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颖 符策广 +1 位作者 卢锦芬 张清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使用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 目的: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使用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治疗结束后1年复查,记录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及张口度的变化,对比两种咬合板治疗的疗效。结果: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的效果优于Twin-block咬合板(P<0.05);Twin-block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的效果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5)。结论: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关节疼痛及张口受限效果较好,twin-block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好,两种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性咬合板 TWIN-BLOCK
下载PDF
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咀嚼肌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盟 汲平 +3 位作者 栾西迪 杜珍 宋春平 王业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进行稳定性咬合板的可逆性咬合治疗,然后利用肌电图仪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咀嚼肌(TA和MM)的肌电情况,分析探讨用稳定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影... 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进行稳定性咬合板的可逆性咬合治疗,然后利用肌电图仪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咀嚼肌(TA和MM)的肌电情况,分析探讨用稳定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例咀嚼肌功能紊乱患者,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用肌电图仪对其咀嚼肌(TA和MM)进行肌电检查,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咀嚼肌活动不对称指数情况。结果:戴入稳定性咬合板3个月后,颞肌前束与咬肌的MPP和ICP高电位降低(P<0.05);最大紧咬时双侧咀嚼肌总体不对称性指数(Astot)、双侧颞肌不对称性指数(ASTA)和双侧咬肌不对称性指数(ASMM)均降低(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通过稳定性咬合板进行咬合治疗后,使患者双侧咀嚼肌的MPP和ICP高电位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最大紧咬时双侧咀嚼肌活动不对称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性咬合板 总体不对称性 咬肌不对称性 颞肌不对称性 肌电图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和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启林 胡孝丽 +2 位作者 龙星 邓末宏 马国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431-434,共4页
目的:应用再定位和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研究不同咬合板对不同TMD症状的疗效对比。方法:TMD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再定位咬合板和稳定性咬合板进行治疗,在佩戴后第1、2、4、6月复查并调磨,同时做影像学检查,记录... 目的:应用再定位和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研究不同咬合板对不同TMD症状的疗效对比。方法:TMD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再定位咬合板和稳定性咬合板进行治疗,在佩戴后第1、2、4、6月复查并调磨,同时做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及张口度的变化。结果: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关节疼痛效果优于再定位咬合板(P<0.05);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明显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1);两种咬合板治疗6个月后张口度与治疗前比较才有效果(P<0.05),且两种咬合板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关节疼痛效果较好,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好,两种咬合板对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的张口度稍有作用,两种咬合板都能使咬合紊乱的牙齿脱离接触而达到新的咬合关系,使髁突复位到关节窝的最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再定位咬合板 稳定性咬合板 疼痛指数 关节弹响 张口度
原文传递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6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璟 安爱群 +2 位作者 江浩顺 张澄海 陈霞云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435-436,共2页
目的观察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TMD患者64例,进行全牙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短期疗效:有效37例,显效18例,无效... 目的观察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TMD患者64例,进行全牙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短期疗效:有效37例,显效18例,无效9例。长期疗效如下。(1)12个月:失访12例,治愈47例,未愈5例;(2)24个月:失访20例,治愈40例,未愈4例。结论可逆性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改善TMD肌功能紊乱和结构紊乱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深覆
原文传递
2种不同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玲阁 龙星 蔡恒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稳定型垫和再定位垫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垫治疗的3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使用稳定型垫治疗的病例18人,再定位垫14人,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 目的:对比分析稳定型垫和再定位垫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垫治疗的3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使用稳定型垫治疗的病例18人,再定位垫14人,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关节弹响、疼痛程度(VAS)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及关节弹响状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垫对关节弹响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型垫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VAS低于再定位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垫均可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再定位垫主要用于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稳定型垫治疗关节疼痛的疗效优于再定位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垫 再定位垫
下载PDF
