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不同气候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克胜 尚晴 +4 位作者 刘彦春 韩艳婷 马远超 管勇 琚煜熙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49-56,共8页
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收集了201条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比较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沿着气候梯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平均速率... 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收集了201条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比较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沿着气候梯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平均速率为2.67μmol·m^(–2)·s^(–1)。天然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2.89μmol·m^(–2)·s^(–1))显著高于人工林(2.40μmol·m^(–2)·s^(–1))。除了暖温带以外,其它四个气候区的天然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均高于人工林。人工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暖温带(3.17μmol·m^(–2)·s^(–1))>热带(2.83μmol·m^(–2)·s^(–1))>亚热带(2.20μmol·m^(–2)·s^(–1))>中温带(1.97μmol·m^(–2)·s^(–1))>高原气候区(1.14μmol·m^(–2)·s^(–1));其中高原气候区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显著低于暖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天然林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热带(4.40μmol·m^(–2)·s^(–1))>暖温带(2.75μmol·m^(–2)·s^(–1))>亚热带(2.70μmol·m^(–2)·s^(–1))>高原气候区(2.63μmol·m^(–2)·s^(–1))>中温带(2.37μmol·m^(–2)·s^(–1))。不同气候带森林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平均为33.1%(17.1—65.7%),天然林土壤自养呼吸比例(34.7%)略高于人工林(32.6%)。中国森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平均为2.56(1.46—3.60),沿气候梯度由南到北逐渐增加。不同气候带的人工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2.38)要低于天然林(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呼吸 人工林 天然林 温度敏感性 土壤呼吸 林分起源
下载PDF
不同起源兴安落叶松林结构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玉宝 张秋良 王立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共4页
比较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3种林型)与人工林生产力、林木竞争分化、水平格局、林分更新、林下地被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①人工林生产力明显高于天然林。在密度和林龄相近情况下,人工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生产力较天然林分别高65.0%、3... 比较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3种林型)与人工林生产力、林木竞争分化、水平格局、林分更新、林下地被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①人工林生产力明显高于天然林。在密度和林龄相近情况下,人工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生产力较天然林分别高65.0%、35.8%、48.8%。②天然林直径分布反J型,人工林单峰型。天然林和人工林1~5级木的比例由大到小排序:4(32.4%)>3(30.5%)>2(14.7%)>1(12.9%)>5(9.5%);3(32.2%)>2(30.5%)>4(25.4%)>1(10.2%)>5(1.7%)。③天然林聚集系数与林分密度呈正相关,其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比例为52.9%、47.1%。人工林为随机分布。④天然林林分更新较好,人工林无林分更新。人工林藓类盖度、草本盖度、植被种类等明显低于天然林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分起源 天然林 人工林 林分结构
下载PDF
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卢妮妮 张鹏 +4 位作者 徐雪蕾 刘晓兰 李振林 王新杰 彭道黎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2,共5页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杉木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天然林和阔叶林较杉木人工林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杉木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龄阶段各微生物指标最低。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和活性等均与土壤酸碱性、通气状况、养分含量等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杉木林菌根真菌主要属于球囊霉属,国内对杉木林下菌根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微生物在提升土壤肥力上的机理和途径、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中的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类型 林分起源 林分年龄 土壤微生物 土壤质量 菌根真菌 共生关系
原文传递
海南霸王岭不同起源林分森林群落特征及乔木碳储量研究
4
