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转移瘤481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丰 伦登兴 +5 位作者 张浩 杨立 杨雄刚 胡永成 于秀淳 张国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7-794,共8页
目的 :总结分析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国内3家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原发灶来源、侵犯部位、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 目的 :总结分析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国内3家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原发灶来源、侵犯部位、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转移瘤且医疗资料收录完整。排除标准:仅有临床、影像证据,无明确病理诊断者;不能明确排除脊柱原发肿瘤、结核、退行性病变可能的病例。对复发病例按单例计算。结果: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287例(59.7%),女194例(40.3%);发病年龄18~86岁,中位年龄60.0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9.2±11.1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6±11.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5±10.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P>0.05)。原发肿瘤为肺癌181例,肾癌40例,女性乳腺癌29例,肝癌25例,胃肠肿瘤23例,前列腺癌20例,甲状腺癌、食管癌等肿瘤病例数均小于20例(共70例),来源不明的肿瘤93例;单纯侵及颈椎37例,胸椎135例,腰椎130例,骶椎42例,跨节段(同时累及颈、胸、腰、骶两个及以上节段)的患者137例;就诊时,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及脊柱转移部位局部疼痛的患者281例,单纯脊柱转移部位疼痛128例,只有脊髓受压症状33例,无转移部位症状而在体检中发现脊柱转移39例;有原发肿瘤病史者75例。手术治疗314例,其中266例行开放性手术,4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保守治疗167例,应用磷酸盐等抗骨质破坏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放疗及止痛、全身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0~69岁。患者多因脊柱转移病变所致症状就诊,有明确原发肿瘤病史者较少。原发灶多为上皮或腺体来源的脏器肿瘤,尤以肺癌多见,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较少。常见侵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回顾性分析 多中心研究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方舟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3)。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放疗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3)。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放疗治疗,联合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SF-36量表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JOA评分为(14.3±2.5)分,明显高于常规组(11.2±2.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SF-36评分为(59.8±7.3)分,明显低于联合组的(73.3±7.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放疗 脊柱转移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能谱CT参数联合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姜蕊 涂立刚 +1 位作者 左丹丹 李勇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404-2407,共4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参数联合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6例疑似脊柱转移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脊柱转移肿瘤组(n=66)和非脊柱转移肿瘤组(n=40)。两组患者均进行能谱CT扫描,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标准化碘浓度... 目的 探讨能谱CT参数联合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6例疑似脊柱转移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脊柱转移肿瘤组(n=66)和非脊柱转移肿瘤组(n=40)。两组患者均进行能谱CT扫描,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标准化碘浓度(NIC)。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总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tP1NP)及β-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β-CTX)水平。脊柱转移肿瘤患者能谱CT参数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能谱CT参数、骨代谢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脊柱转移肿瘤组患者的k、NIC及BAP、tP1NP、β-CTX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脊柱转移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k、NIC与BAP、t P1NP及β-CTX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5项指标(k+NIC+BAP+tP1NP+β-CTX)联合检测诊断脊柱转移肿瘤的AUC为0.890,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脊柱转移肿瘤患者能谱CT参数和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均较高,且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联合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参数 骨代谢标志物 脊柱转移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挺霖 黄长智 +3 位作者 吴迪 林泉 林久灶 潘凡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4期3643-3645,共3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脊柱稳定性改善效果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术前相比,两组OD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方面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且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管状骨在一期后路胸腰椎转移瘤切除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广辉 周子斐 +4 位作者 郭松 张岩 刘铁龙 严望军 谭军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8年第2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管状骨在胸腰椎转移瘤一期后路切除重建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自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并以n-HA/PA66管状骨修复重建脊...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管状骨在胸腰椎转移瘤一期后路切除重建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自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并以n-HA/PA66管状骨修复重建脊柱稳定性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9~72岁,平均53.5岁。原发瘤包括神经内分泌癌1例、乳腺癌4例、肺癌1例、直肠癌1例、骨髓瘤2例、肝癌1例、肾癌1例、前列腺癌1例。病变累计单节段胸椎9例,两节段胸椎1例,腰椎单节段2例。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7.4±0.5)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Frankel分级):E级2例、D级4例、C级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后路手术方式完成肿瘤切除及脊柱重建。手术时间(245.0±46.2)min,手术出血量(1750±342.5)ml;术后患者伤口均1期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包括1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胸膜破裂,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VAS评分3.5±0.5分(P<0.01),术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时间为5~36(13.8±8.2)个月,随访期内3例死亡(乳腺癌1例,肝癌1例,肺癌1例),术后11个月直肠癌转移复发,肾癌及1例乳腺癌广泛转移。X线片及CT复查提示病椎邻近椎体高度由术前(30.9±6.6)mm恢复至术后(33.7±7.3)mm(P<0.01),术前病椎上下邻近椎体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24.8±8.7)°恢复至术后(9.9±1.8)°(P<0.01)。1例患者术后30个月随访出现管状骨下沉,连接棒断裂,胸椎后凸畸形,Cobb角24.5°。其余所有病例n-HA/PA66管状骨无明显塌陷,下沉、断裂或移位,脊柱稳定性良好。结论n-HA/PA66管状骨能够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维持脊柱稳定性,在一期后路胸腰椎转移瘤切除重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椎体切除 修复重建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原文传递
MRI与CT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陶靓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0期163-164,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MRI、CT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例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对比CT、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CT的诊断符合率为68.42%,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4.74%(P<0.05)。结论 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 目的比较分析MRI、CT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例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对比CT、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CT的诊断符合率为68.42%,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4.74%(P<0.05)。结论 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MRI CT 诊断 对比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MRI与CT诊断特征对比分析
7
作者 时贻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MRI和CT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疑似脊柱转移患者3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变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和敏感度。结果:CT... 目的:分析MRI和CT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疑似脊柱转移患者3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变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和敏感度。结果:CT的检出准确率为64.10%,低于MRI的89.74%,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变椎体数63个,软组织肿块16个,椎管内异常病变16个,其检出结果均高于CT检查的39个、7个、5个,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中准确度和敏感度相对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脊柱转移瘤
下载PDF
脊柱转移的CT和MRI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朝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66-567,57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间经临床6个月及以上随访证实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T和(或)MRI诊断椎体转移瘤54例。结果:溶骨性改变CT 13例,MRI 26例。成骨性改变CT 3例,MRI 4例。溶骨...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间经临床6个月及以上随访证实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T和(或)MRI诊断椎体转移瘤54例。结果:溶骨性改变CT 13例,MRI 26例。成骨性改变CT 3例,MRI 4例。溶骨、成骨混合性改变CT 4例,MRI5例。合并骨性椎管受累CT 4例,MRI 6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CT 2例,MRI 6例。结论:脊柱转移性改变在CT、MRI上均有较典型改变,有助于确定诊断,两者配合可提高诊断率及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 肿瘤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