改良后牙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颖 卢锦芬 张清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牙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71例,年龄16~59岁。患者分... 目的:探讨改良后牙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71例,年龄16~59岁。患者分为2组,第1组47例,治疗方案为配戴改良后牙咬合板;第2组42例,治疗方案为配戴稳定性咬合板,分别记录每例患者在治疗前、配戴咬合板3个月、配戴咬合板半年(治疗结束)、疗程结束后1年等不同阶段的疼痛指数和开口度变化。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之间各项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改良后牙咬合板改善开口功能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5)。而在治疗关节疼痛方面,2种咬合板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牙咬合板作为一种新型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改良后牙咬合板 稳定性咬合板
下载PDF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和弹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晓燕 李英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62-366,共5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是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咬合板治疗因具有无创性及可逆性而作为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常见患者症状有疼痛、弹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是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咬合板治疗因具有无创性及可逆性而作为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常见患者症状有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咬合板类型有多种,咬合板的选择对预后有一定影响,因而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咬合板,合理应用咬合板可暂时改变患者颌位关系以达到诊断和缓解症状的目的。目前咬合板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许多学者不断对比研究针对相同问题不同咬合板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和弹响的治疗中各项对比试验及相关分析,主要从患者突出症状疼痛、弹响入手探讨应如何应用咬合板可达到快速稳定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当患者主要症状为肌肉疼痛时,选择缓解型咬合板来缓解肌肉紧张;当患者主要症状为弹响时,可以制作再定位咬合板为患者选择相对舒适的颌位减少弹响;当患者主要症状为开口受限时,可在初期选择前牙咬合板,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待症状好转后逐步调磨为稳定性咬合板。本文旨在为临床选择适当的咬合板应用于不同的TMD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再定位咬合板 肌肉疼痛 关节弹响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动态咬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冯瑶 迪丽努尔.阿吉 +3 位作者 张蕾 苟政江 热西丹.阿不都热衣木 斯琴高娃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12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戴用稳定型咬合板前、后动态咬合接触的变化,探讨牙合因素与TMD发生的关系。方法 TMD患者19例,分别于戴用稳定型咬合板前(治疗前)及戴入后1、3个月(治疗后),应用T-scan...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戴用稳定型咬合板前、后动态咬合接触的变化,探讨牙合因素与TMD发生的关系。方法 TMD患者19例,分别于戴用稳定型咬合板前(治疗前)及戴入后1、3个月(治疗后),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于患者牙尖交错位观察早接触发生率,测量咬合时间、咬合分离时间和咬合力分布平衡度,比较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患者咬合力分布平衡度[(19.60±14.70)%、(20.10±16.60)%]均高于治疗前[(18.50±15.80)%](P<0.05),咬合时间[(0.69±0.40)、(0.64±0.50)s]、咬合分离时间[(0.89±0.42)、(0.87±0.49)s]均短于治疗前[(0.84±0.45)、(1.03±0.52)s](P<0.05);治疗后3个月早接触发生率(26.32%)低于治疗前(68.42%)(P<0.05),治疗后1个月早接触发生率(36.8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咬合板应用可降低TMD患者牙尖交错位早接触的发生率,改善咬合接触;牙合因素与TMD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scanⅢ 稳定型咬合板 牙尖交错位 牙合因素
原文传递
3种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吕曜光 宋志强 +3 位作者 贾梦莹 邵博 曾雪敏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比较3种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56例,随机分3组,单纯关节上腔注射玻璃质酸钠组、注射联合局部涂抹扶他林乳膏组、注射联合稳定性[牙合]垫组。比较3种方法两周治疗后,VAS评... 目的:比较3种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56例,随机分3组,单纯关节上腔注射玻璃质酸钠组、注射联合局部涂抹扶他林乳膏组、注射联合稳定性[牙合]垫组。比较3种方法两周治疗后,VAS评分、颞下颌关节紊乱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间的差异。结果:注射联合[牙合]垫以及联合涂抹扶他林较单纯关节腔注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注射联合[牙合]垫治疗比联合涂抹扶他林效果更佳(P<0.05)。Fricton指数中DI值与CMI值3组之间均有差异(P<0.05),但联合[牙合]垫组PI减小明显(P<0.05)。结论:3种方式均对滑膜炎有治疗作用,注射联合[牙合]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效果更佳,且对肌肉压痛有更好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颞下颌关节 玻璃质酸钠 扶他林乳膏 稳定性[牙合]垫
下载PDF
咬合板结合家庭疗法在咀嚼肌肌筋膜疼痛的疗效评价
10
作者 钟晓霞 林海运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8期18-21,37,共5页
目的评价咬合板结合家庭疗法在咀嚼肌肌筋膜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进行稳定型咬合板结合家庭疗法治疗的咀嚼肌肌筋膜疼痛患者32例,分析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和治... 目的评价咬合板结合家庭疗法在咀嚼肌肌筋膜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进行稳定型咬合板结合家庭疗法治疗的咀嚼肌肌筋膜疼痛患者32例,分析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T-ScanⅢ数字化咬合评估系统检查,分别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咬合功能,咬合功能包括:(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enter of force,COF)、(牙合)接触点数(number of occlusal contacts,NOC)、闭(牙合)时间(occlusal time,OT)。结果(1)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3.75%;(2)VAS、AOF、COF、O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NOC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咬合板结合家庭疗法治疗咀嚼肌肌筋膜疼痛可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咬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咬合板 家庭疗法 咀嚼肌肌筋膜疼痛 咬合
