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多囊肾病基因参与精子尾部组装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高婷 刘博 +4 位作者 熊明祥 李田田 续功权 唐启胜 李臻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39-644,649,共7页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多囊肾病基因(PKD2)在精子尾部组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例携带PKD2基因突变的非梗阻性无精症(NOA)患者的临床资料,Sanger测序验证该基因突变,对睾丸组织进行HE和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对正常人精子涂片...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多囊肾病基因(PKD2)在精子尾部组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例携带PKD2基因突变的非梗阻性无精症(NOA)患者的临床资料,Sanger测序验证该基因突变,对睾丸组织进行HE和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对正常人精子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KD2在精子的定位,利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检测PKD2在纤毛发育过程中的定位。结果该NOA患者PKD2基因存在c.1571T>A(P.I524N)杂合突变,其精子细胞尾部发育缺陷;PKD2主要定位于精子鞭毛起始部,与参与精子尾部组装及发育的重要蛋白Ac-Tubulin及γ-Tubulin存在共定位,在hRPE细胞纤毛发育过程中PKD2主要定位于纤毛的基体。结论本研究报道了1例全新的PKD2杂合突变的NOA患者病例,结果提示PKD2可能参与精子尾部的起始组装,为进一步研究精子鞭毛组装的机制提供了基础,PKD2基因c.1571T>A(P.I524N)杂合突变可能是无精症诊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病 非梗阻性无精症 基因突变 精子鞭毛
下载PDF
鼠Fscb/Cabyr双基因靶向敲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中泰 李彦锋 +3 位作者 刘晋祎 张勇 张军 毕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898-1906,共9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鼠Fscb/Cabyr双基因靶向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鼠FSCB和CABYR蛋白复合物在精子鞭毛运动和获能中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Cabyr基因全长序列,设计CRISPR/Cas9作用靶点,合成4条单链向导RNA(single-guide RNA,sgRN...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鼠Fscb/Cabyr双基因靶向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鼠FSCB和CABYR蛋白复合物在精子鞭毛运动和获能中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Cabyr基因全长序列,设计CRISPR/Cas9作用靶点,合成4条单链向导RNA(single-guide RNA,sgRNA),克隆入pUC57-T7-gRNA表达载体,获得sgRNA表达质粒。sgRNA和Cas9 mRNA体外转录后,将Cas9 mRNA和sgRNA以适当比例混合并注入C57BL/6J小鼠受精卵中,获得Cabyr基因敲除的初建鼠(F0)。PCR鉴定后,选取两只嵌合体雌鼠与背景鼠回交繁育,获得靶基因敲除F1杂合鼠,将其与前期已经建立的Fscb杂合鼠交叉繁育,获得Fscb/Cabyr(--/--)双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双基因敲除后小鼠精子中FSCB/CABY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首先获得7只(3只雄鼠,4只雌鼠)删除Cabyr基因片段并产生移码的F1代杂合鼠,将F1代杂合雄鼠与雌鼠交配,获得Cabyr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同时,以Fscb杂合小鼠与Cabyr杂合小鼠通过反复交叉繁育,最终获得Fscb/Cabyr(--/--)双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双基因敲除纯合子雄鼠睾丸及精子内FSCB和CABYR蛋白表达均消失,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精子主段内无FSCB、CABYR蛋白荧光表达。结论应用CRISPR/Cas9系统和杂合子交叉繁育成功获得Fscb/Cabyr(--/--)双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为进一步研究FSCB和CABYR蛋白复合物的功能奠定了动物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精子鞭毛 CRISPR/Cas9系统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fap43基因缺陷小鼠组织病理学研究
3
作者 余怡 王家雄 +4 位作者 马勇 许伟伟 王玮 李红 杨慎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31-937,共7页
