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内热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活动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志晖 吴群 蔡毅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活动功能与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内热针治疗AS的最佳温度。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中温组与高温组,每组各20例。各组患者均采用内热针治疗,分别运用42℃、45℃、50℃三种不同温度内热针,观察各组脊... 目的观察脊柱活动功能与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内热针治疗AS的最佳温度。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中温组与高温组,每组各20例。各组患者均采用内热针治疗,分别运用42℃、45℃、50℃三种不同温度内热针,观察各组脊柱活动功能、血沉(ESR)与C型反应性蛋白(CRP)含量、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改良Schober、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组治疗后比较,中温组与高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温组治疗后比较,中温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ESR、CRP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组治疗后比较,中温组与高温组含量均下降,中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组在ESR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温组比较,中温组ESR、CRP含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组治疗后比较,中温组与高温组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温组治疗后比较,高温组下降更明显,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能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运动功能,可以通过下调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延缓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不同温度 内热针 脊柱活动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个体化截瘫行走支具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冯珍 杨初燕 +2 位作者 吴磊 邵秀芹 张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4-857,共4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截瘫行走支具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支具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进行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支具组在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根据康复治... 目的:观察个体化截瘫行走支具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支具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进行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支具组在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后装配不同的截瘫行走支具并进行功能训练。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均得到有效提高,且支具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支具组22例患者装配截瘫行走支具训练后平均行走距离达470m(四分位数间距为:162.50m—900m),其中达到治疗性步行6例,家庭性步行10例,社区性步行6例。而对照组无一例有步行能力。结论:早期规范康复介入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装配个体化截瘫支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截瘫支具 脊髓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雅 郑元元 +2 位作者 郭子阳 刘昕怡 李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21期2902-290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综合骨科接受治疗的116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综合骨科接受治疗的116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运动功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PERMA模式 主观幸福感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益气通经方、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燕 于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益气通经方、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益气通经方、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益气通经方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社会能力、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能力、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神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益气通经方、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益气通经方 针灸 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脊髓麻醉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华斌 罗中旭 +2 位作者 钟民 洪宗元 王德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9-256,共8页
目的:探索脊髓麻醉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松开45 min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MIR),经脊髓鞘内途径缓慢注射布比卡因(1 mg/kg),... 目的:探索脊髓麻醉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松开45 min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MIR),经脊髓鞘内途径缓慢注射布比卡因(1 mg/kg),记录脊髓麻醉前后的大鼠胸段T2脊髓电图变化,观察并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超声检查大鼠心功能指标;HE和TTC染色检测心肌组织改变。结果:MIR引起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退和心肌组织学损伤,造成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记录脊髓放电频率增加。脊髓注射布比卡因可显著抑制MIR诱发的心律失常;同时,布比卡因可显著改善MIR引起的脊髓神经放电活动、心肌组织学损伤和心脏功能抑制。结论:本研究表明脊髓麻醉能够消除MIR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R心脏脊髓后角神经元电异常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麻醉 布比卡因 缺血再灌注 室性心律失常 神经电活动 心功能
下载PDF
内热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与脊柱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殷瑞霞 陈勇 蔡毅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扶他林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脊柱背痛评分、夜间疼...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扶他林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脊柱背痛评分、夜间疼痛评分、脊柱活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脊柱疼痛与夜间疼痛减轻,Schober实验与胸廓活动度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脊柱疼痛与夜间疼痛评分下降更为明显(<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热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脊柱运动功能与疼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扶他林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内热针疗法 疼痛 脊柱活动功能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C2 hemisection on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s in rats
7
作者 Pauline Michel-Flutot Arnaud Mansart +1 位作者 Abdallah Fayssoil Stéphane Vinit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28-433,共6页
High ce rvical spinal co rd injuries induce permanent neuromotor and autonomic deficits.These injuries impact both central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s through modulation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High ce rvical spinal co rd injuries induce permanent neuromotor and autonomic deficits.These injuries impact both central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s through modulation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o far,cardiovascular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models of complete contusion or transection at the lower cervical and thoracic levels and diaphragm activity evaluations using invasive method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2 hemisection on different parameters representing vital functions(i.e.,respiratory function,cardiovascular,and renal filtration parameters)at the moment of injury and 7 days post-injury in rats.No ventilatory parameters evaluated by plethys mography were impacted during quiet breathing after 7 days post-injury,whereas permanent diaphragm hemiplegia was observed by ultrasound and confirmed by diaphragmatic electromyography in anesthetized rats.Interestingly,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was reduced immediately after C2 hemisection,with complete compensation at 7 days post-injury.Renal filtration was unaffected at 7 days post-injury;however,remnant systolic dysfunction chara cterized by a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persisted at 7 days post-injury.Taken together,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ollowing C2 hemisection,diaphragm activity and systolic function are impa cted up to 7 days post-injury,whereas the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display vast ada ptation to maintain ventilatory parameters and blood pressure homeostasis,with the latter likely sustained by the remaining descending sympathetic inputs spared by the initial injury.A better broa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ysiopathology of high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ies covering a longer time period post-injury could be beneficial for understanding evaluations of putative therapeutics to further increase cardiorespiratory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 spinal cord injury cardiovascular diaphragm activity heart function HEMIPLEGIA rat model RESPIRATORY ultrasound
下载PDF
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在胸腰椎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娜 刘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8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在胸腰椎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胸腰椎结核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接受个体化围术期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在胸腰椎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胸腰椎结核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接受个体化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服务质量、沟通解释、服务流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结核病患者手术治疗时,于围术期同时加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疼痛缓解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日常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围术期 个体化护理 日常活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