下载PDF
稳定型咬合板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玲 周俊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4期45-48,51,共5页
目的比较稳定型咬合板与半导体激光单独或联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TMD患者,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20例,A组予以单独半导体激光治疗,B组予以单独稳定型咬合板治疗,C组采取稳定型咬合板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 目的比较稳定型咬合板与半导体激光单独或联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TMD患者,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20例,A组予以单独半导体激光治疗,B组予以单独稳定型咬合板治疗,C组采取稳定型咬合板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3、7天时及1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无疼痛开口度(UMO),以及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第3和7天、1个月后,A和C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第7天和1个月后,B组VAS评分、C组UMO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1个月后,B和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或P<0.001),UMO值明显高于A组(均P<0.05)。结论稳定型咬合板和半导体激光治疗TMD均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将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迅速有效地缓解TMD疼痛症状,改善下颌功能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半导体激光
下载PDF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髁突 稳定性[牙合]板 正畸 正颌
下载PDF
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杰 郭晓娟 +3 位作者 张雅君 侯翌杰 王静文 于晨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佩戴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TMD患者84例,其中男9例、女75例,年龄16~70(29.5±12.0)岁,均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 目的探讨佩戴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TMD患者84例,其中男9例、女75例,年龄16~70(29.5±12.0)岁,均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2、3个月共5个时间点,对比患者颌面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开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并由此判断治疗效果。结果84例TMD患者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显效11例、有效49例、无效18例、加重6例,总有效率达71.4%(60/84)。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84例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9±0.8)、(6.6±1.0)、(5.7±1.2)、(4.8±0.8)、(3.8±1.1)分,开口度分别为(27.1±2.3)、(31.3±1.7)、(39.0±2.5)、(43.5±2.1)、(49.3±1.3)mm,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6、14.56,P值均<0.001);关节弹响发生率分别为76.2%(64/84)、75.0%(63/84)、70.2%(59/84)、72.6%(61/84)、69.0%(58/84),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748)。结论稳定咬合板对于TMD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关节疼痛、恢复张开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对于缓解关节弹响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稳定咬合板 开口度 关节弹响
原文传递
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对患者上气道影响的CBCT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雅心 陈晓波 +1 位作者 施煜权 罗淑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分析稳定性咬合板(stabilization splint,SS)及前导性再定位咬合板(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患者上气道变化。方法:选择56例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 目的:分析稳定性咬合板(stabilization splint,SS)及前导性再定位咬合板(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患者上气道变化。方法:选择56例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双侧髁突后下移位的TMDs患者,根据不同咬合板治疗方式分为SS组及ARS组(每组28例)。治疗前后均拍摄CBCT,Dolphin Image 11.9软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咬合板治疗前后患者鼻咽腔容积、口咽腔容积、口鼻咽腔总容积及口咽腔最小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SS治疗后鼻咽腔容积增大(P<0.05);ARS治疗后患者口咽腔容积、口鼻咽腔总容积显著增大(P<0.05)。结论:两种咬合板治疗TMDs均有助于患者通气,ARS与SS相比更有助于增加患者咽腔通气量,治疗上气道狭窄TMDs患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性咬合板 前导再定位咬合板 上气道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3种保守治疗的锥形束CT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菁 龙星 +2 位作者 林妍华 刘海鹏 周建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3种保守治疗对髁突骨质的影响,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保守治疗方法。通过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9个月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3种保守治疗对髁突骨质的影响,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保守治疗方法。通过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9个月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检查,从髁突形态变化、疼痛度、最大开口度、Fricton指数观察稳定型[牙合]垫治疗、关节上腔注射治疗、稳定型[牙合]垫+关节上腔注射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 CBCT显示稳定型[牙合]垫+关节上腔注射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9个月与关节上腔注射治疗组和稳定型[牙合]垫治疗组比较髁突骨质明显改建,骨面平整光滑,骨赘减小( P <0.05 ),3组患者Fricton指数、疼痛度、最大开口度在治疗后3个月和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稳定型[牙合]垫+关节上腔注射治疗可促进已破坏髁突表面骨质改建,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牙合]垫治疗组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稳定型[牙合]垫 透明质酸钠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不同稳定咬合板厚度对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鄢梨 王为 邱嘉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患者在佩戴两种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后紧咬时TMJ应力分布改变。