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9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子线圈探测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识别方法 被引量:66
1
作者 李永刚 李和明 +1 位作者 赵华 万书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该文通过对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匝间短路时的电磁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时,转子绕组主磁场变化比漏磁场明显,用定子线圈作为探测故障线圈,确立了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程度和有效磁场损失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转子匝间... 该文通过对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匝间短路时的电磁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时,转子绕组主磁场变化比漏磁场明显,用定子线圈作为探测故障线圈,确立了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程度和有效磁场损失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转子匝间短路导致发电机定子绕组并联支路之间出现了电势差和环流,其大小和分布与短路严重程度有一定对应关系;利用动模试验机组进行了有关的验证,试验结果和理论推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定子线圈 探测 转子 匝间短路 故障识别 电磁特性
下载PDF
国产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综述 被引量:48
2
作者 江哲生 董卫国 毛国光 《电力建设》 2007年第8期6-13,共8页
根据我国对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认证,推荐超超临界汽轮机进口参数为25MPa、600/600℃,相应锅炉的设计参数为26.25MPa、605/603℃,锅炉蒸发量的选取一般与汽轮机的VWO工况相匹配。目前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1000MW超超临界... 根据我国对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认证,推荐超超临界汽轮机进口参数为25MPa、600/600℃,相应锅炉的设计参数为26.25MPa、605/603℃,锅炉蒸发量的选取一般与汽轮机的VWO工况相匹配。目前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采用单轴技术,蒸汽参数为25~27MPa、600/600℃,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三大主要设备锅炉、汽机、发电机的生产厂家努力发展超超临界技术,促进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国产化,为我国大火电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参数 锅炉 汽机 发电机
原文传递
火电厂主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史进渊 杨宇 +2 位作者 危奇 陈端雨 栾广富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11-2014,2039,共5页
介绍了火力发电厂主设备状态检修的核心技术 ,内容包括状态检测与分析技术、寿命评定和寿命管理技术以及可靠性分析技术。给出了火力发电厂主设备的优化检修技术 ,内容涉及检修方式的优化、检修内容的优化和检修周期的优化。参
关键词 火电厂 设备 状态检修技术 汽轮机 锅炉 发电机 优化检修 寿命评定 可靠性
下载PDF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二次侧晶间腐蚀和晶间应力腐蚀及防护 被引量:26
4
作者 丁训慎 《腐蚀与防护》 CAS 2002年第10期441-444,共4页
晶间腐蚀(IGA)和晶间应力腐蚀(IGSCC)被认为是在蒸汽发生器某些部位存在的杂质,由于沸滕和冷却循环较差而发生浓缩,以及传热管的应力、材料敏感性和温度的作用而引起的。防止IGA和IGSCC的措施包括:控制二次侧化学杂质、改善缝隙环... 晶间腐蚀(IGA)和晶间应力腐蚀(IGSCC)被认为是在蒸汽发生器某些部位存在的杂质,由于沸滕和冷却循环较差而发生浓缩,以及传热管的应力、材料敏感性和温度的作用而引起的。防止IGA和IGSCC的措施包括:控制二次侧化学杂质、改善缝隙环境、定期的清洗和进行在役检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蒸汽发生器 传热管 晶间腐蚀 IGA 晶间应力腐蚀 IGSCC 防护
下载PDF
核动力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方法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刚 彭威 张大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9-23,共5页
核动力蒸汽发生器(SG)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SG在瞬态、启动和低功率运行工况下的"收缩"与"膨胀"现象引起的逆动力学效应使SG的水位控制变得复杂。文章分析了SG水位控制方法的特点,重点分析了SG水位模... 核动力蒸汽发生器(SG)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SG在瞬态、启动和低功率运行工况下的"收缩"与"膨胀"现象引起的逆动力学效应使SG的水位控制变得复杂。文章分析了SG水位控制方法的特点,重点分析了SG水位模糊控制方法与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指出了传统的PI(D)水位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就SG水位控制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水位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微振磨损及其防护 被引量:22
