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8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支具固定治疗陈旧腱性锤状指 被引量:36
1
作者 潘勇卫 田光磊 +1 位作者 李淳 侯春梅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支具固定治疗伤后1个月以上陈旧腱性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26例陈旧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支具固定。从受伤到接受固定时间为4~14周,平均7周。我们对传统固定支具进行改良,由近指间关节屈... 目的研究改良支具固定治疗伤后1个月以上陈旧腱性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26例陈旧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支具固定。从受伤到接受固定时间为4~14周,平均7周。我们对传统固定支具进行改良,由近指间关节屈曲、远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改为近指间关节伸直、远指间关节轻度过伸,以增加固定的牢固性。严格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开始功能练习,并用夜间支具继续固定4周。结果26例中,4例失访,2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6个月,平均3个月。接受治疗的手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远指间关节伸直角度治疗前平均为-38°(-15°--70°),治疗后为-20°(0°--100°)。按照Patel评定法评定:优19例,良3例。有3例在固定过程中,由于固定粘带压迫,出现远指间关节一过性疼痛、肿胀;调整支具固定粘带后,症状缓解,能够继续固定。1例去除固定1周后出现15°的屈曲畸形,重新固定4周,获得完全正常的外观和功能。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即使是伤后长达3个月的陈旧性锤状指,采用支具固定这种简单、廉价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对于选择恰当的陈旧性锤状指患者,保守治疗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治疗结果 锤状指 支具
原文传递
数字化技术与正颌外科 被引量:31
2
作者 沈国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4-328,共5页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牙颌面畸形诊治中的应用得到很快发展,数字化牙合板、数字化截骨导板的应用,虚拟正颌手术的培训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正颌手术数字化导板的技术发展、临床操作流程、适应证选择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牙颌面畸形诊治中的应用得到很快发展,数字化牙合板、数字化截骨导板的应用,虚拟正颌手术的培训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正颌手术数字化导板的技术发展、临床操作流程、适应证选择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正颌外科 导板 三维打印
原文传递
掌侧支具在急性闭合性锤状指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亚楠 朱磊 +2 位作者 李淑媛 王增涛 戴菲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低温热塑板材掌侧支具治疗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急性闭合性锤状指(I型)患者,采用过掌指关节掌侧低温热塑板材支具固定6周(掌指关节屈曲30°~40°,近指间关节屈曲60°~70°,远指间... 目的介绍应用低温热塑板材掌侧支具治疗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急性闭合性锤状指(I型)患者,采用过掌指关节掌侧低温热塑板材支具固定6周(掌指关节屈曲30°~40°,近指间关节屈曲60°~70°,远指间关节过伸0°-15°);然后改为短锤状指支具(仅固定远指间关节)固定3周;以后3周白天取下支具并辅以积极功能锻炼,夜间继续佩戴支具至第12周。采用Dargan法评价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保守治疗12周后随访到20例,优16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压疮或坏死、甲板畸形和局部肿痛等并发症。结论在闭合性锤状指的保守治疗中,结合指伸肌腱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结合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可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指损伤 保守治疗 支具
原文传递
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机制及对临床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26
4
作者 雷杰 傅开元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21-325,共5页
前伸再定位垫(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最有效的、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盘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 前伸再定位垫(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最有效的、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盘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括:复位关节盘的作用机制;复位关节盘同时可促进髁突良好的骨改建;治疗关节盘移位中存在的问题;与稳定型垫(stabilization splint,SS)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牙合)垫 前伸再定位(牙合)垫 髁突骨改建
原文传递
活血酊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高骏 金德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研究活血酊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2016年1月—12月所收治的9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用单纯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 目的:研究活血酊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2016年1月—12月所收治的9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用单纯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剂活血酊外敷。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分。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3%和78.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酊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复位 小夹板 活血酊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下载PDF
手法复位配合运动与垫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6
作者 姜鑫 范帅 +3 位作者 蔡斌 方仲毅 徐丽丽 刘丽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关节盘继以运动与垫治疗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短期疗效;通过MRI评价复位后短期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方法:选取44例患者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关节盘继以运动与垫治疗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短期疗效;通过MRI评价复位后短期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方法:选取44例患者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男7侧,女37侧),施予软组织放松技术,随后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复位后指导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下颌运动轨迹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和软管盘复位训练。白天自我维持下颌休息位,夜间配戴硬质热塑再定位(牙合)垫,以保持良好的盘-髁关系。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10分),治疗结束后1~3个月内MRI复查盘-髁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患者开口度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22.6±6.1)mm增加到(43.9±3.3)mm;疼痛明显缓解,由治疗前的3.6±1.5下降到0.7±0.25。4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平均4.6±4.7周经MRI复查显示,20例(占46%)为正常盘-髁关系;16例(占36%)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8例(占18%)仍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关节盘手法复位后继以运动治疗及配戴垫,对急性盘前移位患者能够恢复开口度,缓解疼痛,对维持正常盘-髁关系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MRI 手法复位 运动训练 (牙合)垫
