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哺乳动物朊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杰 刘永生 +4 位作者 陈豪泰 姜海霞 路伟 朱小玲 谢庆阁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以外周血液的总DNA为模板,运用PCR方法克隆了汉族人、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的Prnp基因,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3种哺乳动物的Prnp基因均位于1个单一的外显子内,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应序列具有... 以外周血液的总DNA为模板,运用PCR方法克隆了汉族人、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的Prnp基因,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3种哺乳动物的Prnp基因均位于1个单一的外显子内,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达99.0%。牛与绵羊Prnp基因同源性为97.3%,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5%。人Prnp基因与黄牛和绵羊Prnp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86.7%和87.1%,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0.0%。3种Prnp基因均有富含G-C的重复区,编码的PrP蛋白均由氨基端的信号肽、中间的成熟蛋白和羧基端的GPⅠ锚结合位点组成。基因型分析表明,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可能存在感染海绵状脑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脑病 朊蛋白基因 朊病毒 细胞型朊蛋白 秦川牛 绵羊
下载PDF
海绵状脑病致病朊蛋白对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性和膜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宗明 李秀凤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致病海绵状朊蛋白(PrP)肽段(PrP106-126)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性和膜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基底前脑胆碱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发生频率。用AC253检查朊蛋白作用的细胞膜受体。结果PrP1... 目的探讨致病海绵状朊蛋白(PrP)肽段(PrP106-126)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性和膜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基底前脑胆碱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发生频率。用AC253检查朊蛋白作用的细胞膜受体。结果PrP106-126(10nmol/L)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在电流钳模式下,PrP106-126肽段诱发的动作电位频率增加,由(2.2±1.9)Hz增加到(58.0±18.0)Hz(n=32,P<0.001)。使用胰淀素受体竞争性拮抗剂AC253(10nmol/L),可以阻断PrP106-126的作用。结论PrP106-126对中枢神经元细胞膜兴奋性的影响,是通过胰淀素受体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脑病 朊蛋白 胰淀素受体 膜片钳
下载PDF
朊病毒和朊病毒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冬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7-31,共5页
介绍了朊病毒的基本特征、化学结构以及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 :参与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持 ;通过抗氧化途径而保护神经系统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参与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 ;参与核酸代谢 .给出了朊病毒治疗的几种方法 ,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利弊 .... 介绍了朊病毒的基本特征、化学结构以及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 :参与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持 ;通过抗氧化途径而保护神经系统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参与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 ;参与核酸代谢 .给出了朊病毒治疗的几种方法 ,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利弊 .提出了朊病毒研究拟待解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病毒 海绵状脑病 正常朊病毒 致病性朊病毒 治疗
下载PDF
细胞型朊蛋白PrP^C与浮舰蛋白flotillin功能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永生 张杰 +1 位作者 马丽娜 陈豪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6,共5页
朊蛋白和脂筏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细胞型朊蛋白(PrPC)能够通过构象转变生成致病型的朊病毒(PrPSc),导致海绵状脑病的发生,但是目前关于PrPC的转变机制还不清楚。PrPC也是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引发众多的信号转导事件。Flotillin属于新被... 朊蛋白和脂筏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细胞型朊蛋白(PrPC)能够通过构象转变生成致病型的朊病毒(PrPSc),导致海绵状脑病的发生,但是目前关于PrPC的转变机制还不清楚。PrPC也是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引发众多的信号转导事件。Flotillin属于新被命名为SPFH(stomatin/prohibitin/flotillin/HflK/C)的蛋白家族,是重要的脂筏标识性蛋白,它们不仅被动地担当着非胞膜窖脂筏的脚架,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复合体的组装以及信号转导提供平台,而且本身还主动地扮演着信号蛋白的角色,在许多的细胞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PrPC与flotillin能够发生相互作用,flotillin蛋白为PrPC的跨膜信号转导和PrPC转变成PrPSc提供了环境。本文重点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PrPC和flotillin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舰蛋白 海绵状脑病 细胞型朊蛋白 信号转导 脂筏蛋白
