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保重点城市API指数的时空模态区域分异 被引量:39
1
作者 段玉森 魏海萍 +3 位作者 伏晴艳 高松 黄嵘 黄嫣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391,共8页
从区域空气污染监测、分析、预报研究与综合管理需求出发,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将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2004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2年逐日API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时空分布资料分解为模态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并对模态间... 从区域空气污染监测、分析、预报研究与综合管理需求出发,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将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2004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2年逐日API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时空分布资料分解为模态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并对模态间差异性进行了Morlet小波分析,研究其频谱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环保重点城市API指数时空模态区域分异体系.结果表明:以API指数作为评价指标,中国主要城市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全国47个重点城市可分为10个区域,分别代表不同的污染时空模态.EOF及Morlet小波方法将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API指数的时空分布清晰地表达出来,为空气污染区域分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由于城市空间分布稀疏,难以涵盖全国所有城市的空气污染信息,因此,区域划分体系合理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指数 时空模态 区域分异 经验正交函数 MORLET小波
下载PDF
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时空格局、驱动力与转型模式 被引量:39
2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68,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在空间上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减小,局部呈"条带状"和"抱团式"集聚;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变化、城镇化、差别化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转型周期呈现"S型"演化态势;各省市所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土地利用转型的中阶稳定态。研究结论:应选择差别化土地利用转型路径,塑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型 隐性形态 时空格局 驱动力 转型模式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聚类方法分析北京出租车出行量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37
3
作者 程静 刘家骏 高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7-1239,共13页
受城市资源配置、区域功能分化的影响,城市中居民的出行往往呈现出特定的模式和规律,而这种出行模式的背后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车辆GPS导航的广泛使用,以及车辆轨迹数据的大量获取,为分析城市居民出行模式及理解城市功能结构提... 受城市资源配置、区域功能分化的影响,城市中居民的出行往往呈现出特定的模式和规律,而这种出行模式的背后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车辆GPS导航的广泛使用,以及车辆轨迹数据的大量获取,为分析城市居民出行模式及理解城市功能结构提供了数据支撑。本文以道路分割城市得到的地块为研究单元,利用北京市一个月的出租车轨迹数据,对北京居民的出行模式及城市功能格局进行分析。在轨迹数据分析中,本文从轨迹数据中提取每个地块的出行量时间序列信息,然后采用结合时间序列距离度量和时间序列自身相关性的聚类方法,对出行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从而研究乘客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结合北京市POI数据,探讨了不同区域乘客出行规律和区域功能类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出租车出行量时间序列模式在工作日和周末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工作日的2个出行高峰与通常的通勤早晚高峰不同。由出行量所得的区域聚类结构,除具有重要交通枢纽功能的地块外,总体上以市中心为圆心大致呈同心圆分布,且距离市中心越远出行量越小。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北京市居民出行行为、辅助城市交通规划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数据 时空特征 城市功能结构 出行模式 时间序列聚类
原文传递
基于步态的人身份识别技术综述 被引量:8
4
作者 叶波 文玉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577-2580,2594,共5页
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和运动行为方面存在广泛的不同性,步态为人的身份识别提供了独特的线索。对于近年来日益受到普遍重视的基于步态生物特征的人身份识别专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分析了目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特点,并指出了存... 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和运动行为方面存在广泛的不同性,步态为人的身份识别提供了独特的线索。对于近年来日益受到普遍重视的基于步态生物特征的人身份识别专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分析了目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 步态识别 特征空间 时空模式
下载PDF
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 被引量:15