下载PDF
系列矫形支具在烧伤后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易南 王冰水 +3 位作者 朱雄翔 胡大海 秦茵 石梦娜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了解自制静态和动态手支具对烧伤后手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在烧伤后不同治疗阶段,为32例患者的52只手制作不同类型支具,针对不同个体单独或联合使用,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包括粗动作及精细动作... 目的了解自制静态和动态手支具对烧伤后手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在烧伤后不同治疗阶段,为32例患者的52只手制作不同类型支具,针对不同个体单独或联合使用,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包括粗动作及精细动作如抓、握、捏、夹及手臂旋前、旋后、取物、放置等)进行定量评定,比较使用支具治疗前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按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治疗前患手功能Ⅳ级7只、Ⅲ级15只、Ⅱ级23只、Ⅰ级7只。治疗3个月后重新评定,手功能Ⅵ级9只、Ⅴ级28只、Ⅳ级9只、Ⅲ级6只。28例患者46只手的对指、对掌、握、捏等功能恢复较好,可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手部活动。结论该自制手支具对预防和治疗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挛缩 支具
原文传递
手法复位结合稳定型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梦然 魏煦 +1 位作者 孙卫斌 朱锋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00-1003,1051,共5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保守治疗的认识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总结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颞下颌关节专科门诊诊治的20例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结合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保守治疗的认识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总结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颞下颌关节专科门诊诊治的20例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结合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关节盘复位情况和最大主动张口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最大主动张口度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27.15±5.91)mm增加到(41.35±4.82)mm;2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复查MRI显示关节盘复位13例(占65%),仍然不可复性盘前移位7例(35%)。治疗3个月后最大主动张口度以及关节盘复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稳定型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可以有效恢复患者张口度,改善关节功能以及对于恢复盘-髁关系有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治疗策略 咬合板 手法复位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夹板外观、材质、固定带等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颜威 蒋涛 +2 位作者 吴昌桂 孔博 奚小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0-1434,共5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逐步上升,非手术的外固定夹板可减轻经济负担、精神负担以及防止手术创伤,因此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夹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夹板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逐步上升,非手术的外固定夹板可减轻经济负担、精神负担以及防止手术创伤,因此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夹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夹板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英文数据库2000至2019年收录的有关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夹板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夹板",英文检索词为"distal radius fracture,external fixation,splint"。结果与结论:①传统小夹板的外形、材质以及固定带改良设计是目前夹板研究的热点方向,改良设计后的夹板在临床应用中展现了巨大的优势;②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涌现以及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融入时代科技元素的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夹板是未来小夹板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 夹板 改良设计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金属烤瓷联冠在慢性牙周病修复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少萍 杨敏 +1 位作者 朱燕萍 孙璞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359-361,364,共4页
目的:观察金属烤瓷联冠修复体对牙周病患者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来我科进行修复治疗的牙周病患者7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金属烤瓷联冠式牙周夹板和树脂粘接桥式牙周夹板修复,修复后6个月、1、2年随访检查修复效果,并进行统计学... 目的:观察金属烤瓷联冠修复体对牙周病患者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来我科进行修复治疗的牙周病患者7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金属烤瓷联冠式牙周夹板和树脂粘接桥式牙周夹板修复,修复后6个月、1、2年随访检查修复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金属烤瓷联冠式牙周夹板与树脂粘接桥式牙周夹板修复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属烤瓷联冠修复体在牙周病修复治疗中的作用优于树脂粘接桥式牙周夹板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烤瓷联冠 牙周夹板 牙周病
下载PDF
T_(12)~L_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杜心如 赵玲秀 +2 位作者 刘春生 刘忠金 孔祥玉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T12~T5椎体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学特点,为胸腰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1具脊柱标本上对前纵韧带、膈肌脚、腰大肌、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形态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将脊柱... 目的:探讨T12~T5椎体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学特点,为胸腰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1具脊柱标本上对前纵韧带、膈肌脚、腰大肌、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形态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将脊柱胸腰段及腰椎紧密包围其中,形成软组织夹板,各椎间盘将各椎体分隔,形成独立的软组织间室。结论:提出T12~T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概念,该夹板由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组成,诊断胸腰椎骨折时应注意该夹板的完整性;治疗时要利用T12~T5椎体软组织夹板对骨折进行复位,以达到解剖学复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韧带 膈肌脚 腰大肌 后纵韧带 胸腰椎 夹板
下载PDF
一种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新型医用小夹板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云涛 孔博 +1 位作者 奚小冰 罗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199,共6页
