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站城一体化视角下的轨交地块开发与空间效能研究——以上海三个轨交站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唐枫 徐磊青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的"站城一体开发"形成集约化发展的城市区域中心,逐渐成为国内高速发展城市的重要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其站点整合周边公共资源促发城市活力的能力即站点整合力来考量地区集约化发展效果,主要通过与轨交站... 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的"站城一体开发"形成集约化发展的城市区域中心,逐渐成为国内高速发展城市的重要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其站点整合周边公共资源促发城市活力的能力即站点整合力来考量地区集约化发展效果,主要通过与轨交站点直接连通的核心轨交综合体进行考察。文章提出"空间效能"的核心概念,并集中从"空间效率"及"空间品质"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实验收集的数据比较,归纳出站点整合效果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更多城市及地区站城一体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开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交站 站城一体化 空间效能
下载PDF
北京地铁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体验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斌 苏效杰 吕元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1,共5页
地铁站域周边地下公共空间建设和利用呈现功能复合化、交通流线一体化、空间形态多样化、环境体验人性化的趋势。通过实地体验和问卷调查,对商业聚集型、交通枢纽型、办公聚集型这3类北京地铁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业态布局、联结方式、安... 地铁站域周边地下公共空间建设和利用呈现功能复合化、交通流线一体化、空间形态多样化、环境体验人性化的趋势。通过实地体验和问卷调查,对商业聚集型、交通枢纽型、办公聚集型这3类北京地铁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业态布局、联结方式、安全防护、认知导向等方面进行体验性分析,并归纳总结现有问题。提出地下空间一体化、地下停车系统共享化、步行系统整合化、环境导向精细化四方面优化策略,完善地铁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体系,使其朝着更加人性化、整体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枢纽 地铁站域 地下公共空间 体验性分析
下载PDF
融入城市的铁路枢纽——杭州西站设计
3
作者 于晨 盛晖 金智洋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基于融合城市不同维度发展需求的功能定位,总结杭州西站站城融合发展的设计探索:突破传统铁路客站的设计模式,通过站城空间的相互渗透、站城功能的多元共享、站城形象的合而为一,重构站域空间及站城关系,塑造新时代的生活与工作模式,为... 基于融合城市不同维度发展需求的功能定位,总结杭州西站站城融合发展的设计探索:突破传统铁路客站的设计模式,通过站城空间的相互渗透、站城功能的多元共享、站城形象的合而为一,重构站域空间及站城关系,塑造新时代的生活与工作模式,为我国铁路客站与城市建设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杭州西站 铁路客站 站域空间 铁路枢纽
原文传递
地铁站域行为与空间的交互关联分析
4
作者 郭晓阳 彭卓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08,152,共8页
当前城市与交通一体化发展迅速,大量地铁站域空间功能属性发生转换,站域空间无法满足使用者的行为活动。以地铁站域内空间要素作为交互客体对象,使用者行为活动作为交互主体对象,以苏州市广济南路站域作为调研案例,针对使用者行为活动... 当前城市与交通一体化发展迅速,大量地铁站域空间功能属性发生转换,站域空间无法满足使用者的行为活动。以地铁站域内空间要素作为交互客体对象,使用者行为活动作为交互主体对象,以苏州市广济南路站域作为调研案例,针对使用者行为活动进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实时跟踪和行为注记,将数据导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中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使用者在地铁站域空间中的行为特征、空间特征及时间特征,探究二者交互过程中引发阶段和反馈阶段的影响因素,对行为活动与空间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站域内行为与空间在交互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相互之间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影响因素和物质影响因素,可为后续的理论应用和优化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域 行为 空间 交互关联
下载PDF
苏州历史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协同发展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实证
5
作者 周珂慧 席广亮 张振龙 《城市交通》 2023年第4期32-41,98,共11页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4类不同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策略:依赖型应激发活力,实现导向化更新;压力型应避免过度开发,完善精细化设计;平衡型应研判定位,提升交通与功能的互适性;失衡型分为两类,针对节点失衡型建议提升业态丰富度以挖掘文化潜力,针对场站失衡型加强交通接驳一体化与互联互通水平。建议历史城区开发模式从公共交通导向开发走向公共交通引领城市更新提质,严禁大拆大建或一味提升开发容量;分层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等专项要求,从站域连通、非机动交通组织、指标补偿等方面制定保障政策,推动历史城区可持续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空间 “节点—场所”模型 TOD TOR 苏州历史城区
下载PDF
视域模型视角下火车站站域空间研究——以合肥火车站为例
6
