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研究 被引量:193
1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2 位作者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群落组成结构变化体现于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变化 ,不同恢复阶段各种组的优势地位不同 ,草本群落阶段与草灌过渡阶段 ,灌丛灌木阶段与灌乔过渡阶段 ,常绿落... 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群落组成结构变化体现于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变化 ,不同恢复阶段各种组的优势地位不同 ,草本群落阶段与草灌过渡阶段 ,灌丛灌木阶段与灌乔过渡阶段 ,常绿落叶阔叶林阶段与顶极群落阶段其居优势地位的种组分别为先锋种 ,次先锋种和过渡种 ,次顶极种和顶极种 ,种组替代规律是先锋种经次先锋种、过渡种最终被次顶极种和顶极种替代。随着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 ,群落高度 (0 6~ 16 9m)、盖度 (0 2 9~ 0 79)、显著度 (0 872 0~2 1 8981cm2 ·m- 2 )逐渐提高 ,而密度早期增大之后逐渐降低 (36 32 8~ 5 6 116株·hm- 2 ,5 6 116~ 2 372株·hm- 2 ) ;物种数 (16~ 5 0 )、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0 99~ 4 72 )、均匀度 (0 77~ 0 83)升高而生态优势度 (0 16~ 0 0 5 )降低 ;群落生物量 (3 4 9~ 87 4 5t·hm- 2 )逐渐积累增大 ;萌生株数减少而实生株数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 自然恢复 群落组成 群落结构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不同种组的耐旱适应性 被引量:35
2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把土壤 -植物 -大气视为一个连续体 ,通过研究喀斯特森林树种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吸水潜能、耗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初步评价各种组的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 ,水分平衡方式因种组而异 ,先锋种为高输入低输出高效率类型 ,次先锋种为中输... 把土壤 -植物 -大气视为一个连续体 ,通过研究喀斯特森林树种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吸水潜能、耗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初步评价各种组的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 ,水分平衡方式因种组而异 ,先锋种为高输入低输出高效率类型 ,次先锋种为中输入中输出较高效率类型 ,过渡种为较低输入中输出较低效率类型 ,次顶极种和顶极种为中输入、中输出中效率类型。先锋种、次先锋种耐旱适应性强于次顶极种和顶极种。同一种组内落叶阔叶树种耐旱适应性弱于常绿阔叶树种 ,证实了“喀斯特森林中落叶成分是对干旱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种组 耐旱适应性 贵州
下载PDF
大豆疫霉和苜蓿疫霉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正光 王源超 郑小波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2-548,共7页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分别扩增了Phytophthora sojae的5个菌株(Pg1、Pg2、Pg3、CN1和S317)和1个P. medicaginis (菌株44390)的ITS1与ITS2,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Bioedit软件中的neighbour-joining m...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分别扩增了Phytophthora sojae的5个菌株(Pg1、Pg2、Pg3、CN1和S317)和1个P. medicaginis (菌株44390)的ITS1与ITS2,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Bioedit软件中的neighbour-joining methods分析法将上述序列和Genbank中已登录的P. sojae、P. medicaginis、P. megasperma和P.trifolii等4个形态学种10个登录菌株的ITS1与ITS2碱基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是聚类组与形态学种有一定差别,4个种16个菌株分成7个聚类组。结果表明,分别属于同一形态学种且可聚为一组的不同个体之间的ITS碱基序列遗传相似性最高,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形态学上属于不同种的个体的ITS可以聚为一组。上述结果提示L41385可能不属于P. sojae, L41380可能属于是P. trifolii,P. megasperma仍是一个复合种。同时提示ITS DNA碱基序列可以区分形态学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HTHORA megasperma P.trifolii 形态学种 聚类组
下载PDF
人工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元素 蒋文兰 +1 位作者 洪绂曾 王堃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4期58-63,73,共7页
群落稳定性是人工混播草地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种间相容性、干扰活动和混播组分多样性等。种间相容性主要决定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以及牧草种的生活型和生态型特点;干扰活动主要来自放牧强度和频率,中度干... 群落稳定性是人工混播草地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种间相容性、干扰活动和混播组分多样性等。种间相容性主要决定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以及牧草种的生活型和生态型特点;干扰活动主要来自放牧强度和频率,中度干扰有助于混播群落的稳定性;混播物种多样性与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成正相关,但考虑混播功能群可能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群落稳定性 种间相容性 干扰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
原文传递
干扰对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卢爱英 张先平 +1 位作者 王世裕 王孟本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8,共6页
放牧等干扰会对亚高山草甸群落的外貌、结构及功能造成影响。为了揭示在外界干扰下云顶山草甸群落的变化规律,对云顶山草甸进行群落学调查,共取45个样方(1×1 m)。在此基础上,应用TW INSPAN对草甸群落进行数量分类;运用丰富度指数... 放牧等干扰会对亚高山草甸群落的外貌、结构及功能造成影响。为了揭示在外界干扰下云顶山草甸群落的变化规律,对云顶山草甸进行群落学调查,共取45个样方(1×1 m)。在此基础上,应用TW INSPAN对草甸群落进行数量分类;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不同程度干扰对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草甸划分为6个群丛,受干扰程度中等的群丛3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都最高,受干扰程度轻的群丛1次之,而受干扰程度较重的群丛6最低。同时干扰对该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群及不同物种的影响趋势是不一致的。随着干扰程度加重,灌木和豆科等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禾草中的部分种如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等对干扰响应不明显;毒草和一些杂草种类在群丛中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TWINSPAN数量分类 功能群
