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类型及厚度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葛德 张守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8,共8页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重要的径流调控和生态修复功能,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作者基于在北京市对3种生长基质(轻质基、改良土和田园土)和2个基质层厚度(10 cm和15 cm)共6种佛甲草(Sedum lineare)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重要的径流调控和生态修复功能,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作者基于在北京市对3种生长基质(轻质基、改良土和田园土)和2个基质层厚度(10 cm和15 cm)共6种佛甲草(Sedum lineare)绿色屋顶在2017年22场降雨径流过程的监测数据,定量对比分析基质类型及厚度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土和田园土绿色屋顶的平均径流削减率、洪峰削减率和产流延迟时间均优于轻质基绿色屋顶。轻质基、改良土和田园土绿色屋顶的平均径流削减率分别为82. 2%、88. 4%和89. 4%,平均洪峰削减率分别为55. 9%、65. 6%和63. 9%,平均产流延迟时间分别为48. 8、106. 2和163. 9 min;但因密度偏高、导水性较差,田园土不宜用于屋顶绿化。基质层厚度为15 cm的绿色屋顶的径流调控效益高于10 cm厚度的同种基质绿色屋顶。基质类型和厚度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的影响随降雨条件而改变。小雨(<10 mm)条件下因各绿色屋顶几乎都不产流而无明显差异,中到暴雨条件下不同基质类型和厚度绿色屋顶的径流削减率差异显著(P <0. 05)。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城市绿色屋顶的水文设计及径流调控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绿色屋顶 基质厚度 基质类型 径流调控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建婷 董增川 +1 位作者 孙艳伟 徐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2-45,50,共5页
由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说明城市雨洪调控和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构建模型,模拟分析研究区天然状态、城市化后无调控措施和添加生物滞留池调控三种情景下水文指标的变化情况和相应的水文效应,并通过改变生物... 由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说明城市雨洪调控和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构建模型,模拟分析研究区天然状态、城市化后无调控措施和添加生物滞留池调控三种情景下水文指标的变化情况和相应的水文效应,并通过改变生物滞留池的表层厚度模拟径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能有效减小径流、削减洪峰、延迟出口流量过程出现的时间,且对小降雨事件的调控性能显著;改变生物滞留池的表层厚度对下渗几乎无影响,随着表层厚度的增大表面出流和径流系数都减小,而对出口流量过程影响不大,因此可以提高生物滞留池的面积比例或其他措施共同调控城市的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调控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池 水文效应 表层厚度
下载PDF
基于Mike模型的海绵城市内涝整治方案效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龙志 马宏伟 +3 位作者 杜垚 翁邦正 文韬 张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8,共6页
通过Mike水动力模型,建立了玉溪市老城片区固定径流模型。根据2016年7月20日玉溪市实测降雨情况,对模型中节点溢流和地面淹没情况进行定量模拟,并将模型积水点深度与实际积水点深度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适用性。利用模型对30年一遇、24 ... 通过Mike水动力模型,建立了玉溪市老城片区固定径流模型。根据2016年7月20日玉溪市实测降雨情况,对模型中节点溢流和地面淹没情况进行定量模拟,并将模型积水点深度与实际积水点深度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适用性。利用模型对30年一遇、24 h降雨情况下的玉溪市老城片区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内涝积水点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内涝整治方案。实施整治后的老城片区积水深度降低,内涝点基本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老城片区 积水深度 内涝整治 Mike水动力模型
原文传递
软体家具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莉 余继宏 周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0-213,共4页
以软体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主观调查和温湿度试验相结合评价不同海绵厚度对软体家具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局部温湿度和温湿感随海绵厚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感大于湿度感对总体舒适感的影响;腰部、背部和臀部的温度感及臀部湿度感... 以软体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主观调查和温湿度试验相结合评价不同海绵厚度对软体家具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局部温湿度和温湿感随海绵厚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感大于湿度感对总体舒适感的影响;腰部、背部和臀部的温度感及臀部湿度感对人体总体热舒适性有较大影响;热舒适性正常的海绵厚度阈≤5 cm。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厚度 评价 软体家具 舒适性
下载PDF
基于SWMM的村镇易涝小区雨水系统改造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金海 黄鑫 +4 位作者 胡昊 范伟 杜建康 韦伟 朱曙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208-215,222,共9页
以某村镇居民小区内涝防治工程为例,应用SWMM雨水管理模型模拟该小区在多个重现期下雨水系统改造效果,分析雨水管道泄流能力、雨水井最大水深、排放口峰值流量等水力特征;考察增加海绵设施后子汇水区径流量、雨水井最大水深和排放口峰... 以某村镇居民小区内涝防治工程为例,应用SWMM雨水管理模型模拟该小区在多个重现期下雨水系统改造效果,分析雨水管道泄流能力、雨水井最大水深、排放口峰值流量等水力特征;考察增加海绵设施后子汇水区径流量、雨水井最大水深和排放口峰值流量等水力特征,并通过雨水井积水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了雨水井累积雨水量。结果表明:无海绵设施的情况下,改造后雨水管网重现期提升至20 a, GQ32雨水管道泄流能力提升2.70%~22.81%,雨水井最大积水深度下降值为0.024~1.651 m, PFK1水流频率下降4.69%~8.02%,PFK2水流频率下降4.72%~8.12%。增加海绵设施的情况下,改造后雨水井积水深度下降0.020~0.298 m, PFK1峰值流量下降0.051~0.144 m3/s, PFK2峰值流量下降0.043~0.143 m3/s;雨水径流削减率随重现期的增加而减少,最高达28.68%。该研究结果可为村镇居民环境优化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雨水系统改造 海绵设施 积水深度 泄流量
