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贞观的诗歌创作及诗风嬗变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国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0-67,99,共9页
顾贞观出自江南望族顾氏家族,他诗词兼擅,备受赞誉,词被认为“极情之至”;诗歌也有着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青年时代顾贞观诗歌导源中晚唐,绮丽柔媚,并且关心易代之际的社会民生;中年之时簪笔禁庭,诗格高华,尤喜与达官贵要交游酬唱,欲以... 顾贞观出自江南望族顾氏家族,他诗词兼擅,备受赞誉,词被认为“极情之至”;诗歌也有着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青年时代顾贞观诗歌导源中晚唐,绮丽柔媚,并且关心易代之际的社会民生;中年之时簪笔禁庭,诗格高华,尤喜与达官贵要交游酬唱,欲以诗词传言后世;晚年归老林泉,以清微味淡为宗,颇有“神韵”,贞观诗歌风格的转变正是其不同人生经历的反映。研究顾贞观诗歌,不仅可以领略他的诗歌艺术成就,而且可以了解他的心路历程;同时对揭示顾贞观文学创作的全貌有着重要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明亡后士人面临着“出”与“处”的抉择,顾贞观的文学创作呈现了明清易代之际遗民家族对清朝政权“拒”与“迎”的复杂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贞观 遗民家族 心路历程 神韵说 诗风嬗变
下载PDF
清代案狱与查慎行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兵 张毓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3,共8页
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一生听闻、见证或亲身经历了清代统治者制造的各种案狱,如《明史》案、《长生殿》案、《南山集》案和查嗣庭试题日记案。这些案狱都触动或震颤了查慎行脆弱而敏感的心灵。而查嗣庭试题日记案,是雍正帝处心积虑亲自发... 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一生听闻、见证或亲身经历了清代统治者制造的各种案狱,如《明史》案、《长生殿》案、《南山集》案和查嗣庭试题日记案。这些案狱都触动或震颤了查慎行脆弱而敏感的心灵。而查嗣庭试题日记案,是雍正帝处心积虑亲自发动制造的文字狱大案,查慎行牵连其中,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尽管后来查慎行被释放回籍,但这种突如其来的、面临生死抉择的覆巢惨变,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导致其心态失衡,处于巨大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对雍正帝的法外施恩,感恩戴德;另一方面,他的心态异常复杂痛苦,既痛斥罪弟,又顾念亲情,既恨名思隐,又痛感人生。感恩与痛苦两种心绪交织在一起,真实地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明史》案 《长生殿》案 《南山集》案 查嗣庭案 心路历程
下载PDF
忧时悯俗 托物见志——侯方域咏物诗的心路观照 被引量:2
3
作者 陆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7-31,共5页
侯方域的咏物诗创作体现了他"忧时悯俗,托物见志"的论诗主张。其咏物诗按题材可分为自然天象类、动物类、植物类及文物类,这四大类咏物诗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侯方域的慷慨壮志、怨刺精神、亡国之痛、光复愿望、故国之思及归隐... 侯方域的咏物诗创作体现了他"忧时悯俗,托物见志"的论诗主张。其咏物诗按题材可分为自然天象类、动物类、植物类及文物类,这四大类咏物诗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侯方域的慷慨壮志、怨刺精神、亡国之痛、光复愿望、故国之思及归隐情结,是明清易代之际侯方域艰辛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咏物诗 心路历程
下载PDF
男性的精神突围——解读池莉笔下男性独特的精神世界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赟 黄朝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6-69,共4页
文章认为当代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池莉,用她细腻敏感的眼光,用她那管"还原生活"的笔,通过《烦恼人生》、《来来往往》、《有了快感你就喊》等3部作品,揭示了以印家厚、康伟业、卞容大为代表的中年男性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他们... 文章认为当代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池莉,用她细腻敏感的眼光,用她那管"还原生活"的笔,通过《烦恼人生》、《来来往往》、《有了快感你就喊》等3部作品,揭示了以印家厚、康伟业、卞容大为代表的中年男性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他们陷于困顿、不断追寻、最终解脱的精神历程。并通过对这3部作品中男性形象的分析,进一步解读了池莉笔下男性独特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顿 追寻 解脱 精神历程
下载PDF
《白鲸》——自我超越的精神历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斌慧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人类的生存充满着深重的灾难与巨大的不幸,它们直接逼近人的生存边缘,触及人类生存本体和价值问题。人总是要死的,但平凡而高贵的生命却因我们不懈的追求而不朽。人对自然探索、认知、征服的欲望,导致了内体的损伤和精神的创伤,为... 人类的生存充满着深重的灾难与巨大的不幸,它们直接逼近人的生存边缘,触及人类生存本体和价值问题。人总是要死的,但平凡而高贵的生命却因我们不懈的追求而不朽。人对自然探索、认知、征服的欲望,导致了内体的损伤和精神的创伤,为了超越这一悲剧,却又产生了新的悲剧,幸运的是人类的意志与力量引导人们实现了对悲剧的超越。人经历了“悲剧——超越悲剧——悲剧——悲剧的超越”的自我超越的精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个体 超越悲剧 自我超越 精神历程
下载PDF
从“国学热”看传统文化
6
作者 辛本福 方正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6-68,共3页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在"国学热"现象背后,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何谓国学,分析中国人对待以国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心路历程,思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进而找到一条既吸取传...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在"国学热"现象背后,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何谓国学,分析中国人对待以国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心路历程,思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进而找到一条既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理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热” 传统文化 心路历程 “中西古今”之争
下载PDF
沿着大河成长——浅析赫克贝里·费恩的心路历程
7
作者 仇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3-95,共3页
作为美国成长小说经典之作的《赫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生动地描述了赫克为追求自由沿密西西比河流浪的经历及其道德和人格上的成长和完善。本文分析了赫克不断发展成熟的心路历程以及大河这一意象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成长小说 心路历程 大河
下载PDF
呼唤崇高:张承志精神探索历程浅议
8
作者 何淑红 吴智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8-101,共4页
张承志作为一个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作家,在其文学创作中始终以独具的情思,执著地探索着向精神家园回归的道路。张承志的精神探索经历了从最初的感性体验、对人生信念的理性追寻、对精神家园的艰苦探索到最终溶入哲合忍耶民众的过程,并以... 张承志作为一个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作家,在其文学创作中始终以独具的情思,执著地探索着向精神家园回归的道路。张承志的精神探索经历了从最初的感性体验、对人生信念的理性追寻、对精神家园的艰苦探索到最终溶入哲合忍耶民众的过程,并以其作品所特具的崇高品格,反复地论证了这样一个主题:人,是要有一点信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文学创作 人生信念 信仰 《心灵史》 《金牧场》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及其实践机制 被引量:28
