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81-283,共3页
探讨李东垣升脾阳法与叶天士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贡献。参考李东垣与叶天士有关升脾阳和养胃阴论说以及其他医著,总结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的特点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升脾阳和养胃阴都要考虑,以此可以更有效指导临床。叶天士养胃... 探讨李东垣升脾阳法与叶天士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贡献。参考李东垣与叶天士有关升脾阳和养胃阴论说以及其他医著,总结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的特点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升脾阳和养胃阴都要考虑,以此可以更有效指导临床。叶天士养胃阴法补充了李东垣略于胃论述的缺陷,升脾阳法和养胃阴法融合,完善并形成了脾胃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阳 胃阴 脾胃学说 形成
原文传递
李东垣升脾阳诸法运用钩玄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汉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81-1883,共3页
著名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发展了《内经》有关脾阳以及升降论说内容,重视脾阳升发和生长的特性,认为只有脾阳升发,清气、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内外邪才不致为患或虽病也易治疗。对脾胃损伤,补脾升阳益气法为根本治疗大法。重... 著名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发展了《内经》有关脾阳以及升降论说内容,重视脾阳升发和生长的特性,认为只有脾阳升发,清气、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内外邪才不致为患或虽病也易治疗。对脾胃损伤,补脾升阳益气法为根本治疗大法。重视升发阳气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作用,东垣创立了升脾阳法和系列升发脾阳的有效方剂。升脾阳法的用药特点是升发、辛散之药应用较多以达到升举清阳、通畅气机的目的。东垣升脾阳诸法应用广泛,各法代表方历经检验,是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升脾阳法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对其精微之处值得探究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阳 升脾阳法 运用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探讨黄元御“土枢四象”用药规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毅 李海 +1 位作者 林嬿钊 原嘉民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9期926-930,共5页
目的:探索黄元御"土枢四象"思想指导下的用药规律。方法:提取《黄元御医集(五)》中的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①医集共载方219首,载药116味。医方中甘草使用频数最高,所用药物的气味以气温平... 目的:探索黄元御"土枢四象"思想指导下的用药规律。方法:提取《黄元御医集(五)》中的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①医集共载方219首,载药116味。医方中甘草使用频数最高,所用药物的气味以气温平、味甘辛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功效类别以补虚类最高。②聚类分析可得7个药组,分别为黄芩、柴胡、半夏(升阳清热、燥湿降逆);石膏、浮萍、玄参(清热泻火、宣散透表);生姜、大枣(温中散寒、益气补脾);生地黄、当归、牡丹皮(凉血养血、滋肝清木);甘草、白芍(补脾益气、敛阴平肝);干姜、附子、人参(温里助阳、益气补脾);桂枝、茯苓(温通渗湿、健脾培土)。结论:黄元御用药重中土崇脾阳,立足于中土枢转四旁理论,通过温里、益气、化湿以扶土建中为主,兼有达木清肝或泻热降逆以拨动中土恢复枢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土枢四象 脾阳 温里 益气 化湿 用药规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叶天士“湿胜阳微”理论解译 被引量:9
4
作者 莫小英 陈颂 +2 位作者 刘鹏 郑锋玲 骆欢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202-5205,共4页
“湿胜阳微”出自清代医家叶天士《温热论》,是其湿邪临证经典理论。文章首先探讨笔者对“湿胜阳微”的理解及临证要略,指出湿胜即内外之湿合而为患,阳微即局部“阳气势微”或“阳气虚微”;进而提出,湿胜所伤之阳,重在脾阳,这取决于叶... “湿胜阳微”出自清代医家叶天士《温热论》,是其湿邪临证经典理论。文章首先探讨笔者对“湿胜阳微”的理解及临证要略,指出湿胜即内外之湿合而为患,阳微即局部“阳气势微”或“阳气虚微”;进而提出,湿胜所伤之阳,重在脾阳,这取决于叶天士自然隐喻语境下对脾与湿的认知。自然隐喻语境将风、寒、湿、暑、燥、火等自然气候现象的具体含义投射到抽象的认知域,以自然界中的“土(地)”来隐喻脾之脏器,脾主运化水湿,湿邪入侵,常先犯脾,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来源于自然界之“湿(气)”特性的跨域映射,并验之于《临证指南医案》。故“湿胜阳微”理论学术解译为湿胜致脾阳耗伤病机演变体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湿胜阳微 脾阳 临证指南医案 温热论 解译
原文传递
脾气探微 被引量:6
5
作者 周作文 王彩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4期10-12,共3页
"脾气"最早见于《内经》,厘清脾气功能及内涵才能更好发扬脾藏象理论。脾的藏象理论与气的功能特点相结合便是脾气,脾气包括气与脾气,分阴阳,在脾的藏象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脾气中升发、活动、温煦的部分均归为脾阳,下沉、宁... "脾气"最早见于《内经》,厘清脾气功能及内涵才能更好发扬脾藏象理论。脾的藏象理论与气的功能特点相结合便是脾气,脾气包括气与脾气,分阴阳,在脾的藏象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脾气中升发、活动、温煦的部分均归为脾阳,下沉、宁静、滋润的部分归为脾阴。脾阴与脾阳为脾气内在特点的两端性,包含于脾气的各个部分。脾主运化与统血为"后天之本",维持脾功能正常,是化生精微生成气血津液的基本物质,是保持脾生理活动的基础,脾气助运化(消水谷、散精微、输布水液),助统血(直接统血、间接统血),助升清(助升清阳、调节气机升降、保持内脏恒定),通过固摄、推动直接统血及化生气血而间接统血。脾气消水谷、散精微、疏布水液;通过固摄、推动作用直接统血及化生气血,间接统血。脾气虚则导致运化、统血失常,消化、水液代谢、血液运行失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 内经 助运化 助统血 助升清 藏象 阴阳 脾阴 脾阳 后天之本
