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BB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向荣 游思维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47-549,i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和修复中如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的BBB评分。方法对4组大鼠分别行T10脊髓背侧半切断(A组)、T10脊髓全切断(B组)、T10脊髓节段全切除(C组)、T10以下脊髓全切除(D组),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所有动物...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和修复中如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的BBB评分。方法对4组大鼠分别行T10脊髓背侧半切断(A组)、T10脊髓全切断(B组)、T10脊髓节段全切除(C组)、T10以下脊髓全切除(D组),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所有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和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大鼠BBB评分在损伤后5周达到20分或21分,B组和C组大鼠在术后2周以后BBB评分维持在8分,D组大鼠BBB评分维持在0。B组和C组大鼠脊髓顺行追踪显示脊髓损伤区和尾侧无追踪剂分布,连续矢状冰冻切片抗神经丝(NF)染色未见连续NF通过损伤区。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如果在8分以下,就需要慎重评价,这种运动有可能完全是或包括有自发的后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BBB评分
下载PDF
不同时期针刺介入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秦江 赵亚杰 +5 位作者 石秀秀 胡鸢 唐家广 任东风 曹峥 唐金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针刺治疗时机。方法:将5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拔管前组(25例)和拔管后组(28例)。拔管前组于拔管前一周选取腹背部腧穴,如关...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针刺治疗时机。方法:将5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拔管前组(25例)和拔管后组(28例)。拔管前组于拔管前一周选取腹背部腧穴,如关元、中极、八髎、L1~L5夹脊穴等,以及肢体远端腧穴足三里、三阴交;拔管后依照简易水柱法行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确定膀胱类型,予以不同针刺手法,条件允许开始间歇导尿术;拔管后组于拔除尿管后进行针刺干预,其取穴及操作同拔管前组的拔管后操作。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以及生活质量评估(QOL)五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拔管前组治疗后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均少于拔管后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脊髓损伤节段患者治疗后排尿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介入针刺治疗(拔管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平衡性膀胱有明显促进作用,疗效优于拔管后针刺介入,但不同损伤节段对于平衡膀胱建立的影响未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功能重建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盆底生物反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张艳 于慧金 +5 位作者 李惠玲 牛见升 曾伟杰 赵力生 孙军弟 张亦舒 《中国康复》 2019年第5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1周、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排尿日记对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导尿次数进行比较,通过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USDS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中的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34
4
作者 田婷 李晓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039-3048,共10页
背景:脊髓损伤导致严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目前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出多种新型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开辟了新途径。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学过程,总结脊... 背景:脊髓损伤导致严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目前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出多种新型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开辟了新途径。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学过程,总结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研究进展,分析临床转化现状与挑战,展望脊髓损伤治疗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2003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neuroplasticity,functional recovery,therapeutic strategy,combinatory therapies,clinical translation”。初检文章398篇,经过筛选、整理,最终纳入116篇文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针对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脊髓损伤的潜在治疗策略包括:①增强神经保护:减少继发性损伤;②促进再生修复:激活神经元内在再生能力、改善微环境、细胞移植、神经调控与康复训练、脑机接口、联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单一治疗措施不足以促进人类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联合治疗通过解决脊髓损伤的多个病理过程,已经证明比单一治疗更为有效。未来临床试验应该加强多学科交流与合作,以确定最佳组合方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脊髓损伤 神经可塑性 功能 治疗 联合治疗 临床转化 综述
下载PDF
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娄天伟 田梦 +3 位作者 高振梅 邹建鹏 郝世杰 毕鸿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840-844,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组(以下简称综合治疗组)30例、温针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30例,膀胱功...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组(以下简称综合治疗组)30例、温针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温针组采用温针针刺俞募穴(肾俞、膀胱俞、关元、中极),综合治疗组综合应用温针组、膀胱功能训练组的治疗方法。1次/d,3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与排尿障碍有关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温针组与膀胱功能训练组,温针组疗效优于膀胱功能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作用显著,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温针灸 膀胱功能训练 尿流动力学 膀胱容量 残余尿量 生活质量评分
下载PDF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陈爱连 胡振江 +1 位作者 符文君 艾坤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对各类合并症给予对症处理...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对各类合并症给予对症处理,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对照组接受训练指导、间歇导尿以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同时予电针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间歇导尿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日间歇导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和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尽快建立反射性排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电针 膀胱功能训练 排尿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晓倩 高云 高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896-898,902,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RI)评估生活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Rating Scale,FIM)评估神经综合功能,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的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情况。结果:针灸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的MRI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的FIM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 脊髓损伤 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创伤程度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威威 连鸿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LD)技术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患者功能恢复、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LLDH患者9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LD)技术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患者功能恢复、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LLDH患者9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观察组应用PELD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3 d血清创伤程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脊髓功能指标(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疗效与术前、术后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射线暴露量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时血清CRP、IL-6、β-EP、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手术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技术治疗LLDH患者可取得与PLIF相当的手术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减轻创伤应激,更有效改善腰腿痛症状及脊髓、腰椎功能,但射线暴露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巨大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脊髓功能 创伤程度