原文传递
餐厨垃圾饲料化技术的同源性污染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徐长勇 宋薇 +2 位作者 赵树青 刘晶昊 蒲志红 《环境卫生工程》 2011年第1期9-10,15,共3页
以疯牛病为例,阐述动物源性饲料同源性污染的机理,分析餐厨垃圾饲料化技术及其同源性污染,并参考欧盟等对动物源性饲料的管理制度提出: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应审慎选择饲料化处理技术,禁止使用其饲料化产品喂养反刍动物。
关键词 餐厨垃圾 饲料化 同源性污染 疯牛病 动物源性饲料
下载PDF
进口肉骨粉中牛成分检测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潘良文 陈家华 +4 位作者 丁燕 潘爱虎 袁政 梁婉琪 张大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3-26,共4页
根据 18S核糖体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对牛骨粉、鱼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鱼肉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 ,均得到 13 7bp的扩增片段 ;根据牛线粒体的特异基因片段设计引物 ,对上述材料DNA样品进行PCR扩增 ,结果只在牛肉和牛... 根据 18S核糖体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对牛骨粉、鱼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鱼肉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 ,均得到 13 7bp的扩增片段 ;根据牛线粒体的特异基因片段设计引物 ,对上述材料DNA样品进行PCR扩增 ,结果只在牛肉和牛骨粉中出现 2 71bp的扩增。本实验建立了从进口肉骨粉中检测牛成分的PCR方法 ,检测灵敏度达到牛成分含量为 0 .1% (W/W )的水平。用建立起来的方法对进口肉骨粉、鱼粉和饲料添加剂进行了检测 ,结果在 5批肉骨粉中检测出含有可能导致疯牛病的牛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牛病 肉骨粉 牛成分 线粒体DNA PCR 检测
下载PDF
中国不同民族人群中PrP蛋白基因第129位氨基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侯星生 高晨 +3 位作者 张宝云 周伟 董小平 刘红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类PrP基因 (PRNP)第 1 2 9位氨基酸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从抽样人群外周血中提取白细胞DNA ,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 ,使用SASforWindows 6 1 2对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 研究人类PrP基因 (PRNP)第 1 2 9位氨基酸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从抽样人群外周血中提取白细胞DNA ,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 ,使用SASforWindows 6 1 2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3例汉族人群 1 2 9Met基因频率为 97 0 % ,1 2 9Val为 3 0 % ;35例维吾尔族人群 1 2 9Met基因频率为 91 4% ,1 2 9Val为 8 6 %。分别比较不同人群PRNP第 1 2 9位氨基酸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汉族人群和维吾尔族人群 (P =0 0 4 90 )、汉族人群和高加索人群 (P =0 0 0 0 5)、维吾尔族人群和高加索人群间 (P =0 0 0 1 0 )差异有显著性 ,而汉族人群与大和民族人群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50 4 0 )。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PRNP第 1 2 9位氨基酸基因型的分布与大和民族人群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现象 遗传学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原文传递
免疫印迹法检测牛海绵状脑病和羊瘙痒病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运敏 田波 +1 位作者 张宝云 董小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用大肠杆菌表达的牛朊病毒正常成熟蛋白 (BoPrPC)免疫新西兰白兔 ,获得了与朊病毒蛋白 (PrP)反应的抗体T1。根据致病型朊病毒 (PrPSC)能抵抗蛋白酶消化的特性 ,用蛋白酶K消化脑组织提取物 ,以抗体T1进行免疫印迹反应 ,结果表明从接种羊... 用大肠杆菌表达的牛朊病毒正常成熟蛋白 (BoPrPC)免疫新西兰白兔 ,获得了与朊病毒蛋白 (PrP)反应的抗体T1。根据致病型朊病毒 (PrPSC)能抵抗蛋白酶消化的特性 ,用蛋白酶K消化脑组织提取物 ,以抗体T1进行免疫印迹反应 ,结果表明从接种羊瘙痒病朊病毒 2 6 3K的金黄地鼠脑组织提取物内检测到抗蛋白酶K消化的致病型PrPSC ,而正常金黄地鼠脑组织中没有抗蛋白酶消化的蛋白。以我国正常牛羊为材料 ,制备其脑组织提取物 ,用上述方法和抗体T1进行检测 ,结果没有发现抗蛋白酶K的任何蛋白存在 ,说明没有牛海绵状脑病和羊瘙痒病存在。用 1A8抗体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可以用自制的抗血清检疫牛海绵状脑病和羊瘙痒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海绵状脑病 羊瘙痒病 抗体 免疫印迹
下载PDF
单抗介导牛海绵状脑病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亮 吴晓东 +3 位作者 刘雨田 邹艳丽 鲍恩东 王长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4-638,共5页
中国鲁西黄牛重组 PrPc成熟蛋白免疫 PrPc基因敲除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经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筛选出单抗4C11可特异识别牛海绵状脑病标准阳性牛脑样品上PrPSc核心片段。以单抗4C11为核心试剂,建立了单抗介导牛海绵状脑病免疫组织... 中国鲁西黄牛重组 PrPc成熟蛋白免疫 PrPc基因敲除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经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筛选出单抗4C11可特异识别牛海绵状脑病标准阳性牛脑样品上PrPSc核心片段。以单抗4C11为核心试剂,建立了单抗介导牛海绵状脑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并已颁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180-2003(牛海绵状脑病诊断技术)。已应用于中国牛海绵状脑病的持续监测,至 2002 年底共检测了全国各地 3344 份牛脑样品,结果全为阴性,且每批次所设的阳性对照样品检测结果均呈阳性,与 Roche 公司单抗 6H4 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介导 免疫组化检测 牛海绵状脑病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阴性 阳性 牛脑 PrP^c成熟蛋白 PrP^Sc
