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生态功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秦倩倩 王海燕 +4 位作者 李翔 解雅麟 雷相东 郑永林 杨丹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层的凋落物样品400个,并对其生态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4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值为19.50 t·hm^(-2);持水量均值为5.56 t·hm^(-2),持水率均值为64.08%;全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养分浓度均值分别为421.68、18.86和1.26 g·kg^(-1),养分归还量均值依次为8.16、0.36和0.02 t·hm^(-2),养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P>N>C。[结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间虽存在差异,但其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等生态功能均较好,林下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持水性能较好,养分归还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凋落物 半分解层 持水性能 养分归还
下载PDF
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洋 亢新刚 +3 位作者 郭艳荣 铁牛 高祥 赵东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67,共5页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分析了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单位面积林木平均株数和蓄积的生长过程。另外,用未参与建模的28块云冷杉林、4块杨桦次生林和3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复测样地对拟合的3种林型林分生长过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预估的相对误差为3.26%~4.96%,估计精度为95.04%~9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杨桦次生林 落叶松人工林 林分生长模型 长白山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性能 被引量:14
3
作者 杜雪 王海燕 +2 位作者 耿琦 毛建国 王一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1-368,共8页
以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块具有代表性的1 hm^(2)方形固定样地分别设置0,6.29%,11.22%和21.21%4种采伐强度,测定了各采伐强度下枯落物的现存量,并采用室内浸水法对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 以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块具有代表性的1 hm^(2)方形固定样地分别设置0,6.29%,11.22%和21.21%4种采伐强度,测定了各采伐强度下枯落物的现存量,并采用室内浸水法对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采伐强度的枯落物总现存量为29.04~35.26 t/hm^(2)。(2)随采伐强度增加,新鲜层和完全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呈现先降低再增加随后又降低的规律,而半分解层枯落物则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随后又增加的趋势。(3)采伐强度对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无显著影响,而分解阶段对其影响极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采伐强度和分解阶段的交互作用对枯落物持水性能影响显著。(4)回归拟合分析表明,在枯落物持水达到饱和状态前,不同采伐强度下各分解阶段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因此,适度的采伐不会对枯落物的持水性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分解阶段则是影响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的重要因素,而二者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枯落物的持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持水特性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采伐强度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杜雪 王海燕 +4 位作者 邹佳何 孟海 赵晗 崔雪 董齐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3-669,共7页
森林土壤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维持全球碳平衡、调节全球碳循环和降低大气CO_(2)浓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是森林土壤碳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节森林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养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 森林土壤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维持全球碳平衡、调节全球碳循环和降低大气CO_(2)浓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是森林土壤碳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节森林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养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林木和土壤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以吉林汪清林业局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采伐强度分别为6.29%和11.22%,面积为1 hm^(2)的两块样地,探究不同采伐强度和土壤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以期揭示长白山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在0—20 cm土层均出现积聚现象;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逐渐降低,且其空间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均表现为样地Ⅱ(采伐强度为11.22%)>样地Ⅰ(采伐强度为6.29%)。两块样地土壤C/N均高于全球土壤C/N均值,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有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联程度均较高。该研究表明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具有表聚性,且受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密度等影响较大,不同样地及不同土壤深度之间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云冷杉阔叶混交林 碳氮比 土壤全氮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应用最小数据集评价不同采伐强度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 被引量:6
5
作者 崔雪 王海燕 +2 位作者 邹佳何 杜雪 孟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4,共7页
以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土层深(h)0<h≤20 cm、20 cm<h≤40 cm土样,测定8项土壤理化指标作为总数据集(TDS),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标准值创建最小数据集(MDS),利用全氮指标替换土壤有机质建立最小数据... 以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土层深(h)0<h≤20 cm、20 cm<h≤40 cm土样,测定8项土壤理化指标作为总数据集(TDS),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标准值创建最小数据集(MDS),利用全氮指标替换土壤有机质建立最小数据集(MDS_(TN)),评价不同采伐强度下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弱酸性,有效养分水平为中等;中度采伐样地的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轻度采伐样地(P<0.0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和含水量均显著降低,土壤密度显著增加(P<0.01)。MDS分别与TDS和MDS_(TN)的土壤质量指数线性回归的决定系数(R_(2))分别为0.8692、0.9434,说明MDS能够有效代替TDS评价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阔叶混交林 最小数据集 森林土壤质量 采伐强度
下载PDF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崔雪 王海燕 +5 位作者 邹佳何 秦倩倩 杜雪 李翔 张美娜 耿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共9页
[目的]研究林分尺度下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白山北坡4块面积1 hm^(2)的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林分尺度下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白山北坡4块面积1 hm^(2)的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样,收集半分解层(F层)和完全分解层(H层)凋落物,测定凋落物碳、氮、磷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并计算凋落物现存量及凋落物-土壤化学计量比。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特征与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结果]凋落物现存量与0~20 cm土壤碳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凋落物碳、碳磷比和氮磷比均随凋落物分解程度加深显著降低(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F层凋落物现存量与F层凋落物碳、碳磷比和H层凋落物磷具有较强的正效应。凋落物与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均表现为碳磷比>碳氮比>氮磷比。[结论]完全分解层凋落物氮是影响云冷杉-阔叶混交林0~20 cm土壤pH、有机质、全磷、速效钾和土壤碳磷比的关键因子;凋落物氮为20~40 cm土壤全氮的主要来源。因此,凋落物氮可能是驱动研究区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阔叶混交林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