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结扎法用于脊髓损伤造模的优势分析
1
作者 李道辉 徐晓霜 +5 位作者 李郑涛 田新鹏 毕航川 刘源 戴永文 陈凌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4,共6页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时间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体质量和鼠龄相似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钳夹造模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改良组选用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在开窗的基础上使用缝线结扎的方法进行脊髓损伤的造模。比较两组大鼠的排尿行为、血尿、脓尿(感染率)、死亡率、脊柱畸形率及术后1,3,5,7 d的BBB运动功能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建立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比常规建模方法排尿行为恢复较快、血尿率低、感染率低、死亡率低、脊柱畸形率低,BBB评分结果更集中稳定(1周内均<2分),由此可证明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更适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脊髓损伤模型 钳夹造模法 结扎法 排尿反射 排尿行为 脊柱畸形 BBB评分
神经元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离体模型——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损伤后c-Fos蛋白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阙海萍 贾宇峰 刘少君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建立一个模拟脊髓全横断损伤后脊髓组分———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损伤的模型。方法 :取Wistar大鼠 (孕 14d)脊髓 ,培养 10~ 12d后 ,采用所设计的标准模板 ,直视下进行损伤。观察损伤前后不同时间神经元的形态及即刻早期基因c_... 目的 :建立一个模拟脊髓全横断损伤后脊髓组分———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损伤的模型。方法 :取Wistar大鼠 (孕 14d)脊髓 ,培养 10~ 12d后 ,采用所设计的标准模板 ,直视下进行损伤。观察损伤前后不同时间神经元的形态及即刻早期基因c_fos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损伤 8~ 12h后 ,损伤两侧存活的神经元突起便开始朝着损伤部位生长 ,随着时间的延长 ,神经元突起甚至可跨越损伤处而延伸至对侧。c_fos基因在损伤后 10min即有表达 ,2h达到最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结论 :此模型可用于模拟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受到机械损伤以及观察神经元损伤后进行修复的一些分子事件 ,简便而可靠 ,实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元 原代培养 机械性损伤模型 修复 分子机制 C-FOS基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国库 艾宗勇 +1 位作者 牛宝华 李天晴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279-282,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损伤后会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发生严重的功能障碍,最典型的表现为损伤部位以下瘫痪,这不仅会给损伤患者本人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严重伤害... 脊髓损伤(Spina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损伤后会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发生严重的功能障碍,最典型的表现为损伤部位以下瘫痪,这不仅会给损伤患者本人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严重伤害,还会对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于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模型 细胞移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人脐带血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 脂肪来源干细胞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远端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经辉 黄辉 +3 位作者 李娟娟 吴海鹰 余化霖 白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为探索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电针治疗组(EA)、脊髓损伤组(SCI)、对照组(SHAM),每组各20只大鼠.EA组接受SCI手术+EA治疗;SCI组接受SCI手...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为探索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电针治疗组(EA)、脊髓损伤组(SCI)、对照组(SHAM),每组各20只大鼠.EA组接受SCI手术+EA治疗;SCI组接受SCI手术;SHAM组仅接受椎板切除术.在术后24h,术后7d、14d、21d、28d取脊髓损伤处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APC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同一时间点不同组之间,少突胶质细胞数目比较,电针组明显高于其他组;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之间不同时间点对比,随着电针时间的增长,细胞数不断增长;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促使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远端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模型 电针 少突胶质细胞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坐骨神经分支结扎切断模型大鼠脊髓甲硫氨酸脑啡肽和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武百山 马玲 倪家骧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2期3477-3481,共5页
