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风驱动的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与大尺度温度场负耦合——从年代际变率到岁差周期的环流效应(纪念GNIP建网50周年暨葫芦洞石笋末次冰期记录发表10周年) 被引量:24
1
作者 谭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6-1097,共12页
中国季风区很多单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与集成的大区域温度场在长时间尺度上呈负耦合变化模式。通过理论计算和观测记录校准分析,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均不能加以解释。从环流效应角度分析,发现信风张弛既控制了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的主... 中国季风区很多单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与集成的大区域温度场在长时间尺度上呈负耦合变化模式。通过理论计算和观测记录校准分析,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均不能加以解释。从环流效应角度分析,发现信风张弛既控制了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的主要变化趋势,也决定了西太平洋暖池的温度高低和面积大小,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温度的走向,因此可确认,二者的负耦合是信风决定的"一因二果"。进而分析了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短尺度环流效应响应于ENSO循环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模式结果,将环流效应概念推广到轨道尺度,由此获得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序列缺失偏心率周期等问题的初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风 环流效应 温度场 石笋δ18o 中国季风区 岁差
下载PDF
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近700年来滇西南夏季风降水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越 王欢 +6 位作者 刘宏 王芳 李苗发 程海 马志邦 蔡炳贵 肖举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8-410,共13页
基于云南西南部司岗里洞一支长约168 mm石笋(编号SGL1)的7个230Th年龄和325个δ^(18)O数据,建立了1322~1605 A.D.和1700~1927 A.D.时段平均分辨率达2 a的夏季风降水演化序列。该序列显示存在百年尺度的δ^(18)O偏正阶段,即1322~1605 A.D... 基于云南西南部司岗里洞一支长约168 mm石笋(编号SGL1)的7个230Th年龄和325个δ^(18)O数据,建立了1322~1605 A.D.和1700~1927 A.D.时段平均分辨率达2 a的夏季风降水演化序列。该序列显示存在百年尺度的δ^(18)O偏正阶段,即1322~1605 A.D.和1700~1927 A.D.时段,指示当时夏季风降水持续减少,这与印度季风区石笋所记录的结果一致,但区别于东亚季风区石笋记录的小冰期后期(1700~1900 A.D.)季风逐渐增强的特征,表明小冰期后半段亚洲季风区石笋记录的区域干湿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显著的多年代际振荡是SGL1石笋序列最为突出的特征,在石笋生长稳定的1322~1540 A.D.时段,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序列记录到9个持续时间约10~20 a、平均振幅达1.4‰的干旱事件,这些年代际尺度干旱事件在东南半岛及南亚地区的高分辨率记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SGL1石笋氧同位素序列与太阳总辐照度记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太阳活动可能是小冰期季风气候百年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二者呈负耦合关系,即太阳辐射增强(减弱),对应区域季风降水减少(增多)。小冰期早期(1322~1540 A.D.),SGL1石笋记录的年代际干旱事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暖相位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冷相位相对应,其显著的15 a、24 a和56 a周期也类似于PDO的主导周期,说明该区多年代际气候变化主要受PDO调控;功率谱分析结果还显示SGL1序列具有显著的2.6~3.2 a和6 a周期,暗示该时期区域年际尺度气候变化可能受ENSO和(或)印度洋偶极子(IOD)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 高分辨率 印度夏季风 小冰期 云南西南部
原文传递
MIS 5a/5b时期亚洲夏季风变化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涛涛 李廷勇 +4 位作者 韩立银 程海 李俊云 赵鑫 周菁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由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时期(Marine Isotope Stage 5,MIS 5)高分辨率的亚洲夏季风记录较少,限制了对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变化的认识。本文利用重庆金佛山羊口洞石笋的δ^(18)O记录,重建了MIS 5a/5b时期平均分辨率为38年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历... 由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时期(Marine Isotope Stage 5,MIS 5)高分辨率的亚洲夏季风记录较少,限制了对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变化的认识。本文利用重庆金佛山羊口洞石笋的δ^(18)O记录,重建了MIS 5a/5b时期平均分辨率为38年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历史。发现该时段亚洲夏季风在千年—百年尺度上与北大西洋地区气候变化存在紧密联系。得益于误差小于0.4%的^(230)Th测年结果,本文标定了中国间冰阶(Chinese Interstadial,CIS)21的开始时间为84.6±0.3ka BP,CIS 22的起止时间分别为91.2±0.3ka BP和88.9±0.3ka BP。此外,羊口洞石笋记录的CIS 21和CIS 22的变化模式与格陵兰记录不同,而与南极冰芯记录呈反相对应,可能表示在此阶段亚洲夏季风受到了南半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石笋δ18o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a/5b 230Th年代 南半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北方季风边缘区洞穴石笋δ^18O序列预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雅娟 冯添 康志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4-259,共6页
