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botic stereotactic irradiation and reirradiation for spinal metastases: safety and efficacy assessment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Qi Song Yongchun Zhuang Hongqing Wang Xiaoguang Li Fengtong Dong Yang Wang Jingsheng Yuan Zhiy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Background Spine is the most common site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Conventional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lacks precision to allow delivery of large fraction radiation but simultaneously limit the do... Background Spine is the most common site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Conventional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lacks precision to allow delivery of large fraction radiation but simultaneously limit the dose to spinal cor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yberKnife(R) radiation therapy for spinal metastases.Methods Seventy-three lesions in 62 patients treated with CyberKnife radiotherapy from September 2006 to June 2010 for spinal metast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Thirteen tumors in 12 patients had received prior radiation.Patients were followed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for at least 12 months or until death.In all patients,the spinal cord and thecal sac were contoured for dose-volume constraints,and maximum doses to 0.1,0.5,1,2,and 5-ml volumes were analyzed.Results Using the CyberKnife System,20-48 Gy in one to five fractions for unirradiated patients,and 21-38 Gy in one to five fractions for the previously irradiatied patients,were delivered.Median 2-Gy normalized Biological Equvaient Dose (nBED) of unirradiated targets and irradiated targets were 49.6 Gy10/2 (range,31.25-74.8 Gy10/2) and 46.9 Gy10/2 (range,29.8-66 Gy10/2),respectively.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9.4 months (range,2.5-45 months),twenty-nine patients (46.7%) were alive,whereas the others died of progressive disease.Fifty-six patients (93.3%) reported complete or partial reduction of pain after CyberKnife radiotherapy at one-month follow-up,17 patients (28.3%) reported some degree of pain relief after first fraction of the treatment course.Two patients experienced local recurrence at fifth and ninth months postradiotherapy.Median maximum nBED for spinal cord and thecal sac of naive targets were 68.6 Gy2/2 (range,8.3-154.5Gy2/2) and 83.5 Gy2/2 (range,10.5-180.5 Gy2/2),respectively.Median maximum nBED for spinal cord and thecal sac for the re-irradiated targets were 58.6 Gy2/2 (range,17.7-140 Gy2/2) and 70.5 Gy2/2 (range,21.7-141.3 Gy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e metastases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cyberknife radiosurgery radiation tolerance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椎骨转移癌疼痛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宇清 何明基 +1 位作者 吴学成 段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402-40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双膦酸盐治疗脊椎骨转移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6例脊椎骨转移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同时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每4周1次,连续2次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组25例给...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双膦酸盐治疗脊椎骨转移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6例脊椎骨转移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同时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每4周1次,连续2次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止痛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脊椎骨转移癌患者的骨痛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9例,有效率为81.0%,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9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双膦酸盐治疗脊椎骨转移癌的止痛疗效迅速,可防止骨转移癌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其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膦酸盐 脊椎骨转移癌
下载PDF
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 被引量:3
3
作者 向宁 林佳生 +2 位作者 张怡元 严伟 陈嵘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探讨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例胸腰椎转移癌行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 目的:探讨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例胸腰椎转移癌行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30~75岁,平均55.6岁。转移癌类型:肺转移癌5例,乳腺转移癌2例,甲状腺转移癌2例,肾转移癌2例,肝转移癌1例。转移部位:胸椎转移癌7例,腰椎转移癌5例。Tomita预后评分主要集中在3~6分。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3例,D级1例,E级8例。术前的VAS评分为8.3±0.4,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2例患者手术出血量500~2 050 ml,平均850 ml。手术时间3.5~5.5 h,平均4.5 h。术中无神经损伤病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经保守治疗后自愈。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后愈合。肺部感染1例。无深部感染、下肢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平均28.6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ASIA分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恢复不明显,1例D级恢复至E级。1例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于原发性肝癌。随访期间1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术后第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7±0.6、2.5±0.4、2.6±0.5、2.5±0.5,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效果肯定,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缓解明显、肿瘤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开放椎体成形 脊柱转移瘤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牟晶晶 汪铁军 +2 位作者 陈卫东 胡德胜 韩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411,共8页
