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3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循证临床诊疗指南: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128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编辑委员会 +2 位作者 孙天胜 李连华 任大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为了给中国的骨科医师提供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循证临床诊疗建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3周内的成人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和(或)脱位,合并或不合并脊髓、马尾神经、神经... 为了给中国的骨科医师提供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循证临床诊疗建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3周内的成人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和(或)脱位,合并或不合并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损伤,不包括未成年患者、低能量损伤、无骨折脱位胸腰段脊髓损伤、病理性及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骨折脱位。工作组通过设置问题、确定检索词来检索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详细分析最终纳入的证据文献,确定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建议。本指南最终纳入247篇文献,其中中文35篇,英文212篇;设置了20个问题,分为院前急救、诊断与评估、治疗和并发症防治四大部分,共39个推荐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指南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0
2
作者 马海萍 卢惠娟 +1 位作者 姚剑英 骆淑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水平及其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使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江西南昌大学第二、三附属医院骨科出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1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脊髓损...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水平及其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使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江西南昌大学第二、三附属医院骨科出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1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52.91±11.56)分,88%的照顾者的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则呈正相关。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普遍较重,护理工作者应鼓励其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促进心理健康,适当使用消极应对方式,提高患者及整个家庭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医疗护理提供者 应对行为 照顾负担
原文传递
手术室系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4
3
作者 陈晓丽 李翠翠 +5 位作者 孙珂 王苗 司蓓蓓 程兰 李菁 李水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85例颈椎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8... 目的比较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85例颈椎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8例,女127例;年龄38-59岁[(47.8±8.5)岁]。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8例实施手术室系统化护理,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系统化评估和管理(观察组):147例实施常规术中护理,仅进行术中的压疮预防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当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3d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术后当天和3 d损伤面积,其中损伤程度根据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PUAP)发布的新的压力性损伤分期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5.1%(7/138)]低于对照组[12.2%(18/147)](P<0.05)。术后3 d损伤程度Ⅰ期、Ⅱ期、Ⅲ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9%(4/138),2.2%(3/138)、0.0%]也均低于对照组[8.2%(12/147),3.4%(5/147)、0.6%(1/147)](P<0.05),术后3d两组膝部、胸部、面部和髂前上棘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面部和髂前上棘压力性损伤的总占比为71%(5/7),对照组的总占比为83%(15/18)(P>0.05)。观察组的损伤面积在术后当天和术后3 d分别为(3.2±1.2)cm^(2)和(3.2±1.l)cm^(2),均小于对照组[(5.1±1.5)cm^(2),(5.1±1.4)cm^(2)](P<0.01).结论相比于常规术中护理方法,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或减少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和损伤面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手术室 压力性溃疡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61
4
作者 米元元 陈婷 +8 位作者 周英凤 柯卉 张悦 周丽君 罗江敏 晏蓉 刘云访 赵诗雨 李素云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目的检索并获取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降低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 目的检索并获取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降低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总结出27条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深静脉血栓评估、诊断与筛查、干预策略、预防时机及方法、健康指导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护士及护理管理者提供循证依据。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和预防脊柱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可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4
5
作者 侯春林 衷鸿宾 +6 位作者 张世民 陈爱民 刘祖德 刘明轩 徐瑞生 王永胜 尹承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治疗途径。方法:对3 例圆锥上脊髓损伤(SCI)患者行两侧L5 ~S2 或S1~S3 前根吻合,经10~12 个月轴索再生后,检测膀胱排尿功能。结果:建立人工膀胱反射... 目的:探索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治疗途径。方法:对3 例圆锥上脊髓损伤(SCI)患者行两侧L5 ~S2 或S1~S3 前根吻合,经10~12 个月轴索再生后,检测膀胱排尿功能。结果: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手术后,通过刺激躯体传入神经,可经内脏传出神经引发膀胱内压升高,在膀胱充盈较满时能引起排尿反应。结论: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对SCI患者排尿有一定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排尿功能 人工膀胱反射弧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48
