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IL-10、IFN-γ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彩娇 卢美静 +1 位作者 蒋云芳 黄逸珠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组织中IL-10和IFN-γ活性及IL-10mRNA、IFN-γ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把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灵龟八法治疗组和脾俞加肾俞治疗组,共4组。采用D-半乳糖造模,建立大鼠亚急...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组织中IL-10和IFN-γ活性及IL-10mRNA、IFN-γ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把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灵龟八法治疗组和脾俞加肾俞治疗组,共4组。采用D-半乳糖造模,建立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用Elisa法观察大鼠脾脏组织IL-10和IFN-γ的活性变化,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脾脏组织IL-10 mRNA、IFN-γmRNA基因表达。结果:灵龟八法治疗组IL-10活性及IL-10 mRNA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 <0. 05),与空白组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灵龟八法治疗组IFN-γ活性及IFN-γmRNA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 <0. 05),与空白组相比上升(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灵龟八法开穴灸可有效抑制致炎因子IFN-γ、IFN-γmRNA的生成,增加抗炎因子IL-10、IL-10 mRNA的数目,减轻D-半乳糖引起的炎症反应并恢复机体的抗炎平衡,加强对脾脏细胞的保护,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证明了灵龟八法延缓衰老的机理与调节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龟八法 延缓衰老 脾脏组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四物汤对增龄过程中12月龄雄性小鼠调节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华 王燕 +3 位作者 李奇玮 兰辛键 隋雨桐 刘璐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增龄小鼠体内代谢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解析其多靶点调节作用,探寻四物汤干预增龄进程小鼠各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用自然增龄小鼠,研究12月龄雄性小鼠脾组织代谢谱,经多元统计分析后,对比研究各对照组与四物...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增龄小鼠体内代谢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解析其多靶点调节作用,探寻四物汤干预增龄进程小鼠各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用自然增龄小鼠,研究12月龄雄性小鼠脾组织代谢谱,经多元统计分析后,对比研究各对照组与四物汤给药4.68g/kg组小鼠脾组织代谢物的差异,确定增龄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代谢途径。结果:鉴定出牛磺酸、尿酸、前列腺素E1等24个生物标志物,四物汤给药4.68g/kg组对其中9个代谢标志物有明显调整趋势,进行MetPA分析发现其主要影响4条代谢途径。结论:四物汤给药4.68g/kg组对花生四烯酸、黄嘌呤、甘氨胆酸等标志物有明显调节作用,推测调节作用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调节免疫及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水平相关;并且该方通过影响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丙酮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及嘌呤代谢等通路来干预增龄小鼠生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脾组织 增龄小鼠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人脾组织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显微拉曼光谱 被引量:6
3
作者 郭萍 熊平 张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809-2812,共4页
目的:应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探讨人体死亡后脾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间隔(PMI)的变化规律,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检测依据。方法:选取8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脾脏置于特定环境下,在死后48 h^72 h范围内不同时间点提取人脾组织样品,... 目的:应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探讨人体死亡后脾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间隔(PMI)的变化规律,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检测依据。方法:选取8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脾脏置于特定环境下,在死后48 h^72 h范围内不同时间点提取人脾组织样品,利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在拉曼位移测试范围800 cm-1~3200 cm-1内检测样品的化学基团的构建及含量变化。结果:人死后48 h^72 h内,随着PMI的推移,脾组织显微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峰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特征峰峰高有明显变化;与核酸有关的峰位1094 cm-1处峰强度随PMI有明显下降趋势;与脂类有关的峰位1454 cm-1、2923 cm-1处的峰强随PMI变化不明显;每条谱线的相对峰强(I1094/I2923)随死亡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结论:人死亡后脾组织细胞DNA含量与PMI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拉曼光谱 特征峰 相对峰强 脾组织 死亡时间间隔(PMI)
下载PDF
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组织蛋白组学差异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芳芳 王平 +2 位作者 陶功定 李俊莲 邱继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035-503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组织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脾阳虚证有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探寻脾阳虚证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脾阳虚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无菌摘除脾脏,取出脾组织10mg/只,进行双向电泳...