9
作者 韦俊峰 张振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34-44,共11页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建党精神为本源,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峥嵘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赓续生成凝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应以马...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建党精神为本源,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峥嵘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赓续生成凝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应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为理论逻辑,彰显其铸魂育人的价值逻辑,不断解决融合过程中的困境与难题。在此基础上,从思政课教师、课堂主渠道、网络主阵地、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初步建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机制,从而助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充满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 铸魂育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追问 被引量:14
10
作者 崔龙燕 崔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4-172,188,共10页
在百年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反映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思政课是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要渠道,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思政课的核心内容... 在百年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反映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思政课是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要渠道,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带着“为什么融入、融入什么、如何融入”的三重追问,着力探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核心内容和主要渠道,旨在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融入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精神谱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学习共同体”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文祥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与高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二者在深层次要求与思维方式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然而,现在关键的瓶颈在于人们对前者的内在性本质理解不到位,导致想将其运用于后者的人望而却步或者即使运用也只...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与高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二者在深层次要求与思维方式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然而,现在关键的瓶颈在于人们对前者的内在性本质理解不到位,导致想将其运用于后者的人望而却步或者即使运用也只是形似而神不是。因此,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二者的内在性本质要求及其一致性就显得尤为迫切,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发挥出"学习共同体"模式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本体论理解 精神性本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论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的“中国精神”课程设计——基于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学实践
12
作者 覃世艳 李世敏 章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36,共13页
精神成长是大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是他们学以成人的根本性标识。设置专门的“中国精神”课程,可以针对性地应对大学生精神成长困惑,实现精神育人。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打造“中国精神”课程,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实施全过程教学目标管理,既尊... 精神成长是大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是他们学以成人的根本性标识。设置专门的“中国精神”课程,可以针对性地应对大学生精神成长困惑,实现精神育人。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打造“中国精神”课程,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实施全过程教学目标管理,既尊重大学生精神成长规律,又尊重教学活动规律,体现了自主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本课程还运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因材施教、基于慕课的人网融合课堂翻转、基于数字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学用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等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精神”课程的大学生认可程度较高,但在“课堂互动程度”方面,本课程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课程 大学生精神成长 课程设计 教学策略 精神育人
下载PDF
革命文化“精神密码”的价值意蕴及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欢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9-33,共5页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革命精神在革命文化中发挥着凝心铸魂的引领作用。革命文化“精神密码”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自信担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蕴含,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高度的价值同...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革命精神在革命文化中发挥着凝心铸魂的引领作用。革命文化“精神密码”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自信担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蕴含,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高度的价值同一性。