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脉论治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思路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翠梅 胡慧 李媛媛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3-5,共3页
代谢综合征(MetS)属中医学"脾瘅"范畴,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的腹型肥胖。带脉为经络系统中唯一横行于机体的经脉,具有约束其他纵行经络的作用。腹型肥胖正处于带脉所过之处,带脉失和,固束无力是MetS腹型肥胖重... 代谢综合征(MetS)属中医学"脾瘅"范畴,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的腹型肥胖。带脉为经络系统中唯一横行于机体的经脉,具有约束其他纵行经络的作用。腹型肥胖正处于带脉所过之处,带脉失和,固束无力是MetS腹型肥胖重要发病机制,治宜通调带脉,使气机开阖有序,气血通畅,脏腑经络调和,是针刺干预MetS腹型肥胖的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调带脉 膏人 脾瘅 腹满 通因一法
下载PDF
三焦气化与脾瘅 被引量:6
2
作者 郝志婧 郭利平 +2 位作者 任明 宋金玲 李梦丹 《河南中医》 2020年第5期681-684,共4页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则左右内外上下皆通也。"脾瘅的论治应以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为主。若病因为心火亢盛,耗伤阴津,治疗应清心泻火,养阴生津;若病因为心阳气虚,血脉瘀阻,治疗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病因为脾失健运,则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健脾运气、清热利湿、润燥养阴等治法。若病因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解郁,益气养阴。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和,气血顺,津液布,通过调节各脏腑之异常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脾瘅可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瘅 三焦气化功能 糖尿病前期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脾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燕峰 王东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8期72-73,共2页
糖尿病前期三种表现形式: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IFG合并IGT,上述三种状况被称之为糖调节受损,介于正常血糖水平、糖尿病之间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相关文献报道提示[1],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糖耐量水平减低,会相应增加2型糖尿... 糖尿病前期三种表现形式: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IFG合并IGT,上述三种状况被称之为糖调节受损,介于正常血糖水平、糖尿病之间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相关文献报道提示[1],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糖耐量水平减低,会相应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率,相应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系统受损发生率。上述疾病发生造成患病人群家庭总体幸福指数下降,为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经济损伤。因此,对临床IGR患者早期开展治疗、干预,使得整体病情得到逆转,根本上阻断2型糖尿病发生,降低后续并发症发生率,为个人、社会带来一定益处。文章就脾瘅予以中医药干预疗效进行以下探究,具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干预 脾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脾瘅”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柔 喻嵘 +2 位作者 谭艳 周聪 陈聪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2期159-161,共3页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T2DM合并NAFLD)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方面的表现。通过对中医典籍的阅读及分析,发现中医"脾瘅"理论与T2DM合并NAFLD有诸多相似之处。从病名、病因、病机、防治等方面讨...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T2DM合并NAFLD)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方面的表现。通过对中医典籍的阅读及分析,发现中医"脾瘅"理论与T2DM合并NAFLD有诸多相似之处。从病名、病因、病机、防治等方面讨论脾瘅与T2DM合并NAFLD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脾瘅"理论从"异病同治""无症论治""治未病"出发,阐述T2DM合并NAFLD的特色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瘅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治未病
下载PDF
全麻术后患者应用泻黄散加味行口腔护理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曹鲁梅 李五妹 +4 位作者 段培蓓 雷燕 马翠芹 谷萍 司誉豪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研制全麻术后患者优效口腔护理含漱液,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方法将105例全麻术后脾胃伏火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5例,均于术后开始口腔护理及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之后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含漱清洗及喷雾;银尔通组用银尔通含漱清洗... 目的研制全麻术后患者优效口腔护理含漱液,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方法将105例全麻术后脾胃伏火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5例,均于术后开始口腔护理及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之后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含漱清洗及喷雾;银尔通组用银尔通含漱清洗及喷雾;泻黄散加味组制备泻黄散加味含漱液并用于含漱清洗及喷雾。2次/d,连续3d后评价效果。结果泻黄散加味组口臭发生率及菌落计数显著低于和少于生理盐水组,pH值显著高于另两组(P<0.0125,P<0.05);咽部不适防治效果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佩兰及薄荷,用于全麻术后患者口腔护理,可有效维持口腔正常pH值,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从而降低口臭发生率;预处理、含漱清洗及口腔喷雾干预模式有利于保持口腔持续湿润状态,缓解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术后 脾胃伏火证 泻黄散加味 口臭 pH值 口腔黏膜炎 口腔护理
下载PDF
