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78
1
作者 李放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5,共7页
制度质量是衡量和决定国家治理现代性的关键变量,现代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有效基石。优良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序推进现代国家制度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制度质量是衡量和决定国家治理现代性的关键变量,现代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有效基石。优良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序推进现代国家制度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领域的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市场、社会主体和公民的自主治理能力,构建国家—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多元共治模式,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现代国家 制度建设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 执政能力
下载PDF
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逻辑 被引量:75
2
作者 周平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3,共12页
民族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本质上是一套保障民族认同国家的制度安排。因此,获得并保持一定的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存在的基础,构建国家认同也成为民族国家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民族国家"多族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认同构建... 民族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本质上是一套保障民族认同国家的制度安排。因此,获得并保持一定的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存在的基础,构建国家认同也成为民族国家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民族国家"多族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认同构建就成为民族国家必须优先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实践中,民族国家的认同构建有两种模式比较突出和典型,并具有普遍性和巨大的影响:一是"民族模式",一是"族群模式"。前者为苏联、中国采用,后者为欧美国家普遍采用。不过,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不同的国家认同构建模式不过是解决"族"与"国"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的具体方式。从总体趋势和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内国民享有的共同文化、共同价值观越是广泛和深厚,越是容易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国家认同;反之,一个国家内国民分化或形成了各种刚性的社群组织,国家的认同就难免被这些刚性化的社群的认同所分割,从而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认同构建 民族模式 族群模式 国族文化
原文传递
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72
3
作者 林尚立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4,共10页
中国的政党制度适宜于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国政党制度实践的是有领导的党派联合执政、多元协商、合作治理国家的政治形式,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而是结构化的多党派协商合作制。中国政党制度内含一体多元结构,它不仅适宜于中... 中国的政党制度适宜于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国政党制度实践的是有领导的党派联合执政、多元协商、合作治理国家的政治形式,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而是结构化的多党派协商合作制。中国政党制度内含一体多元结构,它不仅适宜于中国的社会形态的内在结构及其现代化转化,而且适宜于中国的国家建设和民主成长,其进步与发展能够为中国的国家建设和民主成长提供新的资源与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社会 政党制度 国家建设
下载PDF
社会与国家关系在当代中国的互构--社会建设的一种新视野 被引量:49
4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7,96,共7页
在社会与国家关系中的"社会"是一种利益共同体,既包括狭义的社会,又包括市场,"国家"则是对社会作出政治安排的权力系统,社会与国家两者之间具有互构的法理机制和解释机制。本文分别对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法理机制... 在社会与国家关系中的"社会"是一种利益共同体,既包括狭义的社会,又包括市场,"国家"则是对社会作出政治安排的权力系统,社会与国家两者之间具有互构的法理机制和解释机制。本文分别对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法理机制和解释机制的变化和新情况做了分析。如果要实现"权"归于国家,就必须确保"利"归于社会。制度性行动与非制度性行动的互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原有的制度性行动规则面临挑战。社会建设可以从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更加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两个方面调节社会与国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国家 法理机制 解释机制 社会建设
下载PDF
体育强国∶由重在国家建构到重在国族建构 被引量:48
5
作者 任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0,共7页
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国家建设中的国族建构滞后于国家建构,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国进一步走向强盛。因此,有必要将体育发展的重点由促进国家建构转向促进国族建构,将"强国体育"转型为"强民体育",通过体育推... 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国家建设中的国族建构滞后于国家建构,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国进一步走向强盛。因此,有必要将体育发展的重点由促进国家建构转向促进国族建构,将"强国体育"转型为"强民体育",通过体育推动中华民族的囯族一体化和国民现代化,这包括以体育促进中华民族的国族认同、国族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国族的社会整合及培养国民的现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民族国家 国家建构 国族建构 强国体育 强民体育
下载PDF
从国家构建到共建共享的法治转向——基于社会组织与法治建设之间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47
6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43,共20页
近四十年来,社会组织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整体上呈现出一条以国家构建为主导的路线图。其间,政府监管部门在徘徊变革中力图打造"以社会管社会"的新格局,但功效欠佳;社会组织则在曲折成长中践行着民间构建行动,但作用乏力... 近四十年来,社会组织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整体上呈现出一条以国家构建为主导的路线图。其间,政府监管部门在徘徊变革中力图打造"以社会管社会"的新格局,但功效欠佳;社会组织则在曲折成长中践行着民间构建行动,但作用乏力。这就导致法治进程中社会组织的功能性"不在场",并促发了"两极结构"怪圈、汲取性机制风险、自律秩序不足、国家构建与民间构建错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治理法治化秩序的生成。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从国家构建到共建共享的转型已成大势所趋,目前亟需重塑社会组织在法治建设中的使命和功能,进而迈向共建共享型的"法治中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国家构建 共建共享 法治秩序
原文传递
国家建构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中国话语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马俊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8,共11页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基于中国多民族国情、政情提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话语,也是对新中国70年来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各民族精神层面上形成的共同体的准确表述。其目标是从精神层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链接纽带和强健联...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基于中国多民族国情、政情提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话语,也是对新中国70年来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各民族精神层面上形成的共同体的准确表述。其目标是从精神层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链接纽带和强健联系。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含着中国国家建构的文化哲学、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元一体而形成中华文明为文化基础,以近现代史上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命运共同体意识'结合形成的'民族精神共同体'为思想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制度政策与成就为政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构的五种逻辑,即文明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国家、超大规模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决定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价值、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为实践路径得以构建与稳固。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须继往开来,结合时代精神,实现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国家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构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话语 五个认同 民族精神共同体 文化软实力
