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密调控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茎蘖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胡卫丽 王永华 +2 位作者 李刘霞 轩红梅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815,共8页
为了解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其对氮素和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每个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施氮、施氮240kg·hm-2(N240)两个氮肥水平以及150×104、262... 为了解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其对氮素和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每个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施氮、施氮240kg·hm-2(N240)两个氮肥水平以及150×104、262.5×104和375×104株·hm-2三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用D1、D2和D3表示),研究了施氮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主茎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具有明显的主茎优势,开花期和成熟期主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豫麦49-198,且种植密度对两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施氮;同一施氮水平下,两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各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比例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相同氮密条件下,兰考矮早八主茎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大于豫麦49-198。无论施氮与否,豫麦49-198D3处理分蘖的叶片、叶鞘、穗轴+颖壳的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均明显高于D2、D1处理;同一施氮水平下,兰考矮早八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多穗型品种应在保持适宜群体茎蘖数量的基础上,春季采取水氮后移,这样可促进分蘖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与分配,增加粒数和粒重,提高产量;大穗型品种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适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穗型 冬小麦 茎蘖 干物质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尹逊栋 吕广德 +8 位作者 亓晓蕾 陈永军 牟秋焕 孙盈盈 孙宪印 米勇 钱兆国 崔兆韵 邹俊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9-16,共8页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开展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中穗型品种‘山农18’和多穗型品种‘红地95’为试验材料,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4个播期,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开展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中穗型品种‘山农18’和多穗型品种‘红地95’为试验材料,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4个播期,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泰农18’、‘山农18’、‘红地95’的株高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茎蘖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量在播期为10月10日时最高,分别为9.38 t/hm^(2)、8.94 t/hm^(2)、9.22 t/hm^(2),播期为10月30日时最低,分别为7.26 t/hm^(2)、7.32 t/hm^(2)、7.74 t/hm^(2),比最高处理分别下降22.6%、18.1%、16.1%。通过对3个品种产量和三要素之间的通径分析可知,播期主要影响大穗型品种‘泰农18’的穗粒数,中穗型品种‘山农18’的千粒重,多穗型品种‘红地95’的单位面积穗数。综合比较,3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晚播可造成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数下降,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穗型 株高 群体性状 产量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缺磷对不同穗型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彭正萍 李春俭 门明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26-830,共5页
采用石英砂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拔节期和挑旗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 5和多穗型小麦晋麦 2号 (JM2 )生长后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气孔导度 (Cs)、细胞间隙CO2 浓度 (Ci)和气孔限制值 (Ls)等光合生理性状 ,光合产物... 采用石英砂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拔节期和挑旗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 5和多穗型小麦晋麦 2号 (JM2 )生长后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气孔导度 (Cs)、细胞间隙CO2 浓度 (Ci)和气孔限制值 (Ls)等光合生理性状 ,光合产物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1)缺磷降低两品种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 ;相反 ,细胞间隙CO2 浓度呈上升趋势 ,说明光合速率的降低受非气孔因素的限制 ;(2 )两种缺磷处理不影响两品种的旗叶面积 ,但降低了干物质的积累量和籽粒产量 ;供磷时 ,JM2的旗叶面积虽小 ,但光合速率较高 ;(3)成熟期 ,供磷和两种缺磷处理的JM2植株干重均显著高于CA932 5 ,除拔节期缺磷的JM2籽粒产量明显高于CA932 5外 ,前者挑旗期缺磷及供磷的籽粒产量与后者比差异不显著 ;(4 )大穗型CA932 5主要靠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获得高产 ,而多穗型JM2由较高的单株成穗数和成穗率来提高产量。缺磷显著降低JM2的单株成穗数及CA932 5的穗粒数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生理特性 产量 穗型 磷胁迫
下载PDF
灌溉对小麦分蘖发生和不同茎蘖光合同化物生产分配及成穗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冯连杰 于振文 +1 位作者 张永丽 石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3-1667,共15页