6
作者 杨进顺 黄文铎 王胜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比较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后 ,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 ,其中 13例行手术治疗 ,11例行非手术治疗 ,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 ,... 目的 比较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后 ,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 ,其中 13例行手术治疗 ,11例行非手术治疗 ,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 ,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增加幅度。 结果 治疗后 3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 :非手术组为 1.6 4± 0 .5 8,手术组为 3.2 9±0 .90 ;治疗后 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 :非手术组为 2 .0 0± 0 .73,手术组为 4 .93± 0 .96。经t检验 ,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一旦确诊 ,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 颈髓损伤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44
7
作者 CAO Fu-jiang FENG Shi-q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cent studies about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and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Data sources Published articles (1983-2007) about hUCMSCs and...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cent studies about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and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Data sources Published articles (1983-2007) about hUCMSC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selected using Medline.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selected were relevant to development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for transplant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therapy. Of 258 originally identified articles 51 were selected that specifically addressed the stated purpose. Results Recent work has revealed that hUCMSCs share mos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with MSC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and are more appropriate to transplantation for cell based therapies. Conclusions Human umbilical cord could be regarded as a source of MSCs for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needs. In addition, as a peculiar source of stem cells, hUCMSC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Chin Med J 2009;122(2):225-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pinal cord injuries
原文传递
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5
8
作者 全仁夫 陈荣良 +3 位作者 许世超 屈飞 龚安 杨宗保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日本大耳兔35只,体质量(2.50±0.25)kg,3月龄,雌雄不拘。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灸对照组、芒针透刺组4组(空白组5只,其他每组10只)。以改良式Allen...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日本大耳兔35只,体质量(2.50±0.25)kg,3月龄,雌雄不拘。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灸对照组、芒针透刺组4组(空白组5只,其他每组10只)。以改良式Allen's脊髓损伤造模法对模型组、针灸对照组、芒针透刺组动物进行造模(空白组只行假手术,不造模)。模型建立后芒针组立即给予芒针双侧穴位透刺,并进行电针刺激,电刺激15min,刺激频率20~40次/min,强度1.5~3V;针灸对照组立即给予普通电针针刺,其他处置同芒针组;模型组不予电针,静待15min,开始与芒针组同样的方法检测和记录各项观察指标;空白组只做假手术,其他不予处理。以Tarlov评分、排尿点膀胱内压、排尿阈值、排尿量为观察指标,探讨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造模的3组动物脊髓损伤后均出现尿潴留,术后5d芒针组、针灸对照组、模型组Tarlov评分较术后1d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5d芒针组与针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在术后5d排尿点膀胱内压值有不同程度下降,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排尿点膀胱内压下降更为明显(P<0.05);术后5d芒针组和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排尿阈值有明显改善(P<0.05),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术后5d芒针组和针灸对照组较模型组排尿量有明显增加(P<0.05),相对于针灸对照组,芒针组尿量增加更为明显(P<0.05)。结论: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治疗效果优于一般针灸方法,其治疗机制与刺激膀胱周围神经,纠正逼尿肌-括约肌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秩边 水道 脊髓损伤 尿潴留
下载PDF
脊髓损伤住院患者1027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杨枭雄 于前进 +4 位作者 秦江 李忠海 宋科冉 任东风 唐家广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01-305,共5页
目的:分析本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致伤原因分为8组。交通事故(321例)、高处坠落(288例)、重物撞击(144例)、摔伤(131例)、疾病(109例... 目的:分析本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致伤原因分为8组。交通事故(321例)、高处坠落(288例)、重物撞击(144例)、摔伤(131例)、疾病(109例)、血管畸形(12例)、锐器/火器伤(11例)及其他(11例),并对性别、年龄、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年龄4-83(42.5±12.4)岁;总体上男女比例为3.6∶1。交通事故伤是主要致伤原因(321例,31.26%),锐器/火器伤比例最低(11例,1.07%)。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诊断的患者共818例(79.65%),ASIA分级占前3位的依次为A级(355例,34.57%)、C级(182例,17.72%)、D级(166例,16.16%)。在高处坠落伤组中,坠落高度为(5.04±3.05)m,且坠落高度与损伤节段具有相关性(P〈0.05)。脊髓损伤并发症占前3位的依次是褥疮(88例,8.57%)、肺炎(73例,7.11%)和泌尿系感染(61例,5.94%),高血压(69例,6.72%)是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合并症。结论应建立并完善脊髓损伤救治平台,全方位防治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2