下载PDF
裘生梁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4
6
作者 贺雨婷 程建林 +1 位作者 翁畅 裘生梁(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总结裘生梁主任中医师应用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搜集病案,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为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并附临床验案加以验证。[结果]裘师结合患者临床... [目的]总结裘生梁主任中医师应用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搜集病案,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为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并附临床验案加以验证。[结果]裘师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总属脾阳失运、胃阴亏虚,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温运脾阳、清养胃阴之法,妙用辛、甘、酸味药物,同时重视调整患者生活习惯和情志疏导。所附临床验案辨证为胃阴亏虚,治拟温运脾阳、清养胃阴,灵活运用辛、甘、酸味药物,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裘师以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阳 胃阴 脾阳失运 胃阴亏虚 医案 裘生梁
下载PDF
《伤寒论》“水气病”治则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欣欣 韩萍萍 周冬枝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伤寒论》对"水气病"的治疗分散六经病各条文中,其治疗方法看似言简,实则甚为详备,如解表蠲饮法、温阳(心阳、脾阳、肾阳)利水法、温胃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解表利水法、辛热逐水法、和胃消痞法、调畅气机法、攻逐水饮... 《伤寒论》对"水气病"的治疗分散六经病各条文中,其治疗方法看似言简,实则甚为详备,如解表蠲饮法、温阳(心阳、脾阳、肾阳)利水法、温胃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解表利水法、辛热逐水法、和胃消痞法、调畅气机法、攻逐水饮法、温阳止利法等。"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祛除水邪的常用之法,现在临床应用亦屡屡显效。《伤寒论》治水法则、经方在临床肾病治疗中行之有效,应学习仲景治水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现代临床、实验、药理研究,不断加深对经方的学习及研究,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水气病 解表利水法 温脾利水法 温肾利水法 通阳利水法 化瘀利水法 育阴利水法 和解利水法 张仲景
下载PDF
小建中汤与理中汤刍议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苹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6-48,共3页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小建中汤与理中汤的药物功效及所对应的条文 ,比较小建中汤和理中汤在用药、病机、证候上的不同 ,揭示了脾气包括脾阴和脾阳的理论内涵 ,脾气虚偏于阴虚出现热象者 ,用小建中汤 ;偏于阳虚出现寒象者 ,...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小建中汤与理中汤的药物功效及所对应的条文 ,比较小建中汤和理中汤在用药、病机、证候上的不同 ,揭示了脾气包括脾阴和脾阳的理论内涵 ,脾气虚偏于阴虚出现热象者 ,用小建中汤 ;偏于阳虚出现寒象者 ,用理中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理中汤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药物功效 脾气
下载PDF
理中汤治疗脾胃阳虚型心悸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万宝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161-162,共2页
目的讨论研究理中汤治疗脾胃阳虚型心悸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脾胃阳虚型心悸患者43例使用理中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类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理中汤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优于治疗前,患... 目的讨论研究理中汤治疗脾胃阳虚型心悸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脾胃阳虚型心悸患者43例使用理中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类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理中汤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优于治疗前,患者各类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7%。结论应用理中汤治疗脾胃阳虚型心悸可有效发挥温补脾阳、化湿利水、生血行气之功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中汤 脾胃阳虚 心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脾虚患者肠道菌群16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45
10