为克服现有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存在的缺陷,从骨折固定的最新理念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小夹板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在原有传统小夹板的基础上添加多个具有固定、牵伸及活动功能的模块.在对其进行相关的运动学、力学分析后,通过实... 为克服现有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存在的缺陷,从骨折固定的最新理念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小夹板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在原有传统小夹板的基础上添加多个具有固定、牵伸及活动功能的模块.在对其进行相关的运动学、力学分析后,通过实验建立了模块位移与皮肤变形、手腕旋转力矩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小夹板可以通过位移的加载来实现牵伸作用;在固定状态下具有较强的刚性,而在活动状态下则具有可变的活动范围及刚性.由此初步验证了所设计小夹板功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小夹板 机构设计 桡骨远端骨折 模块化
下载PDF
两种不同外固定方式对新鲜锤状指临床疗效的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少贞 张涛 +4 位作者 朱庆棠 李平 向剑平 张毅 顾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外固定方式对新鲜锤状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探讨和寻求新鲜锤状指较佳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新鲜锤状指40例,包括腱性27例和骨折块小于关节面1/3的患者13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外固定方式对新鲜锤状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探讨和寻求新鲜锤状指较佳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新鲜锤状指40例,包括腱性27例和骨折块小于关节面1/3的患者13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远端指间关节过伸15°—20°固定,对照组采用近端指间关节屈曲位远端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持续固定6周,第6周后开始手功能训练,夜间仍用支具固定到第8周。第6周、第12周时测量远端指间关节欠伸度、伤指总主动活动度、疼痛程度,并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固定期间日常生活受影响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次复查中,观察组远端指间关节欠伸度、远端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伤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疼痛目测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第12周随访时上述测量指标均优于第6周时(P<0.05)。外固定使用期间,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受影响的程度较对照组轻,皮肤问题也较少发生。结论:不管是腱性还是未超关节面1/3的骨性新鲜锤状指采用外固定等保守治疗是可靠的,仅固定远端指间关节于过伸位比双指间关节固定有更好的疗效和更佳的舒适度。6周的固定时间基本能达到固定要求,如果仍存在一定欠伸度,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到8周仍可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肌腱损伤 支具
下载PDF
Superbond粘结系统对外伤前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勇 罗建云 +1 位作者 赵辉 吕文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了解Superbond粘结系统对前牙外伤固定的疗效及与牙周健康的关系。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牙弓夹板治疗组和Superbond粘结剂治疗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和患者对治疗的舒适性、美观性、疼痛以及牙龈出血等的出现情况进行比... 目的:了解Superbond粘结系统对前牙外伤固定的疗效及与牙周健康的关系。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牙弓夹板治疗组和Superbond粘结剂治疗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和患者对治疗的舒适性、美观性、疼痛以及牙龈出血等的出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牙弓夹板治疗组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均值和治疗后患者的适合性、美观性均较Superbond粘结剂治疗组差,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间牙周袋深度(PD)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superbond粘结系统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松动牙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bond粘结剂系统 外伤 固定
原文传递
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 被引量:11
15
作者 盛红枫 陆建伟 +8 位作者 郭峭峰 黄凯 刘亦杨 吴震 江彬锋 徐彬 张魁 张培祥 劳杨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整复后予以杉树皮夹板固定并随访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复查的X线片评价骨折整复的对线对位,采用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17例患儿中15例1次复位成功,2例再次复位成功,固定时间(25.00±3.35)d。随访6个月时,根据A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对位对线:所有病例对位>3/4,其中解剖复位10例,对线<10°者4例,对线<15°者3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 儿童 手法整复 夹板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 Therapy for Disc Displacement-relate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被引量:8
16
作者 Yan-ning GUO Sheng-jie CUI +1 位作者 Yan-heng ZHOU Xue-dong WA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1年第3期626-634,共9页
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therapy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treating disc displacement-relate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which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MD cases.Ow... 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therapy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treating disc displacement-relate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which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MD cases.Owing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rapy,the exact mechanism of remission has increasingly drawn attention.Given that practitione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ARS therapy,its indications are broadened,and operating methods diverged.This review attempt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ARS therapy and helps practitioners establish indications and suitable operating methods.Representative views in the past 10 years were summarised,and conclusions were drawn as follows:The mechanism of ARS therapy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internal derangement correction,improvement 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recently reported joint remodeling.It has an evident effect in the short term,and the most prevalent operating methods are protruding the mandible to the edge-to-edge position and wearing the ARS for 24 hours daily for 3-6 months.However,long-term stability is not optimal,and thus indications should be selected carefully.Notably,most of the clinical studies in this field are case analyses with low-quality evidence.Well-designed RCTs are required to further validate relevant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 disc displacement occlusal splin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HERAPEUTICS