10
作者 傅强 侯铁胜 +3 位作者 鲁凯伍 贺石生 赵杰 李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分布特点。 方法  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 (4只 )和损伤组 (4 0只 )。损伤组脊髓 (T8,9)经中度压迫致伤后 ,分别在伤后 30min、2 ,4,8,2 4,48,72h和 7,14,2 1d处死取材 (每时相点鼠数 =4只 )...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分布特点。 方法  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 (4只 )和损伤组 (4 0只 )。损伤组脊髓 (T8,9)经中度压迫致伤后 ,分别在伤后 30min、2 ,4,8,2 4,48,72h和 7,14,2 1d处死取材 (每时相点鼠数 =4只 )。应用HE、尼氏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细胞检测。 结果 伤后 4h ,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细胞 ;伤后 8h ,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达高峰 ;伤后 2 4h ,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达高峰 ;伤后72h ,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白质中胶质细胞为主 ,主要分布于相邻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晓红 周宁 +1 位作者 王琴 黄晓夫 《中国康复》 2014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SCI)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7例SCI患者根据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组(A组)和逼尿肌无反射组(B组),各组患者随机再分为2个亚组,即逼尿肌反射亢进组分为A1组和A2组,逼尿肌无反射...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SCI)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7例SCI患者根据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组(A组)和逼尿肌无反射组(B组),各组患者随机再分为2个亚组,即逼尿肌反射亢进组分为A1组和A2组,逼尿肌无反射组分为B1组和B2组。4组患者均根据膀胱功能制定间歇导尿计划,A1组和A2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B1和B2组采用Crede手法,A1组和B1组患者同时加用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应用排尿记录、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评分(LUTS)和尿流动力学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A1、A2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24h排尿次数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A1组较A2组下降更显著(P<0.05);A1、A2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及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且A1组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B1、B2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1组更低于B2组(P<0.05);B1、B2组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24h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1组最大尿流率、24h排尿次数更高于B2组(P<0.05),B1、B2组最大逼尿肌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能够更好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及尿流动力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脊髓损伤 逼尿肌反射亢进 逼尿肌无反射
下载PDF
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影响因素与时间分布 被引量:40
12
作者 邵将 贾连顺 +2 位作者 朱巍 陈雄生 袁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和影响因素,了解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伤后20天内入院的118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早期死亡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考查年龄...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和影响因素,了解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伤后20天内入院的118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早期死亡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考查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治疗期间营养状况、手术与否及气管切开等因素对于患者早期死亡率的影响;统计患者早期死亡的时间分布,通过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查影响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时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06例患者发生早期死亡,死亡率为8.95%;男92例,女14例。年龄、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平面、手术与否、气管切开等因素与早期死亡率明确相关。64例患者在伤后10天内死亡,85例患者在伤后半个月内死亡,颈髓损伤节段对患者早期死亡时间分布有明确影响。结论高龄、颈髓完全性损伤、颈髓高位损伤是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积极的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颈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死亡率;不适当、不必要的气管切开将增加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性。伤后3-6天是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峰期,80%早期死亡的患者死于伤后15天内;颈髓损伤节段越高,患者早期死亡的时间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死亡 危险因素 时间
原文传递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9
13
