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振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对进一步研究唐末五代西蜀文人群体的独特思想心态和创作审美取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五代
西蜀地区
道教传播
崇道思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丝绸之路与道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被引量:
1
2
作者
邹一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南方丝绸之路是指从四川成都平原出发,经云南至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的古代东西方交通网络体系,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之一。经由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传播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对欧亚古代文...
南方丝绸之路是指从四川成都平原出发,经云南至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的古代东西方交通网络体系,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之一。经由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传播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对欧亚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道教文化传播至东南亚就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的古蜀大地,并很快便传播到了云南、东南亚,其传播的路径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官员任职传播、官办学校传播、领土扩展传播、汉族移民传播、宗教人士传播、对外贸易传播、少数民族传播、外国朝贡使团传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道教传播
东南亚
原文传递
善卷传说与《桃花源记》
3
作者
曹旅宁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9-82,共4页
桃花源为武陵名胜,《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据当地蛮族避乱入山的传说及当时民众逃亡入山的现实所写成。善卷传说迟至中唐以后才与武陵结合起来,其出现可能与《桃花源记》有一定关联。而《桃花源记》与中古时期南方开发下的民族融合及道教...
桃花源为武陵名胜,《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据当地蛮族避乱入山的传说及当时民众逃亡入山的现实所写成。善卷传说迟至中唐以后才与武陵结合起来,其出现可能与《桃花源记》有一定关联。而《桃花源记》与中古时期南方开发下的民族融合及道教流行的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善卷传说
民族融合
道教传播
樊子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张掖道教洞窟遗存与道士活动
4
作者
程思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8,共8页
随着清代河西道教的力量增强,河西甘、肃两地逐渐出现道教洞窟。清顺治初年,河西道士在张掖民乐修建道教洞窟朝阳洞一处;雍乾至民国之间,道教力量持续增强,道士进入甘、肃的佛教石窟寺,将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东千佛洞、童子寺...
随着清代河西道教的力量增强,河西甘、肃两地逐渐出现道教洞窟。清顺治初年,河西道士在张掖民乐修建道教洞窟朝阳洞一处;雍乾至民国之间,道教力量持续增强,道士进入甘、肃的佛教石窟寺,将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东千佛洞、童子寺石窟等处的部分佛教洞窟改造为道教洞窟。张掖的道教洞窟遗存、道士活动与清代敦煌道教遗存相互呼应,展现了清代道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景象,显示出河西道教的又一次兴盛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张掖
道教传播
道教洞窟
道士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教迅速传入岭南的缘由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丽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7-32,共6页
古代岭南殊异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地缘、亲缘和人缘,各种因缘际会,促成了道教的迅速南传。
关键词
道教
南传
地缘
亲缘
人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岭南俗信与道教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丽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岭南俗信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民间文化,它与道教存有亲缘关系,其俗性率朴、巫俗庞杂契合道教的文化精神,其图腾崇拜、神仙信仰与道教信仰一致,有利道教的南传发展。汉晋时期,岭南成为中国道教的重镇,亲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岭南俗信
道教南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吗
被引量:
3
7
作者
董楚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3,共5页
《论语》14.38章,隐士称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朱熹等古代经师大多认为这是对孔子积极入世精神的丑化与讽刺,是笑孔子为傻瓜。而现当代学者整体热捧隐士的这句话,认为孔子的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其实这是...
《论语》14.38章,隐士称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朱熹等古代经师大多认为这是对孔子积极入世精神的丑化与讽刺,是笑孔子为傻瓜。而现当代学者整体热捧隐士的这句话,认为孔子的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其实这是认识的倒退,是西学东渐引发的援道入儒之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其不町而为之
西学东渐
援道人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本《佛法东流传》及其作者考
被引量:
3
8
作者
刘林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1,共5页
缀合敦煌文献中的6个卷子,可以完整展现《佛法东流传》的原貌。从内容来看,《佛法东流传》与智昇《续集古今佛道论衡》基本吻合;但从文章内部透露的相关信息推断,两书不可能出自智昇之手,而很可能源自释法琳《释老宗源》。《释老宗源》...