基于时域组合模型建立了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万象洞及黄爷洞石笋δ18O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并对未来20年的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时域组合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间序列的周期信息,用其拟合实测数据精度较高;用其预测时间序列... 基于时域组合模型建立了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万象洞及黄爷洞石笋δ18O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并对未来20年的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时域组合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间序列的周期信息,用其拟合实测数据精度较高;用其预测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和现代气象观测记录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同时通过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树轮的预测结果对比显示,该地区在2012~2013年前后降水最少,随后20年里将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边缘区 时域组合模型 石笋δ18o时间 序列预测
原文传递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被引量:2
5
作者 Zhou Xin Guo ZhengTang Qin L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1期1683-1688,共6页
The increase in the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is considered an integrated result of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forcing, but different views remain about the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Asian m... The increase in the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is considered an integrated result of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forcing, but different views remain about the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Based on the ~2000-year records of stalagmite δ18O from the Dongge Cave (Guizhou Province) and Wanxiang Cave (Gansu Province), we address the possible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Asian monsoon from 1900-2000 AD, using the method of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nsoon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last 100 years at both site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SSA prediction using the data prior to 1900 AD. These suggest that human activity h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trends of monsoon precipitation despite of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 Asian MoNSooN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 stalagmite δ18o
原文传递
小冰期多尺度气候波动:贵州董哥洞高分辨率石笋记录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健 程海 +4 位作者 赵景耀 李瀚瑛 宁有丰 张美良 朱晓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5-785,共11页
具有精准年代控制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对于深入研究小冰期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黔南荔波县董哥洞D41石笋(研究部分长约11.7 cm)的24个U-Th绝对定年和1165组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得到明清小冰期期间(公元1400~1880年)... 具有精准年代控制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对于深入研究小冰期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黔南荔波县董哥洞D41石笋(研究部分长约11.7 cm)的24个U-Th绝对定年和1165组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得到明清小冰期期间(公元1400~1880年)平均分辨率高于0.5年的洞穴上游水汽传输路径的空间集成降雨量变化记录。重建记录表明小冰期内部气候变化存在着多年代际-百年尺度变化趋势和年际-年代际波动;次级波动与干旱事件、火山活动的响应表明石笋δ^18O能够反映一定的大尺度气候信号。D41石笋的δ^18O序列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出160年、11.5年、9年以及14~16、4~7年周期,可能反映了太阳活动和ENSO等地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中国南北方多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表明崇祯大旱期间(公元1628~1643年)石笋记录显示出与历史文献资料类似的干旱边界,从南方至北方水汽传输路径上,干旱状态反映的空间集成降雨量减少可能是引起北方石笋氧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另外,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明显的区域差异表明在短尺度上将单个洞穴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用作亚洲季风强度指标时需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哥洞 小冰期 石笋δ^18o 崇祯大旱
原文传递
基于石笋记录的晚全新世太平洋东西两岸季风区气候事件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冉 陈朝军 +5 位作者 李廷勇 吴尧 肖思雅 张键 王涛 李俊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2-754,共13页