目的对坐骨神经分支结扎切断模型(SNI)大鼠的背根神经节进行脉冲射频,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脊髓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P物质水平;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 目的对坐骨神经分支结扎切断模型(SNI)大鼠的背根神经节进行脉冲射频,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脊髓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P物质水平;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动物组,SNI痛模型组,SNI+假手术后2h组,SNI+假手术后24h组,SNI+脉冲射频后2h组,SNI+脉冲射频后24h组。分别于脉冲射频后2h和24h测定大鼠脊髓M-ENK、P物质的含量。结果 (1)SNI+脉冲射频后2h大鼠脊髓M-ENK水平下降(P<0.01),24hM-ENK水平上升(P<0.01);(2)与正常动物组相比,SNI术后各组大鼠脊髓P物质的含量上升(P<0.01);与SNI模型组、SNI+假手术组相比,SNI+脉冲射频后2h及24h组大鼠脊髓P物质的含量上升(P<0.01)。结论 SNI模型后大鼠脊髓P物质的含量上升,脉冲射频可以增高大鼠脊髓M-ENK及P物质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脑啡肽 甲硫氨酸 P物质 脊髓 脉冲射频 结扎切断模型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斌 武庚 +5 位作者 黄喆 王一更 韩旭 罗元烨 郭亮 赵富生 《实验动物科学》 2015年第1期7-11,16,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切割损伤模型,为临床脊髓不同平面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组(A组,n=15)、脊髓全横切组(B组,n=15)和假手术组(C组,n=15)。术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活...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切割损伤模型,为临床脊髓不同平面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组(A组,n=15)、脊髓全横切组(B组,n=15)和假手术组(C组,n=15)。术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活动、进食水、排尿排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死亡情况,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功能。结果术后A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减少,53.33%大鼠出现尿潴留,40.00%大鼠于术后1~4周死亡;B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明显减少,66.67%大鼠出现尿潴留,60.00%大鼠于术后1~4周死亡;C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无明显变化,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检测显示,A、B组均低于C组(P〈0.05),而这些评价指标在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损伤模型大鼠尿潴留及死亡率低,行为学评价与脊髓全横切损伤模型类似,适于脊髓不同平面双侧损伤修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模型 双侧半横切
下载PDF
大鼠脊髓T10全横断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的结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钟磊 陈剑群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944-947,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损伤区神经细胞显微结构的改变。方法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T10完全横断伤后2 d组及T10完全横断伤后21 d组,每组8只。每组在脊髓损伤区域取材包埋电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完全横断伤...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损伤区神经细胞显微结构的改变。方法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T10完全横断伤后2 d组及T10完全横断伤后21 d组,每组8只。每组在脊髓损伤区域取材包埋电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完全横断伤组神经胶质细胞呈不同形式的死亡,髓鞘肿胀,紊乱。完全横断伤后2 d损伤中心以细胞坏死为主。完全横断伤后21 d,灰质和白质内凋亡细胞增多。损伤后期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论SD大鼠T10完全横断伤后出现神经细胞和髓鞘超微结构的凋亡,提示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会发生退行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模型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犬脊髓神经根损伤模型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晓丽 李少川 石达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68,I0010,共4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犬脊髓损伤的愈后发展情况,本试验参照人类突发性截瘫、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脊柱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情况,通过植入压迫的方法,对比格犬采用半椎板切除术... 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犬脊髓损伤的愈后发展情况,本试验参照人类突发性截瘫、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脊柱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情况,通过植入压迫的方法,对比格犬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后用导尿管探入压迫神经根,压迫量为5 mL,压迫时间是10 min,最终造成比格犬神经根脊髓损伤模型。试验中将1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和脊髓神经根损伤模型组(12只)。使用核磁共振影像(MRI)对犬胸腰椎进行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扫描,对造模前1天和造模后的第1、3、7、14、28、44天的比格犬进行MRI检测,观察脊髓的结构变化,分析比较永久性脊髓损伤影像结果及预后,为临床犬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模型 MRI 改良脊髓损伤评分法
下载PDF
不同靶点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建罡 马立学 +2 位作者 张伟东 孔庆波 韩亚新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81-58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靶点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影响,观察注射的BMSCs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SD大鼠SCI(T10节段)模型,伤后9 d注射细胞,将100... 目的研究不同靶点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影响,观察注射的BMSCs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SD大鼠SCI(T10节段)模型,伤后9 d注射细胞,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4点法治疗组(脊髓损伤区头、尾侧);6点法治疗组(加上脊髓损伤中心区):8点法治疗组(加损伤区及损伤区头尾的上或下节段);10点法治疗组(加损伤区及损伤区头尾的上和下节段);E组为空白对照组,未注射细胞。通过改良的BBB评分,评估不同靶点注射BMSCs对SCI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通过组织切片和HE染色观察注射细胞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情况。结果成功培养BMSCs并鉴定。改良的BBB评分显示,局部注射BMSCs能明显的促进SCI动物的运动功能的恢复(P<0.01)。6、8、10点法注射明显优于4点法(P<0.01)。