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9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GPS观测的位移时间序列结果 被引量:58
1
作者 顾国华 张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61-67,共7页
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于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GPS连续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 ,讨论了适用于地震分析预报的位移时间序列生成中的基准选择。选东部长期相对水平位移很小的 9个站组成的一组稳定点... 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于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GPS连续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 ,讨论了适用于地震分析预报的位移时间序列生成中的基准选择。选东部长期相对水平位移很小的 9个站组成的一组稳定点作为基准 ,得到水平位移时间序列 ;选分布于不同区域相对垂直位移较小的 7个站为稳定点组 ,得到垂直位移时间序列。 2 0 0 0~ 2 0 0 1年我国西部的基准站出现 2次明显的水平与垂直位移异常变化 ,这种异常变化有可能与南北地震带上云南地区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GPS 基准站 位移 时间序列 全球定位系统 地震分析预报
下载PDF
基准站GPS连续观测得到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 被引量:29
2
作者 顾国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2-340,共9页
利用1998年9月至2004年3月上旬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GPS连续观测结果所获得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讨论了基准的选择,分析了基准站垂直位移的特点。取中国东部一组垂直位移变化形态基本一致、年速率较小的6个基准站作为垂直位移时间... 利用1998年9月至2004年3月上旬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GPS连续观测结果所获得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讨论了基准的选择,分析了基准站垂直位移的特点。取中国东部一组垂直位移变化形态基本一致、年速率较小的6个基准站作为垂直位移时间序列的基准。计算结果表明,每周的垂直位移解的精度可达3mm。与基准站的水平位移年速率相比,垂直位移年速率普遍较低;而与基准站的水平位移时间序列相比,一些基准站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有非常显著的年周期变化,幅度达20~50mm。中国大陆西部基准站的年周期变化与地球自转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符合地球自转守恒。基准站垂直位移的变化值得多方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时间序列 基准站 GPS 连续观测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2004年3月 年周期变化 垂直位移 地球自转 1998年 年速率 观测结果 位移变化 中国东部 计算结果 水平位移 中国大陆 位移解 相关性 相比
下载PDF
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高 《现代隧道技术》 EI 2003年第2期32-34,45,共4页
文章介绍了现有的地铁车站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及其不足 ,提出了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来得出疏散时间的新方法。其采用的仿真系统建立在元胞自动机技术的基础上 ,以概率的方法对疏散群体中的个人建模。而影响疏散过程的各种因素 ,如能见度、... 文章介绍了现有的地铁车站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及其不足 ,提出了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来得出疏散时间的新方法。其采用的仿真系统建立在元胞自动机技术的基础上 ,以概率的方法对疏散群体中的个人建模。而影响疏散过程的各种因素 ,如能见度、拥挤程度、以及人的不同心理状态等 ,都以参数的形式在仿真系统中加以反映。通过对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过程的仿真模拟 ,可以获得疏散的时间和动态过程 ,从而评价及优化车站的布局及疏散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人员疏散 计算机仿真 疏散时间 仿真模型
下载PDF
关于地铁列车火灾人员疏散问题的几点讨论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英霞 陈超 +1 位作者 屈璐 任明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9期45-50,共6页
针对地铁车站火灾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的问题,比较研究国内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和美国专门针对有轨交通系统的NFPA130标准的异同,其结果说明:国内设计规范关于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存在不足;对区间隧道内列车着火的... 针对地铁车站火灾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的问题,比较研究国内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和美国专门针对有轨交通系统的NFPA130标准的异同,其结果说明:国内设计规范关于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存在不足;对区间隧道内列车着火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对列车在区间隧道内着火,且还能继续运行的情况,着火列车的运行速度对火势的发展以及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火灾 地铁车站 人员疏散 疏散时间 区间隧道
下载PDF
集装箱班列编组计划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其渊 闫海峰 周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0-123,共4页
分析集装箱在结点站集结过程中的到达情况,利用随机概率的理论原理,建立计算结点站集装箱班列集结时间的数学模型。分析铁路结点站集装箱作业过程和作业特点,确定集装箱在中转站的停留时间和节省时间的影响规律,得出集装箱班列在结点站... 分析集装箱在结点站集结过程中的到达情况,利用随机概率的理论原理,建立计算结点站集装箱班列集结时间的数学模型。分析铁路结点站集装箱作业过程和作业特点,确定集装箱在中转站的停留时间和节省时间的影响规律,得出集装箱班列在结点站消耗的平均集结箱小时与该方向的编成箱数以及在一定时期内到达结点站的箱数和随机到达过程有关;集装箱在中转站的停留时间取决于该中转站的设备配备和作业组织方法;集装箱班列无中转作业通过结点站或支点站时的节省时间主要决定于在站停留时间、装卸作业时间和集结时间长短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集装箱运输 编组计划 结点站 集结时间 停留时间