方法根据患者CT、MRI影像数据...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患者在佩戴两种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后紧咬时TMJ应力分布改变。方法根据患者CT、MRI影像数据,依次构建ADDwR患者牙尖交错位(工况1)与戴3、5 mm稳定咬合板咬合(工况2、3)时共3个TMJ有限元模型。分别给予3种工况中的下颌骨施加最大肌力60 s,之后对各工况中关节窝和髁突软骨表面、关节盘表面及双板区的最大等效应力进行评估。结果各工况左侧TMJ内各结构等效应力均大于右侧。戴3 mm咬合板后,双侧关节盘均未发生复位,关节盘应力仍旧集中在后带及双板区,双侧关节软骨表面应力显著增加;戴5 mm咬合板后,右侧关节盘复位,关节盘最大应力位于中间带,关节软骨和双板区等效应力降低约40%,左侧关节盘未复位,关节窝软骨和双板区等效应力下降约6%。结论ADDwR患者佩戴不同厚度咬合板,TMJ内应力及其分布模式均发生改变;5 mm稳定性咬合板可以减小ADDwR患者关节窝软骨及双板区表面应力,关节盘复位有利于缓解ADDwR患者TMJ应力。临床为ADDwR患者选择稳定性咬合板治疗时,在保证舒适前提下,较厚的咬合板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咬合板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颈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王璞 韦丽宾 +3 位作者 高岚 刘辉明 周宏斌 倪广晓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颈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TMD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TMD诊断标准的患者212例,年龄18~60周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理疗+颈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佩戴稳定... 目的探讨颈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TMD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TMD诊断标准的患者212例,年龄18~60周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理疗+颈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佩戴稳定咬合板。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评估所有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MMO)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总体症状改变等级评分(GRCS)。结果组间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Fricton指数、MMO、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Fricton指数、VAS评分、MMO、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CS评分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能够更好的缓解TMD疼痛,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开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 稳定咬合板 核心稳定
原文传递
稳定性咬合板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佘小伟 卢爽 邓末宏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观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前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32例,制作并为其佩戴稳定性咬合板,定期复查并调改咬合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的改善以及自我满意度进... 目的观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前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32例,制作并为其佩戴稳定性咬合板,定期复查并调改咬合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的改善以及自我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指数分别为(7.8±0.2)分、(3.5±0.1)分;关节弹响分别为(70.2±1.1)%、(60.5±1.0)%;张口度分别为(28.1±1.3)mm、(33.1±1.2)mm,治疗前后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评价:疼痛改善32例患者均评价有效,关节弹响和张口度的改善各有1例患者评价无效。结论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稳定性咬合板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稳定性咬合板
下载PDF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章夏瑶 林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稳定型咬合板(stabilization splint, SS)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s)的一种常用治疗方式,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对于SS的设计要求,普遍认为在正中关系位上... 稳定型咬合板(stabilization splint, SS)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s)的一种常用治疗方式,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对于SS的设计要求,普遍认为在正中关系位上应与对合牙有最大数量的稳定接触,但对厚度和非正中运动下引导的要求仍有待明确。已有大量研究证实SS的治疗效果,其对肌筋膜痛型患者的疗效相对强于对关节内紊乱患者的疗效,与其他方式联合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SS与其他治疗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患者的治疗作用存在差异,各有其优势和短板,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肌 颞下颌关节 口颌系统 系统性综述 治疗用途
下载PDF
不同类型咬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穆荣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7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咬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松弛型咬合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咬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松弛型咬合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紧咬状态下咀嚼肌[左侧咬肌(LMM)、右侧咬肌(RMM)、左侧颞肌前束(LTA)、右侧颞肌前束(RTA)]肌电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LMM、RMM、LTA、RTA肌电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静息状态下LMM、RMM、LTA、RTA肌电值分别为(1.35±0.15)、(1.25±0.12)、(2.25±0.30)、(2.13±0.22)μV,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0.25)、(1.90±0.25)、(2.91±0.35)、(2.80±0.39)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紧咬状态下LMM、RMM、LTA、RTA肌电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松弛型咬合板治疗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肌紧张情况,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松弛型咬合板 稳定型咬合板 咀嚼肌肌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