缀合敦煌文献中的6个卷子,可以完整展现《佛法东流传》的原貌。从内容来看,《佛法东流传》与智昇《续集古今佛道论衡》基本吻合;但从文章内部透露的相关信息推断,两书不可能出自智昇之手,而很可能源自释法琳《释老宗源》。《释老宗源》因收录了《汉法本内传》被"禁断"传播。智昇以续补《集古今佛道论衡》的名义,将《释老宗源》中的佛教部分辑录出,以《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之名顺利入藏。至于敦煌本《佛法东流传》,早在《续集古今佛道论衡》成书之前就以单本形式流传于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法东流传》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释老宗源》法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振涛
机构
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文摘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对进一步研究唐末五代西蜀文人群体的独特思想心态和创作审美取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
唐末五代
西蜀地区
道教传播
崇道思潮
Keywords
the
late
Tang
and
Fives
dynasties
the
region
of
western
Sichuan
spread
of
taoism
worship
of
taoism
分类号
K871.4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丝绸之路与道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被引量:
1
2
作者
邹一清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一般项目"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国文明对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5BZS017)之阶段性成果
文摘
南方丝绸之路是指从四川成都平原出发,经云南至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的古代东西方交通网络体系,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之一。经由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传播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对欧亚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道教文化传播至东南亚就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的古蜀大地,并很快便传播到了云南、东南亚,其传播的路径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官员任职传播、官办学校传播、领土扩展传播、汉族移民传播、宗教人士传播、对外贸易传播、少数民族传播、外国朝贡使团传播等。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道教传播
东南亚
Keywords
Southern
Silk
Road
the
spread
of
taoism
Southeast
Asian
分类号
B95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善卷传说与《桃花源记》
3
作者
曹旅宁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9-82,共4页
文摘
桃花源为武陵名胜,《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据当地蛮族避乱入山的传说及当时民众逃亡入山的现实所写成。善卷传说迟至中唐以后才与武陵结合起来,其出现可能与《桃花源记》有一定关联。而《桃花源记》与中古时期南方开发下的民族融合及道教流行的背景有关。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善卷传说
民族融合
道教传播
樊子盖
Keywords
Peach
Blossom
Garden
the
Legend
of
Shanjuan
national
unity
the
spread
of
taoism
Fan
Zigai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张掖道教洞窟遗存与道士活动
4
作者
程思尹
机构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肃道教碑刻的调查与整理研究"(18BZJ041)。
文摘
随着清代河西道教的力量增强,河西甘、肃两地逐渐出现道教洞窟。清顺治初年,河西道士在张掖民乐修建道教洞窟朝阳洞一处;雍乾至民国之间,道教力量持续增强,道士进入甘、肃的佛教石窟寺,将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东千佛洞、童子寺石窟等处的部分佛教洞窟改造为道教洞窟。张掖的道教洞窟遗存、道士活动与清代敦煌道教遗存相互呼应,展现了清代道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景象,显示出河西道教的又一次兴盛局面。
关键词
清代
张掖
道教传播
道教洞窟
道士活动
Keywords
Qing
dynasty
Zhangye
spread
of
taoism
Taoist
caves
Taoist
activities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教迅速传入岭南的缘由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丽英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7-32,共6页
基金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五"规划2 0 0 4年度课题资助项目
文摘
古代岭南殊异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地缘、亲缘和人缘,各种因缘际会,促成了道教的迅速南传。
关键词
道教
南传
地缘
亲缘
人缘
Keywords
taoism
southward
spread
of
taoism
geographical
cause
kinship
cause
popularity
分类号
B959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岭南俗信与道教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丽英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基金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五"规划 2 0 0 4年度课题资助项目
文摘
岭南俗信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民间文化,它与道教存有亲缘关系,其俗性率朴、巫俗庞杂契合道教的文化精神,其图腾崇拜、神仙信仰与道教信仰一致,有利道教的南传发展。汉晋时期,岭南成为中国道教的重镇,亲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岭南俗信
道教南传
Keywords
the
custom
religions
of
Lingnan
the
Southward
spread
of
taoism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吗
被引量:
3
7
作者
董楚平
机构
浙江社会科学院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3,共5页
文摘
《论语》14.38章,隐士称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朱熹等古代经师大多认为这是对孔子积极入世精神的丑化与讽刺,是笑孔子为傻瓜。而现当代学者整体热捧隐士的这句话,认为孔子的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其实这是认识的倒退,是西学东渐引发的援道入儒之风所致。
关键词
知其不町而为之
西学东渐
援道人儒
Keywords
know
it
is
no
use
but
keep
on
doing
it
eastward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introducing
taoism
into
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本《佛法东流传》及其作者考
被引量:
3
8
作者
刘林魁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1,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三教论衡及其文学影响研究"(12XZW003)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项目"西魏北周三教论衡与隋唐宗教文化研究"(ZK14016)
文摘
缀合敦煌文献中的6个卷子,可以完整展现《佛法东流传》的原貌。从内容来看,《佛法东流传》与智昇《续集古今佛道论衡》基本吻合;但从文章内部透露的相关信息推断,两书不可能出自智昇之手,而很可能源自释法琳《释老宗源》。《释老宗源》因收录了《汉法本内传》被"禁断"传播。智昇以续补《集古今佛道论衡》的名义,将《释老宗源》中的佛教部分辑录出,以《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之名顺利入藏。至于敦煌本《佛法东流传》,早在《续集古今佛道论衡》成书之前就以单本形式流传于世了。
关键词
《佛法东流传》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释老宗源》法琳
Keywords
The
Eastward
spread
of
Buddhism
Ongoing
Disputes
between
Buddhism
and
taoism
Origins
of
taoism
and
Buddhism
Fa
Lin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
孙振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方丝绸之路与道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邹一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3
善卷传说与《桃花源记》
曹旅宁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清代张掖道教洞窟遗存与道士活动
程思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道教迅速传入岭南的缘由
王丽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岭南俗信与道教的亲缘关系
王丽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吗
董楚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敦煌本《佛法东流传》及其作者考
刘林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