原文传递
国家建构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王宗礼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0,共8页
国家建构是各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政治前提。西方“一族一国”的民族国家建构道路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在多民族的背景下形成一个超越族际差异的共同体认同。因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中... 国家建构是各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政治前提。西方“一族一国”的民族国家建构道路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在多民族的背景下形成一个超越族际差异的共同体认同。因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建设,坚定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加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就成了破解这一核心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本体建设与意识铸牢:试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理路 被引量:38
9
作者 严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1,共9页
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族建设的学理理解是一种创新。中华民族建设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工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旨在消弭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之间可能存在的斥力,中国共... 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族建设的学理理解是一种创新。中华民族建设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工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旨在消弭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之间可能存在的斥力,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同一核心,也是理解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密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侧重于共同体意识对于共同体建设的能动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既是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头,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服务标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途径和目标的关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能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体性感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建设 国家建设 本体与意识
下载PDF
中国校长培训政策的延续与变革(1989-2009) 被引量:29
10
作者 卢乃桂 陈霜叶 郑玉莲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01,117,共8页
在学校改进和教育变革中,校长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校长培训则被视为成功实现学校改进与教育变革的重要策略之一。有关校长培训的政策则体现了国家对校长培训的基本理解、要求与期望。本文梳理了中国1989年至2009年间所颁布的各类有... 在学校改进和教育变革中,校长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校长培训则被视为成功实现学校改进与教育变革的重要策略之一。有关校长培训的政策则体现了国家对校长培训的基本理解、要求与期望。本文梳理了中国1989年至2009年间所颁布的各类有关校长培训的政策文件,从国家对校长培训的定位、校长培训的责任分担与制度建设、校长培训的内容三个维度剖析了二十多年来中国校长培训政策的延续与变革,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陆校长培训的性质进行解读,提出校长培训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需要深入反思国家在校长培训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从而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中更好地促进校长领导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培训 政策分析 国家角色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中国财政改革实践和理论建设的再认识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9,共15页
40年的改革进程中,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不仅有效发挥了以"政"领"财",为实现国家改革战略提供根本保障的基础作用,而且积极履行因"财"施"政",根据改革需求优化财政结构,提升财政... 40年的改革进程中,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不仅有效发挥了以"政"领"财",为实现国家改革战略提供根本保障的基础作用,而且积极履行因"财"施"政",根据改革需求优化财政结构,提升财政效率,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在总结40年财政改革实践的经验、逻辑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本质、功能和规律进行深化认识和理论归纳,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规律的基本认识,明确新时代我国财政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建设的基本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40年中国财政改革实践和理论建设的思考,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财政建设 财政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关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 被引量:25
12
作者 高永久 冯辉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40,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建构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表现为互相促成的逻辑关联和功能关系,分别发挥支撑与指向的功能作用,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华民...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建构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表现为互相促成的逻辑关联和功能关系,分别发挥支撑与指向的功能作用,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多元一体的结构格局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文明两方面的显著优势;团结统一的内部秩序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有助于避免认同危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命运与共的共同愿景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指向,在性质指向上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内容指向上要求开展与“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相适应的内容建设;在价值指向上要求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为远大理想和价值追求,努力促进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维系并深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关联,要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联系纽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国家建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农民行为逻辑的变迁及其论争 被引量:25
13
作者 吴理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22-30,共9页
