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堆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永锋 滕星 +3 位作者 李忠和 温嘉伟 李启云 高星爱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3-618,共6页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大量的玉米秸秆被浪费,并造成污染问题。玉米秸秆堆肥处理还田是秸秆科学再利用的方式之一,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文章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影响玉米秸...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大量的玉米秸秆被浪费,并造成污染问题。玉米秸秆堆肥处理还田是秸秆科学再利用的方式之一,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文章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影响玉米秸秆堆肥降解的主要因素,并对降解产物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堆肥 影响因素 降解 微生物
原文传递
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的水溶性组分分析及其排放因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丹 屈文军 +2 位作者 曹国良 张小曳 车慧正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7年第5期31-34,共4页
从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收集秸秆,模拟农村使用秸秆燃料时的状态采集排放颗粒物样品,对其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O2-、NH4+、Na+、K+、Mg2+、Ca2+)进行离子色谱分析,并计算了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中水溶性组分的... 从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收集秸秆,模拟农村使用秸秆燃料时的状态采集排放颗粒物样品,对其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O2-、NH4+、Na+、K+、Mg2+、Ca2+)进行离子色谱分析,并计算了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中水溶性组分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K+和Cl-排放因子最高,平均分别占各类秸秆样品水溶性离子总排放因子的33.1%和43.6%,各类秸秆样品K+和Cl-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475 g/kg和0.625 g/kg。各类秸秆样品排放因子的平均结果对比表明,麦秸秆的排放因子最高,而玉米秸秆最低,稻谷秸秆的排放因子接近各类秸秆样品的平均结果;麦秸秆、稻谷秸秆和玉米秸秆的Cl-排放因子大于各自的K+排放因子;而棉花秸秆K+和Cl-的排放因子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秸秆燃烧 水溶性离子 排放因子
下载PDF
玉米秸秆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惠世恩 梁凌 +3 位作者 范庆伟 刘长春 陈志良 荆强征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5,共7页
采用TA-Q500型热重分析仪,在升温速率分别为20、40、80、100℃/min的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其热解特性,并分别应用Popescu法、Flynn-WallOzawa(FWO)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求解了热解反应动力学的最概然机... 采用TA-Q500型热重分析仪,在升温速率分别为20、40、80、100℃/min的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其热解特性,并分别应用Popescu法、Flynn-WallOzawa(FWO)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求解了热解反应动力学的最概然机理函数、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结果表明:反Jander方程三维扩散机理为理想的最概然机理函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样品失重曲线向高温侧移动,初始热解温度、失重高峰温度及终止温度均有所升高,热解反应活化能也呈逐渐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热解 热重分析仪 反应动力学 机理函数 活化能 频率因子
下载PDF
浅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郁桂林 姚军 《环境科技》 2009年第A01期90-92,共3页
秸秆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源,其综合利用途径十分广泛。但泰州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起步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此结合泰州的地域特点及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的既有主观... 秸秆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源,其综合利用途径十分广泛。但泰州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起步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此结合泰州的地域特点及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并特别强调了政府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技术 制约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厚竹秆形因子与纤维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邦国 申展 +3 位作者 黎祖尧 李应兰 沈学桂 陈怡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9,共9页
【目的】纤维和秆形是衡量竹材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探索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的秆形特征和纤维特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段解剖测量竹秆的直径、壁厚、枝下高、实心高等秆形因子,并在不同秆高处取样... 【目的】纤维和秆形是衡量竹材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探索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的秆形特征和纤维特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段解剖测量竹秆的直径、壁厚、枝下高、实心高等秆形因子,并在不同秆高处取样,采用硝酸乙醇法和显微观察手段测定纤维含量和形态。【结果】不同产地厚竹的壁厚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仅8%,厚壁性状稳定;竹壁厚度和分枝高度随着竹秆胸径的增粗而增加,壁厚率随着胸径的增粗而略有降低;竹秆纤维平均含量为40.2%,从基部到顶部逐渐下降,纤维含量与秆形因子相关性不显著(P>0.05);纤维平均长度1615.0μm,平均宽度14.3μm,平均长宽比112.3,纤维长度与秆形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纤维宽度与竹杆高度、粗度、秆壁厚度和实心处高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纤维形态轴向变异表现为竹秆中部纤维较长且窄,基部和梢部纤维较短且宽。【结论】厚竹厚壁性状和纤维形态稳定,可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推广,应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和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培育大、中径级竹林,以提高竹材产量和质量;对竹材采用分段利用,以提高竹材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竹 秆形 纤维 相关性