下载PDF
夹板弹性固定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尺侧柱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永耀 赵勇 +5 位作者 程灏 徐惠青 魏戌 刘广伟 成永忠 崔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769-4774,共6页
背景: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出现尺侧柱并发症的比例小于接受单纯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者认为这与夹板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 背景: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出现尺侧柱并发症的比例小于接受单纯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者认为这与夹板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能够重建腕关节三柱的稳定有关。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夹板对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基于一健康志愿者的前臂及手部CT图像建立正常腕关节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通过有限元相关软件分网、切割造模建立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2种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延伸建立出夹板及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的4种腕关节骨折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模型在轴向压缩、横向拉伸、旋前和旋后种工况下,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及相对位移变化、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及方向。结果与结论:①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后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骨折模型的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掌背侧尺桡韧带应力值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②在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的下尺桡关节相对位移值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③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的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值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④结果表明,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变差,其中发生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时更为明显;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与单纯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相比较,夹板作为弹性固定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藉此进一步揭示了夹板弹性固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板 钢板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FrykmanⅧ型 尺侧柱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复合材料锚杆托板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永忠 崔小朝 +3 位作者 陶海瑞 薄玉山 陆军 孙卫国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27-330,共4页
通过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锚杆托板与钢托板的有限元分析比较,得出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锚杆托板优于钢托板的结论。实验分析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托板 复合材料 有限元
下载PDF
3D打印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东宗 田壮 +4 位作者 胡敏 章巧 李晓星 刘洪臣 姜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3D打印与传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初探3D打印咬合板在临床上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等颞下颌关节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患... 目的:通过对比3D打印与传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初探3D打印咬合板在临床上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等颞下颌关节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患者60例,经临床检查、锥形束CT及MRI检查确诊为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咬合板治疗组30例,3D打印咬合板治疗组30例。传统咬合板组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制作,3D打印咬合板组采用个性化设计,3D打印技术制作。对比两组义齿制作的复杂程度、患者佩戴咬合板时舒适、美观满意度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的变化,采用SPSS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咬合板的制作程序比稳定性咬合板更简单;3D打印咬合板舒适和美观满意度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5)。结论:3D打印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与传统咬合板无差异,而且比传统咬合板治疗程序更简单,美学、舒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咬合板 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下载PDF
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9
20
作者 包杭生 吴峰 +1 位作者 陈健荣 温建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5-40,46,共7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以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单侧新鲜闭合性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共90例,其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A组...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以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单侧新鲜闭合性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共90例,其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A组)32例,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B组)28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C组)30例。男34例,女5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3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合并伤、受伤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时比较腕关节活动度、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其保守或手术治疗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1年随访时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A组较B组、C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活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A组较B组差,B组又较C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像学评估方面,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在功能评价方面,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优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及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因此,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能够更好地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夹板 支架 锁定加压接骨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