6
作者 丁训慎 《核安全》 2006年第3期27-32,共6页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U形管防振条处经常会发生微振磨损,外来物对传热管的磨损也时有发生。本文介绍了传热管微振磨损及外来物磨损的概况,传热管微振磨损的机理,预测传热管的微振磨损量,垂直接触力和滑动距离。最后论述了美国西屋公司、法...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U形管防振条处经常会发生微振磨损,外来物对传热管的磨损也时有发生。本文介绍了传热管微振磨损及外来物磨损的概况,传热管微振磨损的机理,预测传热管的微振磨损量,垂直接触力和滑动距离。最后论述了美国西屋公司、法国法马通公司、德国西门子KWU公司和加拿大B&W公司对传热管微振磨损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微振磨损 外来物 防护
下载PDF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点腐蚀及其防护 被引量:21
7
作者 丁训慎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64-366,共3页
点腐蚀是一种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上产生的微小直径穿孔性管壁腐蚀点,其原因是在该处形成了局部腐蚀电池。它的危害性不仅由于点腐蚀本身会造成穿孔性降质,更重要的是点腐蚀是应力腐蚀等局部腐蚀的先导,会引起核电站的强迫停堆。防止点... 点腐蚀是一种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上产生的微小直径穿孔性管壁腐蚀点,其原因是在该处形成了局部腐蚀电池。它的危害性不仅由于点腐蚀本身会造成穿孔性降质,更重要的是点腐蚀是应力腐蚀等局部腐蚀的先导,会引起核电站的强迫停堆。防止点腐蚀的措施包括:选择传热管材料、控制二次侧水化学杂质、对管板上泥渣堆和管子进行清洗、对传热管进行无损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蒸汽发生器 点腐蚀 防护
下载PDF
核动力装置蒸汽发生器水位的分层模糊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19
8
作者 滕树杰 张乃尧 崔震华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3-936,共4页
针对压水堆核动力装置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控制提出一种分层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案。该方案中 2个模糊控制器分层连接 ,每个模糊控制器均采用典型模糊控制单元 ,使得模糊规则个数和可调参数个数大大减少 ,便于在线学习和实时控制。给出了分层... 针对压水堆核动力装置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控制提出一种分层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案。该方案中 2个模糊控制器分层连接 ,每个模糊控制器均采用典型模糊控制单元 ,使得模糊规则个数和可调参数个数大大减少 ,便于在线学习和实时控制。给出了分层模糊控制器的解析表达式及可调参数的在线学习方法。在快速加负荷和突然甩负荷的仿真实验中 ,该方案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已有的变参数 PID控制 ,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动力装置 蒸汽发生器 水位 分层模糊自适应控制 核电站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水位的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红 曾建 王广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03-107,共5页
针对蒸汽发生器(steam generator,SG)水位控制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1种SG水位自抗扰控制(activedisturbances rejection control,ADRC)系统。基于SG水位变动过程分析,将SG水位控制对象等效为二阶系统,建立SG水位的二阶自抗扰控制系... 针对蒸汽发生器(steam generator,SG)水位控制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1种SG水位自抗扰控制(activedisturbances rejection control,ADRC)系统。基于SG水位变动过程分析,将SG水位控制对象等效为二阶系统,建立SG水位的二阶自抗扰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的"内扰"和"外扰"实时估计,通过前馈方式给予补偿;同时,通过非线性反馈控制改善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在水位扰动、给水扰动和蒸汽扰动下,对SG水位自抗扰控制系统进行对比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SG水位自抗扰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水位 广义结构 自抗扰控制 扰动
下载PDF
基于目标全息反馈的发电机非线性综合控制设计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辉 李啸骢 韦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5,共5页
针对多输入非线性控制系统提出了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全部控制目标转换到线性空间中,使控制目标均在性能指标中得到约束,因而推导的控制规律包含所有控制目标的反馈信息。运用这种设计方法,针对凝... 针对多输入非线性控制系统提出了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全部控制目标转换到线性空间中,使控制目标均在性能指标中得到约束,因而推导的控制规律包含所有控制目标的反馈信息。运用这种设计方法,针对凝汽式发电机,提出了发电机励磁与汽门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综合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该控制规律的作用下,发电机具有良好的汽门与电压调节特性,不会因为调压或者调功而产生静态偏移,改善了发电机的输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目标全息反馈 非线性综合控制 动态约束 静态约束 静态精度 多目标控制