下载PDF
卧式切碎装置切碎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雪峰 李其昀 +2 位作者 任延昭 张国海 魏元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172,176,共5页
为了提高玉米收获过程中茎秆切碎合格率,采用正交试验、因素互作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优选,研究了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试验表明,切碎效果较佳时各项参数为:割刀开始切碎位置位于强制拉茎段起始前端,喂入位置偏... 为了提高玉米收获过程中茎秆切碎合格率,采用正交试验、因素互作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优选,研究了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试验表明,切碎效果较佳时各项参数为:割刀开始切碎位置位于强制拉茎段起始前端,喂入位置偏向摘穗辊高辊一侧,行进速度为1~1.2m/s,割刀的转速为2 000r/min,摘穗辊转速为700r/min;摘穗辊转速分别与喂入速度和割刀转速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秆 切碎合格率 切碎装置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贾翠英 张玉辉 李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09-6511,6566,共4页
[目的]考察影响玉米秸秆稀酸水解产糖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稀酸浓度(稀H2SO4)、酸解温度、固液比、酸解时间对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酸解温度、酸解时... [目的]考察影响玉米秸秆稀酸水解产糖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稀酸浓度(稀H2SO4)、酸解温度、固液比、酸解时间对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酸解温度、酸解时间、稀酸浓度、固液比对酸解产糖得率均有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酸解温度>稀酸浓度>酸解时间>固液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酸解条件为酸解温度120℃,稀酸浓度1.5%,酸解时间60min,固液比7.5%,在该试验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29.64%。[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酸解 产糖得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秸秆动态厌氧发酵影响因子研究
8
作者 李淑兰 梅自力 +2 位作者 孔垂雪 李江 段奇武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39,共7页
文章以玉米秸秆为例,研究了搅拌和进出料方式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顶部进料动态厌氧消化装置,适当搅拌可以显著增加产气量,平均池容产气率比不搅拌反应器提高了65.4%。相对于底部进料,"顶部进料-搅拌"... 文章以玉米秸秆为例,研究了搅拌和进出料方式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顶部进料动态厌氧消化装置,适当搅拌可以显著增加产气量,平均池容产气率比不搅拌反应器提高了65.4%。相对于底部进料,"顶部进料-搅拌"方式并没有表现出运行优势,其池容产气率仅提高了2%,并且表现出出渣困难。研究还表明,底部进料方式下秸秆高温(52℃±1℃)动态厌氧消化运行的最高有机负荷为4.71 kg TS·m^(-3)d^(-1)左右,产生的沼气中甲烷含量恒定在45%~4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厌氧发酵 动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工艺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丹丹 周杰 刘文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781-18783,18820,共4页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酸碱水浴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的酸、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分析液固比、浸...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酸碱水浴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的酸、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分析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响应值的影响,确定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由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知,影响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工艺因素依次为浸提液pH>提取时间>液固比。将由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终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0∶1 ml/g,浸提液pH 12,提取时间76 min。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得率为(55.25±0.15)%。[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深入研究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工业化生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上拉茎掰穗式玉米收获台架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程修沛 贾晓东 +1 位作者 陈美舟 李其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0-55,共6页
