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 被引量:109
1
作者 眭依凡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共8页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同心圆,共同成为建设好大学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人文环境 大学制度 大学文化建设 理想主义
原文传递
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为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而作 被引量:103
2
作者 张应强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26,共16页
大学精神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触发的高等教育转型的一种表现。大学精神的传统在现代遭遇到严重挑战,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 大学精神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触发的高等教育转型的一种表现。大学精神的传统在现代遭遇到严重挑战,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需要守望大学的精神传统,需要注入时代精神的质素。知识分子在大学精神重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人性、教化社会、泽被人类是现代大学文化使命的核心和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传统 知识分子 大学使命 书评 《大学精神探论》 刘亚敏 现代大学
原文传递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 被引量:56
3
作者 贺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从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学术内容和校园风物等五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孵化器”、“活广告”、“重要桥梁”和“显示器”。提... 本文从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学术内容和校园风物等五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孵化器”、“活广告”、“重要桥梁”和“显示器”。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大学的“品牌效应” ,须用大学精神的渗透性、示范性开发大学品牌的价值。大学要面向市场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必须加快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培育 ,力图塑造自己的大学品牌特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品牌 高等教育 大学教师 综合素质 学术内容 开发价值
下载PDF
大学与象牙塔:实体与理念 被引量:43
4
作者 蔡先金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8,共6页
大学与象牙塔在语言指称与意义联系方面存在着许多混乱,诸如大学为何被称为象牙塔、象牙塔有何蕴涵与意义、大学人对象牙塔有何情结。大学与象牙塔之间有着历史渊源,象牙塔是大学的精神家园。但在当代,象牙塔遭遇到了现实危机和重建派... 大学与象牙塔在语言指称与意义联系方面存在着许多混乱,诸如大学为何被称为象牙塔、象牙塔有何蕴涵与意义、大学人对象牙塔有何情结。大学与象牙塔之间有着历史渊源,象牙塔是大学的精神家园。但在当代,象牙塔遭遇到了现实危机和重建派、走出派等不同的态度派别。其实,大学的象牙塔取向和向社会开放的取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冲突,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这一点对于大学而言就意味着要走“内圣外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牙塔 大学精神 大学理念 重建派 走出派
原文传递
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 被引量:47
5
作者 余菲菲 李桂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101,共5页
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规划中有助于营造不同功能的空间,延续校园文脉,唤起师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应从校园空间结构、建筑设计、景观标志设计等方面增强校园景观空间的识别性,营造具有场所精... 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规划中有助于营造不同功能的空间,延续校园文脉,唤起师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应从校园空间结构、建筑设计、景观标志设计等方面增强校园景观空间的识别性,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空间,增强人们对校园景观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大学校园 景观空间 识别性 归属感
下载PDF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与趋向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聂东风 林华 +2 位作者 杭兰平 董林 苟定邦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3,107,共4页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 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认为要加强总的教学模式指导, 应该依据教学系统不同层面分析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强化体育教学模式间的横向研究的整体性模式研究。优化体育教学模式要对已有体育教学模式的研...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 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认为要加强总的教学模式指导, 应该依据教学系统不同层面分析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强化体育教学模式间的横向研究的整体性模式研究。优化体育教学模式要对已有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进行融合、整合。提倡研究体育教学模式, 但不是体育教学模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 教学系统 模式研究 观点 趋向 指导 研究现状 分析 横向
下载PDF
大学何以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 被引量:34
7
作者 眭依凡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自身寄予的美好期望所持有的观念体系,亦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既符合大学规律又有崇高要求的价值认定和信念追求,更是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固守、薪火相传并...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自身寄予的美好期望所持有的观念体系,亦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既符合大学规律又有崇高要求的价值认定和信念追求,更是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固守、薪火相传并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向往和文化灵魂。大学本身就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才培养和探求学问的场所,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精神,但不少大学已经呈现出与大学崇真、向善、求美之宗旨、之属性相悖的过度功利和势利。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其意义在于为大学的办学和发展及大学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一种美好的、纯洁的、积极的、向上的参照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 文化精神 大学 人才培养 办学宗旨
原文传递
现代大学理念的反思与大学使命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卓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143,279-284,共10页
以纽曼与洪堡为代表的经典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在今天已经式微,以威斯康星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大学理念在蓬勃兴起中不断变异,而以"学术资本主义"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大学理念正在或已经被现代大学奉为圭臬。面对日益功利化、工具化的... 以纽曼与洪堡为代表的经典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在今天已经式微,以威斯康星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大学理念在蓬勃兴起中不断变异,而以"学术资本主义"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大学理念正在或已经被现代大学奉为圭臬。面对日益功利化、工具化的社会,大学人文精神日渐消解与丧失。时代对大学发出了本质追问,我们必须回答:什么是现代大学的理念和大学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理念 学术资本 人文精神 大学使命
下载PDF
大学精神是大学素质教育之魂 被引量:27
9
作者 郭大成 孙刚成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4,110,共6页
大学精神可以称为大学素质教育之魂,因为大学精神可以为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价值导向,指导学人信念养育,并通过自身规范的轨迹与清晰坚定的内涵指向给大学素质教育以方法论的启示,使大学素质教育有望落到实处。同时,大学精神可以引导学人... 大学精神可以称为大学素质教育之魂,因为大学精神可以为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价值导向,指导学人信念养育,并通过自身规范的轨迹与清晰坚定的内涵指向给大学素质教育以方法论的启示,使大学素质教育有望落到实处。同时,大学精神可以引导学人在宽松、人本的环境中追求自我超越,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素质教育 价值观教育
原文传递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尧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5-58,共4页
