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squiterpenoids from Chloranthus spicatus (Thunb.) Makino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升平 张传瑞 +2 位作者 陈华东 廖尚高 岳建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892-1895,共4页
Two new sesquiterpenoids, namely 1β,4β-dihydroxy-5 α,8β(H)-eudesm-7(11)Z-en-8,12-olide (1) and 1β,4α-dihydroxy-5α,8β(H)-eudesm-7(11)Z-en-8,12-olide (2), along with six known ones, homalomenol A (3... Two new sesquiterpenoids, namely 1β,4β-dihydroxy-5 α,8β(H)-eudesm-7(11)Z-en-8,12-olide (1) and 1β,4α-dihydroxy-5α,8β(H)-eudesm-7(11)Z-en-8,12-olide (2), along with six known ones, homalomenol A (3), oplodiol (4), 5α,7α(H)-6,8-cycloeudesma-1β,4β-diol (5), oplopanone (6), 4β,10α-dihydroxyaromadendrane (7) and spathulenol (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Chloranthus spicatus (Thunb.) Makino,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anthus spicatus SESQUITERPENOID aerial parts NMR
原文传递
Sesquiterpenoids from Chloranthus spicatus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升平 陈华东 岳建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243-1248,共6页
Five new sesquiterpenoids (1-5), namely chlospicates A--E (1-5), along with ten known sesquiterpenoids and three known sesquiterpenoid dimer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Chloranthus spicatus. Their stru... Five new sesquiterpenoids (1-5), namely chlospicates A--E (1-5), along with ten known sesquiterpenoids and three known sesquiterpenoid dimer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Chloranthus spicatus. Their struc- 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anthus spicatus SESQUITERPENOIDS sesquiterpenoid dimers chlospicates A--E
原文传递
New Diterpenoids from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3
作者 Ya-Mei Li Bing Xiang +2 位作者 Xiao-Zheng Li Yong-Ming Yan Yong-Xian Cheng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CAS 2017年第3期263-267,共5页
Two new diterpenoids,neoorthosiphonones B and C(1 and 2),and one known diterpenoid,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eir structures including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Two new diterpenoids,neoorthosiphonones B and C(1 and 2),and one known diterpenoid,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eir structures including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compreh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es and X-ray crystallographic methods.No compound was found to inhibit fibronectin production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DITERPENOID Neoorthosiphonones B and C
下载PDF
猫须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许娜 许旭东 杨峻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I0012-I0016,共5页
猫须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通过查阅近十余年来关于猫须草研究的文献,对猫须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药理活性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总结。其中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烷基糖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 猫须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通过查阅近十余年来关于猫须草研究的文献,对猫须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药理活性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总结。其中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烷基糖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利尿、抗菌、排尿石、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学作用,以期为猫须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须草 黄酮类 酚酸类 萜类 抗炎 利尿 抗菌 排尿石
原文传递
肾茶对尿路结石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荣桂 沈文通 +1 位作者 郑兴中 许有容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 评价肾茶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 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肾茶治疗组和对照组。家兔做为输尿管动作电位改变的动物模型。临床上观察66 例尿路结石患者使用肾茶治疗疗效,6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肾茶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表... 目的 评价肾茶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 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肾茶治疗组和对照组。家兔做为输尿管动作电位改变的动物模型。临床上观察66 例尿路结石患者使用肾茶治疗疗效,6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肾茶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表明无毒性,家兔输尿管动作电位的频率和幅度增加,有排石利尿、抗菌止血作用。肾茶治疗组痊愈率(84% )和总有效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 结论 肾茶是一种治疗尿路结石的无毒副作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尿路结石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肾茶的传统应用调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姜帅 邹德志 +5 位作者 徐建平 白小荣 赵冬冬 李旻辉 和彦苓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9期980-987,共8页
