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蚀电化学中的频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楚南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9,共9页
简要介绍了我们实验室中进行的电化学阻抗频谱(EIS)与孔蚀诱导期中电化学噪声(EN)的谱功率密度(SPD)的研究进展。通过引入定态过程稳定性条件,导出了具有2和3个时间常数EIS的法拉第导纳公式,将它们应用于EIS数据分析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简要介绍了我们实验室中进行的电化学阻抗频谱(EIS)与孔蚀诱导期中电化学噪声(EN)的谱功率密度(SPD)的研究进展。通过引入定态过程稳定性条件,导出了具有2和3个时间常数EIS的法拉第导纳公式,将它们应用于EIS数据分析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发展了混合电位下的EIS理论并成功地应用于界面型缓蚀剂研究。证明了孔蚀诱导期中EN的SPD的特征是:极低频率下为“白噪声”,在较高频率下则转变为f^n噪声,n的数值在2至4之间。导出了相应的理论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分析 电化学阻抗谱 电化学噪声
下载PDF
海雾的遥感光学辐射特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郝增周 潘德炉 +1 位作者 龚芳 朱乾坤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20-2426,共7页
为实现海雾的卫星自动监测,利用大量AVHRR3/NOAA17卫星观测数据,比较不同目标物(海雾区、不同云系及晴空下垫面)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辐射特性差异,统计分析了海雾的遥感光学辐射特性。结果表明,海雾区三通道反射率满足RCh1>RC... 为实现海雾的卫星自动监测,利用大量AVHRR3/NOAA17卫星观测数据,比较不同目标物(海雾区、不同云系及晴空下垫面)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辐射特性差异,统计分析了海雾的遥感光学辐射特性。结果表明,海雾区三通道反射率满足RCh1>RCh3a>RCh2,甚至出现RCh3a>RCh1>RCh2,不同于其它目标物(RCh1>RCh2>RCh3a)。运用Streamer辐射传输模式模拟了海雾、不同云系在卫星高度处的三通道反射率特性,从理论上进一步验证了海雾所具有的光学辐射特性,同时指出,Ch3a的反射率对粒子粒径的响应明显,即粒子粒径越小,Ch3a的反射率越高。通过米氏散射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光学辐射特性 光谱分析 辐射模拟 海雾
原文传递
腾冲火山区微震类型与波谱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建庆 蔡绍平 +3 位作者 秦嘉政 蔡明军 刘学军 陈敏恭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利用腾冲火山地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微震资料 ,对发生于火山区内及附近地区的 2 4个微小地震事件进行波谱分析。采用布龙模式计算震源参数。研究这些微震震源参数 ,显示位于火山区南部的热海和马鞍山一带应力降较高 ,平均达 41bar,... 利用腾冲火山地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微震资料 ,对发生于火山区内及附近地区的 2 4个微小地震事件进行波谱分析。采用布龙模式计算震源参数。研究这些微震震源参数 ,显示位于火山区南部的热海和马鞍山一带应力降较高 ,平均达 41bar,其它地区应力降较低 ,平均在 0 1~ 4bar之间。反映了该地区应力场背景较高 ,主要以小震群、微破裂及汽爆等方式释放应力。通过对微地震记录事件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将腾冲火山地区微地震事件划分为四个类型 ,即包络型、汽爆型、高频型和震群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分析 微震类型 腾冲火山区 地震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石灰灰浆的光谱分析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照军 王继英 +1 位作者 王文佳 杨蕊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共6页
石灰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墓葬、城墙、堤坝等古代建筑工程中。古人还在石灰灰浆中添加糯米浆、动物血液、植物汁液、红糖、桐油、纸筋、秸草等有机材料以增进其性能。此外,中国古代还使用石灰、粘土和砂... 石灰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墓葬、城墙、堤坝等古代建筑工程中。古人还在石灰灰浆中添加糯米浆、动物血液、植物汁液、红糖、桐油、纸筋、秸草等有机材料以增进其性能。此外,中国古代还使用石灰、粘土和砂石组成现在称为"三合土"的混合石灰材料以构筑墓葬、城墙和水利工程等建筑墙体。在古建筑遗址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中,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必须对古建筑修建所采用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综述了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石灰灰浆的分析中所采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其它一些分析技术,讨论了各种分析技术的用途、优势和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石灰灰浆 光谱分析 糯米灰浆
下载PDF