6、8、10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观察显示,6点法注射的BMSCs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比例明显优于4点法(P<0.01),6、8、10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点法注射能有效的促进SCI动物的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减少过多次数的注射对健康脊髓的损伤。注射的BMSCs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 局部注射 靶点 脊髓损伤模型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技术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璐瑶 朱佳文 +1 位作者 张文远 王天枢 《系统医学》 2020年第4期16-18,22,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在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变化,为临床前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参考。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手术给药组。手术暴露大鼠L2-3脊髓后,向髓内注射0.5%布比卡因,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在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变化,为临床前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参考。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手术给药组。手术暴露大鼠L2-3脊髓后,向髓内注射0.5%布比卡因,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脊髓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 d、7 d、14 d其BBB评分值分别为(15.33±1.02)分、(16.80±1.44)分、(17.28±1.07)分,低于相应同期对照组的BBB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3.620、4.756,P<0.05)。病理HE染色可见脊髓神经元出现空泡变性及坏死。结论大鼠脊髓腰麻针穿刺后注射布比卡因的大鼠动物模型,脊髓损伤效果具有可控的稳定性,利于实验室的再现性与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模型 SD大鼠 布比卡因
下载PDF
防二次性损伤大鼠脊髓打击器的研制
11
作者 赵奎兵 王成瑞 +1 位作者 段富海 何志友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2年第6期125-127,共3页
为建立动物脊髓损伤模型,研制了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该装置采用重物自由落体运动原理,采用激光对焦定点打击、步进电机控制调节高度、精密槽型光电传感器检测时间和速度等技术来实现打击棒的定点、定高、定量、一次性打击等打击功... 为建立动物脊髓损伤模型,研制了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该装置采用重物自由落体运动原理,采用激光对焦定点打击、步进电机控制调节高度、精密槽型光电传感器检测时间和速度等技术来实现打击棒的定点、定高、定量、一次性打击等打击功能,并可有效避免打击棒的反跳后造成的二次性损伤。实验表明,打击器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精度高等特点,可用来制作不同的动物脊髓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二次性损伤 脊髓打击器 脊髓损伤模型 光电传感器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晓庆 肖达 +2 位作者 睢久红 余爱珍 许佳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以一恒定的外力和打击时间 ,观察 35只大鼠在不同的打击深度下的运动功能和病理变化。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 ,苏醒后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正常 ;打... 目的 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以一恒定的外力和打击时间 ,观察 35只大鼠在不同的打击深度下的运动功能和病理变化。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 ,苏醒后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正常 ;打击深度为 0 .5 mm时 ,动物苏醒后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正常 ;打击深度为 0 .8mm时 ,动物出现不全瘫 ,数天后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破坏较轻 ;打击深度为 1.0 mm时 ,动物出现全瘫 ,4周后不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破坏 ;打击深度为 1.5 mm时 ,动物出现全瘫 ,4周后不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破坏严重。 结论 以打击深度为参数建立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SCI 造模方法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科研辅助教学在组织学教学中的探索——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
13
作者 齐琦 邹维艳 +2 位作者 李徽徽 周艳梅 孙美群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探讨科研辅助教学模式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52名大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教学组和科研辅助教学组,每组26名。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探讨科研辅助教学模式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52名大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教学组和科研辅助教学组,每组26名。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加实验教学方法;科研辅助教学组在实验教学中加入科研成分,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比较2组学生组织学课程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采用学生对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教学的主观评价问卷,由学生对教学方案在心理素质锻炼、技术能力提升、理论知识拓展3个维度的优势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组学生的科研能力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科研能力评分与综合成绩的相关性。结果:科研辅助教学组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科研辅助教学组的学生在挑战性任务适应能力、解决问题决心和毅力、团队合作沟通技巧、文献阅读、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课程实际应用价值和教材教学资源创新性方面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科研辅助教学组的学生在实验设计能力、文献综述背景知识、沟通报告能力、循证医学意识和科研能力总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学生的科研能力总分与综合成绩呈正相关(r=0.716,P<0.01)。结论:科研辅助教学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辅助教学 组织学教学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科研能力