文章从建构论视角来探讨农民行为逻辑的变迁,认为不存在普遍的、超历史的农民行为逻辑,农民的行为逻辑是在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下,由"国家-社会"具体地建构的。有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型式,就生产什么样的农民行为逻辑;对农民行... 文章从建构论视角来探讨农民行为逻辑的变迁,认为不存在普遍的、超历史的农民行为逻辑,农民的行为逻辑是在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下,由"国家-社会"具体地建构的。有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型式,就生产什么样的农民行为逻辑;对农民行为逻辑的分析,不能局限于村庄或乡村社会,必须放宽视野。只有放置在特定的历史处境中,或特定的"国家-社会"场域之中才能把握农民行为逻辑的"逻辑"。作者依次以传统社会、集体化社会、个体化社会为例,论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社会关系结构是如何建构农民行为逻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为逻辑 国家与社会 建构论
下载PDF
全面改革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世华 闫晓琦 +2 位作者 杜宗杰 于丽华 程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4期89-92,共4页
结合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的实践,全面阐述了硬、软环境以及队伍、教改、创新等各方面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成效。为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国家级 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外观与内核:论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建构 被引量:22
15
作者 于春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5,共5页
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或多个民族基于共同的国家认同而建立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并非一经产生就具有现代性,还要经历一个现代转换过程,即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包含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两个不同面向,前者属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外... 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或多个民族基于共同的国家认同而建立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并非一经产生就具有现代性,还要经历一个现代转换过程,即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包含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两个不同面向,前者属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外观建构,旨在推进国家政治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建立现代国家民主制度;后者属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内核建构,旨在把全部国内族群整合为拥有共同政治文化特质的国族的努力过程,其目标是要实现统一的民族国家认同。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之间存在共生互动关系,在两者的共同推动之下,民族国家既拥有了国族对于国家的内在忠诚,也具备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外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国家建构 民族建构 现代国家
原文传递
标准化治理的理论范式与结构体系:一种国家治理的新视角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建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6,127,共11页
在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标准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治理范式,体现了国家治理精细化的结构转换。标准化治理是国家将标准化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机制,通过对治理过程及治理结果进行控制,将治理知识通过特定的形式进行重组,形成一整套的制度... 在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标准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治理范式,体现了国家治理精细化的结构转换。标准化治理是国家将标准化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机制,通过对治理过程及治理结果进行控制,将治理知识通过特定的形式进行重组,形成一整套的制度、程序及监督体系,由此实现国家权力运作的清晰化及治理流程的无缝隙对接。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术的标准化,它遵循着规则建构、技术治理及组织行为控制的运行逻辑,代表着国家对社会秩序的干预。但由于标准化与弹性化之间的张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及权力扩张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张力,标准化在国家治理场域存在逻辑偏离的风险。为有效提升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需要在元治理的视野下明确标准化在国家治理场域的边界,强化标准化的“协商”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国家治理 标准化治理 国家建构
下载PDF
教育情怀:基于“需要—满足”框架的阐释与生成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太忠 皮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6-20,共5页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教育持久而稳定的关切和喜爱之情,表现为乐于从教的态度以及享受教育生活的独特能力。教育情怀的本质是"需要—满足"的心理结构,包含压力体验、行动倾向和享用状态,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成熟过程而不断深化。...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教育持久而稳定的关切和喜爱之情,表现为乐于从教的态度以及享受教育生活的独特能力。教育情怀的本质是"需要—满足"的心理结构,包含压力体验、行动倾向和享用状态,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成熟过程而不断深化。教育情怀具有超越性功能、统整性功能、成全性功能。教师对教育功能的充分认知、对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的强烈责任感、对教育生活的审美建构,以及对学生和自身的深切关爱,都有助于促进教育情怀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教师 “需要—满足”心理结构 压力体验 行动倾向 享用状态 教育功能 责任感 审美建构 关爱学生
下载PDF
关于“边疆学”学科构建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明洪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4,共7页
近年来"边疆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边疆学"学科构建则处于困境冲突之中,包括在没有一般"边疆学"的条件下出现了构建"边疆政治学"的情况,也有将"边疆学"框定在中国范围内构建&qu... 近年来"边疆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边疆学"学科构建则处于困境冲突之中,包括在没有一般"边疆学"的条件下出现了构建"边疆政治学"的情况,也有将"边疆学"框定在中国范围内构建"中国边疆学"的情况。走出困境,需要以按照学科构建的一般规律构建一般意义上的"边疆学"为目标,将民族国家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并在这一起点上将边界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从边疆现象中揭示边疆规律是"边疆学"的基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学” 边界 民族国家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关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及有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董新伟 《辽宁高职学报》 2007年第11期1-3,7,共4页
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基本状况,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总结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进一步分析了辽宁省高职教育的基本形势,从而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举措。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发展形势 内涵建设
下载PDF
社会科学与国家建设:基于中国经验的反思 被引量:14
20
作者 林尚立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1,共8页
社会科学是当今人类安排其社会和生活的主要知识体系。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对国家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建设全面恢复,并快速发展,成为引导和推动国家建设的重要知识力量。中国的崛起的背后必须有强大... 社会科学是当今人类安排其社会和生活的主要知识体系。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对国家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建设全面恢复,并快速发展,成为引导和推动国家建设的重要知识力量。中国的崛起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社会科学支撑,因而,发展社会科学是中国国家建设的战略需求。在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回到学科的内核,即学术的建设与发展,其着力点有四: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理论的建构;三是方法的提升;四是资料的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国家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