泻黄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于秋香 孙香娟 +1 位作者 郭文辉 苏晓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4期213-216,共4页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由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立,首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原方主治小儿脾热弄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其应用也不断拓宽。为初步探讨泻黄散的现代应用范围及作用机理,借助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由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立,首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原方主治小儿脾热弄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其应用也不断拓宽。为初步探讨泻黄散的现代应用范围及作用机理,借助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平台,搜索关于泻黄散近20年的文献资料,发现临床上使用泻黄散加减对于脾胃积热证、心脾积热证所引起的多系统疾病,如抽动症、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厌食、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或改善症状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运用范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黄散 泻脾散 脾胃积热证 心脾积热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地倍漱口方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 被引量:4
7
作者 董永丽 杨大为 +4 位作者 李宁 林兰梅 徐惠青 高豫 杨国华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2206-2209,共4页
目的:观察地倍漱口方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地倍漱口方,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结束后比较患... 目的:观察地倍漱口方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地倍漱口方,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证候体征积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西医局部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3天和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证候体征积分表中的溃疡面积、溃疡个数、渗出情况、充血情况、水肿情况、溃疡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方面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 d后试验组在溃疡个数、充血情况方面显著改善(P<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在VAS评分、溃疡面积、溃疡个数、渗出情况、充血情况、水肿情况、溃疡疼痛、烧灼感方面显著改善(P<0.05)。在西医局部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方面,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倍漱口方可有效改善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局部症状,减轻溃疡引起的疼痛、水肿等并促进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倍漱口方 复发性口腔溃疡 心脾积热证
下载PDF
2型糖尿病731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宋元明 王国英 +2 位作者 张宝军 王晓莉 杨华艳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分析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常见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中医证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型构成比:气阴两... 目的:分析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常见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中医证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型构成比:气阴两虚证为32.0%,阴虚火旺证为28.9%,脾虚胃热证为14.4%,胃肠实热证为9.6%,肺胃郁热证为9.3%;2在主症合并有兼夹证中,瘀血证占45.4%,痰饮证占19.2%,湿浊证占15.7%;32型糖尿病患者证型与年龄的关系:青年(〈45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阴虚火旺证;中年(45~59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气阴两虚证;老年(≥60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气阴两虚证。结论: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是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不同证型的分布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气阴两虚证 阴虚火旺证 脾虚胃热证 胃肠实热证 肺胃郁热证 瘀血证 痰饮证 湿浊证
下载PDF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灿东 高碧珍 +2 位作者 兰启防 陈源清 罗庆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67-669,共3页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方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 76例 ,分别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 4 1例和健康人 10名对照。在辨证基础上 ,检测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 (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 p5 3、Bcl 2、Fa...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方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 76例 ,分别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 4 1例和健康人 10名对照。在辨证基础上 ,检测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 (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 p5 3、Bcl 2、Fas等指标。 结果 :(1)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胃粘膜AI增加 ;(2 )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 p5 3、Bcl 2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 ,脾胃湿热组Fas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结论 :胃粘膜从正常→实证→虚证的变化过程中 ,细胞凋亡逐步增多。p5 3、Bcl 2、Fas表达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与证候形成的复杂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胃粘膜细胞 辩证分型 细胞凋亡 凋亡基因相关蛋白 基因调控
下载PDF
