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耕对北方旱作玉米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2
1
作者 余海英 彭文英 +1 位作者 马秀 张科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4,共6页
通过2006—2008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免耕与传统翻耕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及其对土壤相关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免耕和翻耕地0~1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随时间及降水变化的趋势一致,但免耕地的土壤贮水量在不同... 通过2006—2008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免耕与传统翻耕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及其对土壤相关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免耕和翻耕地0~1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随时间及降水变化的趋势一致,但免耕地的土壤贮水量在不同时刻以及不同降雨条件下均高于翻耕地,增幅在2.7%~30.3%,降雨相对充分条件下土壤贮水量的增量有所增加,但免耕在相对缺水的地区更值得推广;免耕地0~100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传统翻耕,增幅在3.4%~12.8%,其中表层(0~20cm)和底层(80~100cm)的水分增量明显高于中间层次,最高增量可达22.2%;免耕覆盖的耕作方式可通过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等作用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促进作物增收.与对照相比,免耕3年后土壤水分利用率和春玉米产量分别较传统翻耕提高13.3%和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土壤水分 土壤物理性质 春玉米
原文传递
深旋松耕作法对东北棕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1
2
作者 李华 逄焕成 +4 位作者 任天志 李轶冰 汪仁 牛世伟 安景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目的】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辽宁省昌图县设置土壤耕作试验,以旋耕(R)和深松耕(S)为对照,对比研究深旋松30 cm(DRS30)、深旋松30 cm+地膜覆盖(DRS30P)、深旋松50 cm(DRS50)、深旋松50 cm+地膜覆... 【目的】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辽宁省昌图县设置土壤耕作试验,以旋耕(R)和深松耕(S)为对照,对比研究深旋松30 cm(DRS30)、深旋松30 cm+地膜覆盖(DRS30P)、深旋松50 cm(DRS50)、深旋松50 cm+地膜覆盖(DRS50P)对土壤某些物理性状、玉米根系、植株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1)深旋松可有效打破犁底层,显著改善土壤某些物理性状。四组深旋松处理的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DRS50P最低,R最高。DRS50P和DRS30P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处理;DRS50和DRS30苗期含水量低于其它处理,其它时期高于对照。DRS50P与DRS30P、DRS50与DRS30土壤某些物理性状差异显著。(2)深旋松促进了玉米根系生长。拔节期和灌浆期,DRS50P和DRS30P的根数、根长、根体积及根冠比显著高于DRS50和DRS30,DRS50和DRS30高于对照,R最低;成熟期DRS50P和DRS30P的根长和根数最大,根体积和根冠比略低于其它处理。DRS50P与DRS30P、DRS50与DRS30植株性状差异较小。(3)深旋松促进了玉米地上部生长发育,增加了籽粒产量。DRS50P和DRS30P显著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DRS50P获得最高产量,DRS30P次之,分别为12 137.4 kg.hm-2、11 929.2 kg.hm-2。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DRS50P和DRS30P分别比R增产23.0%和20.8%,分别比S增产14.1%和12.1%。【结论】综合作业成本和动力消耗等因素,DRS30P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旋松 物理性状 生长 东北棕壤
下载PDF
秸秆与地膜覆盖春玉米和春小麦耕层土壤碳氮动态 被引量:45
3
作者 卜玉山 邵海林 +1 位作者 王建程 苗果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2-326,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灌溉同时降低了...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灌溉同时降低了春小麦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的降低幅度和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幅度;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全氮与硝态氮含量在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的动态变化都呈"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但土壤全氮变化幅度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硝态氮变化剧烈,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溉对不同覆盖处理春小麦生育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但灌溉显著降低了不同覆盖处理春小麦拔节期土壤硝态氮的增加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春玉米 春小麦 耕层土壤 有机碳 全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赖丽芳 吕军峰 +2 位作者 郭天文 杨文玉 胡志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研究高寒阴湿区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平衡施用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氮、磷、钾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研究高寒阴湿区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平衡施用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氮、磷、钾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养分限制因子,养分限制顺序为P>K>N;平衡施肥提高了玉米产量,促进了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平衡施肥的最佳处理为OPT;平衡氮、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施磷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随着磷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磷用量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与磷肥的投资效益,最佳磷肥用量为1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平衡施肥 产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宋振伟 郭金瑞 +3 位作者 邓艾兴 寇太记 任军 张卫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8-114,共7页