作者 刘佳 彭颖 +3 位作者 张硕颖 吴春福 杨静玉 李晓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比较健康老年男性和脾虚证老年男性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研究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分别建立老年男性健康和脾虚证患者(脾肾阳虚、脾气虚、脾肾阳虚兼脾气虚)粪便肠道菌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并进行非加权配... 目的:比较健康老年男性和脾虚证老年男性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研究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分别建立老年男性健康和脾虚证患者(脾肾阳虚、脾气虚、脾肾阳虚兼脾气虚)粪便肠道菌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并进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老年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基因指纹特征。结果:脾肾阳虚、脾气虚和脾肾阳虚兼脾气虚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特征,并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同一证型不同病症、临床表征和病程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不同。结论:粪便肠道菌群16SrDNADGGE图谱分析方法适用于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研究,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阳虚 脾气虚 肠道菌群 16S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针灸“三阴交”穴择时治疗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严桂珍 郑家铿 +3 位作者 许少峰 李奕棋 吴敏怡 王芗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35-737,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针灸择时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造脾阳虚家兔模型 ,然后选择脾经气血盛衰的峰谷时辰巳时、亥时及非峰非谷的申时分别针灸“三阴交”穴 ,检测其T淋巴细胞转化率 ,红细胞CRI活性。结果 :针... 目的 :为了探讨针灸择时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造脾阳虚家兔模型 ,然后选择脾经气血盛衰的峰谷时辰巳时、亥时及非峰非谷的申时分别针灸“三阴交”穴 ,检测其T淋巴细胞转化率 ,红细胞CRI活性。结果 :针灸“三阴交”能提高脾阳虚家兔T淋巴细胞转化率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与自愈组对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并以巳时组疗效最佳 ,申时组次之 ,亥时组又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阳虚 针灸疗法 免疫系统 动物实验 三阴交穴
下载PDF
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韦祎 唐汉庆 +1 位作者 李晓华 朱晓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脾阳虚证免疫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脾阳虚证免疫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在模型组基础上,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按5,10,20 g·kg-1ig,每天1次,连续4周。检测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L-2,IL-6,IL-10,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腺指数,脾指数,IL-2,IL-6,TNF-α均降低(P<0.05或P<0.01),IL-10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脾指数,IL-2,IL-6,TNF-α均升高(P<0.05或P<0.01),IL-10降低(P<0.05或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对细胞免疫因子产生影响,通过细胞免疫因子之间的效应可能是其改善脾阳虚大鼠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脾阳虚证 免疫 机制
原文传递
巳申亥时辰不同疗法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严桂珍 郑家铿 +3 位作者 许少峰 李奕棋 吴敏怡 王芗斌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4-18,25,共6页
采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塑造脾阳虚家兔模型 ,然后分别于巳、申、亥时辰采用附子理中汤灌胃及针灸双侧三阴交穴的不同治疗方法 ,观察家兔一般情况的变化 ,测定体重、肛温 ,并检测 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 CRI活性。结果显示 :巳、申... 采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塑造脾阳虚家兔模型 ,然后分别于巳、申、亥时辰采用附子理中汤灌胃及针灸双侧三阴交穴的不同治疗方法 ,观察家兔一般情况的变化 ,测定体重、肛温 ,并检测 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 CRI活性。结果显示 :巳、申、亥时辰采用中药及针灸施治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脾阳虚家兔的体重 ,升高肛温 ,提高 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2种疗法均以巳治组疗效最佳 ,申治组次之 ,亥治组又次之 ,然均显著优于自愈组 ,为探讨针灸择时治疗及临床辨证择时施治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阳虚 中医药疗法 时间因素 免疫系统 针灸效应
下载PDF
