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b1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程斌 杨峰 +4 位作者 李锋涛 林磊 薛建利 吴昊 叶劲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干预效果,探讨人参皂甙Rb1对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线粒体干预机制。方法构建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SCII组,n=12)和人参皂...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干预效果,探讨人参皂甙Rb1对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线粒体干预机制。方法构建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SCII组,n=12)和人参皂甙Rb1药物组(药物组,n=48),药物组(n=48)又分为10 mg/kg、20 mg/kg、40 mg/kg、80 mg/kg四个亚组,每组12只,术前30 min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相应剂量人参皂甙Rb1。各组于损伤后48 h行大鼠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取脊髓组织检测SOD、MDA含量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结果与SCII组比较,药物组BBB评分升高(P<0.05),血清及脊髓组织SOD含量升高,MDA含量减少,脊髓组织COX活性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但40 mg/kg与80 mg/kg之间无明显变化。结论人参皂甙Rb1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损伤,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且在10~40 mg/kg范围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缺血再灌注 人参皂甙RB1 线粒体 大鼠
下载PDF
超短波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化并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高琳 冯智萍 +2 位作者 代辰飞 张志强 张立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4-640,共7页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对巨噬细胞表型转化及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2只。模型组和超短波组采用改良Allen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超短波组于术后第1天起于损伤部...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对巨噬细胞表型转化及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2只。模型组和超短波组采用改良Allen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超短波组于术后第1天起于损伤部位行小剂量超短波治疗。采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大鼠运动功能;HE染色评估各组脊髓空洞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超短波组BBB评分升高(P<0.05),i NOS和TNF-α表达减少,Arg-1表达增加(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可促进脊髓损伤周围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脊髓损伤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超短波 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修复 大鼠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巩朝阳 刘开鑫 +1 位作者 向高 张海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1-644,共4页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主要涉及星形胶质细胞肥大、增殖、迁移以及表达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和巢蛋白的增加等多个过程,并且影响神经元轴突的生长。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瘢痕 星形胶质细胞 综述
下载PDF
脊髓损伤大鼠NogoA、NgR mRNA和蛋白的时相表达及电针治疗时间窗 被引量:5
4
作者 闵友江 孙洁 +5 位作者 贾永忠 曾学波 余弯 姚海华 周璇 周建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1-628,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轴突生长的NogoA、NgR时相表达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时间窗效应。方法 144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n=48)和造模组(n=96)。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轴突生长的NogoA、NgR时相表达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时间窗效应。方法 144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n=48)和造模组(n=96)。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48)和电针组(C组,n=48)。C组电针大椎、腰阳关及双侧次髎、足三里,选择疏密波,持续20 min,每天1次。分别在造模后1 d、7 d、14 d介入电针治疗,每个介入治疗点大鼠随机再分成2个亚组,分别持续治疗7 d和14 d。A组于术后1 d、3 d、7 d、14d、21 d、28 d,B组和C组于造模后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提取脊髓组织,所有大鼠处死前进行BBB评分。各组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4份样本,应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损伤脊髓不同时间段NogoA、Ng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B组术后14 d BBB评分开始有所提高,直至28 d,评分较术后1 d、3 d、7 d提高(P<0.05)。C组术后1 d介入治疗7 d,术后7 d、14 d介入治疗7 d和14 d,大鼠BBB评分较相应时间点B组均提高(P<0.05);术后7 d和14 d介入治疗的评分要高于术后1 d介入的评分(P<0.05);不同时间点介入电针治疗7 d与治疗14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NogoA、NgR mRNA和蛋白在造模后呈逐渐升高趋势,21 d达到高峰;不同时间点,B组NogoA、Ng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A组(P<0.01)。C组电针介入治疗后,除术后1 d介入治疗7 d的NogoA mRNA(P>0.05)表达外,其他时间点NogoA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相应时间点的模型组均下降(P<0.05);术后14 d介入治疗NogoA、Ng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大多要低于术后1 d介入治疗(P<0.05);术后14 d介入治疗与术后7 d介入治疗以及术后7 d介入治疗与术后1 d介入治疗之间比较,NogoA、NgR mRNA和蛋白的表达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介入电针治疗7 d与14 d NogoA、NgR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 时间窗效应 NogoA NGR 大鼠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全印 王爱民 +1 位作者 蒋祖言 王民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 :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 40只雌性Wistar成年鼠分为A、B 2组 ,A组为单纯用带血供的正中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B组为带血供正中神经移植后给予脉冲电磁场治疗。术后 6 0d进行大体、组织... 目的 :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 40只雌性Wistar成年鼠分为A、B 2组 ,A组为单纯用带血供的正中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B组为带血供正中神经移植后给予脉冲电磁场治疗。术后 6 0d进行大体、组织学 (光、电镜 )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移植神经内再生轴突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在组织学、神经传导速度及移植神经内再生轴突形态计量分析诸方面 ,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后给予脉冲电磁场治疗的B组其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的A组。结论 :带血供周围神经是修复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移植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带血供周围神经 移植 脉冲电磁场
下载PDF
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6
作者 张强 廖维宏 +3 位作者 王正国 伍亚民 陈恒胜 李应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46-447,共2页
目的 :探讨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对防止成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脊髓 (2 5cmg) ,将实验动物分为单损伤组 (A组 ) ,损伤 +上下神经根吻合组 (B组 )。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 目的 :探讨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对防止成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脊髓 (2 5cmg) ,将实验动物分为单损伤组 (A组 ) ,损伤 +上下神经根吻合组 (B组 )。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 ,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 ;应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的大小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 ,可以防止成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萎缩 ,图像分析发现B组效果较好 ,可以较好地恢复损伤神经元的形态。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能维持神经元的细胞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根吻合 神经元 萎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