目的观察Cfap43基因(cilia-and flagella-associated proteins 43)缺陷小鼠精子表型以及多个脏器组织病理学表现。方法使用CRISPR/Cas9技术生成Cfap43敲除小鼠,通过Sanger测序对繁殖后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选取同一批次的8周龄Cfap43缺... 目的观察Cfap43基因(cilia-and flagella-associated proteins 43)缺陷小鼠精子表型以及多个脏器组织病理学表现。方法使用CRISPR/Cas9技术生成Cfap43敲除小鼠,通过Sanger测序对繁殖后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选取同一批次的8周龄Cfap43缺陷小鼠Cfap43(-/-)与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Cfap43缺陷对小鼠精子表型以及附睾、睾丸、肾、肝、脾、肺、脑、小肠病理结构与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纯合突变小鼠有2 bp碱基的缺失,Cfap43基因缺陷小鼠附睾精子尾部出现短、粗、卷曲甚至尾部缺失等畸形。病理学观察可见Cfap43基因缺陷小鼠附睾管内成熟精子减少,睾丸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排布紊乱;电镜可见尾部结构排列紊乱;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精子头部的变形和浓缩未见明显异常。其他实质脏器如肾、肝、脾、肺、脑、小肠的病理形态与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Cfap43基因缺陷小鼠精子主要表现为鞭毛出现多种畸形,但对其他实质脏器病理形态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精子 精子鞭毛 Cfap43 组织病理
下载PDF
精子鞭毛轴丝结构相关基因异常与弱精子症
4
作者 谭光清 陈露杰 刘明兮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24-734,共11页
精子鞭毛轴丝是精子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参与鞭毛组装和运动调控的基因变异可导致精子活力降低,从而引起弱精子症(asthenozoospermia,ASZ)。常见的弱精子症包括两大类:(1)精子鞭毛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明显畸形,(2)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 精子鞭毛轴丝是精子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参与鞭毛组装和运动调控的基因变异可导致精子活力降低,从而引起弱精子症(asthenozoospermia,ASZ)。常见的弱精子症包括两大类:(1)精子鞭毛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明显畸形,(2)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perm flagella,MMAF)。弱精子症主要由轴丝组分编码基因变异所致,在过去的十年里,在揭示致病基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MMAF的遗传研究领域,中国和法国是两个涉及比较广的国家。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和Meta分析中国和法国关于MMAF的基因变异研究,纳入1796名不育男性参与者,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弱精子症患者中,DNAH1基因的突变比例显著高于法国(OR=4.97,95%CI=[1.70;14.49],P<0.01)。而CFAP43、CFAP44、CFAP251等基因在两国间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这一发现为理解弱精子症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精子症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 中国 法国 差异
原文传递
DNAH1基因突变引起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的不育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结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科 曲晓伟 +5 位作者 夏彦清 万锋 王雪 陈圆辉 张翠莲 郭海彬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DNAH1基因突变引起的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perm flagella,MMAF)不育患者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 目的探讨DNAH1基因突变引起的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perm flagella,MMAF)不育患者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39例MMAF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12例由DNAH1突变引起的MMAF患者为DNAH1阳性组,27例未提示DNAH1突变的MMAF患者为DNAH1阴性组,选择同一时期男女双方年龄匹配进行ICSI助孕治疗的100例精子形态正常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3组不育夫妇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治疗结局。结果39例MMAF患者均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其中12例患者检测到DNAH1基因突变,分别为10例复合杂合突变和2例纯合突变,另27例患者未检测到目前已知的引起MMAF的基因突变。3组患者夫妇均行ICSI助孕治疗,DNAH1阳性组、DNAH1阴性组和对照组在获卵数和MII卵子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08±5.32)枚、(9.59±3.98)枚和(10.44±6.33)枚,P=0.001;(14.58±5.18)枚、(6.78±3.38)枚和(8.32±5.31)枚,P<0.001],在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活产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由DNAH1突变引起的不育患者夫妇共接受12个取卵周期,形成第3天胚胎79枚,首次新鲜胚胎或复融胚胎移植共12次,获得10个亲生子代。结论对于由DNAH1基因突变引起的MMAF患者,ICSI助孕可以帮助其生育亲生子代,且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性 畸形精子症 精子注射 细胞质内 突变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 全外显子组测序 DNAH1基因
原文传递