5
作者 石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黄海1977年5月至1981年11月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含量调查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调和分析和延迟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主要存在两种时空模态:第一模态... 根据黄海1977年5月至1981年11月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含量调查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调和分析和延迟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主要存在两种时空模态:第一模态是对海气氧通量、沿岸流、涡旋涌升流和温度、盐度场模态以及生物活性组分(BAC)氧化与光合作用、沉积物需氧量(SOD)季节变化的响应,空间分量为准三层垂直结构,时间分量季节变化位相垂直传播有两种形式:自表层向深层和由底层向浅层;第二模态是对离岸流、冷水团和温度、盐度模态以及生物活性组分氧化与光合作用、沉积物需氧量季节变化的响应,空间分量为五层垂直结构,时间分量季节变化位相自表层传播至底层约需3个月.黄海温度季节变化对溶解氧含量季节变化影响的敏感程度大于盐度.春夏季生物活性组分强耗氧、饱和溶解氧弱减氧作用的垂直差异以及沉积物需氧量强盛是出现夏季溶解氧含量垂直最大值现象的主要机制.在平均年度中,表层增氧月数多于减氧;10m层增减氧月数相同;20、30 m和底层增氧月数少于减氧.对于平均年度表层海气氧通量,黄海是"源",最大"源"通量出现在春季;渤海是"汇",最大"汇"通量出现在冬季.黄海溶解氧含量季节变化位相多迟于渤海约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溶解氧含量场 季节循环 时空模态 溶解氧含量垂直最大值分布 REOF分析 黄海
下载PDF
广西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天气类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潘润西 陈蓓 +4 位作者 莫雨淳 付洁 和凌红 周文强 陆晓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474,共10页
研究区域ρ(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天气类型的关系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基于2015—2016年广西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监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广西空气质量概况和污染的... 研究区域ρ(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天气类型的关系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基于2015—2016年广西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监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广西空气质量概况和污染的基本特征,采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方法表征了广西ρ(PM_(2.5))时空分布模态,统计了广西两年间24次区域范围(3个及以上连片城市)大气轻度及以上污染过程,分析了不同污染过程的天气类型和空气质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PM_(2.5)是广西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ρ(PM_(2.5))年均值呈北高南低的区域特征,月际变化基本呈正V字型分布;EOF分析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广西ρ(PM_(2.5))的时空结构主要有3种模态,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8.9%、5.7%和3.7%,基本反映了广西ρ(PM_(2.5))变化的时空模态的主要特征,桂林和玉林两年间的后向轨迹聚类很好地解释了第二和第三模态的南北浓度和东西浓度异常反相位分布特征;广西14个城市两年间PM_(2.5)区域性污染天气类型主要有10种,其中污染天气类型中占比较大的是弱冷高压脊型(24.4%)、均压场型(20.2%)、高压后部型(16.1%)和高压后部配合西南暖低压型(8.5%),是引发广西大范围大气污染的典型天气类型.研究显示,广西大气污染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南北输送特征,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过程 时空模态 经验正交函数 天气类型
下载PDF
移动对象多种运动参数在轨迹分类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进 江南 胡斌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50,共8页
轨迹分类是以训练轨迹的特征来预测未知轨迹的类标签,可进行可疑车辆识别、非法渔船检测和交通模式检测等重要应用。当前大多数轨迹分类方法只考虑速度和加速度这2个运动参数,且只利用简单的统计量(如均值、中值、最大值),不能充分挖掘... 轨迹分类是以训练轨迹的特征来预测未知轨迹的类标签,可进行可疑车辆识别、非法渔船检测和交通模式检测等重要应用。当前大多数轨迹分类方法只考虑速度和加速度这2个运动参数,且只利用简单的统计量(如均值、中值、最大值),不能充分挖掘轨迹的潜在特点,导致分类精度不高。针对该问题,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对象运动特征的轨迹分类方法。针对速度、加速度、曲率、方向和转角这5个运动参数,利用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变异系数和时间序列分析其中的自相关系数等,提取有区分力的全局运动特征;并从分割后的子轨迹中提取局部运动特征。对于方向和转角,引入方向统计学对其运动特征进行精确计算。实验表明本方法在船舶、野生动物和飓风数据集的分类精度达到了100%、80%和71.43%,实验验证了本方法构建的运动特征,在不同数据集下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轨迹 轨迹分类 运动特征 交通模式 支持向量机
原文传递
黄海表观耗氧量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石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1-328,共18页
