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与电子显微镜下微创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雪鹏 宋成 +2 位作者 桑平 王子予 郭梓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88-3093,共6页
目的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电子显微镜下行微创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并与传统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融合手术治疗的11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 目的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电子显微镜下行微创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并与传统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融合手术治疗的11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电子显微镜导航行微创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患者58例作为微创组,采用传统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患者52例为传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MacNab标准于术后末次随访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较之于传统手术组,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更短或更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减压融合术,电子显微镜导航下微创后入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电子显微镜 微创 椎管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环状融合术在腰椎滑脱症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2 位作者 贾思明 张世清 张培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环状融合术(PCF)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LSL)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6年3月,对44例LSL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环状植骨融合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后路环状融合术(PCF)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LSL)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6年3月,对44例LSL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环状植骨融合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男15例,女29例;年龄31~68岁,平均48.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和CT证实为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按Newman分型:退变性滑脱15例,峡部裂性滑脱29例。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7例,Ⅱ度滑脱24例,Ⅲ度滑脱3例。L4、5滑脱18例,L5S1滑脱2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8~36个月,平均26个月。17例Ⅰ度滑脱术后全部解剖复位;24例Ⅱ度滑脱中6例遗留Ⅰ度滑脱;3例Ⅲ度滑脱中2例遗留Ⅰ度滑脱。根据侯树勋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28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达93.2%。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神经根与马尾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3~10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PCF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LSL的一种可靠方法,能够提高脊柱的融合率并维持良好的椎间隙高度和形态及腰椎生理性前凸。满意的临床效果依赖于全面掌握PCF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管减压 后路环状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系统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3
作者 施建党 岳学锋 +3 位作者 王骞 牛宁奎 丁惠强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4-911,共8页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7例单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经后外侧入路组26例,经侧前方入路组21...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7例单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经后外侧入路组26例,经侧前方入路组21例.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病变节段、突出类型、脊髓受压情况、临床表现、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d、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Otani分级评定其临床疗效,采用改良胸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测算椎管矢状径残余率评估椎管减乐程度,CT薄层扫描审建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动态X线片对固定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后外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优于经侧前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侧前方入路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4例、肺炎4例、脑脊液漏2例、肠麻痹5例,经后外侧入路组术后无上述并发症出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tani分级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经后外侧入路组VAS评分优于经侧前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神经功能及椎管有效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VAS评分、JOA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和椎管矢状径残余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三维重建显示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X线片检查脊柱连续性及稳定性良好,无钉棒断裂和松动现象,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减压 椎间融合术 后外侧入路 侧前方入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樊李瀛 张格林 +2 位作者 吴玮 薛建利 程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1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三科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而行初次手术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三科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而行初次手术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方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腰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VAS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且VAS评分术后2周低于术后1周,JOA评分术后2周高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周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初次行腰椎退行性疾病围术期,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腿部病痛,加速患者早期康复,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腰椎退行性疾病 围术期 脊柱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明贵 饶锐强 王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127-4129,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对比患者行I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n=34)及I期后路内固定再行Ⅱ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n=33)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对比患者行I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n=34)及I期后路内固定再行Ⅱ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n=33)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后凸角和术后Frankle分级等的变化。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150±21)vs(210±29)min,P<0.01〕;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400.6±56.2)vs(510.5±71.6)ml,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显著减少〔(20.2±2.8)vs(26.8±3.7)d,P<0.05〕。各组后凸角度数术后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后凸角和术后Frankle分级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后突畸形矫正率及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有确切疗效;与分期前后路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老年胸椎结核的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后路椎管减压 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显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4
6