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先进性、凝聚性等特性,大学理念、大学发展、大学教授、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关系是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 大学理念 大学教授
下载PDF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 被引量:18
11
作者 储朝晖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健全发展既需要有高远的大学精神,又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大学理念,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理念 差异
原文传递
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 被引量:20
12
作者 文君 陈海燕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17,共6页
大学文化是指以大学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层次。我国大学由于建立时间晚,加上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文化上存在大学精神实用主义化、大学制度行... 大学文化是指以大学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层次。我国大学由于建立时间晚,加上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文化上存在大学精神实用主义化、大学制度行政色彩浓厚、大学环境单调与贫乏等弊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尽快建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制度 大学环境 大学文化创新
原文传递
论大学精神与文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培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共5页
大学精神是大学作为独立于其他社会机构之外的组织而应有的内在价值观和使命感,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独立、自由、求是、责任。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向学生和社会传递、弘扬并揭示人道、地道、天道。大学文化则是一所大学的历史积淀,是由师生... 大学精神是大学作为独立于其他社会机构之外的组织而应有的内在价值观和使命感,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独立、自由、求是、责任。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向学生和社会传递、弘扬并揭示人道、地道、天道。大学文化则是一所大学的历史积淀,是由师生长期创造而形成的产物,包括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内在理想、对社会和未来的思想引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 软实力
下载PDF
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谢美航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发掘大学校训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校训的构建方法,对弘扬大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学校训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人本主义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志仁 《大学(研究)》 2007年第3期11-17,共7页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使许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精神,北京大学的“北大精神”就是中国大学精神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50多年里,中国大学...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使许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精神,北京大学的“北大精神”就是中国大学精神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50多年里,中国大学的大学精神表现为既有传承,又有失落。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大学精神仍面临着矛盾冲突。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弘扬大学精神,促进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和谐 校园建设
下载PDF
大学精神与大学科学发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大学精神是关于大学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大学科学发展的潜在性、源头性、关键性、难以量化的因素,它对大学发展与完善发挥着凝聚、导向、规范、激励、调适、辐射作用。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不同时期大学... 大学精神是关于大学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大学科学发展的潜在性、源头性、关键性、难以量化的因素,它对大学发展与完善发挥着凝聚、导向、规范、激励、调适、辐射作用。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不同时期大学精神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大学的大学精神也不同,就是同一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大学精神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先进性、凝聚性等基本特性。大学精神的内容包括:独立、自由精神,科学、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创新途径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养学术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大学精神 大学发展
下载PDF
论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振玉 颜丙峰 《高等农业教育》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是大学生命的灵魂。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发展具有激励、聚合、导向、涵化作用。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有效加强制度建设,是培养大学精神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大学 大学精神 大学生命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学松 谭贞 张爱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根据对几所大学的大学生抽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又存在严重的缺失。其原因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崇尚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舆论氛围尚未形成;传统教育有碍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功利... 根据对几所大学的大学生抽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又存在严重的缺失。其原因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崇尚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舆论氛围尚未形成;传统教育有碍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功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市场经济 家庭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社会
下载PDF
时代精神与大学转型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建华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共9页
精神生活的贫乏以及精神产品价值的虚无是我们时代的主要标志。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消费主义以及过度的专业主义导致我们时代的大学四分五裂。由于理念的式微,信仰的破灭,在转型过程中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学术共同体被利益分享的松散联... 精神生活的贫乏以及精神产品价值的虚无是我们时代的主要标志。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消费主义以及过度的专业主义导致我们时代的大学四分五裂。由于理念的式微,信仰的破灭,在转型过程中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学术共同体被利益分享的松散联合体所取代,人文主义的大学不可避免地滑向学术资本主义,昔日的象牙塔如今陷入被"收购"的险境。为避免转型时代大学转型的失控,有必要调整改革的思路,重塑大学的远景。对于大学转型而言,决定性的存在不是制度,不是建筑,不是金钱,也不是技术,而是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代 时代精神 大学转型
原文传递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弘扬大学精神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玉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00-202,214,共4页
分析了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而大学精神则构成了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文化个性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的优势所在。明确了大学精神建设应围绕大力加强... 分析了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而大学精神则构成了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文化个性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的优势所在。明确了大学精神建设应围绕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术大师,大力推动教育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