加减藿朴夏苓汤配合胃动力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肖晓桥 喻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加减藿朴夏苓汤配合胃动力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治疗组(简称综合组)31例、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及西药治疗组(简称西药组... 目的观察加减藿朴夏苓汤配合胃动力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治疗组(简称综合组)31例、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及西药治疗组(简称西药组)各20例。综合组予加减藿朴夏苓汤口服,配合胃动力治疗仪治疗;中药组予加减藿朴夏苓汤口服;西药组予盐酸伊托必利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3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VAS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6.8%,优于中药组的80.0%及西药组的75.0%(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上腹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综合组及中药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减藿朴夏苓汤配合胃动力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湿热证 加减藿朴夏苓汤 胃动力治疗仪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久泄脾胃湿热证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柯晓 曾耀明 +5 位作者 杨春波 武一曼 王启国 陈朝元 周凡 葛振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久泄 (慢性结肠炎 )脾胃湿热证与结肠镜像、炎症细胞和 P16、转化生长因子 - α(TGF- α)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久泄脾胃湿热证患者 34例 ,脾胃气虚证 31例和正常对照组 11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及炎性细胞和 P16、TGF- α测... 目的 :探讨久泄 (慢性结肠炎 )脾胃湿热证与结肠镜像、炎症细胞和 P16、转化生长因子 - α(TGF- α)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久泄脾胃湿热证患者 34例 ,脾胃气虚证 31例和正常对照组 11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及炎性细胞和 P16、TGF- α测定。结果 :脾胃湿热证与脾胃气虚证有不同的结肠镜像 (P <0 .0 1)。肠粘膜苏木精 -伊红染色单个核细胞计数脾胃湿热组为 (32 .83± 7.0 1)个 /视野 ,明显高于脾胃气虚组 (17.71± 4 .79)个 /视野 (P <0 .0 1)及正常对照组 (14 .0 9± 5 .0 9)个 /视野 (P <0 .0 1) ,但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正常对照组 P1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7.6 5 %、4 1.94 %、6 3.6 4 % ;TGF- α则为 5 2 .94 %、2 5 .81%、9.0 9% ,P16和TGF- α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久泄脾胃湿热证有一定的炎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结肠炎 脾胃湿热 脾胃气虚 P16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Α
原文传递
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0
12
作者 彭彬 文艺 +10 位作者 张诗静 林文嘉 李辉标 蔡佳仲 刘诗颖 罗建峰 罗泳欣 郑小妹 潘思敏 陈新林 侯江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7,304,共6页
背景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目的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 背景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目的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纳入1例缓解期UC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共进行4轮次无洗脱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每一轮次包括试验期和对照期两个治疗期,每个治疗期干预1个月,共8个治疗期。受试者在试验期服用健脾清热化湿方颗粒与美沙拉秦,在对照期服用美沙拉秦。比较两个治疗期的中医证候评分(TCMS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腹痛和腹泻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性肠病简明健康量表(SH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腹泻、腹胀、肢体倦怠评分及TCMSS总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BSFS评分和腹泻VA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腹痛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劣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SH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患者在4个周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可改善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缓解期 健脾清热化湿方 脾虚湿热型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许戈林 《河南中医》 2022年第8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弱证42例,脾胃湿热证35例,肝胃不和证22例,胃阴不足证14例,胃络瘀血证11例。通过胃镜、胃黏膜病理学活...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弱证42例,脾胃湿热证35例,肝胃不和证22例,胃阴不足证14例,胃络瘀血证11例。通过胃镜、胃黏膜病理学活检及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方法对各证型患者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其余各证型黏膜白相率较高,血管透见率及颗粒增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黏膜粗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其余各证型单纯性、伴糜烂以及伴黏膜出血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伴增生及伴胆汁反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其余各证型轻度萎缩及重度萎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萎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血证萎缩伴肠化生比例较高,胃络瘀血证萎缩伴异型增生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湿热证比较,其余各证型Hp阳性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比例较高,胃络瘀血证较低,脾胃湿热证Hp检测阳性率最高,其中胃络瘀血证患者黏膜白相、血管透见、颗粒增生以及重度萎缩等病理特点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型分布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弱证 脾胃湿热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血证 病理特点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瑾 周武军 +4 位作者 张玉书 袁荔 刘萍 杨春生 王建国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观察组57例。