SPEF2基因可变剪切体和功能性SNP鉴定及其与公牛精液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芳 罗国静 +3 位作者 鞠志花 王秀革 黄金明 徐银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为研究牛精子鞭毛2(SPEF2)基因在中国荷斯坦公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与精液品质的相关性,利用RTPCR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SPEF2基因的可变剪切体,同时利用PCR-RFLP(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中国荷斯坦... 为研究牛精子鞭毛2(SPEF2)基因在中国荷斯坦公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与精液品质的相关性,利用RTPCR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SPEF2基因的可变剪切体,同时利用PCR-RFLP(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公牛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到1个新转录本,命名为SPEF2-splice variant(SPEF2-SV),此转录本是从外显子2到外显子5之间缺失459 bp的新序列,预测编码1个含有1 618个氨基酸的蛋白。SPEF2基因的参考转录本在睾丸中高表达,而SPEF2-SV呈现低表达。在SPEF2基因第1内含子(邻近剪切位点附近140 bp)筛选到1个单核苷酸多态(SNP)突变位点(g.11043C>T),经ESEfinder 3.0软件预测发现该SNP改变了剪切因子结合蛋白SC35与靶序列的结合,它可能是产生异常转录本的重要原因。此SNP位点与中国荷斯坦公牛精液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射精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无显著相关,而与精子畸形率显著相关(P<0.05),其中等位基因对精子畸形的加性效应、显性和替代效应分别是-1.24%、-2.99%、-0.76%。结论:SPEF2基因表达受可变剪切机制的调控,而且其g.11043C>T突变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公牛精液品质选择的潜在功能性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鞭毛2基因 剪切增强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公牛 精液品质
下载PDF
CFAP65基因突变导致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的遗传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川 张学广 +3 位作者 王翔 袁桂萍 张朝良 杨镒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5-602,共8页
目的:探寻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MAF)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通过对1例典型的MMAF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可能的致病基因;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MMAF患者精液样本,明确其鞭毛超微结构特点;通过精子免疫荧光技术分析cilia... 目的:探寻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MAF)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通过对1例典型的MMAF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可能的致病基因;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MMAF患者精液样本,明确其鞭毛超微结构特点;通过精子免疫荧光技术分析cilia and flagella-associated protein 65(CFAP65)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该例患者存在CFAP65基因的一个纯合致病性突变c.2675G>A(p.Trp892*);扫描电镜发现该患者精子具有典型的MMAF特征,即表现为无尾,折尾,卷尾,短尾或不规则尾巴;透射电镜发现患者精子鞭毛"9+2"结构缺失和紊乱:精子鞭毛纤维鞘组装异常,伴有中心微管缺失和动力蛋白臂缺失。细胞免疫荧光提示该CFAP65基因在小鼠各级生殖细胞均有表达。结论:CFAP65基因参与了精子鞭毛结构的组装,其突变可引起MMAF表型而导致男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 全外显子测序 CFAP65基因突变 男性不育
下载PDF
特殊类型畸精子症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治疗结局分析
8
作者 孙军培 房建正 +1 位作者 孙雪萍 杨晓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特殊类型畸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中罕见病和单基因遗传疾病,本文探讨其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施ICSI治疗的特殊类型畸精子症患者,根据精子形态... 目的:特殊类型畸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中罕见病和单基因遗传疾病,本文探讨其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施ICSI治疗的特殊类型畸精子症患者,根据精子形态分为三组(圆头精子症、无头精子症和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三组患者基因检测均发现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比较三组患者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年龄、BMI、精子参数、成熟卵子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自然流产率)差异。