下载PDF
核电设备用SA508-3钢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隆滨 陈家伦 +4 位作者 龚正春 胡本芙 党紫久 王忠谦 张波 《锅炉制造》 1999年第3期43-49,共7页
根据 A S M E Code 的要求,绘制了 S A508- 3 钢的断裂韧性和疲劳特性曲线,表明国产钢的安全裕度较大,生产蒸发器时对母材、焊缝及热影响区都可按此方法测定。
关键词 核电设备 材料 断裂韧性 疲劳强度
下载PDF
AP1000蒸汽发生器制造难点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培河 《中国核电》 2011年第1期52-59,共8页
通过总结浙江三门核电站在建的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部分制造难题,简要分析其制造要点,为后续AP1000核岛主设备国内制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三门核电站 AP1000核电机组 蒸汽发生器
下载PDF
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倒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瑞昌 刘京宫 +1 位作者 刘若雷 覃世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7-810,共4页
以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为对象,对蒸汽发生器并联倒U型管内单相水发生的倒流机理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倒流发生的条件和范围,以及发生倒流的倒U型管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自然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倒U型... 以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为对象,对蒸汽发生器并联倒U型管内单相水发生的倒流机理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倒流发生的条件和范围,以及发生倒流的倒U型管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自然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单相水倒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正流和倒流流量、正流和倒流管分布等,并使用实验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倒流对系统的自然循环能力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自然循环 倒流 理论分析
下载PDF
高温热泵及热泵蒸汽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姚远 龚宇烈 +4 位作者 陆振能 骆超 王显龙 廉永旺 马伟斌 《新能源进展》 2014年第3期190-196,共7页
本文从新型工质的研发和系统效率的提高两方面综述了高温蒸汽压缩式热泵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温吸收式热泵,则从新型循环设计、系统控制与仿真、参数优化、提高换热效率等方面做了综述。文章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制的两种热泵蒸汽机的运... 本文从新型工质的研发和系统效率的提高两方面综述了高温蒸汽压缩式热泵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温吸收式热泵,则从新型循环设计、系统控制与仿真、参数优化、提高换热效率等方面做了综述。文章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制的两种热泵蒸汽机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特点,并根据热泵蒸汽机组的运行要求,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热泵工质 蒸汽发生器 压缩机 吸收式热泵
下载PDF
1000MW核电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焊接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志远 张茂龙 胡欢 《压力容器》 2016年第1期67-73,80,共8页
管子管板焊接是核电站一回路主设备蒸汽发生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管子管板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和制造进度。分别对二代改进型压水堆和三代压水堆1000MW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焊接工艺进行介绍,比较了RCC-M规范和ASM... 管子管板焊接是核电站一回路主设备蒸汽发生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管子管板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和制造进度。分别对二代改进型压水堆和三代压水堆1000MW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焊接工艺进行介绍,比较了RCC-M规范和ASME规范对管子管板焊接要求的异同,针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焊接参数重新进行优化,同时加强了焊接过程控制,得到了质量稳定、焊缝形状和尺寸均满足设计要求的焊接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管子管板焊接 镍基合金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弹失稳计算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韩同行 左超平 +1 位作者 秦加明 张兴辉 《压力容器》 2014年第11期39-44,共6页