La(1-x)Pr_xP_5O_(14)晶体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于亚勤 周誓红 张思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用水热法研究了La1 xPrxP5O14 (LaPrPP) (0 <x<1,原子百分含量 )晶体的生长 ,测定了La0 .2 Pr0 .8PP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晶体的密度为 3.2 7g/cm3 ,分解温度为 915℃。分析了室温下晶体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 用水热法研究了La1 xPrxP5O14 (LaPrPP) (0 <x<1,原子百分含量 )晶体的生长 ,测定了La0 .2 Pr0 .8PP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晶体的密度为 3.2 7g/cm3 ,分解温度为 915℃。分析了室温下晶体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荧光和红外光谱 ,利用Judd Ofeld理论计算了PrPP和La0 .2 Pr0 .8PP晶体中Pr3 + 的实验振子强度 ,得到一些规律性结果 ,观察到Pr3 + 的3 P0 —3 H6跃迁的红色发射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晶体生长 结构 光谱 La1-xPrxP5O14晶体 研究
下载PDF
中国芦荟化学成分研究──芦荟大黄素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尚德 关雄泰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4年第2期52-54,共3页
首次报道湛江地区徐闻县打银村产的芦荟主要有效成分,并通过化学和光谱分析(MS、1H-NMR、IR、UV)鉴定其结构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结构鉴定 首次 化学成分 中国芦荟 有效成分 MS 湛江地区 分离 徐闻县
下载PDF
相位法曲面三维全场无接触检测的研究
7
作者 曹康 张慧渊 +2 位作者 周贤宾 曹起骧 钟约先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4-79,共6页
采用光学函数分析法和傅里叶频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相位法曲面三维全场无接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点。在分析条纹类测量图象的幅频待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被测曲面调制栅线图象的精确解相和三维信息的求解,从而建立了计算机曲面三维自... 采用光学函数分析法和傅里叶频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相位法曲面三维全场无接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点。在分析条纹类测量图象的幅频待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被测曲面调制栅线图象的精确解相和三维信息的求解,从而建立了计算机曲面三维自动检测系统,并应用于汽车覆盖件的检测,获得较好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相位法 频谱分析 曲面检测
下载PDF
喷墨打印半色调混合像元的反射光谱形态特征研究
8
作者 田全慧 刘志宏 +2 位作者 刘士伟 张建青 刘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对不同的半色调混合像元比例通过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后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光谱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选择反射光谱形态指标,分析了125组不同半色调混合比例下光谱混合像元反射光谱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半色调混合元的光谱... 对不同的半色调混合像元比例通过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后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光谱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选择反射光谱形态指标,分析了125组不同半色调混合比例下光谱混合像元反射光谱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半色调混合元的光谱形态指标与半色调混合像元的比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选择分析的4个光谱形态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按照0.05及以上置信水平和相关系数>0.9的条件对光谱形态指标进行剔除,确定了不同基色不同特征波段中的有效光谱形态指标;在不同波段范围内,各光谱形态指标随半色调混合像元比例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性;使用回归分析,各基色特征波段的光谱形态指标与半色调混合比例符合一次线性与二次多项式关系,R^2可达到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光谱特征 光谱形态 反射光谱 喷墨打印
下载PDF
微波二极管变频器的频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学刚 吴万春 李海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89-92,共4页
本文采用频域延拓交调波平衡法(FDCIBM)分析微波二极管变频器,讨论了本振(LO)和中频(IF)(或LO和射频(RF))输入均为大信号时的变频器分析,推导了上、下变频器统一的频域交调波平衡方程,并给出了一个微波巴伦二极管上变频器的分析和测量结果.