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组织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脾阳虚证有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探寻脾阳虚证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脾阳虚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无菌摘除脾脏,取出脾组织10mg/只,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双向凝胶电泳图象分析,肽质量指纹图谱与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分析差异蛋白质意义。结果:通过比较正常及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差异蛋白质,发现5个有意义的差异蛋白质:载脂蛋白A-I、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结蛋白、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2/B1。结论: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组织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是与脾阳虚证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并有可能成为诊断脾阳虚证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阳虚 脾组织 差异蛋白质 蛋白组学
原文传递
鸡脾脏组织抑制消减cDNA文库构建及其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贤 徐日福 +5 位作者 徐慧 包艳波 秦宁 杨雨江 姜建萍 田晓东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7,共6页
为分离与鸡抗病性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以大骨鸡和海兰褐商品代蛋鸡20周龄时的脾脏组织为试验材料构建消减cDNA文库。文库的插入片段集中在600 bp左右,挑取760个克隆进行PCR筛选获得663个阳... 为分离与鸡抗病性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以大骨鸡和海兰褐商品代蛋鸡20周龄时的脾脏组织为试验材料构建消减cDNA文库。文库的插入片段集中在600 bp左右,挑取760个克隆进行PCR筛选获得663个阳性克隆,经过点杂交筛选后选择了531个阳性克隆,从中随机挑取1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过同源性比对归并后得到37个差异表达基因或ESTs序列,其中,32个是已知基因,包括一般抗病性或免疫性能、特异抗病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分子、膜蛋白质、转录因子等差异表达基因;5个为功能尚未确定的基因。并对4个可能影响鸡抗病性能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RT-PCR半定量检测鉴定。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抗病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及其调控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文库 脾脏组织 抑制性消减杂交 抗病性
原文传递
巨须裂腹鱼水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脾脏转录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孔庆辉 刘海平 +4 位作者 刘锁珠 索朗斯珠 徐业芬 赵晓玲 商振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142,共10页
为分析感染水霉菌对巨须裂腹鱼脾脏转录组的影响,探索水霉菌感染巨须裂腹鱼的分子机制,实验随机选取生活在同一水域中的5尾健康和5尾感染水霉菌的巨须裂腹鱼,采用PDA琼脂培养基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巨须裂腹鱼水霉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Il... 为分析感染水霉菌对巨须裂腹鱼脾脏转录组的影响,探索水霉菌感染巨须裂腹鱼的分子机制,实验随机选取生活在同一水域中的5尾健康和5尾感染水霉菌的巨须裂腹鱼,采用PDA琼脂培养基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巨须裂腹鱼水霉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健康和感染水霉菌的巨须裂腹鱼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注释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从巨须裂腹鱼皮肤上分离鉴定得到3株水霉菌;转录组数据显示,健康组和感染水霉病组分别获得46619504条和43912876条数据,与健康组相比,感染水霉菌组共有1889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1414个基因上调,475个基因下调,随机选取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一致。对健康组和感染水霉菌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发现,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241个功能中,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60个功能中,上述基因主要涉及分子功能类、细胞组分类和生物过程类等生理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等。研究表明,感染水霉菌会影响巨须裂腹鱼脾脏组织多种基因的表达量,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巨须裂腹鱼水霉菌的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须裂腹鱼 水霉菌 转录组测序 脾脏组织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补肾解毒方对辐射损伤小鼠重要脏器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云霜 杜磊 +1 位作者 赵雪 王小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99-1103,共5页
目的:明确补肾解毒方对电离辐射致小鼠重要脏器病理形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辐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每天给予补肾解毒方灌胃0.2 mL。其他2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3组均连续灌胃10 d,第11... 目的:明确补肾解毒方对电离辐射致小鼠重要脏器病理形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辐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每天给予补肾解毒方灌胃0.2 mL。其他2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3组均连续灌胃10 d,第11天除空白对照组外,辐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给予一次性5 Gy ^(60)Coγ-射线照射,继续灌胃14 d,辐射后第14天取材,观察小鼠肺、肝脏、脾、空肠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电离辐射后14 d,辐射模型组小鼠肺充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窦消失,肝细胞变性、坏死;脾红髓、白髓界限不清;空肠绒毛变短、断裂;而中药干预组小鼠肺、肝、脾、空肠组织结构破坏较轻,更接近空白对照组小鼠。结论:补肾解毒方有较好的防止电离辐射损伤,保护重要脏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解毒方 电离辐射 肺脏组织 肝脏组织 脾脏组织 空肠组织 病理形态 放射性损伤
下载PDF
基于AR倒谱法研究人体脾组织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他得安 陈启敏 《声学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118-120,共3页
本文利用 AR倒谱法对人体正常脾和脾增生组织的回波信号进行了分析 ,对软组织中散射元的平均间距进行了估计 ,结果表明 :两种脾组织散射元的平均间距明显不同 ;AR倒谱能有效的反映软组织的微观结构特征 ,说明
关键词 脾组织 散射元平均间距 AR倒谱法 微结构 人体
下载PDF