下载PDF
高原鼢鼠的干扰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宗文杰 江小雷 严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68-72,共5页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高寒草甸就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不同干扰强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对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干扰对草地植被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有重要影响;物种数在中...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高寒草甸就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不同干扰强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对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干扰对草地植被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有重要影响;物种数在中度干扰时达到最大(32种),依次为轻度干扰(20种)、重度干扰(16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功能群数在各干扰样地中没有变化,但功能群内物种数和功能群内Shannon指数变化显著,各功能群内物种数均在中度干扰时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
下载PDF
一类混合自适应遗传算法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宗敬群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18,共5页
在繁殖种群选择 ,生存策略中引入 Boltzmann生存择机制 ,并根据种群平均适应值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变异率 ,同时本文采用新的变异方式 ,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从而避免遗传算法中的过早收敛问题 ,同时和单纯形法相结合 。
关键词 混合自适应遗传算法 性能分析 目标函数 模拟退火算法
原文传递
兴化湾和闽江口海域春夏季鱼类区系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兆礼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4,141-144,共6页
为反映我国亚热带河口和海湾鱼类区系特点,作者于2008年春季(4月)和夏季(9月)在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采用单拖网进行鱼类学调查,并分析了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生态适应性等,进一步运用Ochilai相似性系数分析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相似性。... 为反映我国亚热带河口和海湾鱼类区系特点,作者于2008年春季(4月)和夏季(9月)在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采用单拖网进行鱼类学调查,并分析了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生态适应性等,进一步运用Ochilai相似性系数分析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相似性。结果表明,在兴化湾共捕获鱼类108种,其中春季出现48种,夏季出现81种。春季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关键种,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等是常见种;夏季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是关键种,赤魟(Dasyatis akajei)等是常见种。闽江口共捕获鱼类77种,其中春季出现36种,夏季出现57种。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优势种,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是常见种;夏季凤鲚是优势种,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等是常见种。温度适应上,兴化湾和闽江口鱼类均以暖水种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76.62%和75.00%,其余是暖温种;在盐度适应方面,则是沿岸种和近海种居多,分别占总种数的91.67%和87.01%。闽江口的河口种多于兴化湾。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相似度较高,而各自水体不同季节之间的相似度较低。由此推测,季节变化是导致兴化湾或闽江口鱼类种类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盐度差异是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 兴化湾 种类组成 鱼类区系 生态类群 相似性
原文传递
Impact of nitrogen addition on plant community in a semi-arid temperate steppe in China 被引量:20
9
作者 Ling SONG XueMei BAO +1 位作者 XueJun LIU FuSuo ZH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1期3-10,共8页
Increased nitrogen (N) deposition will often lead to a decline in species richness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but the shifts in functional groups and plant trait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in China. A field experimen... Increased nitrogen (N) deposition will often lead to a decline in species richness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but the shifts in functional groups and plant trait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in China.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Duolun, Inner Mongolia,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 addition on a temperate steppe ecosystem. Six N levels (0, 3, 6, 12, 24, and 48 g N/(m2-a)) were added as three applications per year from 2005 to 2010. Enhanced N deposition, even as little as 3 g N/(m2.a) above ambient N deposition (1.2 g N/(m2.a)), led to a decline in species richness of the whole community. Increasing N addition can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perennial bunchgrasses (PB) but decrease perennial forbs (PF), and induce a slight change in the biomass of shrubs and semi-shrubs (SS). The biomass of annuals (AS) and perennial rhizome grasses (PR) accounts for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total biomass. Species richness of PF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N addition rate but there was a little change in the other functional groups. PB, as the dominant functional group, has a relatively higher height than others.