随着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发生脊柱转移的患者预期寿命延长,提高脊柱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是利用高度适形的放疗计划和图像引导技术,将根治性的放射剂量通... 随着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发生脊柱转移的患者预期寿命延长,提高脊柱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是利用高度适形的放疗计划和图像引导技术,将根治性的放射剂量通过外照射的方式聚焦到肿瘤部位,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SBRT技术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为更好地治疗脊柱转移瘤,NOMS(neurologic,oncologic,mechanical,and systemic)决策框架的概念被引入临床实践中,它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离手术、脊柱的稳定和常规分割放疗联合起来,为脊柱转移瘤提供最佳治疗策略。脊柱转移瘤SBRT,局控率高,副作用小,但是需要注意危及器官剂量的限制。该文对NOMS中关于脊柱转移瘤SBRT的一些建议进行解读,为临床肿瘤放射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SBRT NOMS
下载PDF
椎体成形联合热消融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及进展
5
作者 曾家华 余辉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脊柱是转移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肿瘤生长引起椎体骨质破坏,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等症状,脊柱转移瘤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微创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椎体成... 脊柱是转移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肿瘤生长引起椎体骨质破坏,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等症状,脊柱转移瘤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微创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椎体成形术、消融治疗等。部分学者通过应用椎体成形联合热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研究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会更多地强调多学科协作和多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该文对椎体成形联合热消融的应用实践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讨论并提出联合该方法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 消融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宇庆 《癌症进展》 2005年第4期320-326,共7页
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在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和功能障碍之前做出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医师对脊柱转移瘤的了解... 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在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和功能障碍之前做出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医师对脊柱转移瘤的了解和恰当地运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放疗仍是脊柱转移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化疗和手术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各自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地位,并使治疗效果不断提高。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多,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放疗 化疗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胸段椎体转移癌放射治疗二维和三维位置验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爱华 徐细明 +3 位作者 胡健 戈伟 徐利明 邓君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通过VARIAN-OBI系统提供二维KV-KV和三维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模式,对比分析其在胸段椎体骨转移癌的应用,找寻其最佳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方式。方法选择50例胸段椎体骨转移癌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为57岁。随机... 目的通过VARIAN-OBI系统提供二维KV-KV和三维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模式,对比分析其在胸段椎体骨转移癌的应用,找寻其最佳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方式。方法选择50例胸段椎体骨转移癌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为57岁。随机分为A、B组,每次治疗前位置验证,A组行二维KV-KV位置验证,图像配准后记录位移偏差值,移动治疗床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疼痛症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评分标准评分;B组行三维CBCT位置验证,图像配准后,记录位移偏移值(包括旋转偏差),移动治疗床执行治疗,并记录患者疼痛指数。统计并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对比分析两种验证方式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各获取125组图像,位移偏差:A组在Vertical(Vrt)、Longitudinal(Lng)、Lateral(Lat)的位移偏差分别为(0.02±0.14)cm、(0.02±0.13)cm、(-0.01±0.17)cm;B组为(0.04±0.15)cm、(0.01±0.14)cm、(-0.03±0.16)c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0.549、0.996>0.05);疼痛指数:A组患者为2.21±0.77,B组患者为3.03±0.80(P=0<0.05);验证用时:二维KV-KV配准时间为(3.97±0.63)min,三维CBCT配准时间为(8.13±0.98)min(P=0<0.05)。结论二维KV-KV与三维CBCT位置验证在位置移动偏差值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能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二维KV-KV位置验证相对三维CBCT位置验证,整个验证需要时间是后者的1/2~1/3,二维KV-KV位置验证是疼痛症状明显的椎体骨转移患者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脊椎转移癌 位置验证 千伏 锥形束CT 疼痛指数 配准时间
下载PDF
低场强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8
作者 刘进才 梁卓干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9年第1期34-36,共3页
摘要:为探讨低场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作者对7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桂转移瘤的低场强MRI资料进行了研究,并与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脊柱转移瘤在低场强MRI上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椎体变扁膨... 摘要:为探讨低场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作者对7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桂转移瘤的低场强MRI资料进行了研究,并与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脊柱转移瘤在低场强MRI上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椎体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盘嵌入征、多累及椎弓、椎旁软组织肿块。本研究提示:低场强MRI比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能更敏感地检出脊柱转移病灶,并能对转移灶的分布、数目、大小以及是否侵犯邻近组织作出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成像 NMR 低伤强 诊断
下载PDF
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瘤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行PKP,对照组行放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行PKP,对照组行放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P<0.05)。结论 PKP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瘤疗效显著,镇痛快速且有效时间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溶骨性转移瘤 经皮后凸畸形椎体成形术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