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与白细胞介素-27、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
9
作者 赵倩 严香 张雅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508-3511,3517,共5页
目的:研究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血清与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24只白变种实验小鼠以区间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除对照组... 目的:研究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血清与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24只白变种实验小鼠以区间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以被动免疫造模法建立脾气虚型ITP小鼠模型。造模后,模型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分别用泼尼松、健脾益气摄血颗粒灌胃。各组均灌胃1次/d,连续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及血清与脾脏中IL-27、IL-10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脾脏IL-27、IL-10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血清和脾脏IL-10均明显升高(P<0.05);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血清与脾脏IL-27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27、IL-10可能在脾气虚型ITP中发挥保护性作用,且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而非脾脏;此外泼尼松与健脾益气摄血颗粒治疗ITP的机制可能与提高IL-10的含量有关,而与提高IL-27的含量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小鼠模型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7 血清 脾脏组织 健脾益气摄血颗粒
下载PDF
2个烟草品种体内毒性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美 魏克强 冯迎航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746-749,共4页
以2个不同基因型烟草品种(NDY-1和NDY-2)卷制的单料烟,分别持续烟熏SD大鼠56 d,检测其脾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PC)的含量和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以及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新鲜空气暴露)相比... 以2个不同基因型烟草品种(NDY-1和NDY-2)卷制的单料烟,分别持续烟熏SD大鼠56 d,检测其脾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PC)的含量和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以及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新鲜空气暴露)相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试验大鼠脾组织的ROS,MDA,PC和DPC水平均显著升高,脾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与NDY-1组相比,NDY-2组脾组织的氧化损伤、病理损伤较轻。说明NDY-2烟样较NDY-1烟样的体内毒性效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品种 烟雾暴露 脾组织 氧化损伤
下载PDF
匹多莫德对免疫功能缺陷小鼠脾组织TNF-α和IL-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方 王小燕 胡晓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1期3437-3439,3443,共4页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对免疫功能缺陷小鼠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匹多莫德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多莫德组,每组15只。模型组、匹多莫德组...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对免疫功能缺陷小鼠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匹多莫德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多莫德组,每组15只。模型组、匹多莫德组均给予环孢菌素A腹腔注射造模,正常组则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均隔日1次,共注射3次。造模后,匹多莫德组每日尾静脉注射匹多莫德10 m L/kg,正常组、模型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共注射11 d。造模后的第1,6,11天每组随机处死5只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脾组织中TNF-α和IL-4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的第1,6,11天,匹多莫德组和模型组脾组织中TNF-α和IL-4灰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 05),但匹多莫德组TNF-α和IL-4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结论匹多莫德能够抑制脾组织中TNF-α和IL-4的表达,从而减轻由炎性递质大量释放所诱发的免疫功能缺陷导致的病理损伤,推断匹多莫德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以改善免疫功能缺陷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免疫功能缺陷 小鼠 脾组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兔脾脏成纤维型细胞RS-17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怡琳 蒙正群 +5 位作者 周丽军 王印 姚学萍 杨泽晓 罗燕 耿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5,共6页
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技术,对乳兔脾脏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从脾脏组织中分离出1株成纤维型细胞,命名为RS-17。通过对细胞传代培养条件优化,细胞标志性蛋白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核型以及细胞致瘤性等测定,结果显示,RS-17细胞具... 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技术,对乳兔脾脏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从脾脏组织中分离出1株成纤维型细胞,命名为RS-17。通过对细胞传代培养条件优化,细胞标志性蛋白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核型以及细胞致瘤性等测定,结果显示,RS-17细胞具有血清依懒性,成纤维细胞标志性蛋白检测阳性,具有正常的核型,无致瘤性,且目前细胞传至95代仍可稳定生长。这为RHDV(兔出血症病毒)感染机制等相关研究提供了细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兔 脾脏组织 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正常及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大鼠脾组织蛋白组学差异分析
13