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 of each functional group to N addition have site-specific and species-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We initially infer that N enrichment stimulated the growth of PB, which further suppressed the growth of other functional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addition species richness BIOMASS functional group temperate steppe Duolun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vegetation in natural recovery process at Xiejiadian landslide after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9
10
作者 YANG Qing-wei LIU Shou-jiang +4 位作者 HU Cui-hua LIN Ye-bin ZHANG Bin LUO Ming-liang PENG Hui-l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9期1609-1620,共12页
Wenchuan earthquake on 12 May 2008 triggered numerous landslides, which disturbed vast areas of vegetation in northwest Sichuan. However, based on our primary field investigation at Xiejiadian landslide in July 2009, ... Wenchuan earthquake on 12 May 2008 triggered numerous landslides, which disturbed vast areas of vegetation in northwest Sichuan. However, based on our primary field investigation at Xiejiadian landslide in July 2009, we found an obvious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and then we made a hypothesis that, after earthquake, vegetation at this landslide might recover by itself.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a newly field investigation at Xiejiadian landslide during November 2014 to verify this hypothesis. We investigated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t total 56 sites(trees 4, shrubs 16 and herbs 36, respectively), and calculated the Schluter's variance ratio, important values, x2 test, associationcoefficient, Ochiai index, Pearson's and 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Species sharply increased to 84 species belonging to 66 genera and 54 families, forming a complete life form containing trees, shrubs, herbs, and ground layers while only herbs detected in 2009. Moreover, an overall positive and moderately related interspecies association was detected for most of species pairs. Of total 84 species, twenty five were identified as dominant species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positive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This study verified our proposed hypothesis of self-recovery of vegetation in landslide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and found Alnus cremastogyne, Rhus chinensis, Litsea cubeba, Vitis piasezkii and Anemone vitifolia would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during the continuing succession of vegetation at Xiejiadian landsl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recovery Interspecificassociation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 Wenchuanearthquake Xiejiadian landslide
下载PDF
青海湖鸟岛地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顺忠 陈桂琛 +2 位作者 周国英 韩有吉 孙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9,共4页
青海湖鸟岛地区草地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 6 3种 ,隶属 4 3属 ,19科 ,以北温带成分为主 ;从湖滨到典型地带性植被 ,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随着高度增加 ,物种多样性呈现倒U型变化 ,沿着水平梯度物种多样性基本上逐渐增加... 青海湖鸟岛地区草地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 6 3种 ,隶属 4 3属 ,19科 ,以北温带成分为主 ;从湖滨到典型地带性植被 ,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随着高度增加 ,物种多样性呈现倒U型变化 ,沿着水平梯度物种多样性基本上逐渐增加。可以分为禾草、豆科固氮植物、非禾本科草类和半灌木功能组 ,物种水平与功能组水平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79,0 4 36 ,0 0 19,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鸟岛 物种多样性 功能组
下载PDF
中条山东段森林乔木树种分布的环境梯度分析与种组划分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秋锋 康慕谊 刘全儒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06-1311,共6页
