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民自治对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 被引量:23
1
作者 金太军 王运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村民自治对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表现为:1.由于宪法和法律的制度安排,村民自治条件下国家的组织边界止于乡镇政权;2.村民委员会授权主体由乡镇政府转向村级社区的选民,意味着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传统国家与农... 村民自治对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表现为:1.由于宪法和法律的制度安排,村民自治条件下国家的组织边界止于乡镇政权;2.村民委员会授权主体由乡镇政府转向村级社区的选民,意味着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传统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模式开始瓦解;3.村民委员会实际上又扮演了农村社会“自组织”的角色,成为联系国家与农村社会的桥梁和代理人;4.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组织化、实体化和法律化,保证了国家对农村社会的动员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农村 村民自治 制度化
下载PDF
国家与农村关系的演变与新型危机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红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国家与农村之间的关系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基础的变迁会发生一系列转型。根据国家对待农村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农村关系始终处于调适变动之中,具体呈现为“汲取式下沉”“汲取式悬... 国家与农村之间的关系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基础的变迁会发生一系列转型。根据国家对待农村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农村关系始终处于调适变动之中,具体呈现为“汲取式下沉”“汲取式悬浮”“供给式下沉”以及“供给式悬浮”四种样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正面临一种新型危机:“供给式悬浮”。“供给式悬浮”在基层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国家惠农政策落实不力与基层政权存在脱离群众的惯性,新一轮因“供给式悬浮”带来的治理性危机很可能冲击国家基层政权的合法性,这需要引起积极反思与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农村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权力悬浮 治理困境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妻子”生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左海霞 郭明顺 +1 位作者 杜鸿波 张娟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谐环境,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着农村夫妻共同迁居城市就业和生活,这导致了许多半流动农村家庭的出现。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在农村社区的不稳定性和欠和谐发展,给广大农村造成了各种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谐环境,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着农村夫妻共同迁居城市就业和生活,这导致了许多半流动农村家庭的出现。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在农村社区的不稳定性和欠和谐发展,给广大农村造成了各种经济的、社会的隐患,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不和谐因子。夫妻在外出与留守的抉择中,多数妻子无奈地选择了后者,承担起了本应双方共同承担的家庭责任。研究表明:虽然大多数"留守妻子"是由于子女的教育才留守在农村的,但她们却缺乏将子女教育成才的自信和能力;丈夫外出后,大多数农村"留守妻子"认为其安全感和幸福感降低了,部分认为更幸福的妇女主要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增多或可以免除家庭暴力行为;"留守妻子"的选举投票自主权有所增强,但是她们参加干部竞选的积极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和谐家庭 留守妻子 生存状态 农民工 和谐农村
下载PDF
"三农"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鹏 王文亮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制度歧视、扭曲、农村组织缺位及制度变迁的滞后、非均衡是导致"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而诺斯的"国家理论"则揭示了"三农"问题的更深层原因。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制度变迁 国家理论 “三农”问题
下载PDF
组织下乡:现代国家中的妇女组织建构——以华北黄县的史料分析与实证调查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翠萍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8,共7页
本文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对农村妇女组织渗透乡村社会的过程进行了剖析,认为妇女组织是伴随着"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的过程而萌生的,其成长的路径、特点和形式均体现出浓厚的国家建构色彩,是国家意志作用于乡村... 本文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对农村妇女组织渗透乡村社会的过程进行了剖析,认为妇女组织是伴随着"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的过程而萌生的,其成长的路径、特点和形式均体现出浓厚的国家建构色彩,是国家意志作用于乡村妇女的体现。也正因如此,妇女组织在下乡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亦是动员、组织和吸纳妇女,以适应国家的政治需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国家建构 妇女组织 乡土社会
原文传递
从国家与民间力量的关系看中国农村的秩序整合 被引量:3
6
作者 邱梦华 《台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农村社会中,国家力量与民间力量在“双轨政治”、人民公社体制及“乡政村治”三个整合模式阶段上相互作用,消长进行,中国农村要重建有效的整合,必须实现这两种力量的有机配合。
关键词 国家力量 民间力量 农村秩序整合 传统 现代化
下载PDF