作者 丁俊琴 窦剑 +3 位作者 赵莉 曹晶 李春柳 田峥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报告了21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重点为观察低钠血症时出现的精神异常和意识状态改变,监测血浆电解质和血浆渗量的变化、尿量和尿钠的改变,探讨补液、补钠正确方法及早期饮食、饮水干预对低钠血症的预防作用。本... 报告了21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重点为观察低钠血症时出现的精神异常和意识状态改变,监测血浆电解质和血浆渗量的变化、尿量和尿钠的改变,探讨补液、补钠正确方法及早期饮食、饮水干预对低钠血症的预防作用。本组有16例未经早期干预全部发生了低钠血症,除6例自动出院外,10例经过限水补钠治疗后全部治愈;另有5例经早期饮食、饮水干预,有4例未发生低钠血症。认为应当提高临床护士对此并发症的认识,早期增加钠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低钠血症的发生,出现低钠血症后正确补钠,可以及时纠正低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患者 观察与护理 急性颈髓损伤 继发 早期干预 补钠 纠正 变化 补液
原文传递
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39
14
作者 曲延镇 王玉龙 +4 位作者 郭晓东 邵增务 郑启新 杨述华 刘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0-996,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一期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1岁;C4.5骨折伴脱位8例,C...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一期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1岁;C4.5骨折伴脱位8例,C5.6骨折伴脱位12例,C6.7骨折伴脱位10例。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5例,D级3例,E级2例。结果所有颈椎骨折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共成功置入140枚颈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三维重建示螺钉位于椎弓根内。术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ASIA脊髓损伤分级,8例仍为A级,但截瘫平面下降,运动感觉好转;10例B级提高至C级;其余患者保持或提高至E级。所有病例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牛脱钉、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颈椎MRI均未见颈椎间盘后移、突出及压迫脊髓。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绞锁、椎间盘破裂的患者,单纯后路复位,并以椎弓根螺钉固定能三维固定损伤节段,力学强度足够,安全有效;术中运用正确的纵向牵伸技术,能有效解锁并复位,可防止椎间盘后移及加重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脊髓损伤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刘海 王忠诚 +2 位作者 安沂华 崔勇 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干细胞的诱导修复。方法脊髓半横断后高压氧治疗,进行行为学评分、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后较对照组增多。结论高压氧使实验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加强,脊髓损伤后的...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干细胞的诱导修复。方法脊髓半横断后高压氧治疗,进行行为学评分、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后较对照组增多。结论高压氧使实验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加强,脊髓损伤后的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高压氧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 被引量:33
16
作者 侯春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3-665,共3页
脊髓损伤后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目前脊髓再生研究尚无重大突破的情况下 ,经神经途径重建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是近 2 0年来研究的热点 ,且部分术式已应用于临床。本文着重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 。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 神经原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围术期管理临床指南 被引量:35
17
作者 冯世庆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7-587,共11页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但对于围术期管理仍缺乏临床规范或指南。为加强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围术期的规范化管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疾病预防与控制学组和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但对于围术期管理仍缺乏临床规范或指南。为加强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围术期的规范化管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疾病预防与控制学组和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学组共同组织专家,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以会议讨论和调查问卷形式,制定了“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围术期管理临床指南”。本指南从入院评估、入院诊断、合并症管理、术前准备、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选择、并发症管理、疼痛管理、药物治疗、快速康复、护理等12个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围术期管理问题,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后的围术期管理提出科学性建议,以期提升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医护 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 被引量:28
18
作者 邱雪立 林本丹 +2 位作者 钟志刚 胡奕山 张育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讨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Ⅰ期前后路手术的方法。 方法 总结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11月收治的 2 5例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临床资料。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2 8~ 5 6岁 ,平均 36 .4岁。交通伤致颈椎三柱骨折 18例 ,嵌夹型颈... 目的 探讨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Ⅰ期前后路手术的方法。 方法 总结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11月收治的 2 5例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临床资料。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2 8~ 5 6岁 ,平均 36 .4岁。交通伤致颈椎三柱骨折 18例 ,嵌夹型颈椎病 5例 ,椎体和附件、椎板恶性巨细胞瘤 2例。 结果  2 5例均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内固定 ,创伤患者术后 1例死亡 ,17例有不同程度恢复 ;颈椎病患者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肿瘤患者疼痛基本消失 ,其中 1例出现肺转移。 结论 对各种原因引起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患者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理想方法 ,可使严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彻底解除颈髓压迫 ,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椎 内固定器 椎管减压手术 手术入路 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评估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9