根据黄海1977年5月至1981年11月逐月大面温度、盐度和溶解氧调查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调和分析和延迟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海表观耗氧量(AOU)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黄海年平均表观耗氧量场表层至30 m层为富氧状态;... 根据黄海1977年5月至1981年11月逐月大面温度、盐度和溶解氧调查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调和分析和延迟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海表观耗氧量(AOU)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黄海年平均表观耗氧量场表层至30 m层为富氧状态;底层为贫氧状态,涌升流、涡旋流对浅层年平均表观耗氧量场水平分布有显著影响,生物活性组分(BAC)耗-生氧作用是影响年平均表观耗氧量场水平与垂直差异的主要因素.黄海表观耗氧量场季节循环主要有两种时空模态:第一模态中涌升流、涡旋流、径向风应力、黄海暖流、沉积物需氧(SOD)以及营养盐调控的生物活性组分耗-生氧作用季节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模态空间分量为三层垂直结构分布,模态时间分量季节变化位相为自表层向深层与自底层向上层传播两种形态;第二模态中涡旋流、涌升流、纬向风应力以及营养盐调控的生物活性组分耗-生氧作用季节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模态空间分量为准四层垂直结构分布,模态时间分量季节变化位相为自表层至30 m层同步季节变化与自30 m层向底层传播两种形态.两种模态时间分量中周期分量是主要分量,贫、富氧期准对称季节分布.增氧过程多数出现在贫氧期,使得贫氧期向富氧期转变,耗氧过程多数出现在富氧期,使得富氧期向贫氧期转变,由此形成表观耗氧量模态季节周期循环过程.黄海春夏季溶解氧垂直最大值现象并不是物理-生物过程同步季节作用的结果,而是显著垂直差异的物理-生物-化学分量连续季节演变的综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表观耗氧量场 季节循环 时空模态 REOF分析 黄海
下载PDF
渤海夏季溶解氧与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时空模态 被引量:7
9
作者 石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根据渤海断面1978-2014年历年8月温度、盐度和溶解氧观测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最大熵谱和延迟相关等方法,研究了渤海夏季断面溶解氧含量和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时空模态.溶解氧含量主要存在4种时空模态:第一模态空间分量... 根据渤海断面1978-2014年历年8月温度、盐度和溶解氧观测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最大熵谱和延迟相关等方法,研究了渤海夏季断面溶解氧含量和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时空模态.溶解氧含量主要存在4种时空模态:第一模态空间分量主权重在10 m以深水体;时间分量均为显著线性低氧趋势周期年际变化和10a尺度跃变.第二、四模态空间分量主权重在5 m以浅水体及断面南端底层;时间分量均为显著线性高氧趋势周期年际变化和10a尺度跃变.第三模态空间分量主权重在10 m附近;时间分量为准平衡态周期变化和10a尺度跃变.表观耗氧量主要有4种时空模态:第一、二模态空间分量主权重在中层及底层;时间分量均为显著线性贫氧趋势周期变化和10a尺度跃变.第三、四模态空间分量主权重在5 m以浅水体及断面南端底层;时间分量均为显著线性富氧趋势周期变化和10a尺度跃变.生物活性组分耗氧与海流输送减氧过程是夏季溶解氧、表观耗氧量模态显著线性低氧、贫氧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影响因素,饱和溶解氧强增氧、生物活性组分光合作用生氧和海流输送增氧过程是夏季溶解氧、表观耗氧量模态显著线性高氧、富氧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渤海夏季深层水体中生物耗氧作用大于浅层水体中生物生氧作用,20 m以深水体中显著线性低氧、贫氧趋势快于20 m以浅水体的显著高氧、富氧趋势.生物活性组分氧化与光合作用是渤海夏季年际平均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分布以及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年际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盐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溶解氧 表观耗氧量 年际变化 时空模态 渤海
下载PDF
渔洋河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慧娟 陈梦源 +3 位作者 丁旭峰 涂婧 姚佳芮 贾毅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1期65-72,121,共9页
海洋河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分析该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不同区段的地质灾害形成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地质灾害113处,类型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时间上多发生在... 海洋河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分析该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不同区段的地质灾害形成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地质灾害113处,类型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时间上多发生在5—8月降雨充沛期,空间上具有沿河流两岸呈带状分布、沿交通道路呈线状分布、沿矿区和构造叠加区呈密集片状分布的特征。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受控于地质构造、斜坡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孕灾条件,而人类工程活动、降雨等诱发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根据孕灾条件和诱发因素的耦合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14个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分区,并归纳出软弱岩切层滑移型滑坡、硬岩夹软弱层顺层滑移型滑坡、沿基覆界面蠕滑—拉裂型滑坡、高陡硬岩拉裂—倾倒型崩塌、软硬岩互层软弱基座拉裂型崩塌、溶蚀—重力型岩溶塌陷、沟谷侵蚀基底型泥石流等7种地质灾害形成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时空分布 形成条件 破坏模式 形成模式分区 渔洋河流域
下载PDF
北黄海夏季溶解氧与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时空模态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5,共17页