下载PDF
犬腰椎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
14
作者 朱婷婷 魏雪 +1 位作者 周志新 郑家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8-72,151,共6页
为了建立犬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犬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变化,为临床脊髓损伤机制研究提供试验动物模型参考,试验以12只比格犬为试验动物,通过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进行术前评估,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急性脊髓损伤(ASCI)组... 为了建立犬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犬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变化,为临床脊髓损伤机制研究提供试验动物模型参考,试验以12只比格犬为试验动物,通过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进行术前评估,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急性脊髓损伤(ASCI)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ASCI组用自制改良的Allen’s撞击器,以385 gcm致损能量损伤犬腰椎L1~L3;假手术组仅手术暴露犬L1~L3脊髓;对照组试验犬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在手术前后采用德克萨斯州脊髓损伤评分(texas spinal cord injury score,TSCIS)法对各组试验犬进行行为学评价。结果表明: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提示各组试验犬身体健康,可以进行手术。ASCI组犬打击后硬膜完整,脊髓水肿、充血,术后X光片可见L1~L3椎板棘突已成功去除。术后第3~18天,与假手术组相比,ASCI组TSCI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采用改良后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可成功建立犬腰椎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及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TSCIS法 改良Allen’s撞击器 腰椎
原文传递
基于诱发电位时频分析的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评价
15
作者 吴怡欣 谢小波 +1 位作者 胡勇 崔红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及其对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只3~6个月龄山羊,体质量15~20 kg。采用球囊注射压迫法制备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使用诱发电位记录系统(YRKJA2004),记录颈脊髓损伤前后的SEP信...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及其对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只3~6个月龄山羊,体质量15~20 kg。采用球囊注射压迫法制备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使用诱发电位记录系统(YRKJA2004),记录颈脊髓损伤前后的SEP信号。应用匹配追踪算法提取SEP信号的时频成分,分析SEP信号时域及时频域特征参数,并比较颈脊髓损伤前后SEP时频成分特征及分布模式。结果所有动物造模后均出现功能障碍,颈脊髓受到轻度损伤,造模成功。颈脊髓损伤后,SEP信号的时域波形潜伏期延长(正常组11.39 ms±0.87 ms;损伤组13.56 ms±2.04 ms),波幅降低(正常组1.38μV±0.59μV;损伤组0.57μV±0.35μV)。同时,SEP信号的时频成分存在稳定的分布模式。颈脊髓损伤前,SEP信号在时频域存在1个稳定的主成分(16~22 ms、65~90 Hz)和2个次成分(次成分1:20~28 ms,150~210 Hz;次成分2:35~44 ms,100~210 Hz);与损伤前相比,损伤后SEP时频成分的分布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19~29 ms,60~120 Hz;次成分1:27~36 ms,160~230 Hz;次成分2:37~48 ms,40~150 Hz),并且时频成分的数量增加,出现了新的次成分,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且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分辨率SEP时频分析能提供反映颈脊髓损伤的相关信息,将有望为颈脊柱脊髓疾病的病理严重程度准确评估和精准的病灶定位诊断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 体感诱发电位 时频分析 匹配追踪
下载PDF
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的研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如同 王其平 吴德模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致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打击装置,为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标准化模型提供新的科学手段。方法在打击锤两侧安装两个激光发射头,通过发射的两束激光的交点来确定打击锤的打击点。采用重物下落致伤技术及根据电磁吸附原理...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致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打击装置,为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标准化模型提供新的科学手段。方法在打击锤两侧安装两个激光发射头,通过发射的两束激光的交点来确定打击锤的打击点。采用重物下落致伤技术及根据电磁吸附原理,设计高度调节电路,控制微型电机转动,通过涡轮涡杆精确调节打击锤的高度;设计时间控制电路,使打击时间恒定在100ms内完成。结果该打击仪能够实现定时、瞬时,定点、定高打击,可以制作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模型。结论激光定位的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方便、精确度高、可重复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大鼠 研制 打击器 时间控制电路 不同程度 科学手段 损伤模型 激光定位 可重复性 标准化 精确度 装置 制作 发射 调节 高度 设计
原文传递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及脊髓耐受缺血时限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姚俊岩 翁浩 +4 位作者 张兰 王泉云 苑玉清 唐勇 李建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7-500,542,共5页
