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俊杰 刘泽汉 +1 位作者 崔燕明 王立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3,共6页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差异,并阐明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组)与50例非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非滑脱组),测量两组脊柱-骨盆参数,同时...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差异,并阐明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组)与50例非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非滑脱组),测量两组脊柱-骨盆参数,同时比较两组间的矢状面平衡。结果:滑脱组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L_4椎体斜度、L_5椎体斜度、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明显大于非滑脱组。且在两组中,不同脊柱-骨盆相关参数间相关性不同。滑脱组中,PI与SS的相关性(r=0.81,P<0.001)比PI与骨盆倾斜角(PT)的相关性(r=0.39,P<0.01)更密切。非滑脱组中,PI与PT的相关性(r=0.71,P<0.001)高于与SS的相关性(r=0.36,P<0.01)。结论:更大的PI可能导致椎体滑脱的发生和发展。不同的代偿机制有助于腰椎滑脱患者与非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骨盆投射角 腰椎滑脱
下载PDF
基于Roussouly分型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评估与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牧一 王鑫 +3 位作者 沈益飞 邱勇 孙旭 周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2412-241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Roussouly分型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评估与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发生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腰椎退变性疾病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 目的探讨基于Roussouly分型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评估与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发生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腰椎退变性疾病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16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不少于2年)。其中男59例,女107例,初次手术时的年龄为(58.6±9.5)岁(41~78岁),融合节段数为(1.7±0.7)个(1~3个)。将纳入患者按照“理论”(依据骨盆入射角(PI))和“实际[依据骶骨倾斜角(SS)]”Roussouly分型进行分类。若患者实际Roussouly分型与其理论分型相符合,则被定义为匹配;若不相符,则被定义为不匹配。对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ASD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9.2±20.7)个月(25~134个月),30例(18.1%,30/166)患者被诊断为ASD。术后无ASD组中50例(36.8%,50/136)为不匹配状态,ASD组中20例(66.7%,20/30)为不匹配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龄、融合节段数增加、漂浮固定、术前和术后较差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以及术后Roussouly分型不匹配为ASD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Roussouly分型不匹配(OR=3.310,95%CI:1.282~8.545,P=0.013)、高龄(OR=1.074,95%CI:1.019~1.131,P=0.008)和术后SS(OR=0.928,95%CI:0.865~0.995,P=0.036)为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ASD发生有关联。基于Roussouly分型的脊柱‑骨盆矢状面评估对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有一定提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邻椎病 Roussouly分型 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 腰椎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