下载PDF
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晶 焦永波 +2 位作者 刘春茹 樊利敏 李永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压力)、3 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最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3 d排尿日记及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78.8±18.2)m L]显著少于对照组[(98.4±21.6)m L],膀胱容量[(289.6±4.5)m L]显著大于对照组[(235.5±44.3)m L],膀胱压力[(48.1±10.6)cm H2O]显著低于对照组[(54.7±11.2)cm H2O];治疗组每日排尿次数[(13.8±4.7)次/d]显著少于对照组[(16.4±4.1)次/d],单次尿量[(112.3±26.2)m L]显著大于对照组[(91.5±23.6)m L],最大排尿量[(198.6±41.1)m L]显著大于对照组[(177.7±36.8)m L];治疗组VAS评分[(4.54±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0.5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电针 膀胱功能训练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胜芳 张小容 张海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3040-3044,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均采用我院常规处理及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评价痛感、括约肌功能、感觉、运动功能、神经功能Franke分级情况变化,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术前、术后1周监测血清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疼痛、括约肌功能、感觉功能、运动功能、神经功能Franke分级情况均明显改善,疼痛VAS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ASIA感觉、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以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TNF-α、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促进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利于减轻疼痛,改善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感觉、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补肾活血汤 针刺 高压氧 术后康复 痛感 括约肌功能 感觉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神经营养因子 炎性反应状态
下载PDF
康复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丽 白玉龙 +1 位作者 吴毅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时神经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康复病房的9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损伤情况(病因、损...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时神经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康复病房的9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损伤情况(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或发病时间、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入院MBI评分、ASIA评分。结果:完全性SCI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d和>90d间比较时,MBI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不完全性SCI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d和>90d间比较时,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有差异;康复介入时机≤90d时,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患者间比较,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有差异;康复介入时机>90d时,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患者间比较,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促进不同程度S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对不完全性S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介入时机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综合性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7
12
作者 徐东红 何雅琳 +3 位作者 朱云霞 丁怡 夏松成 王惠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观察综合性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颈髓损伤恢复期患者(C3~C6ASIA A^D级)10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综合性... 目的观察综合性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颈髓损伤恢复期患者(C3~C6ASIA A^D级)10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综合性呼吸训练,共2个月。训练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检查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25%)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VC、FEV1、MEF25%和MVV显著改善(t>4.116,P<0.001),且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4.390,P<0.001)。结论综合性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恢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明显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呼吸功能 康复 综合性呼吸训练
下载PDF
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余凤立 敖丽娟 +1 位作者 刘芳 王文丽 《中国康复》 201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和膈肌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颈、胸、腰段各平面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 目的:探讨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和膈肌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颈、胸、腰段各平面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和膈肌运动功能(右侧隔肌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时的运动幅度),并对肺功能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损伤平面、残损分级、ASIA感觉/运动评分、膈肌运动幅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平面脊髓损伤肺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右侧膈肌运动幅度、ASIA感觉/运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肺功能下降与损伤平面、残损分级、膈肌运动、ASIA感觉/运动评分和性别、吸烟史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特别是颈髓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而损伤平面、残损分级、ASIA感觉/运动评分和膈肌运动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肺功能 膈肌运动
下载PDF
针刺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华南 张海明 +2 位作者 顾兵 原琴琴 闵友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1-644,共4页
本文介绍针刺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生物学机制,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增加神经营养活性物质,调节细胞生存/凋亡基因和神经再生信号通路。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针刺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凋亡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improves balance function 被引量:23
15
作者 Yurong Mao Peiming Chen +1 位作者 Le Li Dongfe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1628-1634,共7页
