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界定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东平
-
机构
江门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
文摘
我国《刑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名和犯罪构成均模糊不清,需要从理论上界定。本罪中"危险方法"是指与放火等罪危险性相当,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多数人或者不特定的人重伤、死亡的方法。"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以及公共生活的平稳与安宁。本罪作为危险犯是具体危险犯,是实害犯的未遂犯。本罪作为危险犯不存在未遂,在危险状态出现以后,不存在危险犯的犯罪中止,可成立实害犯的犯罪中止。
-
关键词
罪刑法定
危险方法
公共安全
界定
-
Keywords
statute for crimes and punishment
perilous ways
public security
demarcation Line
-
分类号
D924.32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论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性基础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姜涛
-
机构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7-52,共6页
-
基金
四川省公安厅课题
-
文摘
人性是哲学的基础,也是一切人文科学,包括法学的理论根基,随着刑法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研究的触须必然要伸向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性问题。人性有恶的一面,权力也是一种必要的恶,故要对司法权加以限制;人性又有善的一面,因此,人是目的(康德语),应当尊重人所享有的尊严,保障无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不受侵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生长出了罪刑法定的基本精神,即对司法权的限制与对人权的保障,构成了罪刑法定的人性基础。
-
关键词
罪刑法定
人性
刑法
人权
-
Keywords
statute crime and punishment
tyranny in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kind human nature
evil human nature
-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