针对现有摘穗装置存在的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该文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掰穗原理,搭建了上拉茎掰穗式玉米收获试验台,进行了摘穗辊转速、两摘穗辊间隙和摘穗辊与水平面夹角对玉米籽粒损失的影响试验;试验中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玉米... 针对现有摘穗装置存在的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该文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掰穗原理,搭建了上拉茎掰穗式玉米收获试验台,进行了摘穗辊转速、两摘穗辊间隙和摘穗辊与水平面夹角对玉米籽粒损失的影响试验;试验中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玉米摘穗过程进行快速捕捉,有助于后期的综合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玉米摘穗辊转速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在500~1 000 r/min变化范围内,玉米籽粒损失率的变化先降低再升高,700 r/min时损失最小,籽粒损失范围0.22%~0.39%;两摘穗辊间隙在4~12 mm范围内,玉米籽粒损失总体呈下降趋势,间隙为10 mm时损失最小,玉米籽粒平均损失率0.33%,两摘穗辊间隙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摘穗辊与水平面夹角对玉米籽粒损失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上而下的摘穗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传统摘穗装置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实现低损伤摘穗。该研究丰富了玉米摘穗理论,为玉米收获机型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试验 上拉茎摘穗装置 玉米 籽粒损失 单因素试验 方差分析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茶梗中茶氨酸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沛鑫 高英 李卫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9-41,共3页
目的:优选茶梗中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茶氨酸为指标,HPLC测定茶氨酸含量,选择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因素水平;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 目的:优选茶梗中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茶氨酸为指标,HPLC测定茶氨酸含量,选择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因素水平;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水于80℃提取1 h。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控、提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梗 茶氨酸 单因素考察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葱白提取物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及TGF-β1与Smad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辉 邢若丹 +6 位作者 谢婷婷 马威 杨文强 余志华 田立群 吴勇宏 柯于鹤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09,共6页
目的:观察葱白提取物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Smad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 目的:观察葱白提取物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Smad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葱白提取物小、中、大剂量组(简称葱白小、中、大剂量组)及培哚普利组,另设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9只大鼠。造模1周后,以0.9%氯化钠溶液给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灌胃,其余4组以不同剂量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灌胃12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6组大鼠血清脑钠素(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取左心室心肌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心肌组织TGF-β1、Smad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水肿、坏死明显,结构破坏,排列凌乱;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细胞水肿、坏死数量均减少,局部可见完整心肌细胞,炎症细胞浸润面积缩小。Masson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破坏严重,心肌细胞残存较少,胶原纤维增加明显,药物治疗后,大鼠完整心肌细胞增多,胶原纤维不同程度减少,葱白大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优于葱白小剂量和中剂量组。Image J图像分析Masson切片显示葱白大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心肌组织原容积分数(CVF)值下降明显。ELISA检测显示模型对照组BNP、TNF-α、IL-6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BNP、TNF-α、IL-6含量均有所下降(P<0.01)。Western blotting和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较假手术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葱白大剂量组、葱白中剂量组和培哚普利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葱白提取物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白提取物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蛋白
下载PDF
棉秆炭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中镉迁移转化的阻控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师豆 朱新萍 +3 位作者 韩耀光 赵一 金航 贾宏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71-1879,共9页