针对东北春玉米农田春季低温冷害和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高的问题,于2009年-2010年设置3种耕作处理,即传统垄作(LL)、平作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研究大田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 针对东北春玉米农田春季低温冷害和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高的问题,于2009年-2010年设置3种耕作处理,即传统垄作(LL)、平作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研究大田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0~40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其中PL和PP处理播种时的初始储水量比LL处理高8.7和6.0mm,而苗期则分别高4.1和3.4mm;玉米生育中后期PL和LL处理储水量则呈高于PP处理的趋势。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差异以苗期为主,即5cm土层的平均温度PL和PP处理显著低于LL处理,但最低温度则以PL和PP处理显著高于LL处理,分别高1.6和1.2℃。总体来看,PL处理不仅可提高玉米苗期土壤的最低温度和耕层土壤储水量,而且可增加中后期土壤积蓄雨水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因而籽粒产量比LL和PP处理分别高7.6%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水分 温度测量 耕作方式 春玉米 产量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6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3 位作者 蒋春光 刘志 郑家明 冯良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17-1928,共12页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沟宽80 cm,垄宽40 cm,垄高15 cm,垄上覆膜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种植2行玉米。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种肥为磷酸二铵(375 kg·hm-2,N 18%,P2O5 46%),拔节初期追施尿素(375 kg·hm-2,N 46%)。【结果】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0%和14.9%,出苗时间提前1—2 d。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一场有效降雨过后,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T1>CK>T3,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产流效率为61%,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和88%。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CK,其值分别为140.93、135.27、127.85和118.98 mm,较对照分别增加18.45%、13.69%和7.46%。2007—2013年,T1—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31%—32.58%、9.95%—17.81%、32.12%—37.16%、16.58%—27.96%、2.50%—9.40%、10.85%—29.33%和4.14%—17.95%,T1、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52%、20.01%和23.44%。2007—2012年,T1—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66%—36.07%、14.12%—23.73%、38.34%—53.89%、29.07%—35.68%、1.20%—19.60%和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春玉米 垄膜沟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覆盖方式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宋淑亚 刘文兆 +2 位作者 王俊 官情 张燕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2,217,共4页
为了加深对地面覆盖措施保墒增产机理的认识,通过大田试验,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区秸秆和地膜两种覆盖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作物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年份,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后玉米生育期内土... 为了加深对地面覆盖措施保墒增产机理的认识,通过大田试验,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区秸秆和地膜两种覆盖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作物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年份,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储水量提高了5.2%~8.4%(P<0.05),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7.8%和3.5%;而地膜覆盖下土壤储水量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产量构成指标,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4.1%和10.6%(P<0.05),显示后者抑制土表蒸发所增加的土壤水分更多地、更有效地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了。从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角度分析,本地区旱作玉米农田使用地膜覆盖有较好的保墒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水分 春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旱农区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杨治平 周怀平 李红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53,共5页
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试区 ,通过 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方式的秸秆还田结合秋施肥是一项适用于该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功效 ,... 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试区 ,通过 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方式的秸秆还田结合秋施肥是一项适用于该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功效 ,特别是土壤表土的含水率较春施肥提高了 1.0 9%~ 3 .0 4 % ,从而提高了春玉米的出苗率 ,使得苗齐、苗壮。秸秆还田秋施肥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0 .2 6~ 0 .2 9g/ kg,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 3 .9%~13 .9%和 3 .0 %~ 9.1%。从 5年的产量统计结果看 ,秋施肥和春施肥处理相比较 ,玉米籽粒增产 2 .5 6~ 3 .88t/ hm2 ,增产幅度为 8.10 %~ 13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秋施肥 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旱作农区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李文彪 刘荣乐 +3 位作者 郑海春 李书田 郜翻身 刘继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101,共9页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1、9.9 kg.kg-1、6.7 kg.kg-1,肥料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河套灌区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0.42 g.kg-1)、低(0.42—0.67 g.kg-1)、中(0.67—1.08 g.kg-1)、高(1.08—1.72g.kg-1)、极高(>1.72 g.kg-1);有效磷,极低(<3.6 mg.kg-1)、低(3.6—7.6 mg.kg-1)、中(7.6—16.0 mg.kg-1)、高(16.0—33.7 mg.kg-1)、极高(>33.7 mg.kg-1);速效钾,极低(<70 mg.kg-1)、低(70—103 mg.kg-1)、中(103-151 mg.kg-1)、高(151—222 mg.kg-1)、极高(>222 mg.kg-1)。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模型为:F(N)=-78.13×lnS(N)+155.85,F(P2O5)=-54.621×lnS(P)+250.2,F(K2O)=-42.4071×lnS(K)+272.91。【结论】农学效率、施肥肥效、养分丰缺指标、施肥模型均为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河套灌区 春玉米 养分丰缺指标 推荐施肥
下载PDF
黄土旱区作物-水分模型 被引量:21
10
作者 梁银丽 山仑 康绍忠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6-90,共5页
