,间接影... 本文通过一系列敏感性试验探究台风"烟花"移动缓慢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台风"烟花"的移动对台风"尼伯特"的强度较为敏感。"尼伯特"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其附近大尺度低压系统的强度与范围,间接影响"烟花"的大尺度引导气流,进而影响"烟花"的移动。具体而言,"尼伯特"与其附近大尺度低压系统环流共同激发西北风引导气流,抵消了部分副高西南侧的东南风引导气流,从而造成"烟花"受到的大尺度引导气流偏弱,致使其移动缓慢,路径复杂。此外,当"尼伯特"强度越大时,以上过程对"烟花"移动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当两个台风相距较远时,双台风相互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周围的大尺度系统,间接对台风路径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烟花” 移动速度 双台风 引导气流
下载PDF
台风莫拉克、天鹅和艾涛的引导流及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立 李青青 +1 位作者 范轶 端义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9,共7页
通过2009年台风莫拉克、天鹅和艾涛的个例研究,分析了使用涡旋分离方法移除涡旋环流并计算台风环境引导流的可行性。利用涡旋分离技术,可以非对称地移除台风涡旋环流,并能进一步分析台风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天鹅和艾涛主要对莫拉克有向北... 通过2009年台风莫拉克、天鹅和艾涛的个例研究,分析了使用涡旋分离方法移除涡旋环流并计算台风环境引导流的可行性。利用涡旋分离技术,可以非对称地移除台风涡旋环流,并能进一步分析台风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天鹅和艾涛主要对莫拉克有向北的引导作用,天鹅的路径气旋式旋转主要是由于莫拉克环流的作用,莫拉克环流对艾涛有着向北的引导作用,而天鹅和艾涛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涡旋移除 引导流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TC移动速度异常及预报误差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昌磊 余锦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80,共10页
利用国家气象局和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整编的西北太平洋1970—2009年热带气旋(TC,Tropical Cyclone)及T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2005—2010年的TC路径预报误差资料,应用百分位法,确定TC移动速度异常指标,分析了40 a来西北太平洋TC移动速... 利用国家气象局和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整编的西北太平洋1970—2009年热带气旋(TC,Tropical Cyclone)及T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2005—2010年的TC路径预报误差资料,应用百分位法,确定TC移动速度异常指标,分析了40 a来西北太平洋TC移动速度及其变化异常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TC速度预报误差对路径预报误差的影响及其与大尺度引导气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西北太平洋TC移速及移速变化累积概率达95%(5%)分位数的阈值分别为10.8 m·s^(-1)(1.43 m·s^(-1))和2.42m·s^(-1)(-1.72 m·s^(-1))。2)快速移动及加速的TC大都出现在日本海地区,而缓慢的和减速移动TC主要出现在南海区域。3)TC移动速度异常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快速移动的TC在5月出现的频率达到最高,缓慢移动的TC在10月频率达到最高,加速移动的TC在6月频率达到最高。4)近6 a的TC移速预报误差对TC路径预报误差的贡献平均约为41.6%。5)对TC路径预报误差偏大,且移速预报误差贡献大的个例分析显示,该个例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偏弱使TC移动速度偏慢。而如果预报的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偏强,使预报的TC移速偏快,那么就容易导致大的路径预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移动速度 速度预报误差 路径预报误差 引导气流
下载PDF
200hPa辐散环流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学群 张翔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8-25,共8页
分析了影响南海的几类台风路径所对应的200hPa辐散风场和速度势场的特征。发现200hPa辐散风场对台风路径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1)200hPa辐散风场表征的季风环流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台风路径的中期趋势;(... 分析了影响南海的几类台风路径所对应的200hPa辐散风场和速度势场的特征。发现200hPa辐散风场对台风路径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1)200hPa辐散风场表征的季风环流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台风路径的中期趋势;(2)西太平洋副高所对应的辐散风次级辐合线的走向和西伸程度指示着信风特征,影响台风未来的路径;(3)台风一般向辐散中心以外的次级辐散线西侧2个经距的位置移动。用辐散风环流的物理意义和台风受环境场引导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说明从高层辐散风场诊断台风的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散环流 台风 路径 引导气流
下载PDF
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的非对称结构对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宾宾 王咏青 +2 位作者 李小龙 蓝秋萍 林中鹏 《广东气象》 2011年第3期7-10,共4页
利用2009年6月18~22日的1°×1°NCEP(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和TBB(相当黑体亮温)资料等,分析"莲花"的环境场和结构对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9日11:00~20日14:00,"莲花"移动方向与引导气流方... 利用2009年6月18~22日的1°×1°NCEP(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和TBB(相当黑体亮温)资料等,分析"莲花"的环境场和结构对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9日11:00~20日14:00,"莲花"移动方向与引导气流方向有一定的偏离,这段时间里,"莲花"向偏北方向移动的主要原因是,"莲花"的低层风场存在较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在"莲花"的东侧,对流层低层出现了较强的偏南急流。TBB的分布对"莲花"的非对称结构有较明显、较直观的反应,尤其是对于几次短时间的路径偏折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路径 非对称结构 引导气流 中低层风场 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
下载PDF
2109号台风“卢碧”复杂路径与强降水成因分析
13
作者 林辉 程晶晶 +4 位作者 庄毅斌 黄奕丹 陈锦鹏 洪晓湘 杨德南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台风实况路径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TBB资料综合分析了2109号台风“卢碧”复杂路径与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偏强以及华南沿海强盛的季风辐合带为台风在近海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良...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台风实况路径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TBB资料综合分析了2109号台风“卢碧”复杂路径与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偏强以及华南沿海强盛的季风辐合带为台风在近海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能量和水汽条件;台风移动缓慢,海水上翻冷却作用加强,环境垂直风切变增大以及高层辐散条件趋弱导致台风“卢碧”无法近海快速加强;副热带高压脊线东退后快速南落、深层引导气流的变化和双台风的互旋作用使得“卢碧”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S”路径;强盛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低空急流和台风倒槽的影响,以及台风本体结构的不对称性是造成漳州市强降水和落区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 复杂路径 双台风 引导气流 强降水