依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溉可增加小麦穗数,实现节水高产,但该灌溉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于2019-2020和2020-2021两个小麦生长季,以中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山农23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溉、节水灌溉和... 依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溉可增加小麦穗数,实现节水高产,但该灌溉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于2019-2020和2020-2021两个小麦生长季,以中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山农23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溉、节水灌溉和充分灌溉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穗型小麦分蘖发生和成穗规律。结果表明, 2个品种节水灌溉处理的分蘖节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越冬期和返青期主茎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均高于不灌溉处理,促进了Ⅱ、Ⅲ、IP、Ⅳ和其余蘖发生,济麦22和山农23单株总茎蘖数比不灌溉处理越冬期两年度平均增加1.01个和0.75个,拔节期分别增加0.71个和0.56个。节水灌溉处理下2个品种拔节期各茎蘖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干物质重和13C同化物分配量均高于不灌溉处理,促进了分蘖成穗,济麦22和山农23的单株成穗数比不灌溉处理两年度平均增加0.36和0.41个,籽粒产量增加35.00%和44.2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23%和8.55%。增加灌水至充分灌溉处理, 2个品种越冬期和拔节期单株总茎蘖数较节水灌溉处理增加,但单株成穗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品种间比较,各灌溉处理下济麦22的单株总茎蘖数和单株成穗数均高于山农23,亦归因于济麦22较高的分蘖节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各茎蘖较高的光合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 2个品种单株总茎蘖数、单株成穗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与分蘖节总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主茎最上部展开叶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与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呈负相关。说明节水灌溉通过适当增加分蘖节面积和激素含量、提高各茎蘖光合同化物生产和分配能力,促进了分蘖发生和成穗,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不同穗型小麦 分蘖发生 同化物生产分配 成穗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78
5
作者 郭天财 王之杰 +4 位作者 胡廷积 朱云集 王晨阳 王化岑 王永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3-639,共7页
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 13的群体光合 (CAP)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一致 ,均为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开花期 ;但生育前期豫麦 4 9的 CAP高于周麦 13,而开花后周麦 13有明显优势。两品种的群体叶源量 (CLSC)具有与 CA... 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 13的群体光合 (CAP)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一致 ,均为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开花期 ;但生育前期豫麦 4 9的 CAP高于周麦 13,而开花后周麦 13有明显优势。两品种的群体叶源量 (CLSC)具有与 CAP相同的趋势。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 CAP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上午 10 h左右。不同穗型品种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存在着差异。在此研究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产量性状 群体光合特性 品种
下载PDF
施氮量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9
6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4 位作者 马冬云 王永华 谢迎新 岳艳军 查菲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蛋白酶、脲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蛋白酶、脲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同生育时期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180kgN.hm-2施氮水平的活性最高;脲酶活性则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在360kgN.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氮肥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67
7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李如意 魏凤珍 张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75-1883,共9页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密度 穗型 小穗位 粒位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郭天财 朱云集 +2 位作者 王晨阳 崔金梅 康国章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 ,对 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群体动态、穗花发育、子粒灌浆和产量构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实现超高产产量指标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 ,即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穗粒重较低的多穗型品...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 ,对 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群体动态、穗花发育、子粒灌浆和产量构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实现超高产产量指标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 ,即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穗粒重较低的多穗型品种 ,应在保持适宜群体头数的基础上 ,采取拔节期追氮等措施能有效减少小花、子房退化 ,增加粒数和粒重 ,提高产量 ;针对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低、穗粒重较高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分化小穗、小花数多 ,穗粒重高的优势 ,并通过适当加大播量和适期肥水管理 ,促进分蘖成穗 ,增加有效穗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产量形成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与内源激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朱云集 郭汝礼 +2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永华 李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3-788,共6页