网络影响下国家与乡村互动方式的嬗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成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网络问政的兴起推动着各级政府和乡村社区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由串联式向并联式转变,基层政府作为乡村社区和上级政府间的信息中介角色被弱化,其原有的双向信息优势被消解,这导致其自利性施政空间被压缩。网络化背景下社区外的多元社会... 网络问政的兴起推动着各级政府和乡村社区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由串联式向并联式转变,基层政府作为乡村社区和上级政府间的信息中介角色被弱化,其原有的双向信息优势被消解,这导致其自利性施政空间被压缩。网络化背景下社区外的多元社会主体可以参与到乡村与国家间的信息互动过程中,原有的国家——乡村二元互动转变为国家——社会——乡村三方互动。因网络技术而生发的诸变化昭示着乡村政治社会生态的某种趋势性变迁,乡村社区的治理机制需要进行适应性转型,应由封闭型治理转向开放型治理,由控制型治理转向合作型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问政 信息交换 国家与乡村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荆棘上的生命——透视近期小说中的底层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单永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本文以近期刘庆邦、刘醒龙、谈歌、李佩甫、尤凤伟等作家的小说为考察对象,透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在乡村、城市、乡村城市之间三个视界的考察中,表现出他们的生命情状,他们生活的艰难,艰难地活着。表现他们的斗争、挣扎与尊严的坚守。
关键词 底层民众 生命情状 乡村 城市
下载PDF
人民公社的权力结构和乡村秩序 被引量:26
9
作者 于建嵘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6-20,共5页
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体制是在国家主导下产生的高度集权的乡村控制体制,它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辖而实现了对乡村社会政治及其它一切领域的控制,极大地强化了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也从根本上破坏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产生了灾难... 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体制是在国家主导下产生的高度集权的乡村控制体制,它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辖而实现了对乡村社会政治及其它一切领域的控制,极大地强化了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也从根本上破坏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产生了灾难性的社会后果。这种体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国家无视传统社会秩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而无限度地扩大了国家主导乡村社会的范围并错误地选择了发挥作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社合一 乡村动员 国家能力 人民公社 权力结构 乡村秩序 乡村控制体制
下载PDF
“四态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与实施路径——以仙居县广度乡文化风情小镇规划建设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小龙 吴林芳 +1 位作者 柳知海 蔡吉鸿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3-186,共4页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力量之一。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等问题,文章以仙居县广度乡文化风情小镇规划建设为例,通过挖掘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和...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力量之一。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等问题,文章以仙居县广度乡文化风情小镇规划建设为例,通过挖掘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具有禅修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构建生态、业态、文态和形态"四态融合"的美丽乡村综合建设体系,营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禅修养生"为主题、以高山生态产业和旅游休闲为特色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四态融合 禅修养生 美丽乡村
下载PDF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新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9,137,共7页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的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的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中...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的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的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工业体系,致使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频繁变动且反复无常。下一步的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设 乡镇体制改革 乡镇自治 议行合一 政社合一 乡政村治
下载PDF
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余显亚 杨军昌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贵州省农村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年老型社会,特点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老年人口数相对增大;高龄老人多且性别比失调;空巢和独居老人比重大。由于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将会造... 贵州省农村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年老型社会,特点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老年人口数相对增大;高龄老人多且性别比失调;空巢和独居老人比重大。由于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将会造成总抚养系数偏高、代际关系恶化和医疗设施紧缺等不良影响。对此,必须采取大力发展经济、提倡家庭养老等四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贫困人口 总扶养系数 社会文化 农村 贵州省
下载PDF
北京郊区旅游发展模式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冷永进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在分析北京郊区风景资源结构的基础上,探讨构建合理的北京郊区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制定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科学规划郊区游憩地系统,实施精品战略,提高人造景点的创新性和娱乐功能,加强总体市场细分和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研究。
关键词 战略 游憩地配置体系 国家级乡村游憩地网络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 被引量:3