本文依据田间试验数据 ,采用Jensen模式 ,研究了黄土旱区冬小麦、春玉米这两种优势作物的—水分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在播种~返青期缺水敏感指数 (λ)最大 ,对缺水最为敏感 ;拔节~抽穗期次之 ,然后是抽穗~灌浆期 ,而灌浆~成熟... 本文依据田间试验数据 ,采用Jensen模式 ,研究了黄土旱区冬小麦、春玉米这两种优势作物的—水分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在播种~返青期缺水敏感指数 (λ)最大 ,对缺水最为敏感 ;拔节~抽穗期次之 ,然后是抽穗~灌浆期 ,而灌浆~成熟期和返青~拔节期的敏感性最小 .总耗水量在 32 0~ 42 0mm之间 ,灌水量为 2 6 0~ 30 0mm左右、且分布在冬前和拔节~抽穗期是节水高产高效的灌水模式 .玉米拔节 -抽穗期和抽穗 -灌浆期对缺水最敏感 ,拔节前和灌浆 -成熟期敏感性小 .说明拔节后到抽穗期补水对产量作用最大 ,其次为抽穗 -灌浆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水模型 水分敏感性 水分敏感性 供水 冬小
下载PDF
沟谷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阎翠萍 张虎 +2 位作者 王建军 支虎明 党建友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1996~ 1998年在山西省隰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进行了沟谷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春玉米植株个体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的关系呈S形曲线变化。春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 1996~ 1998年在山西省隰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进行了沟谷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春玉米植株个体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的关系呈S形曲线变化。春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小喇叭口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中 ,之后转为茎、叶 ;散粉后 ,各器官干物质开始向子粒转移 ,果穗成为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在栽培上 ,应使各器官向子粒转移的干物质总量控制在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沟谷地 干物质转移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代快 蔡典雄 +5 位作者 王燕 赵全胜 张丁辰 冯宗会 张晓明 王小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69,共6页
以山西省寿阳县长期耕作试验为基础,采用碱吸收法研究不同耕作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旱作玉米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趋势皆与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样,呈单峰抛物线型,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达C 1 253 mg/(m2.d);不同时... 以山西省寿阳县长期耕作试验为基础,采用碱吸收法研究不同耕作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旱作玉米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趋势皆与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样,呈单峰抛物线型,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达C 1 253 mg/(m2.d);不同时期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少耕为C 650 mg/(m2.d)和免耕为C 658 mg/(m2.d),分别比传统耕作C 649 mg/(m2.d)高0.1%和1.4%;不同耕作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免耕>传统耕作>少耕;免耕能显著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免耕Q10值为2.26,比传统耕作高出40.1%,与少耕Q10值1.41相比则降低12.6%;15 cm和10 cm土层Q10均值分别为2.05和1.98,比5 cm土层Q10值分别显著高出64.7%和59.1%。可以看出,耕作措施改变土壤温度是影响旱作农田CO2排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旱作农田 春玉米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速率
下载PDF
春玉米不同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崔彦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18,共5页
本文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三个春玉米主要推广杂交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亩穗数是限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在适宜密度范围内,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在高密度条件下千粒重则是决定... 本文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三个春玉米主要推广杂交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亩穗数是限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在适宜密度范围内,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在高密度条件下千粒重则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就春玉米在不同群体条件下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构成因素 群体 春玉米 玉米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土壤渍水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京平 陈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88-192,共5页
水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渍水环境及渍水时间对春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地上部的影响:4叶期土壤渍水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渍水5天达显著水平。渍水15天产量下降显著,达21.78%。渍水使株高降低,叶片数和光合有效叶... 水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渍水环境及渍水时间对春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地上部的影响:4叶期土壤渍水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渍水5天达显著水平。渍水15天产量下降显著,达21.78%。渍水使株高降低,叶片数和光合有效叶面积减少,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玉米不同时期渍水对产量性状有影响,前期渍水主要是减少每穗行数及每行粒数,后期则主要是降低每穗行粒数及百粒重,并使果穗的秃尖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春玉米 渍水 生长发育 土壤渍水
下载PDF
华北平原春玉米生长和产量对滴灌均匀系数及灌水量的响应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航 李久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6-182,共7页
为了确定现行滴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适宜性,通过华北平原2a春玉米滴灌试验,研究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均匀系数(Cu)设置0.66、0.81和0.993个水平,灌水量设置灌溉需水量的50%、75%和100%3个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确定现行滴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适宜性,通过华北平原2a春玉米滴灌试验,研究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均匀系数(Cu)设置0.66、0.81和0.993个水平,灌水量设置灌溉需水量的50%、75%和100%3个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对春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均值的影响不显著,两指标的均匀系数在生育期内基本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至生育末期其值均大于0.95;沿滴灌带方向,各处理产量的均匀系数均大于0.93,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及其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均值和均匀系数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对华北平原的春玉米而言,可考虑适当降低现行滴灌均匀系数的设计和评价标准(Cu≥0.80),以降低滴灌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试验 作物 滴灌 均匀系数 灌水量 春玉米 产量