通过对黄淮冬麦区生产上推广的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 49分蘖消长与内源激素的对应变化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两种穗型品种体内吲哚乙酸 (IAA )、玉米素核苷 (ZR)和玉米素 (Z)、脱落酸 (ABA)含量变化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分... 通过对黄淮冬麦区生产上推广的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 49分蘖消长与内源激素的对应变化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两种穗型品种体内吲哚乙酸 (IAA )、玉米素核苷 (ZR)和玉米素 (Z)、脱落酸 (ABA)含量变化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分蘖盛期豫麦 6 6 IAA和 ZR+Z的蘖、茎比小于豫麦 49,而 ABA的蘖、茎比相反 ;在分蘖衰亡过程中豫麦 6 6分蘖 、 体内 ZR+Z含量在幼穗分化二棱期下降 ,ABA含量在分蘖衰亡前上升 ,IAA含量变化与分蘖衰亡同步 ,而豫麦 49分蘖 、 体内的 3种激素含量变化与主茎同步。同时 ,豫麦 49分蘖 、 叶龄与主茎保持同步增长 ,其幼穗分化在二棱末期赶上主茎 ,最后成穗 ;豫麦 6 6分蘖 、 叶龄随植株发育与主茎差异在返青 (大约 2月 2 5日 )后拉大 ,幼穗分化速度在二棱期开始减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冬小麦 穗型 分蘖成穗 内源激素
下载PDF
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穗型优质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万代 樊树平 +2 位作者 晁海燕 王化岑 罗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研究了总施氮量 2 4 0kg/hm2 的条件下 ,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加追氮比例产量增加 ,品质改善 ,但不同穗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就多穗型品种而言 ,少施底氮 ,重施追氮 ,产量增加较多 ,形成时间、... 研究了总施氮量 2 4 0kg/hm2 的条件下 ,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加追氮比例产量增加 ,品质改善 ,但不同穗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就多穗型品种而言 ,少施底氮 ,重施追氮 ,产量增加较多 ,形成时间、评价值及曲线面积等品质指标明显改善 ;大穗型品种随追氮比例增大品质有所改善 ,但幅度较小 ,重施底氮 ,少量追氮 ,产量较高。试验结果显示 ,多穗型品种以氮肥基追比 5∶5或 3∶7为宜 ;大穗型品种以 7∶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基追比 穗型 小麦 产量 品质 品种
下载PDF
不同穗型冬小麦源库关系及源库性状改良 被引量:33
11
作者 雷亚柯 王辉 +1 位作者 宋美丽 魏艳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3-496,共4页
为了给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依据,以大穗型、中穗型和多穗型三种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减源、缩库处理和对粒叶比(粒数/旗叶面积,粒重/旗叶面积)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穗型冬小麦的源库特点及协调性。结果表明:①所有类型中,在顶三叶部分光合源亏... 为了给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依据,以大穗型、中穗型和多穗型三种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减源、缩库处理和对粒叶比(粒数/旗叶面积,粒重/旗叶面积)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穗型冬小麦的源库特点及协调性。结果表明:①所有类型中,在顶三叶部分光合源亏缺时剩下的光合源能力会加强,但还是不能完全弥补缺失的光合源的作用;②单个旗叶面积大小为大穗型>多穗型>中穗型,整株旗叶面积大小为多穗型>大穗型>中穗型;③库容研究中,整株粒数和整株粒重大小都依次为多穗型>中穗型>大穗型,库容潜力大小却依次为中穗型>多穗型>大穗型;④三类型的源库协调性大小依次为中穗型>多穗型>大穗型。鉴于各类型的特点,源库改良中应分别采取不同侧重点进行改良:大穗型品种应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减小旗叶面积),增加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提高株型紧凑度和源的光合效率;多穗型应增加穗下节长和其它部位的绿色面积,或从提高现有叶片的光合效率方面对源进行重点改良;中穗型除可采取多穗型的方法增源外,还可适当增大叶片面积,扩库方面可从增加籽粒饱满度以及增加可孕小花数等方面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穗型 源库关系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灌浆期碳氮代谢特点及其与源库的关系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文静 高松洁 +1 位作者 梁月丽 王国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2,共4页
豫麦 4 9号和豫麦 6 6号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在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 ,但豫麦 6 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 ,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 ,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开花后 ... 豫麦 4 9号和豫麦 6 6号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在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 ,但豫麦 6 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 ,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 ,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开花后 5~ 2 0d ,豫麦 4 9号旗叶NR活性高于豫麦 6 6号 ,开花后 2 0~ 35d内情况则相反。子粒中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 ,在整个灌浆期子粒淀粉积累速率豫麦 4 9号呈双峰曲线 ,豫麦 6 6号则表现为单峰曲线 ,而且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显示出豫麦 6 6号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型 小麦 品种 灌浆期 代谢特点 源库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下两种穗型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20