Virtual reality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simulates a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world on a com- puter and enables the generation of visual, audio, and haptic feedback for the full immersion of users. Users can interact... Virtual reality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simulates a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world on a com- puter and enables the generation of visual, audio, and haptic feedback for the full immersion of users. Users can interact with and observe objects in three-dimensional visual space without limitation. At presen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balance dysfun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lated articles and other articles suggesting tha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can improve balanc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neurological diseases. When patients perform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the prefrontal, parietal cortical areas and other motor cortical networks are activated. These activation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neuron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Growing evidence from clinical studies reveals tha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improve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cerebral pal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impairm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can acti- vate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improve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capacity of patients, thus facilitating the cortex to control balance and increase motion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spinal cord injury stroke virtual reality balance dysfunction mechanism sensorimotor function neural plasticity vision VESTIBULE PROPRIOCEPTION SOMATOSENSORY BALANCE reviews rehabilitation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余芳菲 贾新燕 +3 位作者 李雯昕 刘荣 刘春龙 许能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848-1852,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电针刺激治疗,取T8-T10夹脊穴、大椎穴、命门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及足三里穴(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th量表(MAS)、10 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评定运动功能,检测胫前肌的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静息期(CSP)及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评定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WISCIⅡ、CSP均明显升高,RMT、MEP明显降低(P <0. 05),MAS评分及CMAP无明显变化(P> 0. 05);电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RMT、MEP及CSP改善优于常规训练组(P <0. 05)。Spearman结果显示,患者LEMS及WISCIⅡ与RMT、MEP、CSP呈负相关性(P <0. 05)。结论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疗法 运动功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
原文传递
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寒明 王欢 +3 位作者 郄淑燕 王丛笑 刘畅 杨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脊髓损伤(SCI)患者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诊疗的SCI患者44例,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减轻水肿,预防损伤加重,稳定生命体征,辅助微循环药物、营养脑神经药物等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脊髓损伤(SCI)患者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诊疗的SCI患者44例,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减轻水肿,预防损伤加重,稳定生命体征,辅助微循环药物、营养脑神经药物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情志护理、按摩、运动与作业康复疗法,并辅助传统中药与电针疗法的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分析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脊髓功能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美国SCI学会(ASIA)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U=7. 215,P <0. 01),其中治疗前E级为0,治疗后为84. 09%;患者功能独立性测量(FIM)、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 01);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 09%。结论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SCI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康复疗法 作业康复疗法 电针 脊髓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特点及康复综述 被引量:20
18
作者 何志伟 赵红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1-444,共4页
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特点表现为肺功能相关参数改变,气体交换效率下降,体位影响增加,最大吸气和呼气压下降,咳嗽、气道阻塞等。改善肺功能的方法包括起搏治疗、运动训练和药物。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肺功能 综述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辅助核心肌群训练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璐怡 郄淑燕 +2 位作者 王丛笑 周荣珍 吕雪莹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8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辅助核心肌群训练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86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热磁治疗,观察组采用核心肌群训...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辅助核心肌群训练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86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热磁治疗,观察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ESWT。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脊髓功能,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β-内啡肽(β-EP)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VAS和ODI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观察组患者两个疗程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7,t=4.506,t=4.384,t=4.287;P<0.05);观察组患者的ODI分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7,P<0.05),观察组患者ODI分级评定为优的占76.74%,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5,P<0.05);观察组患者两个疗程的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9,t=7.88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ESWT辅助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觉、脊髓功能,减轻炎症作用,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疾病 体外冲击波 核心肌群训练 疼痛 脊髓功能
下载PDF
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及病耻感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慧颖 邵秀芹 +3 位作者 全爽 邹田子 李晓悦 米同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对49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综合尿控管理,即根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制定饮水计划并落实、加强膀胱功能训练,于患者入科、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 目的探讨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对49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综合尿控管理,即根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制定饮水计划并落实、加强膀胱功能训练,于患者入科、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4个时间点,动态评估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和慢性疾病病耻感。结果患者4个时间点排尿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总分、失禁、储存和排空、泌尿系统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慢性疾病病耻感总分及外在病耻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综合尿控管理措施,可使患者膀胱功能逐渐恢复,排尿方式发生改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耻感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症状 尿控管理 间歇性导尿 饮水计划 膀胱功能训练 病耻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