下载PDF
疯牛病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玉霖 陈玲 高洪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49-52,共4页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由朊蛋白感染引起的非炎性的致死性的脑退化性疾病 ,并可传染给人 ,引起人类的新型克雅氏病。疯牛病已经给英国养牛业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并有“东扩”蔓延的趋势 ,已对养牛业发展和人类健康构...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由朊蛋白感染引起的非炎性的致死性的脑退化性疾病 ,并可传染给人 ,引起人类的新型克雅氏病。疯牛病已经给英国养牛业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并有“东扩”蔓延的趋势 ,已对养牛业发展和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协 ,成为国际兽医学界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疯牛病的致病机理异常独特和复杂。文章对朊蛋白的结构、功能和增殖模式及其致病机理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牛病 致病机理 朊蛋白 牛海绵状脑病 结构特点 代谢 生物功能
下载PDF
疯牛病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控技术研究动态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玉昌 杨海锋 吕小文 《饲料工业》 2006年第13期1-4,共4页
为了确保全球畜产品安全处于较高水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建议所有成员国,将安全风险评价机制引入疯牛病等动物烈性疾病的安全监控管理体系。文中将重点介绍疯牛病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控技术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具体包括疯牛病安全风险因子... 为了确保全球畜产品安全处于较高水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建议所有成员国,将安全风险评价机制引入疯牛病等动物烈性疾病的安全监控管理体系。文中将重点介绍疯牛病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控技术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具体包括疯牛病安全风险因子识别以及释放风险、暴露风险、后果风险评估等技术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牛病 风险评估 监控技术
下载PDF
朊病毒和疯牛病中蛋白自由基化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池明 陈义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62,59,共4页
20 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朊蛋白病变是导致疯牛病的原因,但对其致病机制却一直未得出公认的结论。其中的“蛋白错折叠”学说被多数人所接受,然而无法解释病中的多菌株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朊蛋白病变从来没有与任何化学问题有过联... 20 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朊蛋白病变是导致疯牛病的原因,但对其致病机制却一直未得出公认的结论。其中的“蛋白错折叠”学说被多数人所接受,然而无法解释病中的多菌株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朊蛋白病变从来没有与任何化学问题有过联系。近来,我们对哺乳动物所具有的此类脑神经疾病进行分析,认为蛋白氧化损伤所形成的序列专一的长寿命朊蛋白自由基所催化下的蛋白氧化交联,可能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疯牛病 蛋白自由基 朊病毒
原文传递
朊病毒疾病将如何发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会侠 师润 李朝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4,共9页
疯牛病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病毒病)的一种,1985年在英国暴发的疯牛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发生疯牛病的分子机制是疯牛病病毒诱导细胞型朊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从富含?-螺旋的细胞型朊蛋白转变为富含?-折叠的疯牛病病毒,导致这种构象变... 疯牛病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病毒病)的一种,1985年在英国暴发的疯牛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发生疯牛病的分子机制是疯牛病病毒诱导细胞型朊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从富含?-螺旋的细胞型朊蛋白转变为富含?-折叠的疯牛病病毒,导致这种构象变化的原因目前仍然未知.这类传染性的神经退行疾病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禁止肉骨粉作为动物饲料明显地抑制了疯牛病的进一步流行,但是羊瘙痒病、水貂传染性脑炎和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朊病毒疾病的流行病学表明朊病毒已经并将持续存在于自然界,而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除朊病毒病外,多种神经退行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致病的原因都是由蛋白质异构引起的,因此阐明朊病毒疾病的致病机制对于其他神经退行疾病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回顾了几大类传染型朊病毒疾病的发生历史和现状,依据朊病毒的发生及传播特性指出朊病毒疾病不可能被根除并存在暴发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病毒疾病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疯牛病 羊瘙痒病 朊病毒 朊病毒蛋白 蛋白质构象变化
原文传递
疯牛病的研究动态和我国防控体系建设 被引量:6
14