13
作者 武兰芳 欧阳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8-625,共8页
为给小麦栽培提供群体优化方面的依据,在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多穗型品种济麦20和大穗型品种维麦8号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旗叶的日光合总量和蒸腾总量没有显著变化,而倒3叶和倒... 为给小麦栽培提供群体优化方面的依据,在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多穗型品种济麦20和大穗型品种维麦8号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旗叶的日光合总量和蒸腾总量没有显著变化,而倒3叶和倒5叶的日光合总量和日蒸腾总量显著下降,并且多穗型品种济麦20的下降幅度大于大穗型品种维麦8号,济麦20的日光合总量明显小于维麦8号,日蒸腾总量明显大于维麦8号;植株各部位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辐射利用效率(RUE)均表现为多穗型品种济麦20显著低于大穗型品种维麦8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旗叶的WUE增加,倒3叶和倒5叶的WUE降低,两个穗型品种变化趋势一致。植株同一部位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在品种间和种植密度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但其气孔限值(Ls)均表现为多穗型品种济麦20低于大穗型品种维麦8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穗型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辐射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探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本普 李风云 +9 位作者 王勇 李秀云 张金邦 王继诰 杨立凯 张俊生 孙爱梅 李萌 唐宁 孙永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78-181,共4页
通过多年多点的高产攻关 ,对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重 ,但其分蘖成穗率低 ,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以获得理想穗数 ;多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多 ,但其分蘖成穗率高 ,... 通过多年多点的高产攻关 ,对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重 ,但其分蘖成穗率低 ,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以获得理想穗数 ;多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多 ,但其分蘖成穗率高 ,应适当减少播种量 ,既要获得足够穗数 ,又要防止倒伏 ;中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在穗足的条件下 ,争取穗重。中穗型品种 ,取得高产的机率高 ,因此 ,超高产育种 ,应选育中穗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高产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树丽 贺明荣 +1 位作者 代兴龙 周晓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76-1281,共6页
为了探讨实现冬小麦籽粒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途径,为制定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5"为试验材料,根据品种特性分别设置4个种植密... 为了探讨实现冬小麦籽粒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途径,为制定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5"为试验材料,根据品种特性分别设置4个种植密度("泰农18":135万苗.hm 2、270万苗.hm 2、405万苗.hm 2和540万苗.hm 2;"山农15":172.5万苗.hm 2、345万苗.hm 2、517.5万苗.hm 2和690万苗.hm 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运转分配、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总积累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籽粒氮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氮含量下降,花前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升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泰农18"的氮素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山农15"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总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泰农18"和"山农15"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270万苗.hm 2和345万苗.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种植密度 氮素吸收 分配利用 产量
下载PDF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素辉 尹燕枰 +7 位作者 李文阳 李勇 隋新霞 顾峰 梁太波 张体彬 王平 王振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06-2715,共10页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强势粒 弱势粒 淀粉 库强度
下载PDF
灌水对不同穗型小麦碳氮代谢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冯伟 罗毅 +3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永华 王晨阳 朱云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6-1041,共6页
为了给小麦节水栽培实践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次数对大穗型小麦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碳氮代谢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可以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豫麦66... 为了给小麦节水栽培实践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次数对大穗型小麦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碳氮代谢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可以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豫麦66较豫麦49具有明显优势。随着灌水次数增加,旗叶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降低,而在灌浆后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旗叶则表现相反。