作者 孟志斌 黄涛 +5 位作者 付昆 李俊 李洪潮 张英 周建强 纪志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显微内镜经前路椎间减压椎间融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患者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49岁。患者术前表现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疼痛、麻木或乏力。31例患者... 目的观察脊柱显微内镜经前路椎间减压椎间融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患者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49岁。患者术前表现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疼痛、麻木或乏力。31例患者均进行脊柱显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主要观察指标:依据JOA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善程度,手术后影像资料,含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融合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31例患者均在脊柱显微内镜下顺利完成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行短节段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手术,手术时间80~225分钟,平均102±34分钟,手术出血40~180ml,平均80±30ml,术后住院时间6~10天,平均7天。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术前JOA评分为4~10分,平均7.4±0.12分,术后8~16分,平均13.8±0.17分,平均改善率﹙13.8-7.4﹚/﹙17-7.4﹚×100%=66.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1﹚。融合节段间棘突过伸过屈距离改变:术前3.4±0.3cm,术后3月2.5±0.24cm,术后6月1.9±0.18cm,治疗前后差别有显著统计意义﹙<0.01﹚,全部病例均达到椎间隙融合,融合率100%。1例术后C5左侧神经根支配区域麻痛,术后3周逐步减轻。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术后血肿及感染、钢板螺钉折断、植骨块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脊柱显微内镜下前路颈椎前路减压更精确,椎间隙减压充分,能保留椎体终板结构,对保证手术后颈椎的植骨椎间融合,防止椎间融合后的塌陷有意义,可显著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显微内镜 颈椎病 颈椎管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
下载PDF
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江 唐国庆 +1 位作者 陈中荣 兰宗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6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中采取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017年4月纳入的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均实行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观察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统计显示... 目的研究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中采取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017年4月纳入的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均实行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观察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统计显示,术后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的腰椎前凸角、Cobb’s角、ODI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应用在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中效果较为突出,可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椎管减压 内固定融合术 退变性 腰椎侧凸畸形 Cobb’s角 腰椎前凸角
下载PDF
川芎嗪对术中回收血的红细胞形态、ATP酶活性和携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罗艳霞 马武华 +2 位作者 陈鸶 王可佳 吴财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评价川芎嗪对术中回收血红细胞质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连续46名择期拟行脊柱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23):于回收血液前30 min静滴川芎嗪4 mg/(kg·人),并在用于抗凝的装有肝素生理盐水内加入川芎嗪,使其浓... 目的评价川芎嗪对术中回收血红细胞质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连续46名择期拟行脊柱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23):于回收血液前30 min静滴川芎嗪4 mg/(kg·人),并在用于抗凝的装有肝素生理盐水内加入川芎嗪,使其浓度为0.1 mg/m L;对照组(n=23):给予同实验组患者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2组回收红细胞的形态和异形红细胞的百分比,检测ATP酶活性、p H值和计算50%氧分压(P50)。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形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异形红细胞占百分比(%)分别为19.2±4.4 vs 26.1±3.9(P<0.05),ATP酶活性(μmolpi·g Hb-1·h-1)分别为6.8±0.6 vs 6.1±0.4(P<0.05),P50值(mm Hg)分别为25.5±3.6vs 26.0±4.1(P>0.05)和p H分别为7.34±0.10 vs 7.35±0.08(P>0.05)。结论川芎嗪对术中回收红细胞的形态和ATP酶均具有保护作用,且能保持红细胞正常的携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自体输血 术中回收血 红细胞形态 ATP酶 携氧功能 脊柱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锐 彭文琦 +4 位作者 李青梅 付存磊 林峰 高杰 赵汉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4-02采用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的93例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4-02采用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的93例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189(147.87±24.51)min,术中出血量210~730(357.33±27.44)ml,术后引流量230~550(441.39±31.39)ml。4例因椎管狭窄及粘连严重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头低足高位治疗,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切口积血,延期3~5 d愈合。93例均获得随访16~63个月,平均54.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效果良好,但手术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要减少脊柱结构单元的破坏,更要兼顾术后是否会并发邻近节段退变、侧凸畸形进一步加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 责任节段减压 椎体间融合 椎弓根钉 内固定 老年
原文传递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振 李慧 《系统医学》 2018年第9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讨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预后评价。方法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该院中出现腰椎管狭窄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实行腰椎后路的椎... 目的讨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预后评价。方法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该院中出现腰椎管狭窄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实行腰椎后路的椎管减压融合的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传统的后正中入路实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方法。结果实验组使用的手术时间(153.8±34.16)min小于对照组(195.4±38.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11.66±1.35)d小于对照组(15.71±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中的出血量(265.1±14.27)m L小于对照组(423.15±30.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46.67%)小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使用颈椎旁肌间隙入路实行腰椎后路的椎管减压融合的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中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邹庆 杨永宏 +3 位作者 楼肃亮 张冬生 钱金黔 郑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6年4月,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6年4月,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1~82岁,平均62.6岁。所有病例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常规备CT和MRI。根据患者下肢症状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神经根扩大,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1~6年,平均2年零7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按JOA评分,手术疗效优良率91.9%,侧凸平均矫正率54.8%。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丢失,术后3个月、1年复查X片内置物无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时间平均11.6周。[结论]对于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患者:(1)采取个体化治疗,年龄不是绝对手术禁忌证,病程长短不是决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2)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症状性侧凸 椎管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雪松 张烽 +3 位作者 徐瑞生 吴洁石 薛骏 韩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采用ASIA评级,以及VAS评分、SF...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采用ASIA评级,以及VAS评分、SF-36量表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和椎体前缘压缩率等。[结果]100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感染,经相应处理,无不良后果。所有患者获得15~45个月随访。患者ASIA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B级31例,C级41例,D级28例,显著改进为末次随访时C级5例,D级56例,E级3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而SF-36量表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评分、SF-36量表、ODI评分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术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后路椎管减压 固定融合术
原文传递