蒸汽发生器管束一旦出现流弹失稳现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破坏传热管的完整性,影响核电站安全。因此,在设计蒸汽发生器时要预测与防止传热管流弹失稳现象。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的梁单元建立传热管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并提取相关结果;然后... 蒸汽发生器管束一旦出现流弹失稳现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破坏传热管的完整性,影响核电站安全。因此,在设计蒸汽发生器时要预测与防止传热管流弹失稳现象。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的梁单元建立传热管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并提取相关结果;然后将模态分析的结果代入MATLAB计算传热管流弹不稳定率并和专用软件进行对比。该方法计算结果与专用软件吻合,且分析表明套筒开口区与弯管区流速对流弹不稳定率影响较大;管子高频时不易发生流弹失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数值模拟 流弹失稳 模态分析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汽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元龙 孙宝芝 +1 位作者 杨龙滨 张羽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为原型,在相似原理的指导下,建立了蒸汽发生器"单元管"三维物理模型,采用Particle模型和热力学相变模型,并基于CFX软件实现了蒸汽发生器二回路侧两相流流动与沸腾换热特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满... 以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为原型,在相似原理的指导下,建立了蒸汽发生器"单元管"三维物理模型,采用Particle模型和热力学相变模型,并基于CFX软件实现了蒸汽发生器二回路侧两相流流动与沸腾换热特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满负荷运行时,沿传热管高度升高,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系数及截面含汽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平均传热系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Rohsenow经验关联式计算结果间的误差为8.4%,出口质量含汽率与大亚湾核电站实际运行参数相符。热相变模型在蒸汽发生器两相流数值模拟中的成功应用,可为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的准确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汽液两相流 Particle模型 热相变模型
下载PDF
AP1000与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亮 周涛 宋明强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7-419,共3页
通过对AP1000蒸汽发生器和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进行对比,从结构、运行参数和工作性能方面分析了两系统之间的差异。指出了AP1000蒸汽发生器在结构上有既高且细的特点,U型管排列呈三角形,蒸汽发生器连接两个冷却剂泵。在运行参数上表... 通过对AP1000蒸汽发生器和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进行对比,从结构、运行参数和工作性能方面分析了两系统之间的差异。指出了AP1000蒸汽发生器在结构上有既高且细的特点,U型管排列呈三角形,蒸汽发生器连接两个冷却剂泵。在运行参数上表现出换热面积大的特点,从而产生的热应力小。在工作性能上体现出U形管换热性能强,振动性能优良的特点,能够满足高功率核电站设备要求。但就泵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方式的性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蒸汽发生器 AP1000蒸汽发生器
原文传递
岭澳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系统改进方案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智 张英 +1 位作者 张帆 余红星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0,共5页
利用核电厂瞬态分析和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程序CATIA2,依据各典型瞬态试验验收的不同准则,通过核电厂典型瞬态下的数值仿真试验,为岭澳核电站解决主给水流量系统管路及调节阀振动问题拟采用的蒸汽发生器给水控制系统改进方案进行了仿真验... 利用核电厂瞬态分析和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程序CATIA2,依据各典型瞬态试验验收的不同准则,通过核电厂典型瞬态下的数值仿真试验,为岭澳核电站解决主给水流量系统管路及调节阀振动问题拟采用的蒸汽发生器给水控制系统改进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可行,并且对反应堆控制系统所带来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水位 控制系统 改进方案 仿真研究
下载PDF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被引量:14
20
作者 丁训慎 《核安全》 2005年第2期1-6,15,共7页
介绍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设计中应考虑的安全问题,包括传热管材料的选择、支撑板材料与结构设计、防振架材料与结构设计、管子与管板的连接和热工水力结构的改进设计。最后还介绍了ALWR-URD对蒸汽发生器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设计 安全 传热管材料 结构设计 安全问题 核电厂 管材料 改进设计 水力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