两组均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每日3次,涂患处;晚上睡前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口服一清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外敷胶原蛋白敷料,面部,每晚1次,每次25 min,连续外敷14 d后,2 d 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治疗前后脾胃湿热证评分,治疗前后IL-1、IL-8和TNF-α水平,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有效率为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和脾胃湿热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自我感知、情感功能2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一清胶囊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脾胃湿热证能减轻患者皮损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脾胃湿热证 一清胶囊 胶原蛋白敷贴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健脾清化散瘀饮对脾胃湿热证隆起糜烂性胃炎黏膜TNF-α、IL-8、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尤亮 柯晓 +5 位作者 欧阳洁 毛欣欣 王清泉 王文荣 付肖岩 胡光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脾胃湿热证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3个月后,观察其治疗后疗效,并观察胃黏膜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前后表达的变化,探讨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隆... [目的]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脾胃湿热证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3个月后,观察其治疗后疗效,并观察胃黏膜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前后表达的变化,探讨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作用机制。[方法]选择REG脾胃湿热证患者32例,口服健脾清化散瘀饮3月,观察其临床疗效,检测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前后胃黏膜中TNF-α、IL-8、IL-10表达。[结果]32例脾胃湿热证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治愈者18例(56.25%),显效8例(25.00%),有效4例(12.50%),无效2例(6.25%),总有效30例(93.75%);胃镜改变治愈者19例(59.38%),显效3例(9.38%),有效3例(9.38%),无效7例(21.88%),总有效25例(78.12%);活检经病理观察治愈者7例(21.88%),显效11例(34.38%),有效10例(31.25%),无效4例(12.50%),总有效28例(87.50%)。脾胃湿热证REG患者胃黏膜TNF-α、IL-8、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3个月口服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后IL-8、TNF-α、IL-10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脾胃湿热证REG有效。IL-8、TNF-α、IL-10在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炎症因子,健脾清化散瘀饮可能通过下调胃黏膜IL-8、TNF-α、IL-10表达而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隆起糜烂性胃炎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A
原文传递
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IL-6、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琴 魏瑄 +4 位作者 王和生 王俊霞 谭芸 左海潮 黄伟 《山西中医》 2016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IL-6、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维甲酸,40 mg/kg)、中药小、中、大剂量组(5.43、10.85... 目的:观察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IL-6、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维甲酸,40 mg/kg)、中药小、中、大剂量组(5.43、10.85、21.70 g·kg^(-1)),共6组。除正常组饲以普通饲料外,其余5组均先以"湿热环境加高脂高糖饮食和白酒综合法"复制脾胃湿热证模型,共15日;再以"灌服热盐水、2%水杨酸,饮用脱氧胆酸钠+饥饱失常"综合法复制胃癌前病变模型,共12周。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该方对脾胃湿热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IL-6、NF-κb表达的影响及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IL-6、NF-κb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大、中、小剂量组IL-6、NF-κb表达有一定程度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以西药组和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结论:王氏连朴饮可能通过下调脾胃湿热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IL-6、NF-κb水平的表达,一定程度减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调节其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进而达到阻断胃癌前病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证 王氏连朴饮 IL-6 NF-ΚB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章真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806-1808,共3页
目的:观察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及... 目的:观察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组口服清胃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组胃黏膜疗效评定的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胃黏膜组织学疗效评定的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97.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治疗组脾胃湿热证积分为(5.28±1.97)分,低于对照组的(8.95±3.26)分(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和上腹部疼痛等主要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为96.77%、100.00%、97.14%,对照组分别为78.13%、83.33%、82.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为57.14%,对照组为60.00%,两组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0.43%,低于对照组的56.26%(P<0.05)。结论: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好,并能杀灭Hp,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胃汤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下载PDF