肾茶为唇形科肾茶属Clerodendranthus植物,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从其传统药用调查,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为肾茶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茶文化的多样性研究... 肾茶为唇形科肾茶属Clerodendranthus植物,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从其传统药用调查,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为肾茶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茶文化的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传统应用调查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肾茶对Adenine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南南 田泽 +2 位作者 李玲玲 李国青 李瑞玲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以含0.75%Adenine饲料喂养,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大鼠,同时灌胃肾茶水提液(10,4g/kg)可有效地降低血清BUN、肌酐含量,并可改善贫血症状,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尿肌牙的排泄。这种促进毒性代谢产物排出的作... 以含0.75%Adenine饲料喂养,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大鼠,同时灌胃肾茶水提液(10,4g/kg)可有效地降低血清BUN、肌酐含量,并可改善贫血症状,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尿肌牙的排泄。这种促进毒性代谢产物排出的作用与其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肾功能衰竭 尿素氮 肌酐
下载PDF
肾茶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伊蕾 谭昌恒 +3 位作者 谭俊杰 赵雪梅 蒋山好 朱大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5期885-891,共7页
肾茶是唇形科肾茶属植物,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和胆结石。本文综述了肾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肾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肾茶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3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550-551,共2页
目的:观察肾茶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3 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 例)。治疗组采用肾茶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2 组治疗对水肿、蛋白尿、血浆白蛋白、总胆... 目的:观察肾茶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3 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 例)。治疗组采用肾茶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2 组治疗对水肿、蛋白尿、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的影响及停药后半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 ,较对照组(66.7% )有显著性差异(P< 0.05);半年内治疗组复发率为12.1% ,较对照组(46.7%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肾茶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泼尼松 肾病综合征 药物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猫须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照翠 郑庆霞 +3 位作者 吴海峰 马国需 许旭东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对猫须草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大孔树脂、MCI、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对其结构鉴定。结果从猫须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酸甲酯(... 目的对猫须草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大孔树脂、MCI、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对其结构鉴定。结果从猫须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酸甲酯(2),咖啡酸乙酯(3),丹参素(4),丹参素乙酯(5),迷迭香酸(6),迷迭香酸甲酯(7),迷迭香酸乙酯(8),isorinicacid(9),二氢松柏醇(10),二氢芥子醇(11),丹酚酸c(12),丹酚酸H(13),3’-O-(8"-Z-caffeoyl)rosmarinic acid methyl ester(14),黄芩素(15)。结论化合物2,4~5及9~15首次从猫须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猫须草 二氢松柏醇 二氢芥子醇 丹酚酸C 丹酚酸H
原文传递
民族药肾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永怡 吴家超 +3 位作者 李水萍 李妮励 黄永飞 林青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12-120,共9页
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属于药食同源类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份,具有清热祛湿、排石利水等功效。肾茶主要含有黄酮类、酚类、萜类、挥发油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 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属于药食同源类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份,具有清热祛湿、排石利水等功效。肾茶主要含有黄酮类、酚类、萜类、挥发油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调节肾功能、利尿排石、降低血尿酸、抗炎、抗氧化、抗菌、降血糖、降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就肾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肾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猫须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金雨 康龙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99-104,共6页
猫须草是一种对肾结石、尿路结石、胆结石、胆囊炎有特殊疗效的热带珍稀药用植物。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对猫须草的植物形态特征、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猫须草 肾茶 研究进展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肾茶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谭俊杰 谭昌恒 +2 位作者 陈伊蕾 蒋山好 朱大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08-611,592,共5页
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通过NMR及MS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5-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烷酮(2),orthosiphol F(3),siphonol B(4),白桦酯酸(5),2α-羟基齐墩果酸(6),2α,3α-二羟基-12-烯-28... 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通过NMR及MS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5-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烷酮(2),orthosiphol F(3),siphonol B(4),白桦酯酸(5),2α-羟基齐墩果酸(6),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7),委陵菜酸(8),蔷薇酸(9),熊果酸(10)和胡萝卜甙(11)。其中,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唇形科 黄酮 二萜 三萜
下载PDF
肾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岑小波 王瑞淑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7年第1期73-74,共2页
本文就肾茶对于正常小鼠有无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中剂量(5g/kg、10g/kg)肾茶能够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NK细胞活性,增加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数目... 本文就肾茶对于正常小鼠有无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中剂量(5g/kg、10g/kg)肾茶能够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NK细胞活性,增加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数目。但高剂量(20g/kg)肾茶却无此作用。肾茶对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无影响。总之,适宜剂量的肾茶能够全面提高正常小鼠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免疫功能 小鼠