关键词 非线性电路 频域分析 微波变频器
下载PDF
Synthesis,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Organotin(IV) complexes with <i>ortho</i>-vanillin-2-hydrazinopyridine (VHP)
10
作者 Norrihan Sam Md Abu Affan +2 位作者 Md Abdus Salam Fasihuddin B. Ahmad Mohd Razip Asaruddin 《Ope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12年第2期22-27,共6页
Five new organotin(IV) complexes of ortho-vanillin-2-hydrazinopyridine hydrazone with formula [RnSnCl4–n(VHP)] [R = Me2, n = 2 (2);R = Ph2, n = 2 (3);R= nBu2, n = 2 (4);R = nBu, n = 2 (5) and R = 1, n = 0 (6)] have b... Five new organotin(IV) complexes of ortho-vanillin-2-hydrazinopyridine hydrazone with formula [RnSnCl4–n(VHP)] [R = Me2, n = 2 (2);R = Ph2, n = 2 (3);R= nBu2, n = 2 (4);R = nBu, n = 2 (5) and R = 1, n = 0 (6)]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direct reaction of ortho-vanillin-2-hydrazinopyridine hydrazone [(VHP), (1)], base and organotin(IV) chloride(s) in absolute methanol. The hydrazone ligand [(VHP), (1)] and its organotin(IV) complexes (2-6)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UV-Visible, FT-IR and 1H NMR spectral studies. Spectroscopic data suggested that in the complexes (2-4), the ligand (1) acted as a neutral bidentate ligand and is coordinated to the tin(IV) atom via the azomethine nitrogen and pyridyl nitrogen atoms, whereas the ligand (1) acted as a uninegative tridentate ligand and coordinated to the tin(IV) atom through phenolic-O, azomethine-N and pyridyl-N atoms in complexes (5-6). The toxicity of the ligand (1) and its organotin (IV) complexes (2-6) were determined against Artemia salina. Organotin(IV) complexes showed moderate activity against Artemia salina. The ligand (1) and its organotin(IV) complexes (2-6) were also tested against four types of bacteria namely Bacillus cereus,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Enterobacter aerogenes. All organotin(IV) complexes and the free ligand (1) showed bette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bacteria. Among the organotin(IV) complexes (2-6), diphenyltin(IV) complex (3) showed higher activity against the four types of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zone Organotin(IV) COMPLEXES spectral analyses Toxicity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下载PDF
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s and Climatic Changes Since 15,000 a B.P.,Beijing Region
11
作者 朱日祥 顾兆炎 +3 位作者 黄宝春 金增信 魏新富 李春景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4年第8期984-990,共7页
A sediment sequence,from Fangshan in the Beijing Basin,has been sampled for paleomag-netic studies.The 1430 paleomagnetic samples possess a strong and stable magnetic remanence.A high-res-olution record of secular var... A sediment sequence,from Fangshan in the Beijing Basin,has been sampled for paleomag-netic studies.The 1430 paleomagnetic samples possess a strong and stable magnetic remanence.A high-res-olution record of secular variation in North China over the past 15 ka B.P.has been provided.Spectral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main periods of inclination,declination and relative intensity are about 1000,2000 and4000 a;800,1640 and 3300 a;and 820,1200,2200 and 3300 a;respectively.Two excursions have beendiscover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omagnetic intensity variations and the climatic changes hasbeen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 spectral analyses PALEOCLIMATE the Late PLEISTOCENE PEAT Fangshan
原文传递
配置SMA的预应力自复位混合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还阳 周绪红 +1 位作者 柯珂 贺修樟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3,共10页
为提升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将配置形状记忆合金(SMA)的预应力自复位混合节点引入钢框架结构。基于已有试验数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建立能准确模拟节点滞回性能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考虑预应力索和SMA螺栓断裂... 为提升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将配置形状记忆合金(SMA)的预应力自复位混合节点引入钢框架结构。基于已有试验数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建立能准确模拟节点滞回性能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考虑预应力索和SMA螺栓断裂失效的钢框架模型。通过静力推覆分析、非线性时程分析和易损性分析对配置SMA的预应力自复位混合钢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钢框架结构呈现出三折线旗帜形滞回特征,并具有优良的自复位性能;相较于仅配置预应力索的自复位钢框架结构,混合钢框架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倒塌性能和自复位性能,其倒塌裕度比提高50%,损伤裕度比最大提高55%。基于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进行非线性谱分析,证实了在结构中同时利用SMA螺栓和预应力索形成互补,可有效降低结构的非线性地震需求,从材料-结构一体化的视角揭示了混合钢框架的抗震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混合钢框架 形状记忆合金 材料-结构一体化 易损性分析 非线性谱分析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Cosic’s Resonance Recognition Model for Protein Sequences and Photon Emission Differentiates Lethal and Non-Lethal Ebola Strain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13
