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语块意识的教学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房艳霞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109,共17页
通过对两个自然班进行16周的语块教学,考察提高语块意识的教学对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口语流利度、准确度、复杂度以及产出的语块数量、语块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语块意识的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口语的流利度、准确度,但是对口语... 通过对两个自然班进行16周的语块教学,考察提高语块意识的教学对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口语流利度、准确度、复杂度以及产出的语块数量、语块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语块意识的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口语的流利度、准确度,但是对口语产出的复杂度没有影响;提高语块意识的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对学过语块的再认和产出,但是不能保证学习者在口语表达中产出更多的语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块意识 口语产出 流利度 准确度 复杂度
原文传递
汉语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单元——基于音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屈青青 刘维琳 李兴珊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35-1544,共10页
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单元具有跨语言的特异性。在印欧语言中,音位是语音加工的重要功能单元。音位指具体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如"big"包含三个音位/b/,/i/,/g/。目前,在汉语言语产生中,对音位的研究较少。本项目... 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单元具有跨语言的特异性。在印欧语言中,音位是语音加工的重要功能单元。音位指具体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如"big"包含三个音位/b/,/i/,/g/。目前,在汉语言语产生中,对音位的研究较少。本项目拟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汉语言语产生中的音位加工进行探讨,试图考察:在汉语言语产生中,1)音位加工的心理现实性,以及音位表征是否受第二语言、汉语拼音习得、拼音使用经验的影响?2)音位的加工机制是怎样的?具体而言,音位加工的特异性、位置编码、组合方式、时间进程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深化对汉语言语产生的认识,为建立汉语言语产生计算模型提供基础;为比较印欧语言与汉语在机制上的异同提供基础;为制定汉语语音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 汉语 语音加工单元 音位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口语语篇中省略的认知-功能理据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萌 林正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0,共6页
省略在口语中是常见的现象。本研究试图从认知-功能的视角探讨口语语篇中的省略现象,解析其认知-功能理据。省略表达的产出与理解体现了认知与功能的互动与协作,"产出-理解"的一体性和互动性以认知-功能的融合为前提。省略产... 省略在口语中是常见的现象。本研究试图从认知-功能的视角探讨口语语篇中的省略现象,解析其认知-功能理据。省略表达的产出与理解体现了认知与功能的互动与协作,"产出-理解"的一体性和互动性以认知-功能的融合为前提。省略产出以人与世界互动的经验为基础,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是省略产出的认知理据。语言表达的意义潜势为省略的产出与理解提供了可能,口语语篇中的省略有其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口语语篇 省略 产出 理解
原文传递
(De) Constructing Sentences
4
作者 Ewa Dabrowska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5,共14页
Lexically specific units,i.e.,formulaic frames(Where's Daddy? What's Mummy doing?) and frames with slots(e.g.Where's NP? Do you want to VP?) are known to play a central role in language acquisition.Could s... Lexically specific units,i.e.,formulaic frames(Where's Daddy? What's Mummy doing?) and frames with slots(e.g.Where's NP? Do you want to VP?) are known to play a central role in language acquisition.Could such mechanisms also account for adult production? I argue that the types of representations and production mechanisms that constructivist language researchers have postulated for children can also explain the basic mode of adult language use,i.e.informal conversation.Viewing adult language in such terms not only captures the continuity between child and adult usage,but also helps to explain how speakers are able to produce and understand language as fast as they do: using preconstructed chunks saves processing effort.Arguably,adults also have more abstract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s.These,however,are acquired relatively late in acquisition,largely as a result of experience with written texts,and may not be acquired by all spea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语言理论 语言规划 分类
原文传递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的音韵编码单元:内隐启动范式的ERP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清芳 王雪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25,共12页
本研究中选择英语水平低的汉语母语者,排除作为二语的英语音韵编码单元(音素)可能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过程的影响后,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和音素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内隐启动范式,要求被试看到提示词... 本研究中选择英语水平低的汉语母语者,排除作为二语的英语音韵编码单元(音素)可能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过程的影响后,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和音素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内隐启动范式,要求被试看到提示词之后说出对应的目标词。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发现,音节效应出现在线索词呈现后的100~400 ms之间,音素效应出现在500~600 ms之间,波形表现为相关条件比无关条件的波形更正。这表明在词汇选择之后的音韵编码阶段讲话者首先提取的单元是音节,而音素效应出现的时间窗口可能是音韵编码阶段后期或者是语音编码阶段,结果验证了合适编码单元假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词汇产生 音韵编码 合适编码单元假说 音节 音素
下载PDF
习得年龄对客体和动作图画口语命名的不同影响:ERP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娄昊 李丛 张清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词汇习得年龄指人们最早理解单词意义时的年龄,已有研究发现早习得词汇的阅读反应时间短于晚习得词汇,研究者对于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认知机制存在争论。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词汇习得年龄(早与晚)对客体图画和动作图画命... 词汇习得年龄指人们最早理解单词意义时的年龄,已有研究发现早习得词汇的阅读反应时间短于晚习得词汇,研究者对于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认知机制存在争论。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词汇习得年龄(早与晚)对客体图画和动作图画命名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图画命名任务,要求被试在看到图画后迅速且准确地说出图画名称。结果发现早习得名词的命名快于晚习得名词,而早习得动词的命名却慢于晚习得动词;习得年龄对于名词产生的影响发生在图画呈现后的250~300ms之间,表现为早习得名词波幅小于晚习得名词,而习得年龄对于动词产生的影响发生在图画呈现后的200~600 ms之间,表现为早习得动词波幅大于晚习得动词。这表明名词产生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支持了语义假设的观点;动词产生过程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出现在多个加工阶段,包括了词汇选择、音韵编码和语音编码阶段,这与动词语义的多重性及其与动作相关的脑区激活有关,支持了网络可塑性假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词汇产生 图画命名 客体图画 动作图画 词汇习得年龄效应