作者 皮志豪 刘宏伟 +2 位作者 王旭 李新建 宋希强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9-26,35,共9页
热带森林因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成为全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针对不同林分起源森林群落特征和碳储量之间的差异的研究报道却比较少见。本研究以海南霸王岭林区人工促进更新次生林(PF)、天然次生林(SF)和原始... 热带森林因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成为全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针对不同林分起源森林群落特征和碳储量之间的差异的研究报道却比较少见。本研究以海南霸王岭林区人工促进更新次生林(PF)、天然次生林(SF)和原始林(VF)3种不同起源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的丰富度大小为VF>SF>PF,径级分布均呈反“J”字型,表现为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稳定的群落结构;(2)3种起源的林分乔木生物量大小排序依次均为:干>根>枝>叶,各生物量在径级分布上存在差异,PF、SF和VF各径级的生物量排序分别为Ⅱ>Ⅲ>Ⅰ>Ⅳ,Ⅳ>Ⅱ>Ⅲ>Ⅰ和Ⅳ>Ⅲ>Ⅱ>Ⅰ;(3)3种林分的乔木碳储量为105.01~199.47 t.hm^(-2),其中原始林碳储量最大,人工促进更新次生林最小,人工促进更新次生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Ⅱ的树木中,天然次生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Ⅱ和Ⅳ的树木中,原始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Ⅳ的树木中。研究结果可为热带林业经营管理、森林碳监测和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生物量 碳转化系数 群落生态 林分起源 碳储量
下载PDF
平顶山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彭舜磊 刘丹丹 +1 位作者 陈昌东 赵干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223-225,共3页
为平顶山市森林碳汇功能评估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平顶山市第七次(2004-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研究该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顶山市乔木林总碳储量为417.85万t,平均碳密度为22... 为平顶山市森林碳汇功能评估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平顶山市第七次(2004-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研究该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顶山市乔木林总碳储量为417.85万t,平均碳密度为22.89t/hm2,人工林碳储量占87%,天然林碳储量占13%。幼龄林碳储量占67%,成熟林与过成熟林碳储量比例仅占5%;各县(市、区)森林碳储量地理分布格局与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分布一致,鲁山县森林碳储量最大,占平顶山市总碳储量的67.61%,而平顶山市辖区森林碳储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林分起源 分布格局 平顶山 河南
下载PDF
思茅区森林生物量分层抽样调查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瑞 杨沁雨 +1 位作者 欧光龙 胥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02,共6页
基于普洱市思茅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森林起源、地类、龄组、优势树种作为分层变量,在95%的可靠性下,设置95%,90%和85%的抽样设计精度分层抽样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将抽样调查结果与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分层抽样具有... 基于普洱市思茅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森林起源、地类、龄组、优势树种作为分层变量,在95%的可靠性下,设置95%,90%和85%的抽样设计精度分层抽样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将抽样调查结果与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分层抽样具有样本数量少、抽样精度高的明显优势,在普洱市思茅区,按85%的设计精度,按优势树种的分层抽样比系统抽样的效率约提高了52%;2)采用单变量进行分层抽样,优势树种具有显著优势。按85%的设计精度,在样本数量为44个的前提下,其实际抽样精度达到8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分层抽样 起源 地类 龄组 优势树种 抽样精度
下载PDF
起源对杉木细根形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素琴 吴春生 +3 位作者 刘郁林 刘苑秋 郭晓敏 欧阳勋志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78-84,共7页
细根(直径<2 mm)是植物根系系统的重要组分,影响植物体本身的生长和发育.本文以中亚热带杉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和天然两种起源林分1~5级细根的形态指标(比根长、根长密度、直径、根数)、生物量和碳氮含量变化和差异.研究结果显... 细根(直径<2 mm)是植物根系系统的重要组分,影响植物体本身的生长和发育.本文以中亚热带杉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和天然两种起源林分1~5级细根的形态指标(比根长、根长密度、直径、根数)、生物量和碳氮含量变化和差异.研究结果显示:Ⅰ不同起源的杉木林细根直径、生物量和碳(C)含量都随着不同序级的增加而增加.Ⅱ人工与天然杉木林1~5根序细根生物量差异显著;不同土层人工林与天然林各根序细根生物量差异显著.Ⅲ各根序细根直径大小表现为人工杉木林大于天然林,人工林1~2级细根的直径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天然林表现为1~3级.Ⅳ人工林与天然林低根序级(1、2、3级)比根长、根长密度和根数差异显著;不同土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杉木 细根 根序 细根形态结构 林分起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