作者 刘芳芳 李琳荣 +7 位作者 王平 张耀 师新宇 李娟 张赞 陶功定 郭晓峰 李俊莲(指导)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3期4277-428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及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大鼠脾组织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单纯性肥胖大鼠脾虚湿阻证有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探寻单纯性肥胖大鼠脾虚湿阻证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单纯性肥胖大鼠组30只。造...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及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大鼠脾组织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单纯性肥胖大鼠脾虚湿阻证有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探寻单纯性肥胖大鼠脾虚湿阻证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单纯性肥胖大鼠组30只。造模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无菌摘除脾脏,取出脾组织10 mg/只,进行酶切、双向凝胶电泳分析,质谱鉴定蛋白质,分析差异蛋白质意义。结果通过比较正常及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大鼠脾组织差异蛋白质,发现3个有意义的差异蛋白质:巨噬细胞中穹窿主体蛋白(Major Vault Protein,MVP)、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A3前体(PDIA3)、60-kDa热休克蛋白(HSP60,也称为HSPD1)。结论正常及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大鼠脾组织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是与脾虚湿阻证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并有可能成为诊断脾虚湿阻证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阻证 单纯性肥胖 脾组织 差异蛋白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异烟肼对耐药性结核小鼠肺和脾组织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王馨 王玉清 魏连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8期1919-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异烟肼对耐药性结核小鼠肺、脾组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8月到2018年5月,2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采用静脉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20153311建立耐药性结核小鼠模型,随机分组两组,观察组给予50 mg/kg异烟肼,对照组根据... 目的探讨与分析异烟肼对耐药性结核小鼠肺、脾组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8月到2018年5月,2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采用静脉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20153311建立耐药性结核小鼠模型,随机分组两组,观察组给予50 mg/kg异烟肼,对照组根据体重给予空白溶剂,连续给药2周。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肺、脾组织病理情况。结果造模后小鼠进食量减少,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两组小鼠给药前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体重呈现总体增长趋势(P <0. 05),观察组体重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血清ALP、TBA、ALT、AS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小鼠肺脏多数可见满布的粟粒样结节,脾脏可见1~2个灰白色结节或肿大,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脾脏水肿明显。观察组鼠肺脏多散分布在3~8个灰白色结节偶,肝、脾偶可见轻度水肿,可见类上皮细胞及淋巴浸润。对照组中肺、脾组织细胞中出现显著性的凋亡情况,观察组中细胞凋亡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异烟肼在耐药性结核小鼠中的应用存在药物性肝损伤作用,但是可发挥对肺、脾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异烟肼 耐药性结核 肺组织 脾组织
下载PDF
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15
作者 刘芳芳 王平 +2 位作者 李俊莲 邱继云 陶功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7-269,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及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湿邪有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探寻湿邪致病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外湿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无菌摘除脾脏,取出脾组织10mg/只,进行双向电泳...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及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湿邪有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探寻湿邪致病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外湿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无菌摘除脾脏,取出脾组织10mg/只,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双向凝胶电泳图象分析,肽质量指纹图谱与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分析差异蛋白质意义。结果:通过比较正常及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差异蛋白质,发现3个有意义的蛋白质:表达上调的有2个:载脂蛋白A-I、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物亚基5;表达下调的有1个:结合珠蛋白。结论:正常及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是与湿邪致病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脾组织 差异蛋白组学 潮湿环境 载脂蛋白A-I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物亚基5 结合珠蛋白
原文传递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组织GRK2免疫荧光法建立
16
作者 汪扬 李亦凡 +3 位作者 崔东倩 韩陈陈 马旸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6-1738,1743,共4页
建立了适合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免疫荧光测定法。考察了免疫荧光测定的4个关键条件:(1)渗透剂Triton X-100的影响;(2)不同抗原修复液:柠檬酸缓冲液和p H 9.0乙二胺四乙酸(EDTA)缓冲液的影响;(3)5%胎牛血... 建立了适合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免疫荧光测定法。考察了免疫荧光测定的4个关键条件:(1)渗透剂Triton X-100的影响;(2)不同抗原修复液:柠檬酸缓冲液和p H 9.0乙二胺四乙酸(EDTA)缓冲液的影响;(3)5%胎牛血清封闭不同时间(20、30、40、50min)的影响;(4)不同一抗浓度(1∶50、1∶100、1∶200、1∶400、1∶500)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Triton X-100通透增强了抗原的表达;1∶100的一抗浓度对荧光信号强度最合适;封闭50 min能显著去除背景非特异性染色;柠檬酸缓冲液优于p H 9.0 EDTA缓冲液,提高了抗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脾脏组织 免疫荧光