下载PDF
利用位涡趋势法诊断台风“莫拉克”(2009)的移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玉琴 吴立广 梁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位涡趋势(PVT)法可以计算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对台风移动的直接影响(非引导效应)。在成功模拟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移动路径和近地面最大风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台风不对称环流发展的影响,对原有的位涡趋势诊断法进行... 位涡趋势(PVT)法可以计算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对台风移动的直接影响(非引导效应)。在成功模拟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移动路径和近地面最大风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台风不对称环流发展的影响,对原有的位涡趋势诊断法进行了改进,并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中,诊断不同物理过程对"莫拉克"移动的影响。分析表明,虽然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主要作用于维持台风"莫拉克"的垂直结构,但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引起的非引导效应也对"莫拉克"移动的短时振荡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涡倾向 台风移动 引导气流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对流风暴的移动和演变对下游地区对流降水影响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淑梅 郭俊建 +2 位作者 郭庆利 史茜 朱晓清 《海洋气象学报》 2021年第2期58-69,共12页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葵花卫星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海上卫星发射气象保障过程中6月1日上游对流风暴的移动和演变造成山东半岛对流降水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辐合线与干线重合触发新生对...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葵花卫星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海上卫星发射气象保障过程中6月1日上游对流风暴的移动和演变造成山东半岛对流降水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辐合线与干线重合触发新生对流单体形成潍坊风暴,潍坊风暴东移过程中强度增强和聊城风暴进入烟台后转向造成山东半岛一带出现对流降水。2)潍坊风暴在偏西气流引导下向偏东方向移动,沿着辐合线向着高温高湿的方向传播,强度增强。聊城风暴进入烟台后,在西西北气流的引导下转向东南方向移动,向着水汽辐合区传播,风暴水平尺度增长。3)聊城风暴进入烟台后传播方向与850 hPa风的方向相反,潍坊风暴发展阶段的传播方向与850 hPa风的反方向不同,二者之间有交角,850 hPa风速太小不足以影响风暴的传播运动。4)在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过程中,短时临近监测非常重要。高分辨率卫星云图积云新生时间早于雷达观测到的新生单体的时间,可以提前发现对流初生和传播的先兆。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相互结合,可以综合判断对流风暴的平流和传播运动。对于本地动力强迫较弱或者处于天气系统边缘时,要考虑上游对流风暴的移动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初生 传播运动 辐合线 干线 引导气流
下载PDF
1323号台风“菲特”路径及降水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润杰 李莹 +2 位作者 李侠丽 原文杰 梅雪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4期237-241,共5页
为探究台风移动路径及降水影响因素,运用fortran软件对NECP/NCAR数据和NOAA降水资料进行计算处理并用Grads软件出图,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输送分析台风"菲特"移动路径及降水成因。结果表明:"菲特"由生成到登陆过... 为探究台风移动路径及降水影响因素,运用fortran软件对NECP/NCAR数据和NOAA降水资料进行计算处理并用Grads软件出图,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输送分析台风"菲特"移动路径及降水成因。结果表明:"菲特"由生成到登陆过程都受到副高和西风带影响。期间,台风"丹娜丝"通过推进副高西进加快"菲特"登陆;"菲特"在移动过程中,10月1日02时—2日08时受强引导气流影响而加速,2日14时—4日14时因该引导气流减弱而移速减小,从4日20时始在副高西进增强引导气流作用下向西转向并加速。此次台风降水过程(6日—9日)中,浙北余姚地区和浙东南地区均存在降水高值区。从副高南缘洋面上延伸到江浙地区的1条完整水汽输送带持续为"菲特"提供水汽造成浙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特 引导气流 移动路径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台风“鲇鱼”(2010)过程影响系统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禹梁玉 方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5-299,共15页
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的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第13号台风"鲇鱼"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该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天气系统有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槽等.... 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的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第13号台风"鲇鱼"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该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天气系统有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槽等.然后利用分部位涡反演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各系统对"鲇鱼"路径与强度变化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1)路径方面:台风"鲇鱼"发展过程中,前期主要受副高环流影响向西北方向运动;中期主要是受到位于华南的高压单体的东北风引导气流影响向南转折;后期由于西风槽增强南压,台风与西风槽底接近,"鲇鱼"受到西风槽系统产生的西南风引导气流的作用,向东北偏折.(2)强度方面:在台风强度达到最大时,西风槽、副高、台风等系统位涡扰动对应的水平风垂直切变为最小,不会抑制台风加强;后期西风槽和副高扰动产生的风垂直切变逐渐减小,但随着"鲇鱼"逐渐接近陆地,环境风切增大,台风强度逐渐减弱.这些结果表明,在副高强度大并且与台风距离近时,"鲇鱼"运动主要受副高环流的引导.而随着"鲇鱼"不断西移北抬,副高远离台风其影响几乎消失,中纬度西风槽成为影响台风运动的主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位涡反演 西风槽 副高 引导气流 水平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双台风引导气流的伴随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峰 储可宽 +1 位作者 张熠 刘昊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0-639,共10页