作者 秦玉昌 吕小文 +3 位作者 李军国 杨海峰 李辉 王静 《饲料工业》 2006年第1期2-6,共5页
目前,欧洲、北美洲、亚洲都不同程度发生疯牛病疫情,文章重点介绍世界各国在疯牛病预防、监测、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我国疯牛病防控体系现状。
关键词 疯牛病 朊蛋白 防控体系
下载PDF
英国保守党政府的疯牛病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秀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7-71,共5页
自 1 98 6年英国首先确诊疯牛病以来 ,疯牛病在英国横行十余年。在疯牛病问题上 ,英国保守党政府不仅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公共健康的关系 ,使公共健康受到疾病的严重威胁 ;而且也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国际责任 ,导致疯牛病扩散至其他... 自 1 98 6年英国首先确诊疯牛病以来 ,疯牛病在英国横行十余年。在疯牛病问题上 ,英国保守党政府不仅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公共健康的关系 ,使公共健康受到疾病的严重威胁 ;而且也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国际责任 ,导致疯牛病扩散至其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牛病 保守党政府 对策
下载PDF
解释结构模型在中国疯牛病风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向东 尹小勇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疯牛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类健康的疾病 ,它的感染因子可以传染给人类。因此这种疾病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目前还没有检测到疯牛病的存在。本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疯牛病风险因素进行了定性评估。通过对该模型进行运算求解得出清晰的... 疯牛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类健康的疾病 ,它的感染因子可以传染给人类。因此这种疾病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目前还没有检测到疯牛病的存在。本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疯牛病风险因素进行了定性评估。通过对该模型进行运算求解得出清晰的结论 :评估国反刍动物饲料中含有 Pr PBS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牛病 解释结构模型 风险分析 风险识别 中国
下载PDF
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NP)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研究
17
作者 种玉晴 和晓明 +8 位作者 邓文宝 农胜虎 方云霞 梁昌兴 何祖春 刘萍丹 岳丹 邓卫东 席冬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为探讨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gene,PRNP)启动子区23 bp和第一内含子区12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特征,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文山高峰牛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 为探讨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gene,PRNP)启动子区23 bp和第一内含子区12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特征,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文山高峰牛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得出其多态性数据;通过与文献所报道的牛PRNP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山高峰牛对疯牛病抗病性的强弱。结果表明:文山牛PRNP基因启动子区23 bp等位基因频率以缺失型为主(0.654);第一内含子区12 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插入型0.913,缺失型0.087;缺失型单倍型频率极低(0.082);与德国、英国以及瑞士3个国家所报道的患BSE病牛和健康牛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12 bp等位基因插入/缺失频率与水牛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较高的12 bp插入型等位基因和极低的缺失型单倍(23 bp插入-12 bp缺失)频率,使得文山高峰牛对BSE疾病具有较好抗病力,通过抗病育种分析能够有效预防疯牛病的发生;对中国地方牛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抗病性评估,有利于为牛的抗病分子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高峰牛 朊蛋白基因(PRNP) 疯牛病(BSE) 多态性
下载PDF
Progress on low susceptibility mechanisms of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被引量:1
18
作者 Li-Li QING Hui ZHAO Lin-Lin LIU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6-445,共10页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 also known as prion diseases, are a group of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detected in a wide range of mammalian species. The "protein-only" hypothesis of TSE s...