下载PDF
红细胞预处理对小鼠脾组织P物质蛋白条带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邵利伟 詹合琴 +2 位作者 崔泰震 孙祥德 刘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针对蛋白质印迹技术难以检测常规方法处理后的脾组织中的P物质(SP)蛋白,探讨更佳的脾组织处理方法。方法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脑组织测质量后进行粉碎,离心弃上清液,按照1∶10(W∶V)的比例加入细胞组织快速放射免疫沉淀裂解液和蛋白... 目的针对蛋白质印迹技术难以检测常规方法处理后的脾组织中的P物质(SP)蛋白,探讨更佳的脾组织处理方法。方法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脑组织测质量后进行粉碎,离心弃上清液,按照1∶10(W∶V)的比例加入细胞组织快速放射免疫沉淀裂解液和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裂解30 min后进行提取。脾组织蛋白按照以下3种方法进行提取:(1)采取与脑组织蛋白提取方法一致的常规方法进行提取;(2)脾组织预先采用胶原酶Ⅰ进行消化,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和Hank's液洗涤处理后再进行蛋白提取;(3)脾组织不进行Hank's液洗涤,其他步骤均与第2种方法一致。最后所有组织均按相同步骤进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观察S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常规方法提取后,脑组织总蛋白中SP蛋白条带表达明显,脾组织总蛋白中未检测到SP蛋白条带。脾组织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后提取的总蛋白中SP蛋白表达条带较为明显,但有非特异性条带。脾组织用红细胞裂解液和Hank's液洗涤处理后提取的总蛋白中SP蛋白条带表达明显,无非特异性条带。结论用红细胞裂解液和Hank's液预处理小鼠脾组织,可排除红细胞的干扰,提高其蛋白提取率,有利于P物质在蛋白质印迹技术中的条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组织 红细胞裂解液 差异性处理 P物质 蛋白质印迹 小鼠
下载PDF
心脑宁片对脾脏组织的影响
18
作者 吕宏迪 王灵 +1 位作者 郝少君 张正臣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778-1779,1782,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脑宁片对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脾脏组织的影响。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另5组(模型组,脑安片组,心脑宁片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目的:观察心脑宁片对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脾脏组织的影响。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另5组(模型组,脑安片组,心脑宁片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制作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配成5%,注射量为0.025 m L·g-1)1次,连续40 d。从第11天开始,心脑宁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分别灌服心脑宁片混悬液(2.24 g·kg-1、1.12 g·kg-1、0.56 g·kg-1,112 g·L-1、56 g·L-1、28 g·L-1,0.02 m L·g-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0倍、15倍、7.5倍),脑安片组及模型组分别灌服脑安片混悬液(0.53 g·kg-1,26.5 g·L-1,0.02 m L·g-1,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5倍)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用药第40天,测量脾小结大小、淋巴细胞数,并光镜下观察脾脏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脑宁片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脑安片组均可显著增加脾脏淋巴细胞数(P<0.01),对脾小结仅有增大趋势;以心脑宁片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脾脏淋巴细胞数的增加作用为优。结论:心脑宁片对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脾脏组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宁片 脾脏组织 脑安片 小鼠
下载PDF
死胎脾脏组织中HBsAg检测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19
作者 赵伟 刘伟 罗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脾脏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脾脏组织 ,SP法检测HBsAg ;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 ;取百分率行u检验。结果 HBs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脾脏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脾脏组织 ,SP法检测HBsAg ;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 ;取百分率行u检验。结果 HBs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白髓、边缘区、红髓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浆、脾血窦、脾脏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 ,脾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核不着色。HBVM为 (HBsAg +,HBeAg +,HBcAb +)的婴母较HBVM呈单项阳性、(HBsAg +,HBeAb +,HBcAb +)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脾脏组织中HBAg阳性率明显升高 ,但彼此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胎 脾脏组织 HBSAG 母婴传播
下载PDF
几种常见先天性畸形胎儿脾脏的组织学观察
20
作者 郑建国 景玉萍 +1 位作者 陈军芳 沈文英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7-109,100,共4页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先天畸形胎儿脾脏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和不同畸形对脾脏发育的影响。方法:解剖显露脾脏,常规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结构。结果:三类、6例先天畸形胎儿脾脏的组织学结构均表现程度不一的异常。结...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先天畸形胎儿脾脏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和不同畸形对脾脏发育的影响。方法:解剖显露脾脏,常规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结构。结果:三类、6例先天畸形胎儿脾脏的组织学结构均表现程度不一的异常。结论:不同先天畸形对胎儿脾脏发育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胎儿 脾脏组织 发育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