下载PDF
并网光伏电站MW级电池储能系统应用及响应时间测试 被引量:18
6
作者 靳文涛 徐少华 +1 位作者 张德隆 李建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25-2432,共8页
对储能电站并网测试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光储电站中MW级电池储能系统的有功、无功控制能力及功率响应时间进行测试,分析比较不同功率切换下的储能响应时间。首先对光储电站的结构进行介绍,包括光储电站电气接线图、储能系统组成及... 对储能电站并网测试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光储电站中MW级电池储能系统的有功、无功控制能力及功率响应时间进行测试,分析比较不同功率切换下的储能响应时间。首先对光储电站的结构进行介绍,包括光储电站电气接线图、储能系统组成及储能系统通信方案;然后分别对储能电站的有功和无功调节能力、充放电转换时间和储能系统容量进行测试,并对储能调节光伏跟踪计划出力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就地监控软件设置储能控制指令,储能分系统的功率切换时间在100 ms以内,通过光储电站联合调度管理系统下达功率指令对储能电站进行出力控制时,功率指令响应时间在1.5 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储能系统 并网测试 功率调节 充放电转换 响应时间
下载PDF
地铁折返站折返能力计算及其参考图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雨洁 王文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列车折返能力不仅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全线列车运输能力的基础,也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组织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车站折返能力大小决定了线路的最大通过能力,因此为保证整个地铁的最大通过能力、节约设备费用、降低运营成本,必须要... 列车折返能力不仅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全线列车运输能力的基础,也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组织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车站折返能力大小决定了线路的最大通过能力,因此为保证整个地铁的最大通过能力、节约设备费用、降低运营成本,必须要合理有效的设计折返站车站型式。本文调研了国内外部分城市起终点站采用的折返方案现状,对典型站前站后折返车站进行分析,立足于对主要折返流程进行的细化模拟计算,总结出影响折返能力的诸多因素:如系统能力、线路条件、道岔型号、车辆参数、停车时间等,并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提出折返站应优先推荐采用站后折返型式、分期建设线路采用站前折返时宜尽快延伸、站前折返可通过增加停车线来改进折返流程、提高道岔型号以提高折返速度和减少线间距缩短道岔区占用时间以提高系统能力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站 折返能力 站前折返 站后折返 车站型式 道岔型号 停站时间 线路条件
下载PDF
铁路客运站旅客候车时间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卫武 刘小燕 +1 位作者 李立清 陈治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7,共4页
通过实际查验旅客车票并同时记录该旅客的进站时间,基于灰色动态理论,建立旅客的候车时间模型。该模型在对旅客候车时间原始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经过Gauss拟合,建立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合的灰色动态模型,并与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进行比较,发... 通过实际查验旅客车票并同时记录该旅客的进站时间,基于灰色动态理论,建立旅客的候车时间模型。该模型在对旅客候车时间原始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经过Gauss拟合,建立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合的灰色动态模型,并与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进行比较,发现灰色模型更具真实性和准确性。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旅客候车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的为38 min,平均值为63.98 min,候车20 min^60 min的旅客占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 旅客 候车时间 灰色动态模型
下载PDF
换流站阀厅电磁骚扰强度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志斌 崔翔 王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3-648,共6页
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总结了应用矩量法计算阀厅内金属导体结构产生的电磁骚扰水平的方法。直接时域方法以电流为激励源进行计算,考虑因素少,计算简单;而直接频域方法由于可以同时考虑线路、金属架构等多种复杂结构的影响,模型更为准确... 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总结了应用矩量法计算阀厅内金属导体结构产生的电磁骚扰水平的方法。直接时域方法以电流为激励源进行计算,考虑因素少,计算简单;而直接频域方法由于可以同时考虑线路、金属架构等多种复杂结构的影响,模型更为准确,但是计算速度慢,建模复杂。考虑到常用的矩量法计算软件如NEC、FEKO等,不适合建立大量电流源模型,因此以电压源、导线、金属板和负载为基本元件的直接频域法就非常适合借助于成熟的软件进行工程计算。首先将±500 kV阀塔的元器件、金属导线和金属框架分别用阻抗、线天线和面天线模型进行等效。对一±500 kV换流站阀厅建立了电磁计算模型,研究了换流站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由阀厅内金属导体结构产生的电磁骚扰特性,主要讨论阀厅墙体附近的辐射电磁场,阀厅外的无线电干扰水平。通过与测试结果和其它相关报告的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应用该方法分析了±800 kV换流站阀厅内金属导体结构产生的电磁骚扰水平,并结合相关标准提出了阀厅墙体应具备的屏蔽效能。该研究既可以用来预测换流站内的电磁场分布,也可为阀厅的屏蔽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换流站 阀厅 矩量法 电磁骚扰 频域 时域
下载PDF
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步行与电动自行车接驳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辉 王东炜 +1 位作者 赵湘育 严亚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3-1499,共7页
