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宇飞 马炜 +4 位作者 彭页 张振宇 厉晓杰 朱澍 杜俊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1~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椎管扩大组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1~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椎管扩大组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减压融合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视觉疼痛指数(VAS)腰痛/腿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连续行走距离、手术满意度等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随访6~12月,平均(8.53±2.53)月。椎管扩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优于减压融合组。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腰痛VAS、下肢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而两组患者的连续行走距离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时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椎管扩大组在腰痛VAS、ODI评分和连续行走距离方面显著优于减压融合组。末次随访时,患者自我非常满意度椎管扩大组优于减压融合组(86.67%vs 60.00%)。减压融合组平均椎间融合时间为(7.26±1.3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椎管扩大组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径较术前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相邻节段退变或病椎间隙变窄。[结论]对于1~2节段无腰椎失稳的腰椎管狭窄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比传统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在术后早期缓解腰痛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管成形 椎板切除减压术
原文传递
保留棘突韧带腰椎管扩大减压治疗椎管狭窄伴侧弯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宇飞 李京元 +6 位作者 张红星 张金康 郑超 薛静 厉晓杰 彭页 杜俊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926-1929,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CS)伴退变性脊柱侧凸(ADS)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201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本院收治的25例ADS合并LCS患者,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总结其围手...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CS)伴退变性脊柱侧凸(ADS)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201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本院收治的25例ADS合并LCS患者,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总结其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61±10.43)min,手术出血量(83.78±12.45)ml,术后引流量(128.62±31.42)ml,术后卧床时间(2.86±0.85)d。发生脑脊液漏1例(4.00%),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例(4.00%),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均随访(13.75±4.35)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腰痛和腿痛VAS、ODI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连续行走距离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椎管面积显著增大(P<0.05),而侧凸Cobb角、矢状垂直间距(SVA)和腰椎前凸角(LL)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ADS伴LCS具有医源性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腰椎管狭窄症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
原文传递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保安 王予治 +1 位作者 刘其明 孙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885-887,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满意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管减压 椎体间融合 腰痛
下载PDF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星 万趸 +4 位作者 梅国龙 石华刚 邓轩赓 顾韬 熊小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行T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5例)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3例)。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行T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5例)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3例)。比较两组术后24个月椎间融合情况、术后各时间点腰椎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邻椎退变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47(40.2±5.3)个月。术后24个月椎间融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JOA总分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照组为24.53%,观察组为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邻椎退变发生率对照组为15.09%,观察组为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不影响椎间融合率,且对于中后期腰骶部术后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韧带复合体 经椎间孔腰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路椎间融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建华 高加智 +2 位作者 崔召师 张家富 刘燕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947-1952,共6页
[目的]比较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2020年12月采用PLIF治疗腰椎不稳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 [目的]比较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2020年12月采用PLIF治疗腰椎不稳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2例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42例术中常规切除棘突韧带复合体。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保留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保留组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间腿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保留组无术后持续综合征(postoperative persistent syndrome,POPS)发生,而常规组为8/42(19.05%)发生POP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方面,末次随访,两组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滑脱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Lenke融合评级逐渐显著改善(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减压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术式远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棘突-韧带复合体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术后持续综合征
原文传递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杰多 罗雨桥 +2 位作者 黎伟文 黎全猛 钟小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病变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与末次随访的VAS、JOA以及ODI评分;分析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病变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与末次随访的VAS、JOA以及ODI评分;分析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的进展情况。结果随访6~36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00±0.75)分,末次随访为(1.10±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JOA评分术前为(7.45±5.73)分,末次随访为(23.10±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DI评分术前为(30.10±10.40)分,末次随访为(5.10±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结果以Mac-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26例患者中,24例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无进展,1例患者由术前B级进展为C级,1例患者由术前C级进展为D级,无一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在有效减压、松解神经根、融合手术节段的同时,可有效保护腰椎的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退变(ASD),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弓根钉 腰椎融合术 内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手术效果
下载PDF
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
7
作者 卢志祥 王珏 +2 位作者 原涟靖 王奇 杜文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8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五病区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后路... 目的探讨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五病区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观察组行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正中小切口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后卧床时间;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手术失血量小、切口短、手术用时短及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1周、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正中小切口椎间融合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腰椎退行性疾病 小切口 棘突韧带复合体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锋 龙耀武 +3 位作者 赵睿 刘湘 袁智锐 赵晓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47例)和...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47例)和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47例)。以JOA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取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4~48(31.5±15.4)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4~50(32.5±17.6)个月。(1)临床疗效:两组JOA评分术后3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治疗效果优良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 ADL评分:两组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术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3)术前颈椎活动度、椎管侵占率、致压物最大直径、术后3个月JOA评分等因素与JOA改善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可使颈椎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患者能获得更佳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能有效避免门轴侧下陷、颈椎生理曲度进一步丢失等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 ARCH钛板内固定 颈椎病
下载PDF
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的生物力学意义
9
作者 王渊 张智勇 杨旭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中标本变直时加载力,B组与A、C二组比较,B组明显小于A、C二组,(P<0.05),A、C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伸试验标本变直时的加载力,C组明显小于A组(P<0.05),B组明显小于C组(P<0.05)。压缩试验中,在前方加压10N时,C组位移明显大于A组(P<0.01),B组明显大于C组(P<0.05)。加压50N时,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门 颈椎板成形术 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