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唐汉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0-233,共4页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和内在联系。方法:大鼠共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②阳虚组:手术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tissue,BAT),余同①组...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和内在联系。方法:大鼠共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②阳虚组:手术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tissue,BAT),余同①组;③脾阳虚组:高脂饲料(83%普通饲料,15%TG(TG),2%(TC)在19℃环境喂养,余同②组;④中药组:附子理中汤每天按4 g·kg-1ig;余同③组。全部4组动物4周后第1天左颈总动脉插管取血检测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结果:①各组血糖含量(mmol·L-1)的比较:阳虚组(1.40±0.071)与对照组(5.41±0.08)相比血糖降低(P<0.01);脾阳虚组(5.81±0.08)与阳虚组相比血糖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5.01±0.08)与阳虚组相比,血糖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与脾阳虚组相比,血糖有下降趋势。②各组血清TG含量(mmol·L-1)的比较:阳虚组(0.284±0.110)与对照组(0.487±0.076)相比血清TG降低(P<0.01);脾阳虚组(0.620±0.184)与阳虚组相比血清TG增加(P<0.01);附子理中汤组(0.462±0.111)与阳虚组相比,血清TG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与脾阳虚组相比,血清TG有下降趋势。③各组血清TC含量(mmol·L-1)的比较:脾阳虚组(0.183±0.025)、附子理中汤组(0.211±0.026)与对照组(0.081±0.020)相比血清总TC均升高(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使血清TG降低;增加对葡萄糖的利用及加强其代谢,使血糖水平降低。附子理中汤"健脾"功效表现为促使糖和脂类代谢趋向正常,从而使血糖和血脂向恢复正常水平的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脾阳虚证 代谢
原文传递
肉桂粉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红 欧阳红莲 +1 位作者 潘卫红 张广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4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肉桂粉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肉桂粉... 目的观察肉桂粉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肉桂粉穴位贴敷。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清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随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①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7例,其中对照组44例,治疗组43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AGI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GI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血清WBC、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WBC、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组、对照组MODS发生率分别为7.0%、22.7%,治疗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18.6%、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肉桂粉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病情,控制炎症反应,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脾阳虚 肉桂 穴位贴敷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脾阳虚证中阳虚症状群的实验评价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雪 杨文思 +6 位作者 王勇 李文靖 赵淑英 唐炳华 李国彰 张保春 蔡大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客观评价脾阳虚证大鼠的症状,构建证候系统生物学的动物模式。方法:新生24h内大鼠,腹腔注射等比剂量的131I放射,切除甲状腺,施加胃肠负荷,按生物行为学特征定量观察脾阳虚证候的主要症状,分析产热低下对各症状的决定作用及症状间... 目的:客观评价脾阳虚证大鼠的症状,构建证候系统生物学的动物模式。方法:新生24h内大鼠,腹腔注射等比剂量的131I放射,切除甲状腺,施加胃肠负荷,按生物行为学特征定量观察脾阳虚证候的主要症状,分析产热低下对各症状的决定作用及症状间关系。结果:消瘦(P<0.01)、形寒(P<0.05)、肢冷(P<0.05)、倦怠(P<0.01)与甲状腺机能低下呈正相关。高脂饮食和隔日禁食加重形寒症状,番泻叶加重倦怠却缓解形寒。消瘦-倦怠(P<0.05)、肢冷-倦怠(P<0.01)、形寒-肢冷(P<0.01)间呈正相关。结论:脾阳虚证具有一般阳虚的症状群,在表症候组学上符合系统生物学规律,是构建中医证候本体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卑阳虚证 症状群 病理过程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钱鑫 叶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评价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温补脾肾方,对照组服用得舒特治疗,2组服药时间均为4周。观察并记录... 目的评价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温补脾肾方,对照组服用得舒特治疗,2组服药时间均为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IBS-D症状、体征积分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总有效率及愈显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ALT、BUN、Scr水平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健脾温肾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温肾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肾阳虚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脾阳虚证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和解偶联蛋白1关联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吴云起 唐汉庆 +2 位作者 吴翠松 劳传君 庞广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高脂饮食和中药干预在实验动物能量代谢中的关联性和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d70~d98每天按10 g.k... 