下载PDF
江汉和江南西部春玉米涝渍指标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宏毅 霍治国 +3 位作者 杨建莹 张桂香 吴立 范雨娴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以江汉和江南西部地区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域内5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和春玉米涝渍灾情资料,筛选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涝渍灾害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当前过程降水量和... 以江汉和江南西部地区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域内5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和春玉米涝渍灾情资料,筛选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涝渍灾害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当前过程降水量和前期降水量对春玉米涝渍灾害的影响,并据此构建当量降水量。基于正态分布的Lilliefors检验和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计算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等级涝渍灾害的当量降水量指标阈值,由此构建该区域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涝渍灾害等级指标并进行独立样本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扩散理论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各站点的春玉米涝渍致灾风险指数。结果表明:当前过程降水量和前2旬降水量对该区域春玉米涝渍灾害有显著性影响;构建的区域春玉米涝渍等级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受灾情况,指标验证结果与历史记录有较高一致性;出苗-拔节期和拔节-抽雄期发生春玉米涝渍灾害的风险相对较低,抽雄-成熟期为春玉米涝渍灾害的高风险时期,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宜昌市西南部、荆州市西南部以及湖南省张家界市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和江南西部 春玉米 当量降水量 涝渍灾害等级指标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晋北高寒区旱地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占成 李玮 邢宝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29-30,共2页
引进国内审定的玉米品种和本地推广品种进行田间对照试验,观测玉米品种生长状况并记录,测定产量。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适合晋北高寒区的玉米高产品种。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长城799、强盛16、泉玉8号三个品种667m2产量分别是66... 引进国内审定的玉米品种和本地推广品种进行田间对照试验,观测玉米品种生长状况并记录,测定产量。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适合晋北高寒区的玉米高产品种。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长城799、强盛16、泉玉8号三个品种667m2产量分别是660.9kg、648.8kg、636.7kg,分别比对照晋单32号增产14.1%、12.0%、9.9%,产量差异极显著,并且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可以考虑作为晋单32号的替代品种或搭配品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品种比较 晋北高寒地区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洪晓强 赵二龙 宋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77-179,共3页
秸秆覆盖的土壤剖面含水量与裸地显著不同,与前者相比,裸地土壤水分无明显的层次性变化,受降水及蒸发等因子影响明显.由于覆盖状况和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也有明显差异,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玉米拔节期0~40cm土层达... 秸秆覆盖的土壤剖面含水量与裸地显著不同,与前者相比,裸地土壤水分无明显的层次性变化,受降水及蒸发等因子影响明显.由于覆盖状况和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也有明显差异,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玉米拔节期0~40cm土层达到18%.苗期根长小并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孕穗期和灌浆期根长大大增加,主要分布在0~60cm和0~90cm土层.秸秆覆盖可以显著地增加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蓄水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单产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长速度 农田土壤水分 秸秆覆盖 产量表现
下载PDF
高施肥水平下密度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曹庆军 王洪预 +5 位作者 张铭 张玉斌 曹宁 唐心龙 许鹏 崔金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吉林省中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密度对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的品种比常规施肥条件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耐密性强的品种先玉335适宜种植密度为80000株/...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吉林省中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密度对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的品种比常规施肥条件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耐密性强的品种先玉335适宜种植密度为80000株/hm2,耐密性中等品种军单8适宜种植密度在65000株/hm2。分析结果还表明,在高施肥水平下,密度对产量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密度对秃尖长影响最大,其次是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施肥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寿阳旱农试区保护耕作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蔡典雄 王小彬 +2 位作者 张志田 高绪科 张镜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46,共6页
试验设在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旱农试区,主要探讨了旱地春玉米地采取少耕、免耕及覆盖等不同保护耕作措施的抗风蚀作用、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及其对春玉米出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提出适于寿阳及其同类型区的两套春玉米地... 试验设在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旱农试区,主要探讨了旱地春玉米地采取少耕、免耕及覆盖等不同保护耕作措施的抗风蚀作用、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及其对春玉米出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提出适于寿阳及其同类型区的两套春玉米地保护耕作体系:(1)少(免)耕秸秆覆盖结合喷施除草剂,即当年玉米秸秆站立收穗后,秸秆推倒免耕或秸秆推倒间隔深松,次年采用免耕播种机施肥和播种并结合喷除草剂。(2)秋耕结合翻压秸秆和肥料,次年春季返浆期耙耱,并在播前进行地表镇压,采用机播或畜播。这两套保护耕作体系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节省能源,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耕作 玉米 旱地 耕作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