利用C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探讨了中条山东段森林植被中乔木树种分布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并根据树种在排序图上的相对位置,同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种组划分。结果表明,海拔梯度是影响乔木树种分布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土壤肥力和土... 利用C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探讨了中条山东段森林植被中乔木树种分布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并根据树种在排序图上的相对位置,同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种组划分。结果表明,海拔梯度是影响乔木树种分布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土壤肥力和土壤湿度指数也具有较大的作用。72个树种(含变种)归纳划分为6个种组,即低海拔暖湿型、中低海拔暖燥型、中低海拔温润型、中海拔湿沃型、中高海拔燥瘠型和高海拔冷湿型。每个种组内的树种在生态习性特别是在分布特征上显示出较大的相似性,介绍了各种组分布的生境特征。TWINSPAN分类结果与种组划分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海拔 CCA排序 TWINSPAN 种组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架鱼种组群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邱永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67-276,共10页
根据南海北部大陆架水深40—200米范围内200网次底拖网鱼类调查资料,计算125个鱼种在采样中同时出现的 Jaccard 群落系数,用聚类分析导出8个组群。分析鱼种组群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组群中所包含的鱼种具有相似的环境需求... 根据南海北部大陆架水深40—200米范围内200网次底拖网鱼类调查资料,计算125个鱼种在采样中同时出现的 Jaccard 群落系数,用聚类分析导出8个组群。分析鱼种组群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组群中所包含的鱼种具有相似的环境需求特性,从而按组群概括阐述了各鱼种的环境适应特点和分布区域。优势鱼种组群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广,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其余各组群的形成与一定的环境条件相联系,并沿等深线分布在特定水深范围内。陆架外缘环境因素的明显变化,成为大多数陆架鱼种分布的阻限。本研究还以鱼种组群为基础对群落格局作了反相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鱼种组群 大陆架 南海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发刚 王文颖 +1 位作者 陈志 王启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3,共6页
以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对植被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嵩草草甸草地退化导致植被稀疏、覆盖度下降、群落物种组成减少、群落中各功... 以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对植被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嵩草草甸草地退化导致植被稀疏、覆盖度下降、群落物种组成减少、群落中各功能群的比例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降低。退化草地封育自然恢复7年后,恢复最快的是一年生杂草,其次是禾草类;重度退化草地改建成人工草地7年后,禾本科植物仍然是群落中的优势类群,但原生植被中的优势功能群——莎草类在任何人工草地中没有出现;经相关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各群落之间种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退化草地经过多年的封育,或经松耙补播后逐步向原生植被方向演替;人工草地逐步向退化演替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安徽省乔木林固碳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世群 王书航 +1 位作者 陈月庆 邹婷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7期144-147,共4页
以安徽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为依据,对安徽省不同类型乔木林固碳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种乔木固碳能力依次为: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不同发育阶段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为: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过... 以安徽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为依据,对安徽省不同类型乔木林固碳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种乔木固碳能力依次为: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不同发育阶段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为: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过成熟林;不同优势树种组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不同优势树种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是:杉木林(马尾松林(杨树林;同时,得出相同龄组但不同优势树种或相同优势树种但不同龄组的乔木林固碳能力也不同,其中杉木的幼龄林固碳能力最大,达到19.75 t/(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固碳 林种 龄组 优势树种
下载PDF
贺兰山灰榆群落的种间关联、排序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源 康慕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0-165,共6页
贺兰山的灰榆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研究价值。在系统的样方调查基础上,对贺兰山灰榆群落类型及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灰榆群落的主要特征与海拔及地形因子相关。种间关联分析显示,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喜阳耐旱种组... 贺兰山的灰榆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研究价值。在系统的样方调查基础上,对贺兰山灰榆群落类型及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灰榆群落的主要特征与海拔及地形因子相关。种间关联分析显示,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喜阳耐旱种组和阴湿林下种组两组,灰榆与前者呈负相关,而与后者呈正相关。CCA排序将群落分为4个群丛,海拔和坡向是群落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针阔混交林群丛分布在高海拔的阳坡,落叶阔叶疏林群丛分布在中高位置的阴坡,灰榆-蒙古扁桃疏林分布在中低海拔的阳坡,灰榆疏灌林分布在最低海拔的阴坡。4个群落的空间分布位置、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差异显著。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贺兰山灰榆群落的重建和保育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蓄积量 种间关联 种组 群落类型 排序
原文传递
蚂蚁群落与栖境关系研究进展及新趋势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又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5-740,共6页
