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食品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饶瑜 常伟 +1 位作者 向文良 车振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43-1947,共5页
本文筛选了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研究其抑制特性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泡菜,榨菜、酸奶、火腿等食品中分离得到乳酸菌57株,通过双层拮抗平板法筛选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酵母属、蔷... 本文筛选了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研究其抑制特性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泡菜,榨菜、酸奶、火腿等食品中分离得到乳酸菌57株,通过双层拮抗平板法筛选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酵母属、蔷薇酵母属和解脂耶罗维亚酵母)的乳酸菌6株,其中菌株AT 6能够抑制所有11株腐败酵母指示菌。96孔板法测定乳酸菌AT6发酵上清液对腐败酵母的抑制率可达73.04%以上,其抑制活性对蛋白酶不敏感,但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菌株AT6在MRS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研究表明30℃静置培养30 h,其发酵上清液可达到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大抑菌活性95.02%。提取菌株AT6基因组并扩增16S rRNA基因,将PCR片段克隆到pMD19-T载体后进行测序,BLAST分析和多重比对后确定AT6为食窦魏斯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腐败 酵母 抑制率 食窦魏斯氏菌
下载PDF
不同基质条件下食品防腐剂对冷藏河鲀鱼片腐败菌的抑菌差异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萌 马永生 +3 位作者 李智博 杨朋霏 丁吉佟 赵前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5-192,共8页
为筛选冷藏红鳍东方鲀鱼片的复配保鲜剂,本文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冷藏河鲀鱼片感官腐败末期的腐败菌,利用16srD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测定接种腐败菌后冷藏河鲀鱼片TVBN和TMA值衡量各腐败菌致腐能力;采用酶标比浊法测定山梨酸钾、尼泊... 为筛选冷藏红鳍东方鲀鱼片的复配保鲜剂,本文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冷藏河鲀鱼片感官腐败末期的腐败菌,利用16srD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测定接种腐败菌后冷藏河鲀鱼片TVBN和TMA值衡量各腐败菌致腐能力;采用酶标比浊法测定山梨酸钾、尼泊金乙酯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在培养基和河鲀鱼肉汁2种基质条件下对腐败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冷藏红鳍东方鲀鱼片腐败末期分离获得4株腐败菌,分别为荧光假单胞菌、莓实假单胞菌、热杀索丝菌和乡间布丘氏菌,均有显著的致腐能力;随山梨酸钾溶液浓度的降低对腐败菌的抑菌活性显著下降,在鱼肉汁中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液体培养基条件;尼泊金乙酯溶液在不同基质下均能高效抑制4株腐败菌的生长繁殖;Nisin溶液仅对热杀索丝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活性易受基质的影响。不同防腐剂对冷藏河鲀鱼片腐败菌的抑菌活性排序为尼泊金乙酯>山梨酸钾>Nisin,尼泊金乙酯和山梨酸钾可成为冷藏河鲀鱼片的复配保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菌 食品防腐剂 抑菌率 红鳍东方鲀
下载PDF
玉米芯多糖的提取及在果蔬保鲜剂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贾翼飞 李智 +1 位作者 王欣蕊 胥思政 《山东工业技术》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通过对从玉米芯深加工工艺的研究中选出最优产率的工艺流程,并从中提取多糖作为果蔬保鲜剂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使用的是吐温80(Tween 80)和司盘80(Span 80),通过单因素实验控制变量法确定玉米芯多糖的最优提取率和对果蔬保鲜剂方面的... 通过对从玉米芯深加工工艺的研究中选出最优产率的工艺流程,并从中提取多糖作为果蔬保鲜剂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使用的是吐温80(Tween 80)和司盘80(Span 80),通过单因素实验控制变量法确定玉米芯多糖的最优提取率和对果蔬保鲜剂方面的最佳保鲜性能。实验选取玉米芯多糖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表面活性剂Tween 80+表面活性剂Span 80(质量比为1:1)、油相液体石蜡、无水乙醇、壳聚糖溶液(质量浓度为10 g/L)、阿拉伯胶溶液(质量浓度为150 g/L)。大量实验证明玉米芯多糖制得的果蔬保鲜剂对降低果蔬的腐败率、调节果蔬水分活性、减慢果蔬的熟化过程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保鲜剂 多糖 果蔬 腐败率
下载PDF
不同浓度碳酸钠溶液预处理对百合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文哲 王鹏 +3 位作者 黄丽萍 朱西亚 杜万华 贾孜奕 《冷藏技术》 2022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Na_(2)CO_(3)溶液处理后兰州百合贮藏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兰州百合鳞茎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了0.3%、0.5%、0.8%三个浓度Na_(2)CO_(3)溶液浸泡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冷藏贮存。研究了贮藏期间4组百合的失重率、腐败率、霉... 为研究不同浓度Na_(2)CO_(3)溶液处理后兰州百合贮藏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兰州百合鳞茎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了0.3%、0.5%、0.8%三个浓度Na_(2)CO_(3)溶液浸泡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冷藏贮存。研究了贮藏期间4组百合的失重率、腐败率、霉变率、褐变指数和自由水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Na_(2)CO_(3)溶液处理会使百合失重增大。0.3%Na_(2)CO_(3)溶液处理的百合在50d贮藏期内未出现霉变现象,且在四组中腐败率最低,为20.96%,褐变指数较其他三组低约18%,且百合自由水含量最高。该浓度下Na_(2)CO_(3)溶液可有效抑制微生物和霉菌的生长,减少褐变现象的发生,提高百合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鳞茎 失重率 腐败率 霉变率 褐变指数