14
作者 印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上国家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组织层面上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价值层面上农民国家认同感的强化。国家输入的公共资源只有以高度社会化的方式与农民互动时,农民才可能按照特定的行动逻辑将“国家”内化于心,国家权力才算实现了社会合法性的确认和再生产。为了实现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建设不应停留于权力运作的策略层面。国家应充分发掘、激活蕴藏于乡村社会中的本土资源,将自上而下输入的公共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社会开展自主建设的内生要素。如此,公共资源的下乡才能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成国家濡化能力在基层的再造,实现现代国家在社会中的扎根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家与农民关系 治理公共性 国家资源下乡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社会合法性 社会认同
下载PDF
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志 董雅慧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美国农业发展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回顾了美国的农业发展历程,分析其中有益的经验与做法,并提出对我国农村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农业发展 启示与借鉴
下载PDF
幽闭语境中的知青文学——新中国知青文学史纲·序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小东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7-44,共8页
毛泽东是一个博学且富有革新精神的乡村文化人 ,他改造中国的乌托邦蓝图中 ,其社会理想之一 ,就是把知识分子变成“新农民”。中国知青运动 ,就是他这种革命思想的极端体现。他的时代 ,是一个幽闭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文学语境 ,呈现了一... 毛泽东是一个博学且富有革新精神的乡村文化人 ,他改造中国的乌托邦蓝图中 ,其社会理想之一 ,就是把知识分子变成“新农民”。中国知青运动 ,就是他这种革命思想的极端体现。他的时代 ,是一个幽闭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文学语境 ,呈现了一种大宅院的后花园状态 ,这个花园是建立在文化废墟传统废墟之上的。毛泽东时代的终结 ,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端。新中国的知青文学始终没有走出毛泽东时代的精神荫庇 ,前知青时期、知青时期以及后知青时期的文学 ,都不同程度地浸淫于毛泽东思想和主义之中。毛泽东既然影响了一个时代 ,自然也就深刻地不可改变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作家 ,包括一个时代的文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幽闭语境 知青运动 知青文学 中国文学史 乌托邦 "五四"文学传统
下载PDF
乡村规划之后——国企下乡运营的强制通行现象与可持续悖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豆岚雨 申明锐 《国际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大量项目和规划下乡填补了乡村治理中空,催生了乡村物质建设热潮。政府资金在乡村积累形成可观资产,乡村振兴由“乡村建设”转向“乡村运营”。政府短于运营的特性产生引入市场主体的需求,但市场主体的逐利性使其难以承担效益缓释。国... 大量项目和规划下乡填补了乡村治理中空,催生了乡村物质建设热潮。政府资金在乡村积累形成可观资产,乡村振兴由“乡村建设”转向“乡村运营”。政府短于运营的特性产生引入市场主体的需求,但市场主体的逐利性使其难以承担效益缓释。国企是政府实现项目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工具,国企下乡模式成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新思路。本文对国企参与的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的乡村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国企运作示范村项目作为强制通行点打开了治理重构窗口,引领钱家渡经历了空间建设与资产运营两个阶段,实现了乡村的物质更新与资产盘活。然而,国企下乡后钱家渡虽形成了经社分离的稳定治理结构,但也存在商业模式困境,以及村社集体自主性丧失导致的乡村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企下乡 乡村治理 强制通行点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国家在场:资本下乡与村落共富效应的路径
18
作者 陶自祥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资本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资本下乡背景下,村企如何实现互惠共赢是促进乡村振兴与村落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资本下乡有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引导资本市场逻辑与乡土逻辑的有效对接,推... 资本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资本下乡背景下,村企如何实现互惠共赢是促进乡村振兴与村落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资本下乡有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引导资本市场逻辑与乡土逻辑的有效对接,推动工商资本与村落打造利益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在场 共同富裕 资本下乡 村企借力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魁 吴文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处理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地区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国情 城乡二元结构
下载PDF
广义创作观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单体设计——以仙游县菜溪乡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学钊 《福建建筑》 2012年第5期45-47,共3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居住环境的建设是整个新农村建设课题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仙游县菜溪乡的农民公寓单体项目,从设计方法简介、设计限制模型、广义创作观的应用3个层面逐步深入,探讨了如何以"广义创作观",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居住环境的建设是整个新农村建设课题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仙游县菜溪乡的农民公寓单体项目,从设计方法简介、设计限制模型、广义创作观的应用3个层面逐步深入,探讨了如何以"广义创作观",创作出符合特定环境的新农村住宅。说明了广义创作观在具体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心态 广义创作观 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