研究了2005-2011年西北太平洋六对双台风个例,根据其路径特征将其分为三类:双台风同时转向;双台风一前一后移动;东台风转向、西台风原地打转或停滞不前等异常路径.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V3.5.1)模式及其伴随... 研究了2005-2011年西北太平洋六对双台风个例,根据其路径特征将其分为三类:双台风同时转向;双台风一前一后移动;东台风转向、西台风原地打转或停滞不前等异常路径.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V3.5.1)模式及其伴随模式分别计算了各个台风的基于伴随模式的引导气流敏感性(Adjoint-Derived Sensitivity Steering Vector,ADSSV),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移动类型的双台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环境场对其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ADSSV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850 hPa和500 hPa之间,不同台风引导气流敏感性极值的高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不同双台风ADSSV的水平分布特征也有显著不同,有的双台风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明显,有的双台风则属于单向影响型,还有的双台风虽然满足双台风的定义,但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风 引导气流 伴随敏感性 引导气流敏感性
下载PDF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tic Analysis of Suddenly Reversed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cean 被引量:1
19
作者 LUO Xia FEI Jianfang +3 位作者 HUANG Xiaogang CHENG Xiaoping DING Juli HE Yiqi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65-576,共12页
Based on best track data of tropical cyclones(TCs) from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ddenly reversed TCs(SRTCs), which have turning angles usually approaching 180°, are statistica... Based on best track data of tropical cyclones(TCs) from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ddenly reversed TCs(SRTCs), which have turning angles usually approaching 180°,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from 1949 to 2011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cean. The typical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of SRTC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reanalysis data and dynamical composit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urnings mainly occur in low latitudes between 10°N and 20°N,and mainly west of 135°E. The majority of SRTCs reach their peak intensity at, or slightly before, the turning time and subsequently decrease at some variable rate. Specifically, SRTCs a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each containing two groups(i.e.eight groups in total) in terms of the moving-direction changes. The moving speed of all SRTC types except the south–north type decreases to its lowest during the 24 h, corresponding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rimary steering componen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13 typical flow patterns found in this study, we suggest that sudden track changes are caused by the reversal steering flow. The original balance of the background flow patterns are broken up by new systems, e.g. binary TCs or dispersion-induced anticyclones. Additionally, sudden track changes are often due to double ridge variations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or weakened/strengthened high pressure in the east and west,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suddenly reversed turn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teering flow
下载PDF
INFLUENCE OF 200 hPa DIVERGENCE CIRCULATION ON THE TRACKS OF TROPICAL CYCLONES
20
作者 周学群 张翔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1996年第1期26-34,共9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200 hPa divergent wind and velocity potential have been analysed for four kinds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having impact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monsoon circu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200 hPa divergent wind and velocity potential have been analysed for four kinds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having impact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monsoon circulation in 200 hPa divergence wind field may affect the medium-rang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Corresponding to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the orientation of 200 hPa secondary convergence line and its extension to the west may indicate the variability of track types.The direc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movement is 2 longitudes west of and parallel to the 200 hPa secondary divergence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 secondary height DIVERGENT CIRCULATION TYPHOON track steering flow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