下载PDF
酪蛋白酶解产物中抗菌肽对冷却肉腐败菌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芹 李云格 +1 位作者 李兴民 赵霞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9-170,共2页
在探讨了酪蛋白酶解产物的抗菌特性,推断出它的抗菌图谱后,实验通过测定酶解产物对冷却肉腐败菌的影响,为以后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酪蛋白 抗菌肽 冷却肉 腐败菌 抑菌率
原文传递
冷却猪肉中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苗云 杨向莹 +4 位作者 张秋会 赵改名 黄现青 高晓平 柳艳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把特定腐败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分别置于0、4、7、10、14、20℃的温度下贮藏,研究不同温度时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冷却猪肉贮藏时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是特定腐败菌的主要特性,货架期与延滞时... 把特定腐败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分别置于0、4、7、10、14、20℃的温度下贮藏,研究不同温度时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冷却猪肉贮藏时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是特定腐败菌的主要特性,货架期与延滞时间(λ)呈正相关,相关性最高为0.991,与最大比生长速率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由0℃升高到20℃,延滞时间逐渐变短,生长速度逐渐变快,产品的货架期由158 h降低到24 h。因此,在实际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不能完全保证产品始终处于0-4℃的低温,但是要严格控制温度不能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特定腐败菌 比生长速率 延滞时间
下载PDF
酒糟降解内切葡聚糖酶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琨 秦世蓉 +5 位作者 左勇 陈静 何颂捷 徐佳 杨建飞 黄雪芹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5,共9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工程菌BL21-P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旨在提高工程菌全细胞酶活。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发酵阶段接种量、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摇床转数对BL21-P7的全细胞酶活影响,利用Box-Behnken Desig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发... 采用响应面法对工程菌BL21-P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旨在提高工程菌全细胞酶活。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发酵阶段接种量、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摇床转数对BL21-P7的全细胞酶活影响,利用Box-Behnken Desig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发酵阶段接种量、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摇床转数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回归分析,BL21-P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发酵温度37℃,培养基pH5.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16 h。在该条件下,工程菌全细胞酶活为2.854 U/mL,与预测值符合较好,工程菌破碎后的上清液酶活为18.57 U/mL,是出发菌株的7倍。优化后BL21-P7对酒糟的纤维素降解率为34.22%,高于出发菌株及商业芽孢杆菌,且适用于酒糟的酸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切葡聚糖酶 工程菌 发酵条件优化 酒糟腐熟 纤维素降解率
原文传递
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黄桃腐败时间快速预测
8
作者 周旭 杨倩倩 +1 位作者 张进 李博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6,187,共7页
目的:利用便携式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仪与化学计量学方法预测黄桃的腐败时间。方法:利用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黄桃样本的漫反射光谱,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提高数据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黄桃腐... 目的:利用便携式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仪与化学计量学方法预测黄桃的腐败时间。方法:利用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黄桃样本的漫反射光谱,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提高数据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黄桃腐败时间的预测模型。通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模型对黄桃腐败时间预测的R^(2)为0.63,RMSE为4.09 d。结论:NIR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实现黄桃腐败时间的无损、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腐败时间 失重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