生物群落与栖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蚂蚁群落由于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分布以及具备的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是研究这种关系的理想对象。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蚂蚁物种多样性与栖境关系研究现状。介绍了蚂蚁功能... 生物群落与栖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蚂蚁群落由于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分布以及具备的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是研究这种关系的理想对象。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蚂蚁物种多样性与栖境关系研究现状。介绍了蚂蚁功能群划分以及在不同尺度上与栖境关系的应用研究,评述了功能群应用的限制。阐明了功能特征的定义以及基于形态特征和营养级方面的蚂蚁群落功能特征与栖境的研究,并对功能特征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境 蚂蚁群落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 功能特征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梁君 徐汉祥 王伟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905-5916,共12页
基于2010—2012年在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进行的8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资料,从鱼类分类学和生态类群等方面,结合多样性、资源密度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对该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海域共采集鱼类55种,隶属2纲12目32科44... 基于2010—2012年在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进行的8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资料,从鱼类分类学和生态类群等方面,结合多样性、资源密度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对该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海域共采集鱼类55种,隶属2纲12目32科44属。其中,鲈形目鱼类26种,占47.3%;趋礁性鱼类41种,占74.5%;暖温性、暖水性和冷温性鱼类分别为30、24和1种,其中暖水种约占所有偶见种的70%;定居种、近海洄游种和季节性种分别为27、24和24种;底层、近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分别占40.0%、36.4%和23.6%,其中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鳀科鱼类分别成为各水层的绝对优势种。所有调查站点鱼类平均生物量指数夏季最高(1043.7 kg/km2),春季最低;尾数密度指数春季最高(122×103尾/km2),冬季最低;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指数最高与最低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多样性的分析显示,Margalef丰富度(D)冬季最高,秋季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H')与Pielou均匀度(J')均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聚类和NMDS方法分析显示不同季节鱼类群落组成格局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鱼类资源结构受近海季节性洄游种类影响较大,鱼类分布季节动态多呈现洄游性更替节律,保护区内虽已出现鱼类多样性下降趋势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现象,传统经济种类的优越性在逐渐下降或边缘化,但独特的岛礁生境仍能很好地发挥着维持固有种类和提供良好栖息场所的优势,随着海洋牧场建设与一系列资源保护与修复措施,石首鱼科幼体已形成优势群体,而且保护区内出现大量小型饵料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 种类组成 多样性 生态类群 优势种
下载PDF
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种分布的环境梯度分析和种组划分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晓霞 江源 +2 位作者 刘全儒 和克俭 陶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18,共7页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景观尺度生境因子的测定与模拟,运用CCA排序分析研究区内高山、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综合TWINSPAN分类结果对五台山高寒草甸植物种进行了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五台山的高山...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景观尺度生境因子的测定与模拟,运用CCA排序分析研究区内高山、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综合TWINSPAN分类结果对五台山高寒草甸植物种进行了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五台山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分布地段,温度和太阳辐射是控制着草甸植物种分布的关键因子;2)依据草甸物种在CCA排序图上的分布位置,划分出高山冷干型、高山冷湿型、亚高山典型种、亚高山凉干型、亚高山凉湿型、山地暖干型和山地暖湿型几类物种,可以较好地指示研究区的生境特征;3)TWINSPAN划分结果与CCA划分的生态种组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SPAN CCA 种组 高山草甸 五台山
下载PDF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的划分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真 胡忠军 +6 位作者 史先鹤 任丽萍 盘家永 崔亮 陈来生 何光喜 刘其根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8,共12页
于2015年逐月对千岛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和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01种,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物种数全年占据优势。2015年平均生物密度为(1 285. 41±448. 43)×1... 于2015年逐月对千岛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和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01种,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物种数全年占据优势。2015年平均生物密度为(1 285. 41±448. 43)×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2. 75±0. 81) mg/L,月份间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 001)。浮游植物功能类群S1和H1在4个季节均具有较高的丰度比例,浮游植物功能类群B在春季和冬季具有比较高的丰度比例,功能类群J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占比较高,功能类群K在春季和秋季占比较高,TC功能类群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占比较高,M、LO、P功能类群在夏季和秋季具有较高的丰度比例,Y功能群和D功能群仅在冬季占比较高。CCA典范对应分析显示了各功能群与水温和营养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优势种 功能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