目的: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高脂饮食和中药干预在实验动物能量代谢中的关联性和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d70~d98每天按10 g.kg-1体重生理盐水ig。d98检测刺激性产热,观察2 h肛温变化曲线和温度峰值,计算温度曲线下面积;②阳虚组:d42手术切除肩胛间BAT,余同①组;③脾阳虚组:d49~d98高脂饲料(83%普通饲料,15%甘油三酯,2%胆固醇)喂养;隔日19℃环境喂养,余同②组;④中药组:d70~d98每天按4 g.kg-1体重附子理中汤ig。余同③组。每周测体重1次。以效能体重增长率、效能产热温度峰值、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为参考指标。取BAT测UCP1表达量。结果:①效能体重增长率,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减慢(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加快(P<0.01)。②效能产热温度峰值,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体重增长率与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变化程度呈正相关。③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产热曲线下面积增加(P<0.05);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增加(P<0.01)。效能体重增长率与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中药组上调UCP1表达量,和阳虚组以及脾阳虚组相比,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温阳健脾中药促使高脂饮食转化为BAT并提高其产热活性。温阳健脾中药上调UCP1在BAT中的表达,通过UCP1的解偶联作用,使BAT分解产热而改善阳虚畏寒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阳虚证 棕色脂肪组织 解偶联蛋白1 关联性
原文传递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099-2101,共3页
讨论各脏腑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部分,是支撑各脏腑机能活动的液态精华物质;各脏腑之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是各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 讨论各脏腑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部分,是支撑各脏腑机能活动的液态精华物质;各脏腑之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是各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生理机能的作用;各脏腑之阴是一身之阴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特性的部分;各脏腑之阳是一身之阳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特性的部分。脏腑之精、气、阴、阳的逻辑关系是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分为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心精 心血 心气 心阴 心阳 肺精 肺津 肺气 肺阴 肺阳 牌精 脾气 脾阴 脾阳 肝精 肝血 肝气 肝阴 肝阳 肾精 肾气 肾阴 肾阳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林夏 黄友 +4 位作者 杨莎莎 魏馨怡 傅超美 李锐 张臻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8-395,共8页
目的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探讨脾阳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低剂量组、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饲... 目的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探讨脾阳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低剂量组、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饲喂,模型组和附子理中丸低、高剂量组采用“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法造模21 d,建立大鼠脾阳虚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附子理中丸低、高剂量组给予附子理中丸21 d。给药结束后采集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根据细菌16S r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梭菌科(Clostridiaceae)、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理中丸给药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梭菌科(Clostridiaceae)、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附子理中丸给药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升高,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可以促进益生菌乳杆菌的生长和拟杆菌、苏黎世杆菌、布劳特氏菌向正常组回调。对肠道菌群特别是与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菌群的调节,是附子理中丸治疗脾阳虚IBS-D腹泻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丸 脾阳虚证 泄泻 IBS-D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