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在灌浆前期随灌水次数增加而降低,但在灌浆后期则与之相反。籽粒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增加灌水次数,积累高峰期推迟,且前期慢,后期快,在花后35 d豫麦66在灌一水、灌两水和灌三水处理下籽粒灌浆速率分别为0.96、1.24和1.07 mg/d,而豫麦49分别为0.94、0.39和0.36 mg/d。豫麦66与豫麦49号相比,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较低,淀粉及籽粒积累速率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和库活性较强,灌浆进程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灌溉 碳氮代谢 籽粒灌浆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成雨 李金才 +2 位作者 魏凤珍 屈会娟 郅胜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789-4790,4843,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氮素水平下小麦穗部籽粒发育变化规律,为小麦高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以大穗型小麦品种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周麦18为供试品种,设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80、2403、00 kg/hm^2,研究了2种不同穗型的...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氮素水平下小麦穗部籽粒发育变化规律,为小麦高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以大穗型小麦品种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周麦18为供试品种,设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80、2403、00 kg/hm^2,研究了2种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粒重、小穗单粒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供试品种在3个不同氮肥水平下小穗粒重、结实粒数随穗位的上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中下部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中上部与上部小穗;平均单粒重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小穗单粒重最大的穗位低于小穗粒重最大的穗位。对于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和结实粒数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对于多穗型品种,小穗粒重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小穗结实粒数的影响呈现出不明显的趋势。增施氮肥对提高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效应更明显。[结论]籽粒在穗部的位置决定了小麦穗部籽粒结实与物质积累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量化小麦穗部籽粒产量的调控途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小麦 穗型 穗部结实特性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光能利用和旗叶13C同化物分配特性及对补灌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小兰 于振文 +1 位作者 张永丽 石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745-3752,共8页
为明确不同穗型小麦冠层光能利用和^13C同化物分配特性的差异及对补灌水平的响应,以中穗型品种‘青农2号’和‘济麦22’、大穗型品种‘山农23’和‘山农30’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水(W0)、节水灌溉(W1,拔节期和开花期... 为明确不同穗型小麦冠层光能利用和^13C同化物分配特性的差异及对补灌水平的响应,以中穗型品种‘青农2号’和‘济麦22’、大穗型品种‘山农23’和‘山农30’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水(W0)、节水灌溉(W1,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65%和70%)和充分灌溉(W2,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85%和90%),研究了不同处理对两种穗型小麦冠层光能利用和旗叶^13C同化物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1处理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开花后2、11、20和31 d的叶面积指数、冠层PAR截获率和利用率均显著高于W0处理,再增加灌水至W2处理,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变化.^13C示踪表明,济麦22和山农23的W1旗叶^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比W0分别高159.34和171.1 g·hm-2,分配比例分别高6.5%和6.5%,与W2无显著差异;两种穗型品种W1的籽粒产量亦显著高于W0,与W2无显著差异.不同穗型品种比较,节水灌溉条件下中穗型品种在开花后2和11 d、大穗型品种在开花后20和31 d具有较高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和利用能力;中穗型品种济麦22旗叶^13C同化物在籽粒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比大穗型品种山农23分别低6.8%和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型 小麦 节水灌溉 光能利用率 ^13C同化物分配
原文传递
2种穗型冬小麦灌浆期籽粒糖含量及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天财 岳艳军 +3 位作者 查菲娜 宋晓 马冬云 王永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灌浆期间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灌浆期间籽粒糖含量呈一致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则呈一致上升趋势,籽粒中糖含量变化...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灌浆期间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灌浆期间籽粒糖含量呈一致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则呈一致上升趋势,籽粒中糖含量变化与淀粉合成关系密切。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10d内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低于豫麦49-198系,而在花后10d之后反高于豫麦49-198系;籽粒中蔗糖含量在花后20d内高于豫麦49-198系,而在花后20d之后则低于豫麦49-198系;与豫麦49-198系相比较,灌浆期间兰考矮早八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表现为前期低、后期高的变化特点,表明该品种在籽粒灌浆初期同化物供应充足,而在灌浆后期具有较强的转化利用同化物能力,从而为最终实现较高粒重提供了物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灌浆期 淀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