下载PDF
海绵校园建设中不同绿地类型雨水蓄滞能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彩勤 徐玉霞 +3 位作者 陈炜 马凯 何文鑫 杨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51-54,59,共5页
为应对校园内每逢下雨便会产生的积水问题,以宝鸡文理学院东校区为例,用称重法测定不同植被条件下0~30 cm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并分析不同绿地类型的分布特征,用SPSS 20.0等相关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土壤含水率表... 为应对校园内每逢下雨便会产生的积水问题,以宝鸡文理学院东校区为例,用称重法测定不同植被条件下0~30 cm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并分析不同绿地类型的分布特征,用SPSS 20.0等相关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土壤含水率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20~30 cm土层;乔木林地雨后平均土壤含水率表现为银杏(Ginkgo biloba L.)>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G.Don]>樱花树(Cerasus yedoensis)>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柿子树(Diospyro skaki Thunb)>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灌草地雨后平均土壤含水率表现为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 Dress)>复层植被>草坪>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疏林较密林更容易吸收降水量,乔木林地较灌草地含有高水分值,而草地较稠密灌木林地来说更易减少降水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校园 平均土壤含水率 土层深度 校园绿地
下载PDF
基于温觉感性工学的海绵厚度对软体家具舒适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莉 申利明 余继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11,28,共4页
从感性工学角度通过温度实验和主观评价研究人体处于仰卧状态时软体家具的舒适性,分析了海绵厚度改变时人体局部与软体家具界面温度,以及人体的主观温觉感变化状况,进而研究了人体局部温度与温觉感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人体局... 从感性工学角度通过温度实验和主观评价研究人体处于仰卧状态时软体家具的舒适性,分析了海绵厚度改变时人体局部与软体家具界面温度,以及人体的主观温觉感变化状况,进而研究了人体局部温度与温觉感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人体局部温度和温觉感有差异,腰部对人体总体热舒适性影响最大,热舒适性正常的海绵厚度阈≤5 cm,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厚度 温觉 感性工学 软体家具 舒适性
下载PDF
北京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设计降雨量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质明 胡蓓蓓 +3 位作者 李俊奇 潘润泽 王文亮 黄诗月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为科学确定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以北京市为例,在考虑降雨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条件下的各区域设计降雨量,并对造成空间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建筑物阻碍效应与城市凝... 为科学确定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以北京市为例,在考虑降雨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条件下的各区域设计降雨量,并对造成空间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建筑物阻碍效应与城市凝结核效应所造成的雨岛现象以及地形、季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北京市降雨强度的空间差异较大,在75%~9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范围内,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呈现城区高于郊区,并形成西南—东北方向的等值梯度。其中,中心城区、顺义、朝阳、丰台以及房山的西部设计降雨量较高。因此在确定LID雨水设施规模时,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雨量站点资料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中包气带蓄渗能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辉 温伟光 刘晓磊 《勘察科学技术》 2020年第5期6-12,共7页
针对天津海绵城市建设,通过覆盖天津中心城区(含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的131口潜水观测井2013~2017年观测数据及62项工程的现场渗水试验资料,对影响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渗、蓄"能力的包气带进行了研究,查清了该区包气带的空间... 针对天津海绵城市建设,通过覆盖天津中心城区(含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的131口潜水观测井2013~2017年观测数据及62项工程的现场渗水试验资料,对影响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渗、蓄"能力的包气带进行了研究,查清了该区包气带的空间分布及渗透特性;基于组成土层的持水与容水能力,研究确定了自然条件下包气带的蓄滞能力,并采用Hydrus 1D软件模拟再现了降水在包气带中的入渗过程,给出了在可能出现的极端不利降雨条件下雨水的最大渗透深度,进一步直观展现了包气带的渗透能力,对包气带的蓄渗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中心城区(含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的包气带厚度普遍较小,一般呈弱透水(偏微透水)性;其蓄渗能力总体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包气带 渗透性 自然渗透深度 蓄渗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