Quadrant通道下椎管减压融合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俊 周竖平 +1 位作者 李红波 梁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分析Quadrant通道下椎管减压融合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将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TLBF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术式分A组(Quadrant通道下椎... 目的分析Quadrant通道下椎管减压融合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将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TLBF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术式分A组(Quadrant通道下椎管减压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n=30)、B组(传统开放手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n=30)。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 <0.05);同时,两组术后一周时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且A组显著低于B组(P <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ODI、ASIA分级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 <0.05),但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和丢失情况、ODI及ASIA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均未见内固定断裂、脊柱不稳发生。结论较传统开放手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Quadrant通道下椎管减压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TLBF在术后恢复上更具优势,更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QUADRANT 通道 椎管减压融合 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
下载PDF
微创手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谭芳 谭江威 +1 位作者 王春晓 金城镇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5期967-972,共6页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造成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干预成为改善保守治疗无效DLSS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选择。椎管减压术和椎体间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DLSS最有效的手术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合并...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造成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干预成为改善保守治疗无效DLSS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选择。椎管减压术和椎体间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DLSS最有效的手术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耐受手术能力差,传统的开放椎管减压术和椎体间融合术不利于老年人术后恢复。随着外科微创技术和理念不断革新,目前关于治疗DLSS的微创椎管减压术及椎体间融合术多种多样,且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不同术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当详细掌握各种微创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创新,未来对于DLSS的治疗将会更精准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椎管减压 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5
15
作者 褚立 顾少光 +2 位作者 刘志强 王猛 曲晨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椎管减压融合术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经肌间隙入路为肌间隙组,42例经后正中切口入路为后正中组。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椎管减压融合术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经肌间隙入路为肌间隙组,42例经后正中切口入路为后正中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腰椎评分(Japan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和影像学参数。[结果]肌间隙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暴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血清CK水平均低于后正中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肌间隙组的JOA评分高于后正中组,而ODI评分低于后正中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及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多裂肌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肌间隙组的多裂肌面积显著大于后正中组(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LSS软组织干扰轻、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椎管减压 固定融合
原文传递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水华 唐靖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由软组织和骨骼增厚引起的下背部区域的椎管狭窄,大多数LSS病例是由于脊柱老化导致的获得性退行性狭窄,临床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残疾,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和腰椎功能。通常在非手... 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由软组织和骨骼增厚引起的下背部区域的椎管狭窄,大多数LSS病例是由于脊柱老化导致的获得性退行性狭窄,临床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残疾,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和腰椎功能。通常在非手术治疗(如物理治疗)未能给患者带来足够的缓解后进行手术,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有明显效果的保守治疗方案,故手术治疗仍是该疾病治疗的主要措施。LSS手术旨在减压狭窄的椎管并保持脊柱稳定性。LSS包括通过去除椎管周围的骨骼和软组织来减轻脊髓或脊神经的压力的椎管减压术,减压后将两个或多个椎骨融合在一起的腰椎融合术以及脊柱植入物以帮助间接降低椎管中压力和稳定骨骼的棘突间装置。本研究对近年来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各种手术方法的应用优势,为临床医生制定相关诊疗方案提供临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减压加融合和棘突间隔离物并没有显示出优于单独的传统减压。在这个领域需要更严格的方法研究来证实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改变 椎管减压术 腰椎融合术 棘突间装置
下载PDF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保安 王予治 +1 位作者 刘其明 孙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885-887,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满意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管减压 椎体间融合 腰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在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帅 郝丹丹 +2 位作者 李玉凯 张富洲 张晔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1051-1054,1068,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在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手术治疗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在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手术治疗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并在术中以0.2μg/kg·h麻醉维持,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和5 min(T3)、拔管1 min(T4)和5 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数值,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12 h内吗啡用量。比较各时间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3和T4时HR、SBP、DBP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在T3、T4和T5时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及瑞芬太尼用量和24 h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能够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麻醉 腰椎管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韦忠明 张步伟 黄泰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给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40例患者中,总有... 目的:探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给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5%。其中优23例(占57.5%),良14例(占35%),中2例(占5%),差1例(占2.5%)。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佳,且无松动,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100%,无复发病例。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对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有效,同时,给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保障减压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确切,预后质量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荐 郝毅 +5 位作者 赵正旭 端木群立 林杭 何俊 徐远 童永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218-5219,5233,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LIF)后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12例PL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行病原学检测,患者实施病灶清除、引流冲洗等治疗方案,治疗后... 目的:探讨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LIF)后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12例PL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行病原学检测,患者实施病灶清除、引流冲洗等治疗方案,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 )评分、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下腰痛JOA指数。结果12例患者共分离出1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7株,占43.75%,其中大肠埃希菌4株占25.00%,革兰阳性菌9株占56.2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50.00%;治疗后2周及随访12个月时患者 WBC、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5、7.945、8.676,P<0.01);治疗后2周及随访12个月时,患者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125、7.774,P<0.01)。结论早期手术清除病灶联合负压引流冲洗、抗菌药物治疗等方案可有效治疗PL 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后路椎管减压 植骨融合术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