作者 陈丽华 徐亮 《住宅产业》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铁路客站及站域空间作为城市与城市联系的媒介、城市与人交互的容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合肥火车站站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中视域模型的搭建,分析其句法参数特...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铁路客站及站域空间作为城市与城市联系的媒介、城市与人交互的容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合肥火车站站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中视域模型的搭建,分析其句法参数特征,进一步总结其空间环境特点。通过站域空间既有环境的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和解决空间通达、空间感知、视野开阔的问题,同时也是对传统客站站域公共空间品质塑造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空间 视域模型 空间感知 可识别性
下载PDF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艳红 乔忠民 +1 位作者 扈芮嘉 蔡意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29,共5页
介绍了地铁站域的概念和形式。结合国内外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实例,根据独立站点地下空间的设计特点、相邻站点地下空间的连通设计特点、多站点地下空间的协同设计特点,归纳总结出了地铁站域地下空间的点、线、面三种布局模式的特征及... 介绍了地铁站域的概念和形式。结合国内外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实例,根据独立站点地下空间的设计特点、相邻站点地下空间的连通设计特点、多站点地下空间的协同设计特点,归纳总结出了地铁站域地下空间的点、线、面三种布局模式的特征及其适用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布局模式的适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域 地下空间 布局模式
下载PDF
数字媒体艺术在地铁空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帆 范剑才 《设计》 2021年第18期136-139,共4页
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应用方法。文章首先简要论述数字媒体艺术介入地铁空间设计的必要性,进而对地铁空间特性进行解读,同时对数字媒体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数字媒体艺术与地铁空间的关系。整理出数字媒体艺... 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应用方法。文章首先简要论述数字媒体艺术介入地铁空间设计的必要性,进而对地铁空间特性进行解读,同时对数字媒体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数字媒体艺术与地铁空间的关系。整理出数字媒体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应用策略,即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下寻求主题风格的整体性表达、在数字化的表现手法下注重地域文化的特色化表现、在互动性的表现形式下关注人文关怀的人性化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地铁空间 整体性 特色化 人性化
下载PDF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开发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曼 《江西建材》 2022年第7期87-88,共2页
文中对地铁站域地下空调一体化开发设计问题展开论述,阐述其开发设计理念和主要的开发利用模式,并提出完善一体化设计的合理建议,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地铁站域 地下空间 一体化 开发设计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接驳空间的评价及其设计优化策略研究--以上海五角场站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扈龑喆 《住宅科技》 2020年第6期6-9,18,共5页
文章聚焦城市综合体和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空间,归纳了接驳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继而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通过对上海市五角场站点物质空间层面的考察,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评价其优点和不足,从可达性、功能性和可识别性三个方面对衔接空... 文章聚焦城市综合体和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空间,归纳了接驳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继而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通过对上海市五角场站点物质空间层面的考察,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评价其优点和不足,从可达性、功能性和可识别性三个方面对衔接空间进行设计评价。同时,归纳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衔接空间优化设计策略,并提出对于接驳空间的研究是实现城市集约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对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轨道交通站域 接驳空间 设计策略
下载PDF
人本视角下的天津地铁刘园站站域微空间安全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永青 王恒 +1 位作者 刘立钧 王烁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139,共4页
以天津地铁1号线刘园站站域微空间为研究对象,从人本尺度和人的行为空间活动规律为出发点,分析地铁站域的出入口、广场/场地和人行通道三处微空间安全节点的安全性问题;针对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合理配置缓冲空间、优... 以天津地铁1号线刘园站站域微空间为研究对象,从人本尺度和人的行为空间活动规律为出发点,分析地铁站域的出入口、广场/场地和人行通道三处微空间安全节点的安全性问题;针对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合理配置缓冲空间、优化视觉廊道、整合步行路径等站域微空间整合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站域微空间 安全 人本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