为研究棉花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体系中镉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特丰优2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0、1、4和8 mg·kg^-1的碱性水稻土中分别施入炭土质量比分别为0%、1%、2.5%和5%的棉... 为研究棉花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体系中镉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特丰优2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0、1、4和8 mg·kg^-1的碱性水稻土中分别施入炭土质量比分别为0%、1%、2.5%和5%的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待水稻收获后,分析不同含量镉胁迫处理下,施用不同量棉秆炭对碱性水稻土壤pH、养分和水稻体内镉富集、转移情况及镉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棉秆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P<0.05),其中5%量的棉秆炭添加后,相比于对照组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5.74~47.53%,速效钾提高了3.16~4.25倍.②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及水稻体内镉含量(P<0.05),尤其5%量的棉秆炭施用后,Cd4和Cd8含量下糙米镉含量分别由0.31 mg·kg^-1和0.43 mg·kg^-1降低到0.15 mg·kg^-1和0.10 mg·kg^-1,达到国家标准范围.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镉在土壤-水稻体系的富集、转移系数,并使残渣态镉含量增多,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镉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土壤pH、电导率和养分各指标与水稻体内镉含量和土壤中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镉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残渣态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棉秆炭的施用可增加土壤养分,对碱性水稻土和水稻体内镉的富集、转化有显著的阻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炭 碱性土壤 理化性质 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镉形态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调质装置的试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姚利玲 刘师多 +3 位作者 师清翔 倪长安 周学建 王法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6,共3页
为便于玉米秸秆的快速干燥回收,需对摘穗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压裂、破节等调质处理。本文通过对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结构分析,确定了与其配套的调质装置,并以玉米秸秆含水率变化为试验指标,以调质辊间隙和调质辊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双因素... 为便于玉米秸秆的快速干燥回收,需对摘穗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压裂、破节等调质处理。本文通过对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结构分析,确定了与其配套的调质装置,并以玉米秸秆含水率变化为试验指标,以调质辊间隙和调质辊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双因素试验,找出最优参数组合,为玉米收获机械扩展秸秆调质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玉米秸秆 调质装置 双因素试验
下载PDF
长期定位有机物料还田对关中平原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N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梦轩 王晋峰 +3 位作者 谭跃慧 魏静 杨学云 顾江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19-2826,共8页
农田土壤是大气光化学活性气体一氧化氮(NO)的主要人为源之一.为定量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对NO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关中平原26 a长期定位施肥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NO排放通量进行周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观测.除对照(CK)处理全... 农田土壤是大气光化学活性气体一氧化氮(NO)的主要人为源之一.为定量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对NO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关中平原26 a长期定位施肥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NO排放通量进行周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观测.除对照(CK)处理全年不施肥外,田间设3个施肥处理,冬小麦季分别为全化肥(NPK,165 kg·hm^(-2))、化肥加秸秆[NPKS,(165+40)kg·hm^(-2)]和化肥加牛粪[NPKM,(50+115)kg·hm^(-2)];夏玉米季均施等量化肥(188 kg·hm^(-2)).观测期内,CK处理NO排放通量较小[<12.2 g·(hm^2·d)^(-1)];各施肥处理均在夏玉米播种、施肥和冬小麦施肥后出现排放峰,其中NPK处理峰值最高[112.0 g·(hm^2·d)^(-1)].各处理NO年排放总量和排放系数分别为0.13~0.57 kg·hm^(-2)和0.04%~0.12%.NPKS和NPKM处理年排放总量较NPK分别减少17.6%和增加68.0%(P<0.05).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M冬小麦季排放总量降低41.1%~60.0%(P<0.05);但夏玉米季增加25.2%~292.1%(P<0.05).冬小麦季添加有机物料有效降低NO排放,而夏玉米季NO排放增加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排放 秸秆还田 牛粪 直接排放系数 长期定位施肥
原文传递
Cd(Ⅱ)吸附剂巯基丙酰化玉米秸秆的制备与表征
16
作者 田龙 王刚 +1 位作者 徐敏 孙永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83-2292,共10页
以玉米秸秆(CS)、左旋-半胱氨酸(L-CySH)、氢氧化钠(NaOH)、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将巯基(-SH)引入到CS中,制备出Cd(Ⅱ)吸附剂巯基丙酰化玉米秸秆(MPCS);以MPCS对水样中Cd(Ⅱ)的吸附... 以玉米秸秆(CS)、左旋-半胱氨酸(L-CySH)、氢氧化钠(NaOH)、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将巯基(-SH)引入到CS中,制备出Cd(Ⅱ)吸附剂巯基丙酰化玉米秸秆(MPCS);以MPCS对水样中Cd(Ⅱ)的吸附去除率为考察对象,利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MPCS制备的影响因素,并确定MPCS的最优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CS粒径为40目(0.45 mm)、活化剂选取0.5 mol·L^(-1)NaOH溶液、n(EDC·HCl):n(CySH)为0.025:1、m(NHS):m(EDC·HCl)为0.75:1、反应物比例m(CS):m(CySH)为1:5、反应介质pH值为10.0、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 h时,制备出的MPCS对水样中Cd(Ⅱ)吸附效果最好,Cd(Ⅱ)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8.96%。红外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表明,MPCS的制备中CS纤维素分子链中成功引入了巯基,吸附后的MPCS表面附着大量Cd(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吸附 单因素实验法 含镉废水