研究晚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与预测未来季风区气候变化。太平洋东西两岸是全球季风集中分布的地区,已经有大量的古气候记录发表,但是缺乏对各个季风区气候突变事件以及整体变化趋势的对比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选取亚洲季... 研究晚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与预测未来季风区气候变化。太平洋东西两岸是全球季风集中分布的地区,已经有大量的古气候记录发表,但是缺乏对各个季风区气候突变事件以及整体变化趋势的对比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选取亚洲季风区、印澳季风区、北美季风区、南美季风区11个洞穴石笋δ18O和1个湖泊Ti含量,对比研究各个记录在3.5~0.5 ka B.P.期间指示的夏季风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发现四大季风区的石笋δ18O在晚全新世整体上呈现偏正趋势,指示夏季风减弱;2次重要的气候突变事件1.5 ka B.P.和2.7 ka B.P.弱夏季风事件在各个季风区内均有表现;同时也记录了一系列十年际-百年际尺度的弱夏季风事件,表明太平洋东西两岸和南北半球的夏季风都有减弱的趋势,这与先前研究认为的南北半球呈现"see-saw"模式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晚全新世以来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活动的增强对太平洋东西两岸南北半球夏季风减弱具有重要影响。在El Nino事件发生时,Walker环流减弱,而且它的上升支向东移动远离西太平洋暖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并向西移动,导致亚洲夏季风减弱。Walker环流的东移也会使得印度尼西亚-太平洋暖池(Indo-Pacific Warm Pool,简称IPWP)海温下降,热带季节内震荡减弱致使印澳夏季风减弱;此外,El Nino事件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导致东西太平洋海水温度梯度减弱,在此状态下南美季风区低空急流(Low Level Jet,简称LLJ)减弱,导致南美夏季风减弱;同时,北美洲加勒比海低空急流增强,使得该季风区下沉气流增强,导致北美夏季风减弱。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晚全新世ENSO活动增强的状态下,太平洋东西两岸南北半球夏季风变化可能都呈现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 太平洋东西两岸季风区 晚全新世 ENSo
原文传递
桂林茅茅头大岩近50年来石笋δ^18O记录与局地气候/大尺度环流关系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殷建军 唐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35-2042,共8页
石笋记录是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指示意义受到一定的质疑,关键问题是尚未通过石笋记录很好的衔接古气候与现代气候。基于此认识,选择桂林茅茅头大岩一个1968年以来连续生长的石笋记录。通过解译其δ^(... 石笋记录是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指示意义受到一定的质疑,关键问题是尚未通过石笋记录很好的衔接古气候与现代气候。基于此认识,选择桂林茅茅头大岩一个1968年以来连续生长的石笋记录。通过解译其δ^(18)O的气候指示意义,并进行局地和区域对比,发现桂林茅茅头大岩石笋δ^(18)O能很好的指示当地的夏季降水变化,同时响应了区域一致性的信号。在年代际尺度上表现为夏季风减弱,石笋δ^(18)O变重,夏季风增强,石笋δ^(18)O变轻。而通过比较东南水汽通道和西南水汽通道水汽来源比例变化,并未发现水汽来源变化与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的明显相关关系。而除桂林地区外,其他记录如湖北和尚洞、福建玉华洞石笋δ^(18)O虽然一致变化,但是与当地降水并无明显相关。因此夏季风强弱变化可能导致了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的一致变化,但是由于局地降水影响因素更加复杂,中国季风区并不是所有石笋δ^(18)O记录均指示当地降水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 桂林 夏季风 局地信号 区域信号
下载PDF
CIS13气候事件特征的山西高分辨率石笋记录
9
作者 黄伟 董进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8-908,共11页
文章基于山西黎城白云洞高分辨率石笋(BY2)δ^18O记录,重建了53.82~47.41 ka B.P.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BY2δ^18O值在52.2 ka B.P.和49.5 ka B.P.前后显著偏负,指示两次夏季风显著增强阶段,分别对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O14和DO13事件.山... 文章基于山西黎城白云洞高分辨率石笋(BY2)δ^18O记录,重建了53.82~47.41 ka B.P.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BY2δ^18O值在52.2 ka B.P.和49.5 ka B.P.前后显著偏负,指示两次夏季风显著增强阶段,分别对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O14和DO13事件.山西白云洞石笋清晰记录了CIS13事件"双峰"结构,与NGRIP冰芯记录相对应,反映了东亚季风边缘区对北大西洋海-气耦合振荡,以及ITCZ南北移动引起的雨带范围变化的敏感响应.但BY2δ^18O记录的CIS13事件转换过程较NGRIP缓慢,其中开始过程呈现"三相位"变化特征:即亚洲夏季风提前出现缓慢增强趋势、在达到水热阈值条件后表现出与格陵兰温度的同步快速爆发、 最后仍持续增强直至峰值;这与热带大西洋和印度洋海盆岩芯反照率记录相似,可能与南大洋越赤道气流以及ITCZ持续北移有关.另一方面,千年尺度事件和百年-年代际振荡幅度分别高达5‰和2‰,明显较东亚季风区其他石笋 δ^18O记录大,尤其是在百年-年代际尺度上呈现出"高频、大幅"的变化特征;表明其敏感响应于不同时间尺度气候波动.功率谱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50 a、60 a和206 a变化周期,可能受到太阳活动和海洋水文变化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 白云洞 东亚夏季风 Do/CIS事件 "双峰"结构
原文传递
年代际尺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东亚夏季风的调制作用
10
作者 詹涛 周鑫 +4 位作者 李峨 张俊 张海燕 谢远云 马永法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16-119,共4页
东亚夏季风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的研究是气候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较长时间尺度上东亚夏季风的变化进行进一步分析能够提供重要线索。采用前人重建的过去2000年和尚洞高分辨率石笋氧同位素(δ^18 O)记录,通过奇异谱方法分解之后进行重建,... 东亚夏季风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的研究是气候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较长时间尺度上东亚夏季风的变化进行进一步分析能够提供重要线索。采用前人重建的过去2000年和尚洞高分辨率石笋氧同位素(δ^18 O)记录,通过奇异谱方法分解之后进行重建,发现前4个组分重建的序列反映了百年以上尺度东亚夏季风的演化,而组分5~16重建的序列则与年代际尺度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变化良好相关,反映了这一时间尺度上ENSO对东亚夏季风的调制作用。组分5~16重建的过去2000年序列中显著的77年和44年周期可能是ENSO传递的太阳活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石笋氧同位素 奇异谱分析
下载PDF
On linking climate to Chinese dynastic chang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onsoonal rain 被引量:19
11
作者 ZHANG DeEr1, LI Hong-Chun2,3, KU Teh-Lung2,4 & LU LongHua5 1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Research Center of Ocean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Cheng-Kung University, Tainan 70101, Taiwan, China +2 位作者 3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 Chongqing 400715, China 4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90089, USA 5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77-83,共7页