因此,将革命文化“精神密码”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拓宽实践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制度和环境;深挖革命精神优质选题,创新语言策略;突出“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打造红色网络新平台,构建革命文化媒介品牌,可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与革命文化传承同向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 精神密码 精神标识 价值 思政课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48-53,共6页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历史任务和取得伟大成就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集合。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把握其助推“德技并修”人才培育、拓展“大...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历史任务和取得伟大成就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集合。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把握其助推“德技并修”人才培育、拓展“大思政课”建设资源、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等当代价值,审视其融入现实境遇,用“大格局”协同育人、使“大先生”教师提质、让“大课程”教学增效、以“大资源”平台优化,系统探索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弘扬,提高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占科 朱培榜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9期127-131,共5页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目标指向、推进路径、前景展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坚持党的领...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目标指向、推进路径、前景展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不仅拓展了学习资源载体,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内涵,还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精神指引、动力、资源。目标指向于让新时代大学生通过大学体育课程增强体质,树立健康新理念;健全人格,厚植爱国情怀;锤炼意志,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教学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
16
作者 陈婷 贺俊杰 《高教学刊》 2023年第6期189-192,共4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凝结着党的初心使命,揭示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密码”,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人民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凝结着党的初心使命,揭示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密码”,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在革命陷入低谷时,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屈不挠进行抗争,走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在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时期,求真务实;在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增强“四个自信”,铭记党的初心使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为青年成长提供精神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 时代价值 四个自信 路径
下载PDF
文化润疆视域下党的精神谱系融入“纲要”课程的路径研究
17
作者 谢钰飞 王恩春 《昌吉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4-69,共6页
在文化润疆视域下,以建党百年为背景,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纲要”课程之中,是贯彻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当前,精神谱系融入“纲要”课程中存在一些有待... 在文化润疆视域下,以建党百年为背景,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纲要”课程之中,是贯彻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当前,精神谱系融入“纲要”课程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主体有待激发、教学过程存在知行脱节现象、教学方式有待创新、课程属性有待契合等具体问题。因此,文章试从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参与社会实践、融合地方文化等四个方面探析精神谱系融入“纲要”课程的有效路径,以期为课程建设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精神谱系 “纲要”课程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的特征
18
作者 彭建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阶段性与连续性、相对独立性与全面渗透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等两重性特征 。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阶段性 连续性 全面渗透性 相对独立性 创造性 继承性
下载PDF
儒家的精神性之维度及其对现代思政课的启示
19
作者 谢狂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9-74,84,共7页
儒家的精神性维度表现在重视生命伦理之本,深切关心人的内在心灵状态,并以之作为道德主体学以成人和学以成德的德行实践的深层内源。儒家精神性之维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强调的“仁”,仁本身包含着道德情感意义上的爱人的内涵和形而上学意... 儒家的精神性维度表现在重视生命伦理之本,深切关心人的内在心灵状态,并以之作为道德主体学以成人和学以成德的德行实践的深层内源。儒家精神性之维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强调的“仁”,仁本身包含着道德情感意义上的爱人的内涵和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生生之仁的意味。儒家的精神性之维关联着儒家的心性之学,而通过对儒家心性之学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够对现代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提供重要的现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精神性维度 思政课 启示
下载PDF
地方大学校长治校理念:内涵释义、核心要旨与实践价值
20
作者 王琳博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31-40,共10页
地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大学校长治理理念密切相关,大学校长的治校理论是引领地方大学变革的行动指南与文化财富。铜仁学院侯长林校长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地方大学治校理念的大学观、教育观、课程观、学科观、文化观和管理观等观点,确... 地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大学校长治理理念密切相关,大学校长的治校理论是引领地方大学变革的行动指南与文化财富。铜仁学院侯长林校长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地方大学治校理念的大学观、教育观、课程观、学科观、文化观和管理观等观点,确立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定位,提出了“灵性教育”“七性”课程、统摄性职能等概念,创设了“三全”服务的图书馆制度,提出了创建“梵净山学派和梵净山学科”的学科梦。这些治校理念推动了地方大学区域性一流学科建设,增强了地方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校理念 教学服务型大学 灵性教育 “七性”课程 统摄性职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