下载PDF
肾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月婷 黄荣桂 郑兴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10期571-573,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茶煎剂对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 1(IL - 1β)的影响。 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 (MTT)法测定肾茶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系膜细胞IL - 1β蛋白水平。结果 :肾茶在 5 0 ... 目的 :探讨肾茶煎剂对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 1(IL - 1β)的影响。 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 (MTT)法测定肾茶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系膜细胞IL - 1β蛋白水平。结果 :肾茶在 5 0 μg/ml~ 2 5 0 μg/ml浓度范围明显抑制血清或脂多糖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 ,在相同浓度范围内能够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系膜细胞IL - 1β分泌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 结论 :肾茶对体外培养系膜细胞的增殖及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肾小球系膜 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慢性肾炎
下载PDF
肾茶多糖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锐 张泽俊 熊汝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45-151,共7页
研究纤维素酶提取肾茶多糖的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通过自由基清除及还原能力试验,测定肾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30(g/mL),酶用量2%,酶解pH3.90,酶解温... 研究纤维素酶提取肾茶多糖的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通过自由基清除及还原能力试验,测定肾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30(g/mL),酶用量2%,酶解pH3.90,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2 h,肾茶多糖提取率为12.51%。抗氧化活性研究中,肾茶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及还原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综合分析说明,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肾茶多糖的工艺有效、可行,所提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多糖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肾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柳丹萍 黄荣桂 《海峡药学》 2013年第11期56-60,共5页
肾茶是唇形科肾茶属植物,我国及东南亚国家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囊炎、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和其他一些疾病。历史悠久,毒性很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肾茶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和安全用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肾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毒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海南栽培肾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荣荣 梅文莉 +5 位作者 黄圣卓 李薇 周丽曼 赵友兴 于旭东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为了解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的化学成分,从海南栽培肾茶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丁香脂素(2)、3,4-二羟基苯乙醇(3)、甜橙素(4)、5,6,7,4′-四甲氧基黄酮(5)、5-羟基-6,7,3′,4′-四甲... 为了解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的化学成分,从海南栽培肾茶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丁香脂素(2)、3,4-二羟基苯乙醇(3)、甜橙素(4)、5,6,7,4′-四甲氧基黄酮(5)、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6)、6-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7)、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烷酮(8)、3,3′,5-三羟基-4′,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松脂素(10)和熊果酸(11)。化合物3、9和10为首次从肾茶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6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5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唇形科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肾茶开发利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建白 白旭华 蒋桂芝 《云南热作科技》 1998年第3期6-8,共3页
控制肾茶水提取液的投料量,在30min内浓缩至70°Bx膏状物、制固体饮料。肾茶粉和薏仁粉的混合物(1:1)调节到含水量20%,挤压膨化。或添加1%~2%β—CD掩蔽肾茶粉的苦味与不良气味,两者用于生产“保健茶”
关键词 肾茶 开发 保健茶
下载PDF
肾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小珍 晏永明 程永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9,共7页
采用色谱法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7'S,8'S)-8-epiblechnic acid diacetate(1)、threo-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 采用色谱法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7'S,8'S)-8-epiblechnic acid diacetate(1)、threo-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2)、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dehydrololiolide(4),3-hydroxy-4-oxo-7,8-dihydro-β-ionone(5)、3-hydroxy-7,8-dehydro-β-ionol(6)、3-hydroxy-5,6-epoxy-β-ionone(7)、loliolide(8)、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9)、erythr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10)、松脂醇(11)、(+)-丁香脂素(12)、(+)-(7R,7'R,7''R,7'''R,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8'-dineolignan-7'',7''',9'',9'''-tetraol(13)、fragransin B1(14)、fragransin B2(15)、fragransin B3(16)、sacidumol A(17)和5,6,7,3',4'-五甲氧基黄烷酮(18)。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除了化合物12和1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肾茶属中被分离得到。化合物1由于含有二个乙氧基,因此其可能产生于分离过程,我们采用ECD计算确定了其绝对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唇形科 量子计算 倍半萜 木脂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