明确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接驳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扩大其吸引范围。以郑州市地铁1号线为例,考虑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站点区位等因素,将其沿线站点分为6种类型。结合RP(Revealed Preference)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站点出行... 明确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接驳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扩大其吸引范围。以郑州市地铁1号线为例,考虑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站点区位等因素,将其沿线站点分为6种类型。结合RP(Revealed Preference)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站点出行目的和接驳交通方式特征。采用距离衰减模型,计算得到对应于不同类型站点的步行接驳时间和距离,以及电动自行车的接驳时间和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站点的步行和电动自行车的接驳范围有所区别,其对于步行和电动自行车接驳时间的敏感度呈现一定的递增或递减性。且电动自行车的接驳范围为自行车接驳距离的2.6~4倍,接驳时间为其1.4~1.5倍。在进行轨道交通接驳方式分析时宜将电动自行车独立于自行车交通方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站点类型 步行和电动自行车 接驳时间 接驳距离
下载PDF
多股道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前折返能力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江志彬 饶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8-1335,共8页
折返能力是制约线路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以4线站前折返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考虑车站折返模式、列车停站时间、列车进出车站的均衡性等影响因素,基于N-Track理论模型,建立以总折返过程耗费时间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得到不同股道... 折返能力是制约线路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以4线站前折返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考虑车站折返模式、列车停站时间、列车进出车站的均衡性等影响因素,基于N-Track理论模型,建立以总折返过程耗费时间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得到不同股道使用方案与不同折返模式条件下的最大折返能力和股道运用方案,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滴水湖站为实例进行分析,验证评估折返能力与折返股道的使用方式、列车停站时间和列车进出车站的均衡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前折返 折返能力 停站时间 均衡性
下载PDF
换流阀水冷系统故障统计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德庆 何潇 +2 位作者 郭新良 张胜寒 何宽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6期139-141,144,共4页
阀冷系统是直流输电工程中最重要的辅助系统,它的正常运行是水冷方式的换流阀可靠运行的保证。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换流站出现的阀冷系统运行故障,对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将其分为设备故障、水路缺陷、设计缺陷、监控系统故障... 阀冷系统是直流输电工程中最重要的辅助系统,它的正常运行是水冷方式的换流阀可靠运行的保证。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换流站出现的阀冷系统运行故障,对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将其分为设备故障、水路缺陷、设计缺陷、监控系统故障、供电隐患、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同时对故障事件按照故障原因、发生年代等进行总结,其中2001~2010年期间,阀冷系统故障频率较高,设备故障和水路缺陷是阀冷系统的主要故障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站 阀冷系统 故障原因 发生年代 设备故障
下载PDF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通信机房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姣姣 黄翔 +1 位作者 范坤 周海东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3年第2期28-31,共4页
分析总结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通信机房的优点以及适用性;举例西安地区应用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介绍其运行模式以及统计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干工况和湿工况单独运行的时间。
关键词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 通信机房 运行模式 时间统计 适用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地铁站能耗时序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启崟 龙静 +2 位作者 陈焕新 刘江岩 李正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27,共5页
建立了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决策树分类与回归树(CART)、支持向量回归机(SVR)三种普通的输入-输出预测模型,对地铁站能耗进行预测。基于数据挖掘算法对三个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三种模型基于时间延迟的预测结果,对比了改进前后... 建立了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决策树分类与回归树(CART)、支持向量回归机(SVR)三种普通的输入-输出预测模型,对地铁站能耗进行预测。基于数据挖掘算法对三个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三种模型基于时间延迟的预测结果,对比了改进前后的预测结果,并确定了最佳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普通的输入-输出模型中,SVR对能耗的预测更加精确;基于时间序列的能耗预测模型对BPNN预测模型的提升最大;滞后时长为5 min时,三种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基于决策树CART算法的时序能耗预测模型对时间延迟的敏感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总能耗 数据挖掘 时间序列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传输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童洪亮 朱培栋 毛羽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1-243,共3页
