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胜则濡泻”的病机内涵及其温运脾阳治则之现代机制探讨
1
作者 庄楷 郑锋玲 骆欢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21-1627,共7页
“湿胜则濡泻”出自《黄帝内经》,其不仅是对泄泻病机的阐释,也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泄泻的重要原则之一。“濡泻”病机既可源于外湿侵袭,又可来自内湿停聚,内湿与外湿合而为患,内伤脾阳,脾阳不振,而成泄泻。基于“湿胜则濡泻”脾阳不振... “湿胜则濡泻”出自《黄帝内经》,其不仅是对泄泻病机的阐释,也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泄泻的重要原则之一。“濡泻”病机既可源于外湿侵袭,又可来自内湿停聚,内湿与外湿合而为患,内伤脾阳,脾阳不振,而成泄泻。基于“湿胜则濡泻”脾阳不振、水湿停聚的病机,其治则当温运脾阳。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及相关机制研究表明,温运脾阳治则与现代医学之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苓桂术甘汤、附子理中汤等温阳健脾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有关;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等通过升阳除湿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炎症状态下的线粒体损伤有关;小建中汤、理中汤等通过运脾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有关。“湿胜则濡泻”的病机内涵及其温运脾阳治则的现代机制探索将为湿邪的病因病机、湿证的证候研究提供借鉴,并可对居于岭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潮湿气候环境下及在现代社会不良膳食结构复合影响下的泄泻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胜则濡泻 脾阳不振 水湿停聚 温运脾阳 线粒体功能 泄泻 病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