19
作者 孙天胜 张志成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25-329,共5页
目的评估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score,TLICS)的可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和可重复性(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及其对胸腰椎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 目的评估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score,TLICS)的可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和可重复性(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及其对胸腰椎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入院的胸腰段骨折患者38例,均行胸腰椎X线、CT、MRI检查,经过神经学查体将神经损伤状态分为:无损伤、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A)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按照ASIA系统进行运动功能分级(ASIAB、C、D)。根据影像学检查将骨折形态分为:压缩型、爆裂型、减力及旋转型、牵张型;将后纵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分为:无损伤型、不确定型、断裂型。分6组医生根据TLICS系统进行评定,计算损伤程度评分,并根据评分决定其治疗方案。3个月后进行再次评估。使用Cohen加权kappa系数(unweighted Cohen kappa coefficients)对TLICS总评分、骨折形态分型、神经损伤分型、PLC损伤分型、最终治疗方案等观察项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根据TLICS评分选择治疗方法,评估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计算TLICS亚类(骨折形态、PLC损伤状态、TLICS总分数、治疗推荐),Kappa系数位于中度和较高一致性之间(0.46~0.73),针对神经损伤状态亚类的.Kappa系数为0.93,为高度一致性,诊断可信度较高,2次可信度评估的Kapp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相同方法分析TLICS系统可重复性,Kappa系数也位于中度和较高度一致性之间(0.42~0.75),针对神经损伤状态的Kappa系数为0.94,为高度一致性。TLICS系统诊断准确率为95.3%,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7.3%。38例患者中6例TLICS总分≤3的患者均选择非手术治疗;6例=4分的患者其中2例行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下载PDF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promote corticospinal axons regeneration and synapse reformation in injured spinal cord of rats 被引量:30
20
作者 LIANG Peng JIN Lian-hong +2 位作者 LIANG Tao LIU En-zhong Shi-g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31-1338,共8页
Background Axonal regeneration in lesioned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s abortive, and this causes permanent disabilities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action of neural stem ce... Background Axonal regeneration in lesioned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s abortive, and this causes permanent disabilities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action of neural stem cell (NSC) in promoting corticospinal axons regeneration and synapse reformation in rats with injured spinal cord. Methods NSC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ortical tissue of spontaneous aborted human fetu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thical request. The cells were discarded from the NSC culture to acquire NSC-conditioned medium. Sixty adult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15 in each): NSC graft, NSC medium, graft control and medium control groups. Microsurgical tran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was performed in all the rats at the T11. The NSC graft group received stereotaxic injections of NSCs suspension into both the spinal cord stumps immediately after transection; graft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MEM injection. In NSC medium group, NSC-conditioned medium was administered into the spinal cord every week; NSC culture medium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medium control group.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BBB Locomotor Rating Scale. Regeneration of biotin dextran amine (BDA) labeled corticospinal tract was assessed. Differentiation of NSCs and the expression of synaptophysin at the distal end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were observed under a confocal microscope. Group comparisons of behavioral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ANOVA. Results NSCs transplantation resulted in extensive growth of corticospinal axons and locomotor recovery in adult rats after complete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the mean BBB scores reached 12.5 in NSC graft group and 2.5 in graft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BB score between the NSC medium (11.7) and medium control groups (3.7, P〈 0.05). BDA traces regenerated fibers sprouted across the lesion site and entered the caudal part of the spinal cord. Synaptophysin expression colocalized with BDA posit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ies stem cells nerve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