结果:三组共34对患者夫妇,三组患者间年龄,BMI,MII卵子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头精子症的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圆头精子症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三组共34个取卵周期,其中4个取卵周期未形成可移植胚胎,形成可移植胚胎的30个取卵周期在第一个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得22例临床妊娠,最终活产20例,自然流产2例。无头精子症和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圆头精子症组(P<0.01),三组间自然流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圆头精子症患者实施人工卵母细胞激活依然有部分患者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低下。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和无头精子症患者可以通过ICSI取得相对较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精子症 圆头精子症 无头精子症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慎敏 张锋 李铮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精子鞭毛多发性形态异常(MMAF)是一种严重的精子鞭毛畸形,典型MMAF患者精子尾部出现缺失、短、卷曲、弯折和不规则等,从而导致精子活力严重不足;透射电镜观察鞭毛横断面出现中心微管缺失、纤维鞘和外层致密纤维结构紊乱、动力蛋白臂缺... 精子鞭毛多发性形态异常(MMAF)是一种严重的精子鞭毛畸形,典型MMAF患者精子尾部出现缺失、短、卷曲、弯折和不规则等,从而导致精子活力严重不足;透射电镜观察鞭毛横断面出现中心微管缺失、纤维鞘和外层致密纤维结构紊乱、动力蛋白臂缺失等超微结构缺陷。MMAF的遗传学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是目前该疾病临床与转化研究所关注的重点。MMAF的临床诊断缺乏统一标准和流程。本综述重点讨论了其诊断策略,为临床MMAF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 超微结构 男性不育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两例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男性不育症患者的DNAH1基因变异分析
10
作者 冯科 万锋 +6 位作者 夏彦清 杨科 曲晓伟 夏松 郭海彬 张翠莲 吴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对2例由严重弱精子症导致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致病性分析。... 目的对2例由严重弱精子症导致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致病性分析。结果全外显子测序显示例1 DNAH1基因存在c.2016T>G(p.Y672X)和c.6017T>G(p.V2006G)复合杂合变异;例2 DNAH1基因存在c.2610G>A(p.W870X)纯合变异,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会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DNAH1基因c.2016T>G(p.Y672X)和c.2610G>A(p.W870X)变异均为致病(PVS1+PM2+PM3+PP3)。结论2例患者可能均为DNAH1基因变异导致的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进而引起原发性男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H1基因 基因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 男性不育症
原文传递
外层致密纤维在Akap4基因缺陷致小鼠精子尾部多种形态异常中的作用
11
作者 黄凌龙 黄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7-1375,共9页
目的:探讨外层致密纤维(outer dense fobres,ODF)在Akap4基因缺陷引起小鼠精子尾部多种形态异常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Akap4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实验分为2组:成年Akap4基因缺陷雄鼠为实验组(n=7),成年野生型雄鼠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外层致密纤维(outer dense fobres,ODF)在Akap4基因缺陷引起小鼠精子尾部多种形态异常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Akap4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实验分为2组:成年Akap4基因缺陷雄鼠为实验组(n=7),成年野生型雄鼠为对照组(n=7),比较2组小鼠的体重和睾丸重量;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omputer aided sperm analysis,CASA)检测精子活动力,改良巴氏染色(modified pap staining)检测精子形态学,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检测精子尾部蛋白表达及定位,睾丸切片HE及PAS染色检测睾丸生精功能,透射电镜观察曲精细管超微结构。结果:Akap4基因缺陷小鼠精子总活动力为8.81%,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且无正常形态精子,尾部缩短与尾部卷曲比例达91.18%,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1),睾丸重量、睾丸生精功能、精子数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kap4基因缺陷精子的纤维鞘纵柱缺失,横肋柱结构部分残留,主段的3和8号ODF排列紊乱,与ODF2蛋白定位结果相符;睾丸中精子纤维鞘发育障碍,无正常纤维鞘结构形成,但未见异常膨大的精子尾部。结论:Akap4基因缺陷使纤维鞘横肋发育不良,纵肋的缺失引起3和8号ODF分离,"9+2"微管结构紊乱,使主段管腔异常膨大,导致小鼠精子尾部多种形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层致密纤维 精子尾部多种形态异常 Akap4 雄性不育 纤维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