The causal correlation or linkage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AM) intensity and rise/fall of Chinese dynasties recently proposed by high-resolution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s is examined in detail. Aside from m... The causal correlation or linkage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AM) intensity and rise/fall of Chinese dynasties recently proposed by high-resolution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s is examined in detail. Aside from many exceptions to the correlation, both instrumental and historical climate records show strong spati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on annual-to-decadal scales over easter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nfall and EAM intensity also exhibits regional disparity.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1) Tak-ing paleo-proxy records from a single locality in eastern China to imply changes in drought/wetness as to affect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China is fraught with uncertainty. (2) On annual-to-decadal scales, the thesis that δ18O in speleothems can be used as a proxy for the EAM strength lacks empirical underpinn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重建 东亚季风 强降雨 时空变化 中国东部地区 连接 EAM 高分辨率
原文传递
重庆金佛洞石笋记录的410 ka弱季风事件
12
作者 许奕滨 杨勋林 +3 位作者 袁道先 胡明广 葛晓艳 龚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38,共20页
冰消期或冰期由于冰盖消融引起淡水排放,容易造成不同纬度之间海洋-大气传输的异常,由此引发一系列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千年级气候突变事件,如Younger Dryas(YD,新仙女木)和类似YD事件。MIS11c(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作为当前全新世的最佳参... 冰消期或冰期由于冰盖消融引起淡水排放,容易造成不同纬度之间海洋-大气传输的异常,由此引发一系列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千年级气候突变事件,如Younger Dryas(YD,新仙女木)和类似YD事件。MIS11c(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作为当前全新世的最佳参照物之一,对期间可能发生的类YD事件及触发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文章通过对重庆金佛洞石笋J33δ^(18)O序列记录的研究结果显示:(1)在MIS11间冰期盛期之前,亚洲季风气候区石笋揭示了一次发生于410 ka BP左右的千年尺度弱季风事件;(2)410 ka弱季风事件与YD事件均发生于间冰期盛期之前季风逐渐增强过程中以及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上升阶段,期间都发生了AMOC(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扰动,除了在变化幅度、冰量条件等方面有些差异,事件的持续时间、内部结构、变化模式相似;(3)410 ka弱季风事件主要受太阳辐射和AMOC共同驱动主导,持续较强的变暖进程加速了格陵兰冰盖融化并导致了冰盖的不稳定,淡水持续注入北大西洋,造成短暂的AMOC振荡。AMOC的减弱使得北大西洋上空产生了冷异常,通过大气遥相关作用导致了较弱的ASM(亚洲夏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MIS 11c 石笋δ^(18)o 弱季风事件 金佛洞 中国西南
下载PDF
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夏季风变化及机制综述
13
作者 杨会会 周祐民 +1 位作者 仲义 刘青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亚洲夏季风(ASM,Asian Summer Monsoon)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的热点问题。亚洲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古季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其时空演化机制的理解。然而,目前东亚夏季风区和印度夏季风区石笋δ^(18)O... 亚洲夏季风(ASM,Asian Summer Monsoon)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的热点问题。亚洲石笋δ^(18)O揭示的亚洲古季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其时空演化机制的理解。然而,目前东亚夏季风区和印度夏季风区石笋δ^(18)O记录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和主控因素仍存在一些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东亚夏季风(EASM,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区和印度夏季风(ISM,Indian Summer Monsoon)区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发现两者在轨道尺度上都受控于岁差驱动的北半球夏季日照量的变化,其机制涉及海陆热力差异强度、辐合强度和上升气流强度以及夏季时长的变化。这些机制共同导致了在北半球夏季日照高值期EASM和ISM区夏季降雨量增加以及降雨和石笋的δ^(18)O值负偏。在千年尺度上,EASM区和ISM区的石笋δ^(18)O记录则响应于北大西洋区的气候变化,具体响应机制主要有热带辐合带南移导致的印度洋水汽分馏减弱(主要影响ISM区和EASM区),以及西风带调节的水汽来源和降雨季节性变化(主要影响EASM区)。在百年及以下尺度,EASM区和ISM区石笋δ^(18)O记录都受到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有关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未来在关键区域构建更多高分辨率的石笋δ^(18)O记录及相关的降雨指标,将有助于理解大气环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区降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氧同位素 东亚夏季风 印度夏季风 北半球日照 HEINRICH事件
下载PDF
Centennial-scale monsoon collapses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MIS)7e detected in a northern Chinese stalagmite record