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 also known as prion diseases, are a group of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detected in a wide range of mammalian species. The "protein-only" hypothesis of TSE suggests that prions are transmissible particles devoid of nucleic acid and the primary pathogenic event is thought to be the conversion of cellular prion protein (PrPc) into the disease-associated isoform (prpSc). According to susceptibility to TSEs, animal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usceptible species and low susceptibility specie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several species with low susceptibility to TSEs: dogs, rabbits, horses and buffaloes. We summarize recent studi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susceptibility regarding protein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and genet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Low susceptibility DOG Rabbit HORSE BUFFALO PRNP SPRN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sertion/Deletion Mutations of Prion Protein Gene and BSE Susceptibility and Milk Performance in Dairy Cows 被引量:1
19
作者 Shen-rong Hu Yong-tao Huai +3 位作者 Chuan-ying Pan Chu-zhao Lei Hong Chen Xian-yong Lan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23 bp and 12 bp insertion/deletion(indel)mutations within the bovine prion protein(PRNP)gene in Chinese dairy cows,and to detect the associations of two indel mutations with BSE susceptib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23 bp and 12 bp insertion/deletion(indel)mutations within the bovine prion protein(PRNP)gene in Chinese dairy cows,and to detect the associations of two indel mutations with BSE susceptibility and milk performance.Methods Based on bovine PRNP gene sequence,two pairs of primers for testing the 23 bp and 12 bp indel mutations were designed.The PCR amplification and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were carried out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genotypes within the mutations.Moreover,based on previous data from other cattle breeds and present genotypic and allelic frequencies of two indels mutations in this study,the corrections between the two indel mutations and BSE susceptibility were tested,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utations and milk performance trait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Results In the analyzed Chinese Holstein population,the frequencies of two"del"alleles in 23 bp and 12 bp indel muations were more frequent.The frequency of haplotype of 23del-12del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23del-12ins and 23ins-12del.From the estimated r2and D’values,two indel polymorphisms were linked strongly in the Holstein population(D’=57.5%,r2=0.257).Compared with the BSE-affected cattle populations from the reported data,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genotypic and allelic frequencies were found among present Holstein and some BSE-affected populations(P<0.05 or P<0.01).Similarly,there were significant frequency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f genotypes and alleles among Chinese Holstein and several previous reported healthy dairy cattle(P<0.05 or P<0.01).Moreover,association of genotype and combined genotypes of two indel polymorphisms with milk performance and resistant mastitis traits were analyzed in Holstein population,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P>0.05).Conclusions These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wo indel mutations within the bovine PRNP gene on BSE depended on the breed and they did not affect the milk production traits,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ry cows Prion protein(PRNP) gene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 Insertion/deletion(indel) mutation Association Milk performance
下载PDF
新型克-雅氏病是人的牛海绵状脑病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在概述人朊病毒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新型克 -雅氏病与早先已知的各种人朊病毒病的区别和它是由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引起的证据 ,并对牛海绵状脑病并非源于痒病而是原于牛散发性朊病毒病。
关键词 克-雅氏病 牛海绵状脑病 朊病毒病 类型 流行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