根据北黄海夏季断面1976~2015年历年8月监测资料,采用时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黄海夏季断面溶解氧含量和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时空模态.溶解氧含量与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分别有3种主要时空模态,第一、二模态是近底层水体低氧、贫氧年际变... 根据北黄海夏季断面1976~2015年历年8月监测资料,采用时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黄海夏季断面溶解氧含量和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时空模态.溶解氧含量与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分别有3种主要时空模态,第一、二模态是近底层水体低氧、贫氧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分量,第三模态是混合层水体高氧、富氧年际变化主要影响分量.生物活性组分(BAC)耗-生氧与海洋环流输送增减氧过程是夏季溶解氧含量与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温跃层强度年际变化不是主要影响因素.2001年后,表层月海气氧通量年际变化由氧汇分布为主转变为氧源分布,表层溶解氧含量增大以及生物活性组分生氧作用增强年际变化是这种转变的原因.北黄海夏季断面年平均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空间分布相似性较低,夏季断面年平均温度、盐度以及沉积物需氧、风生环流是年平均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物活性组分耗-生氧过程是断面各层月平均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年际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变化是次要因素.由于断面水体低氧幅度与贫氧面积显著线性增大,与30多年前比较,黄海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场季节变化空间分布与时间形态已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溶解氧含量 表观耗氧量 年际变化 时空模态 时空分析 北黄海
下载PDF
考虑稀疏特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OD时空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浩然 许心越 +1 位作者 李建民 张安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85-3695,共11页
准确快速地获取城市轨道短时OD需求对城轨交通管理者及时获取乘客出行需求变化、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OD数据存在高维度稀疏特性,导致短时OD预测存在预测精度不高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预测准确性和时效性,考虑OD... 准确快速地获取城市轨道短时OD需求对城轨交通管理者及时获取乘客出行需求变化、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OD数据存在高维度稀疏特性,导致短时OD预测存在预测精度不高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预测准确性和时效性,考虑OD需求的时空特性和矩阵可分解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分解和动态模式分解的短时OD预测模型(STDMD)。该方法首先采用融合时间序列分解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时空分解模块,将原始数据分解为多个时空分量,提取时空特征;同时,利用动态模式分解预测模块通过奇异值分解截断数据矩阵的特征值,对数据进行降维去噪,并集成各分量预测结果,实现城市轨道OD的快速、精准预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采用北京地铁数据进行案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STDMD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短的预测时间,在预测精度上,比向量自回归模型、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时间正则化矩阵分解模型分别提高了5.0%,15.3%和17.9%;在预测时间上,比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分别缩短了95.7%和37.6%。STDMD模型各模块均可有效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STDMD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STDMD模型可为稀疏条件下的OD分析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时空特性 稀疏特性 动态模式分解 短时OD预测
下载PDF
融合多类时空轨迹特征的跨网络用户身份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红 朱焱 李春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20,共7页
随着位置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用户移动行为数据得到极大丰富,推动了基于时空数据的身份识别问题的相关研究。跨位置社交网络的用户身份识别,强调学习不同平台时空序列间的相关性,旨在发现同一用户在不同平台的注册账号。为解决现有研究... 随着位置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用户移动行为数据得到极大丰富,推动了基于时空数据的身份识别问题的相关研究。跨位置社交网络的用户身份识别,强调学习不同平台时空序列间的相关性,旨在发现同一用户在不同平台的注册账号。为解决现有研究面临的数据稀疏、低质量和时空不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双向时空依赖和时空分布的识别算法UI-STDD。该算法主要包含3个模块:时空序列模块通过结合成对注意力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来刻画用户移动模式;时间偏好模块从粗、细两个粒度定义用户个性化模式;空间位置模块挖掘位置点的局部和全局信息,量化空间邻近性。基于上述模块得到的用户轨迹对特征,UI-STDD利用多层前馈网络判断跨网络的两个账户是否对应于现实中的同一个人。为验证UI-STDD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3组公开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提高基于时空数据的用户身份识别率,F1值平均高于最优对比方法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身份识别 时空数据 移动模式 时间偏好 长短时记忆网络
下载PDF