作者 Nirosha J. Murugan Lukasz M. Karbowski Michael A. Persinger 《Open Journal of Biophysics》 2015年第1期35-43,共9页
The Cosic Resonance Recognition Model (RRM) for amino acid sequences was applied to the classes of proteins displayed by four strains (Sudan, Zaire, Reston, Ivory Coast) of Ebola virus that produced either high or min... The Cosic Resonance Recognition Model (RRM) for amino acid sequences was applied to the classes of proteins displayed by four strains (Sudan, Zaire, Reston, Ivory Coast) of Ebola virus that produced either high or minimal numbers of human fatalities. The results clearly differentiated highly lethal and non-lethal strains. Solutions for the two lethal strains exhibited near ultraviolet (~230 nm) photon values while the two asymptomatic forms displayed near infrared (~1000 nm) values. Cross-correlations of spectral densities of the RRM values of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the genome of the viruses supported this dichotomy. The strongest coefficient occurred only between Sudan-Zaire strains but not for any of the other pairs of strains for sGP, the small glycoprotein that intercalated with the plasma cell membrane to promote insertion of viral contents into cellular space. A surpris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ross-spectral correla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 “spike” glycoprotein component (GP1) of the virus that associated the anchoring of the virus to the mammalian cell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Schumann resonance of the earth whose intensiti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incidence of equatorial thunderstorms. Previous applications of the RRM to shifting photon wavelengths emitted by melanoma cells adapting to reduced ambient temperature have validated Cosic’s model and have demonstrated very narrowwave-length (about 10 nm) specificity. One possible ancillary and non-invasive treatment of people within which the fatal Ebola strains are residing would be whole body application of narrow band near-infrared light pulsed as specific physiologically-patterned sequences with sufficient radiant flux density to perfuse the entire body volu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ic RESONANCE Recognition Model EBOLA Virus Fatal VS Asymptomatic Forms Ultraviolet VS Infrared Photon EQUIVALENTS Schumann RESONANCE Cross-spectral analyses of Viral Proteins
下载PDF
层理鞭枝藻藻红蓝蛋白裂合异构酶色氨酸环境的光谱探测
14
作者 周明 武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4-258,共5页
应用N-溴化琥珀酰亚胺(N-bromosuccinimide)研究了层理鞭枝藻藻红蓝蛋白裂合异构酶(PecE、PecF)色氨酸的化学修饰,用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探测了色氨酸化学修饰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微观环境,发现PecE和PecF的色氨酸都处在疏... 应用N-溴化琥珀酰亚胺(N-bromosuccinimide)研究了层理鞭枝藻藻红蓝蛋白裂合异构酶(PecE、PecF)色氨酸的化学修饰,用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探测了色氨酸化学修饰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微观环境,发现PecE和PecF的色氨酸都处在疏水区域或带负电荷区域,PecE的色氨酸残基更靠近分子表面.由于色氨酸是藻红蓝蛋白裂合异构酶的必需氨基酸,这些分析加深了解了色氨酸在藻红蓝蛋白裂合异构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红蓝蛋白 裂合异构酶 色氨酸 光谱探测
下载PDF
自升式钻井船桩腿疲劳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宝辉 李拓夷 +2 位作者 王铭飞 张大鹏 赵大鹏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11期241-249,共9页
对一艘200ft自升式钻井船桩腿的疲劳强度应用谱分析法进行了校核,以检验其桩腿的弦杆与撑杆是否拥有超过所要求的50年的疲劳寿命。首先应用SACS程序计算单位波幅下桩腿杆件节点上的应力范围;其次运用谱分析法对杆件进行疲劳分析,用... 对一艘200ft自升式钻井船桩腿的疲劳强度应用谱分析法进行了校核,以检验其桩腿的弦杆与撑杆是否拥有超过所要求的50年的疲劳寿命。首先应用SACS程序计算单位波幅下桩腿杆件节点上的应力范围;其次运用谱分析法对杆件进行疲劳分析,用波能谱密度函数描述海况,求出应力范围传递函数及热点应力响应谱,并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求出应力范围的分布及其循环次数;最后用迈纳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估算了节点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钻井船 桩腿疲劳 谱分析法 疲劳累积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