下载PDF
葱白提取物对创伤性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晨 熊昌源 赵亮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兔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探讨葱白提取物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随机将新西兰白兔24只分为空白模型组、葱白防治组和葱白治疗组。按照赵... 目的:通过检测兔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探讨葱白提取物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随机将新西兰白兔24只分为空白模型组、葱白防治组和葱白治疗组。按照赵学凌方法构建兔下肢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葱白治疗组给葱白提取物1周,葱白防治组造模前持续给葱白提取物1周,造模后同葱白治疗组。并检测造模前后CD62P、PAF和CD63的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造模后,各组兔血清中CD62P、PAF、CD63含量明显升高(P<0.05),葱白防治组上升幅度较小(P<0.05),空白模型组和葱白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大(P<0.01),葱白提取物预防和治疗均可以降低模型组兔血清中CD62P、PAF、CD63含量(P<0.05),和葱白治疗组比,葱白防治组降低CD62P和CD63水平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AF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葱白提取物预防给药可以降低正常兔血液中CD62P的水平。结论:葱白提取物能防治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与减少血小板活化,抗氧化损伤,减少血小板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葱白提取物 P-选择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溶酶体膜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响应面法的棉秆压捆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培旺 王仁兵 +3 位作者 宫建勋 刘凯凯 张爱民 李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120,共9页
针对棉秆压缩打捆密度低、压缩打捆装备可靠性差等问题,采用设计的棉秆压捆试验平台,将棉秆含水率、棉秆切断长度、棉秆喂入量和压缩活塞压缩频率作为试验因素,以压缩活塞端面压力、压缩室压力和棉秆压捆密度作为试验性能指标进行棉秆... 针对棉秆压缩打捆密度低、压缩打捆装备可靠性差等问题,采用设计的棉秆压捆试验平台,将棉秆含水率、棉秆切断长度、棉秆喂入量和压缩活塞压缩频率作为试验因素,以压缩活塞端面压力、压缩室压力和棉秆压捆密度作为试验性能指标进行棉秆压缩打捆单因素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各试验因素和试验性能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确定各试验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优化计算,对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棉秆压缩打捆的最优组合为棉秆含水率30%,棉秆切断长度25 cm,棉秆喂入量2.15 kg/s,压缩活塞压缩频率110次/min,压缩活塞端面压力13.84 kN,压缩室压力3.36 kN,棉秆打捆密度145.83 kg/m3,为棉秆压缩打捆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压捆 试验平台 单因素 响应面法 模型验证 参数优化
下载PDF
秸秆还田抑制地表土壤裂缝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毅峰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在水资源日趋紧张、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背景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得出,抑制田间地表土壤裂缝能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此基础上,采用灌水量分别为30,50,70L/m2,秸秆长度分别为5,10,15 cm,翻埋深度分别... 在水资源日趋紧张、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背景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得出,抑制田间地表土壤裂缝能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此基础上,采用灌水量分别为30,50,70L/m2,秸秆长度分别为5,10,15 cm,翻埋深度分别为5,10,15 cm以及单位面积秸秆用量分别为0.3,0.5,0.8kg/m2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4个影响因素与土壤裂缝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土壤裂缝的影响依次为:翻埋深度>单位面积秸秆用量>灌水量>秸秆长度。裂缝最小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翻埋深度15 cm,单位面积秸秆用量0.8 kg/m2,灌水量30 L/m2,秸秆长度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裂缝 影响因素 相关性 优化方案
下载PDF
一体式烟秆拔秆破碎机工作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大斌 舒成松 +2 位作者 余朝静 刘维岗 曹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68,共7页
针对现有烟秆拔秆设备拔秆效率较低、结构功能单一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能实现烟秆拔起、抓取、输送、清理及破碎等作业功能的一体式烟秆拔秆破碎机。为得到该机具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选取了机组行进速度、刀辊转速和对辊转速3个因素进行... 针对现有烟秆拔秆设备拔秆效率较低、结构功能单一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能实现烟秆拔起、抓取、输送、清理及破碎等作业功能的一体式烟秆拔秆破碎机。为得到该机具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选取了机组行进速度、刀辊转速和对辊转速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优化试验,建立漏秆率和破碎粒径合格率为响应指标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响应规律。优化结果表明:机具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行走速度0.37m/s、刀辊转速140r/min、对辊转速551r/min,此时烟秆漏秆率为4%,破碎粒径合格率为9 3.8%。该研究结果可为样机拔秆破碎作业时工作参数的选取及机械传动式二代样机的传动比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烟秆拔秆破碎机 工作参数优化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