基于Micaz节点平台设计了系列实验,测试TinyOS网络协议栈各层面的时间特性。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了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协议和应用的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节点 基站 实时
下载PDF
嵌入式实时Linux的铁路车站微机联锁软件的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桂梅 魏宗寿 路小娟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38,197,共3页
文章从分析嵌入式实时Linux入手,阐述了铁路车站微机联锁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及联锁软件的设计。
关键词 微机联锁 铁路车站 嵌入式 实时LINUX 联锁软件
下载PDF
洪涝灾害下地铁站人群运动特性及疏散建模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淑超 王苗苗 +2 位作者 倪捷 武晓晖 张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02-4810,共9页
地铁属于半封闭式的地下空间,发生洪涝灾害时如果站内人群无法及时疏散,会造成人员伤亡。为研究地铁车站在洪水入侵情况下的行人疏散过程,利用洪水漫延模型模拟洪水在地铁站台层的动态演化过程,考虑并量化洪水对人群疏散行为及运动速度... 地铁属于半封闭式的地下空间,发生洪涝灾害时如果站内人群无法及时疏散,会造成人员伤亡。为研究地铁车站在洪水入侵情况下的行人疏散过程,利用洪水漫延模型模拟洪水在地铁站台层的动态演化过程,考虑并量化洪水对人群疏散行为及运动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地铁站洪水场景中人群疏散动力学模型。对浸水环境下的地铁站台层和地铁车辆上的行人疏散开展仿真模拟,研究模型中参数的权重系数、进水口流量、人员疏散准备时间、进水口数量和疏散出口数量对整体疏散时间及人员位置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行人在疏散过程中保持合适的向出口疏散的意向时,人群疏散效率较高。行人在向目标出口疏散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向浅水位置运动。支撑物对人员疏散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随着流速的增大,行人被迫沿水流方向运动,导致疏散难度增大。进水口流量越大,人员疏散越困难,未成功疏散人员主要聚集在出口附近。疏散准备时间越短,洪水对人员运动造成的影响越小,人群疏散效率越高。进水口与疏散出口的数量会影响疏散过程,单进水口-双出口疏散效率最高,双进水口-双出口疏散效率次之,单进水口-单出口疏散效率最低。研究洪涝灾害下地铁站人群运动特性,有助于提高突发洪水情形下行人疏散效率,为洪水漫延条件下地铁站安全疏散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元胞自动机 地铁车站 洪涝灾害 疏散时间
下载PDF
一种能量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耿晓义 柴乔林 张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41-143,160,共4页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的多跳网络模型中,越靠近基站的簇首其转发任务越频繁,从而造成耗能更多,传统分簇算法中对于此问题的考虑较少。在传统算法的周期性更换簇头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一方面动态地对成簇范围进行控制,使越接近...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的多跳网络模型中,越靠近基站的簇首其转发任务越频繁,从而造成耗能更多,传统分簇算法中对于此问题的考虑较少。在传统算法的周期性更换簇头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一方面动态地对成簇范围进行控制,使越接近基站的区域形成的簇规模越小,减小收集簇内数据的任务,平衡转发任务的能耗。同时引入在簇内选取多个候选簇首的机制来减少簇结构的更换,降低频繁组簇的能耗问题。通过与传统分簇算法的仿真比较证明新算法有效地均衡了网络中节点的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基站 簇头 候选簇头 通信范围 生存周期
下载PDF
基于ARMA模型的公交枢纽站客流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顾杨 韩印 方雪丽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年第2期5-9,共5页
分析了城市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必要性,提出了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短期预测的方法;以城市公交短期交通特征为基础,设计了公交站点的ARMA短期客流预测模型;研究了单线路公交站点客流传统行为,构建了重点区域的枢纽站总客流实时预测模型,并... 分析了城市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必要性,提出了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短期预测的方法;以城市公交短期交通特征为基础,设计了公交站点的ARMA短期客流预测模型;研究了单线路公交站点客流传统行为,构建了重点区域的枢纽站总客流实时预测模型,并采用上海市五角场枢纽站客流数据对比验证了文中模型的可行性,提出了枢纽站公交调度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短期客流预测 ARMA模型 枢纽站 时间序列
下载PDF
泰安台钻孔差应变观测的实地标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阚宝祥 邱泽华 唐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123,共5页
结合钻孔差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借助体应变观测资料,提出了利用理论固体潮对泰安台差应变观测进行实地标定的新方法。通过对标定系数和滞后时间的分析认为:元件2、4工作状况比较稳定,观测值差应变2是比较可靠的;元件3的标定系数浮动较大... 结合钻孔差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借助体应变观测资料,提出了利用理论固体潮对泰安台差应变观测进行实地标定的新方法。通过对标定系数和滞后时间的分析认为:元件2、4工作状况比较稳定,观测值差应变2是比较可靠的;元件3的标定系数浮动较大。经过实地标定后,差应变1、2基本上与各自的理论值相一致。由于标定系数随时间变化,所以要针对特定问题的时间段进行实地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台 钻孔差应变观测 实地标定 理论固体潮 时间滞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