芪连结肠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热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谭华梁 徐寅 +1 位作者 肖麟 蒋士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观察芪连结肠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脑肠肽、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期间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失访1例。... 目的观察芪连结肠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脑肠肽、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期间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失访1例。观察组予芪连结肠宁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0.2 g/次,3次/d,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5 g/次,3次/d,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82.22%(3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腹痛、大便稀溏、神疲倦怠、大便频次、纳呆评分及IBS-BSS积分降低,IBS-QOL积分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腹痛、大便稀溏、神疲倦怠、大便频次、纳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BS-B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5-HT、VIP、P物质、DAO、D-乳酸及ET水平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5-HT、VIP、P物质、DAO、D-乳酸及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芪连结肠宁方治疗IBS-D脾虚湿热证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调节脑肠肽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湿热证 芪连结肠宁方 脑肠肽 肠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蒲公英甾醇通过NOD1/NF-κB通路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小鼠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翰嵩 贾纯亮 +3 位作者 梁磊 张磊 王剑 刘远廷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蒲公英甾醇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HAG)小鼠改善和炎症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7只和造模组63只,正常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常规环境+同步饲养,造模组小鼠给予肥甘饮食+湿热环境+Hp菌液,制备HAG... 目的:探讨蒲公英甾醇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HAG)小鼠改善和炎症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7只和造模组63只,正常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常规环境+同步饲养,造模组小鼠给予肥甘饮食+湿热环境+Hp菌液,制备HAG小鼠模型。将48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蒲公英甾醇组、iE-DAP组和蒲公英甾醇+iE-DAP组,每组12只。蒲公英甾醇组小鼠灌胃蒲公英甾醇,5mg/kg,1次/d,连续灌胃4周;iE-DAP组小鼠腹腔注射iE-DAP,100μg/只,1次/周,连续注射4周;蒲公英甾醇+iE-DAP组小鼠灌胃蒲公英甾醇,5 mg/kg,1次/d,腹腔注射iE-DAP,100μg/只,1次/周,连续给药4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干扰素β(IFN-β)水平;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Hp定植;HE染色镜检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检测小鼠胃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mRNA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p65、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小鼠胃黏膜组织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及充血肿胀;模型组小鼠出现脾胃湿热证症状,胃黏膜充血肿胀、结构破坏、排列无序、固有层有炎症细胞浸润;蒲公英甾醇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好转,胃黏膜病理损伤减轻;iE-DAP组小鼠脾胃湿热症状、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加重,蒲公英甾醇+iE-DAP组小鼠组脾胃湿热症状、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蒲公英甾醇组小鼠血清IP-10和IFN-β水平,NOD1 mRNA和RIP2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p-p65蛋白表达降低,且HP定植减少(P<0.05),iE-DAP组小鼠血清IP-10和IFN-β水平,NOD1 mRNA和RIP2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p-p65蛋白表达升高,且Hp定植增加(P<0.05);与蒲公英甾醇组比较,蒲公英甾醇+iE-DAP组小鼠血清IP-10和IFN-β水平,NOD1 mRNA和RIP2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相关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蒲公英甾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核因子κB通路 小鼠
下载PDF
皮内针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书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IL-8、IL-27、IL-10的影响。[方法]收集的97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符合中医脾虚湿热证。治疗组采用皮内针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肛栓剂治疗。2...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IL-8、IL-27、IL-10的影响。[方法]收集的97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符合中医脾虚湿热证。治疗组采用皮内针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肛栓剂治疗。2组治疗30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8、IL-27、IL-10的含量,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经过治疗后,IL-8、IL-27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IL-8、IL-27下降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升高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8、IL-27的含量,提高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发挥免疫调控的作用,从而到达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直肠炎 脾虚湿热证 临床研究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27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