下载PDF
口语单词产出的音韵编码过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帅 王曼 《中国语音学报》 2020年第1期51-59,共9页
口语单词产出的音韵编码研究较多关注音段信息的加工提取以及编码顺序,对于韵律信息的考察较少。本文将从音段信息、韵律信息以及音段—韵律信息的整合出发,综述近年来的研究,介绍拼音语言与汉语音韵编码加工细节的异同,并对今后的研究... 口语单词产出的音韵编码研究较多关注音段信息的加工提取以及编码顺序,对于韵律信息的考察较少。本文将从音段信息、韵律信息以及音段—韵律信息的整合出发,综述近年来的研究,介绍拼音语言与汉语音韵编码加工细节的异同,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单词产出 音韵编码 音段 韵律信息
原文传递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多重音韵激活:单词翻译任务的ERP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清芳 钱宗愉 朱雪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词是否会产生音韵激活是独立两阶段模型和交互激活模型的争论焦点之一。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被试在翻译命名任务中是否受到背景图片音韵或语义干扰词的影响。行为反应时中未发现显著的音韵效应,...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词是否会产生音韵激活是独立两阶段模型和交互激活模型的争论焦点之一。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被试在翻译命名任务中是否受到背景图片音韵或语义干扰词的影响。行为反应时中未发现显著的音韵效应,而语义效应显著,表明非目标词不会产生音韵激活。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显示在目标单词呈现后的400~600 ms时间窗口中出现了显著的语义效应,在600~700 ms时间窗口内出现了边缘显著的语义效应和音韵效应,均表现为相关条件比无关条件波幅更正。上述结果表明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尽管在脑电上呈现出可能存在微弱的多重音韵激活,但行为结果并不会显示出非目标项的音韵激活。研究结果支持了汉语口语词汇产生遵循独立两阶段模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词汇产生 多重音韵激活 独立两阶段模型 交互激活模型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口笔语的语法隐喻视角研究
9
作者 黄琪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2-94,共3页
口语和书面语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对概念语法隐喻的不同应用。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分析SWECCL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口笔语差异及其发展特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在学习者书面语中表现突出,人际语法隐喻是学习者口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对概念语法隐喻的不同应用。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分析SWECCL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口笔语差异及其发展特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在学习者书面语中表现突出,人际语法隐喻是学习者口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学习者口笔语是两个连续体,语法隐喻的表现及其正式程度受口语任务和笔语文体影响;学习者语法隐喻发展不平衡,导致其语域意识和文体意识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口笔语 语域
下载PDF
试析英语口语语法的成因与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青 张华民 《科教文汇》 2011年第8期126-128,共3页
英语口语语法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口语语境、即时产生话语的限制以及口语的交互性/人际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口语语法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省略、代词、小品词、名词短语、相邻语对、共构单位、问句以及祈使句的高频使用;词汇密度小;... 英语口语语法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口语语境、即时产生话语的限制以及口语的交互性/人际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口语语法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省略、代词、小品词、名词短语、相邻语对、共构单位、问句以及祈使句的高频使用;词汇密度小;有限的词汇使用量;话语不流畅以及语法结构简单化。理解和掌握英语口语语法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口语语法 语境 即时性 交互性 特征
下载PDF
图词间隔时间影响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的机制:图词干扰范式研究
11
作者 周雨汐 刘宇颢 张清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3-465,I0002,共14页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存在语义抑制和语义促进效应,可能发生在概念准备和词汇选择或者后词汇水平阶段。本研究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任务,变化图画与词汇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运用脑电技术考察口语词汇...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存在语义抑制和语义促进效应,可能发生在概念准备和词汇选择或者后词汇水平阶段。本研究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任务,变化图画与词汇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运用脑电技术考察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发生的时间进程。结果显示,当SOA为0ms时表现出语义抑制效应,语义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344~418 ms);当SOA为-400 ms时,语义效应发生在概念准备阶段(0~76 ms)和词汇选择阶段(274~390 ms);460~594 ms时间窗口内的语义效应可能表明讲话者对语义信息的自我监测。词汇产生中存在语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权衡,影响了行为结果中语义效应的方向,上述发现支持了口语词汇产生的词汇竞争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词汇产生 语义抑制效应 语义促进效应 SOA 词汇竞争假设
下载PDF
Gen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12
作者 古明 马博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0期I0130-I0131,共2页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study shows widely different attitude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After a person's born,he or she learns spoken language before learning written langua...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study shows widely different attitude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After a person's born,he or she learns spoken language before learning written language; therefore,many linguists consider written language a written form of spoken language,the function of which is to record the human sounds. Meanwhile,for centuries,the written language held a preeminent place. It was the medium of literature,which was felt to provide language with permanence and authority (David Crystal,2002). Therefore,what are the gen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to make them present totally different functions? Accordingly,this essay will compare spoken language and written language to identify their general differences in three a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 英语语法 过去式 语言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