目的建立并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常温下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方法新西兰大白兔按不同阻断时间随机分为C20、C25、C30、C40和C605组,每组10只。股动脉置管至腹主动脉分出左肾动脉远端并测压,肾下阻断腹主动脉20~60min,分... 目的建立并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常温下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方法新西兰大白兔按不同阻断时间随机分为C20、C25、C30、C40和C605组,每组10只。股动脉置管至腹主动脉分出左肾动脉远端并测压,肾下阻断腹主动脉20~60min,分别于清醒即刻、再灌注6h、24h和48h评定动物神经功能;再灌注48h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并计数L4~L6节段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结果C20组在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截瘫;再灌注48h后,C25、C30和C40组分别有30%、80%和90%出现截瘫,C60组全部截瘫,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8h后,脊髓组织出现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改变,且随阻断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逐渐加重;C20、C25和C30组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中位数分别为12.5、10和2,C40和C60两组均为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后模型的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为20min以内,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 腹主动脉阻断 模型 缺血时限
下载PDF
小鼠脊髓损伤标准化重物打击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卢旻鹏 权正学 +3 位作者 刘渤 蒋电明 欧云生 赵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33-938,共6页
目的以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改良垂直打击脊髓(weight dropping,WD)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SCI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5只,采用改良WD法应用Impactor model... 目的以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改良垂直打击脊髓(weight dropping,WD)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SCI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5只,采用改良WD法应用Impactor model-Ⅱ脊髓致伤仪分别以2.0×2.5g.cm(A组)、2.5×3.0g.cm(B组)、3.0×5.0g.cm(C组)致伤力致伤脊髓;对照组(D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于打击后即刻,6、12h,1、3d,1、2、4、8周对各组小鼠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检测,并行后肢运动功能(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示B组于伤后6h,C组于伤后12h出现N1潜伏期延长,随着时间延长,A、B、C3组潜伏期开始缩短,A组4周趋于正常为(2.40±0.12)ms,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8周逐渐趋于正常为(2.96±0.15)ms,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8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3.76±0.13)ms,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伤后即刻小鼠均呈现双后肢瘫痪,BMS主评分为0分;伤后前3dBMS主评分接近0分;随后各组BMS评分逐渐上升,A组伤后1周BMS主评分(5.45±0.12)分,B组伤后2周BMS主评分为(5.45±0.15)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8周A组主评分(8.00±0.13)分,B组达(7.50±0.31)分;1周后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低于其余各组(P<0.01)。伤后2周A组BMS副评分为(10.12±0.76)分,伤后8周B组BMS副评分为(9.85±0.55)分,与同时间点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C组伤后12h,损伤节段灰质内大片出血灶,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并出现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随时间推移,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尼氏小体消失;伤后2周,可见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及空洞形成。B组神经元细胞减少程度及空洞形成均轻于C组,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脊髓打击设备 小鼠
下载PDF
猴脊髓半横断模型的制作及后肢功能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倪炜 李云枚 +3 位作者 关宇光 朱兴宝 王廷华 冯忠堂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 建立恒河猴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脊髓形态及神经功能改变。方法 动物分为半横断组和假手术组,椎板切开横断左侧脊髓,采用改良Tarlov评分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计数脊髓前角神经元数... 目的 建立恒河猴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脊髓形态及神经功能改变。方法 动物分为半横断组和假手术组,椎板切开横断左侧脊髓,采用改良Tarlov评分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计数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结果 术后3个月时,脊髓半横断切口处形成不规则的空腔,内有少许组织充填,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计数,半横断下端伤侧较对侧减少,但后肢功能在伤后14 d至3月有一定程度的渐进性恢复。结论 建立脊髓半横断模型,横断侧后肢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代偿恢复,提示脊髓半横断伤后有一定功能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恒河猴 行为功能
下载PDF
海岛湿热作战条件下脊髓火器伤动物模型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瑛 黄智 +3 位作者 刘来生 贾连顺 云雄 黄剑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建立高温高湿条件下猪脊髓火器伤模型,观察受伤节段脊髓的病理变化。方法:选用6头南方实验用猪构建高温高湿条件下胸腰段脊髓高能火器伤模型,伤时及6 h后取脊髓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大体观察符合高能量火器伤损伤特点,... 目的:建立高温高湿条件下猪脊髓火器伤模型,观察受伤节段脊髓的病理变化。方法:选用6头南方实验用猪构建高温高湿条件下胸腰段脊髓高能火器伤模型,伤时及6 h后取脊髓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大体观察符合高能量火器伤损伤特点,伤后镜下均可见脊髓硬脊膜血管扩张,硬膜下淤血明显,灰质中神经元细胞变性等改变,6 h后神经元消失溶解,灰质神经元尼氏体大量发生崩解。结论:采用适龄猪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脊髓火器伤模型,造模稳定,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 脊髓 火器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