14
作者 Wuhui DUAN Ming TAN +4 位作者 Lisheng WANG Xuefeng WANG Zhibang MA Linlin CUI Zhengyi XI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941-2952,共12页
Occurrence or absence of centennial-scale climatic variability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MIS)7e,the first peak interval of the Penultimate Interglacial,remains ambiguous due to the limited available high-resolved re... Occurrence or absence of centennial-scale climatic variability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MIS)7e,the first peak interval of the Penultimate Interglacial,remains ambiguous due to the limited available high-resolved records.Here,we present a decadal-resolved stalagmiteδ^(18)O record from northern China spanning from 242.3 to 236.8 ka BP,covering MIS7e.The composite KLSδ^(18)O record,integrating this study with the previous record in the same cave,shows a descending trend from TerminationⅢto MIS7e,which follows the increasing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insolation(NHSI).This observation furth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NHSI on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There are more large-amplitude,millennial-to centennial-scale variability occurring during TerminationⅢcompared with MIS7e,implying that ice-sheet decay potenti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matic excursions.Four centennial-scale summer monsoon collapses,peaking at~242.1,~240.8,~239.3 and~238.2 ka BP,are detected in our new record,indicating the pervasiveness of the intra-interglacial climatic instability.Given the lack of solar activity and freshwater outbursts data during MIS7e,it is not possible to conclude about the drivers of the identified abrupt climatic anomalous.Follow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sub-millennial climatic anomalous during early Holocene,we tentatively propose that slowdown of the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caused by freshwater fluxes into North Atlantic and/or attenuated solar irradiance is the potential forcing for the abrupt climate events within MIS7e.Additionally,attenuated solar irradiance could also result in climatic anomalies through low-latitude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China stalagmiteδ~(18)o record Marine Isotope Stage(MIS)7e Centennial-scale monsoon collapses Freshwater and/or solar activity forcings
原文传递
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基于夏季风与夏季风降雨的思考
15
作者 殷建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8-314,323,共8页
近些年,对于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的争论较多,主要在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代表夏季和风强度、夏季风降水还是水汽源变化。基于中国东部华北地区降水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反相变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菲律宾海... 近些年,对于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的争论较多,主要在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代表夏季和风强度、夏季风降水还是水汽源变化。基于中国东部华北地区降水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反相变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菲律宾海降水反相变化(遥相关),从年际-年代际到千年-轨道尺度对石笋δ^(18)O与夏季风降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通过对比石笋δ^(18)O记录与华北和梅雨区降水,发现石笋δ^(18)O偏负对应华北降水增加,梅雨区降水减少;石笋δ^(18)O偏正对应华北降水减少,梅雨区降水增加。这种对应关系不仅存在年际-年代际尺度,而且在千年-轨道尺度同样存在,石笋δ^(18)O不仅反映夏季风强弱变化,同时与中国东部区域降水关系是明确对应的。通过降水的空间相互关系,发现ENSO活动主要通过影响中国东部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作用于石笋δ^(18)O。La Ni a态导致南海及菲律宾海对流加强,西太副高位置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缩短,华北夏季降水增加,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偏负。El Ni o态,南海和菲律宾海对流受到抑制,西太副高位置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延长,华北夏季降水减少,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偏正。另外,水汽源分析发现,菲律宾海水汽输送对东亚季风区降水及降水δ^(18)O贡献相对较小。因此,综合分析认为,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主要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 东亚季风区 夏季风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ENSo) 梅雨区 菲律宾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