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案件被害人程序权利救济
1
作者 穆丽霞 唐洁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6-79,共4页
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极少被主动告知其诉讼权利,参与到诉讼过程中行使权利。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尽管赋予被害人一方诉讼当事人地位,但在大多数财产型犯罪案件中,诉讼程序销蚀掉了被害人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冲突,造成了被害人... 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极少被主动告知其诉讼权利,参与到诉讼过程中行使权利。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尽管赋予被害人一方诉讼当事人地位,但在大多数财产型犯罪案件中,诉讼程序销蚀掉了被害人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冲突,造成了被害人仅被当作一个客体、一个定罪工具。通过剖析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地位,依据诉讼程序顺序对被害人在司法各阶段的权利救济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当事人地位 诉讼权利 双轨制侦查模式 任意性侦查模式 四方构造
下载PDF
被害者视角:刑法何以保护人工智能体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健 冉宇 《刑法论丛》 2019年第4期28-50,共23页
人工智能体在广泛地参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其独特的利益诉求、与生俱来的利他性以及未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使得其理应获得类似于人类主体的法律主体性地位.人工智能体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类道德情感并与社会秩序产生日益紧密... 人工智能体在广泛地参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其独特的利益诉求、与生俱来的利他性以及未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使得其理应获得类似于人类主体的法律主体性地位.人工智能体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类道德情感并与社会秩序产生日益紧密的联系,这些特征强化了其与刑法的内在联系.刑法应在主体性视角下保护人工智能体自身或其承载的重要利益,将对人工智能体的某些非道德或无序行为纳入犯罪范畴.当前可先以典型法定犯的模式规定此类犯罪,待未来普遍承认人工智能体的法律主体地位时再逐渐向直接保护的模式转型.应在恢复性司法理念支配下对受侵害的人工智能体予以必要救济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体 被害人主体地位 保护途径 被害人救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