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宏块编码模式预测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东 周敬利 +2 位作者 余胜生 郭红星 陈加忠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与以往的各种视频编码标准相比,H.264视频编码标准在编码效率上获得了最大50%的提高.但这是以提高编码的计算复杂度为代价的,其中运动估计和模式选择的计算复杂度最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宏块编码模式预测算法,该算法首先检... 与以往的各种视频编码标准相比,H.264视频编码标准在编码效率上获得了最大50%的提高.但这是以提高编码的计算复杂度为代价的,其中运动估计和模式选择的计算复杂度最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宏块编码模式预测算法,该算法首先检查根据时空相关性预测得到的模式,再根据相应的阈值判断是否结束模式选择过程,而不用对所有的模式进行全搜索.试验结果证明:在保持相近率失真性能的同时,该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编码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 H.264 编码模式 时空相关性 模式选择
下载PDF
提取热点区域的时空轨迹数据聚类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妍玲 韦晶闪 +3 位作者 赵雨萌 周俊芬 李景文 姜建武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年第13期129-138,共10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移动对象位置信息的急剧膨胀,信息数据已经复杂化和多样化起来,使得研究时空轨迹数据变得相当困难.因此,挖掘复杂多样的时空轨迹数据隐含信息已经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核心问题.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移动对象位置信息的急剧膨胀,信息数据已经复杂化和多样化起来,使得研究时空轨迹数据变得相当困难.因此,挖掘复杂多样的时空轨迹数据隐含信息已经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核心问题.研究发现时空轨迹数据具有分布不均匀和频率不稳定等特点,通过探究其构成方式,提出一种适合时空轨迹数据的预处理方式;同时,基于移动对象在运动中轨迹数据的时空变化,探寻研究对象的活动规律,并以此构建了热点区域发现和周期模式发现方法;最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划分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以2016至2019年白头鹎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的热点区域进行检测,实验结果与白头鸨真实活动轨迹相符,证明方法有效,可实现对移动对象活动规律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轨迹聚类 热点区域 活动周期
原文传递
基于门限自适应的H.264帧间模式快速选择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明 王宏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4-806,843,共4页
针对H.264/AVC运用基于率失真优化的全计算模式决策,引入巨大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门限自适应的帧间宏块模式快速选择算法。该算法利用视频序列图像帧间时空域相关性,并运用动态门限来提高判决准确度。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在无明... 针对H.264/AVC运用基于率失真优化的全计算模式决策,引入巨大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门限自适应的帧间宏块模式快速选择算法。该算法利用视频序列图像帧间时空域相关性,并运用动态门限来提高判决准确度。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在无明显降低编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了编码速度,平均缩短编码时间8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域 门限自适应 相关性 模式选择
下载PDF
基于CMIP6模式的乌江流域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梓延 姜彤 +3 位作者 王艳君 姜汕 周建 苏布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60,共8页
为了探究乌江流域未来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61~2014年中国区域逐日气象格点数据,对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SSPs情景(SSP1-1.9,SSP1-2.6,SSP4-3.4,SSP2-4.5,SSP4-6.0,SSP3-7.0,SSP5-8.5)齐全的全球气候模式(G... 为了探究乌江流域未来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61~2014年中国区域逐日气象格点数据,对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SSPs情景(SSP1-1.9,SSP1-2.6,SSP4-3.4,SSP2-4.5,SSP4-6.0,SSP3-7.0,SSP5-8.5)齐全的全球气候模式(GCM)进行了降尺度与偏差订正,在评估气候模式对乌江流域气温、降水模拟能力的基础上,预估分析了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末期(2081~2100年)流域气温与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21~2100年乌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季节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基准期(1995~2014),各情景下近期年平均气温增幅均在1℃左右,在中期、末期,年平均气温增幅最小为1.4℃和1.3℃(SSP1-1.9),最大为2.3℃和4.6℃(SSP5-8.5);夏季与秋季气温增幅多为同时期四季气温增幅中最小和最大;空间上,年、季平均气温增幅总体上呈现出由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②2021~2100年乌江流域的年、季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基准期,各情景下年降水变化率均在近期最小,末期最大;季节尺度,夏、秋季降水变化率最小,冬季降水变化率最大;空间上,春、冬两季降水变化率总体上从流域上游至下逐渐增大,秋季降水变化率分布特征与春、冬两季相反;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多呈现出中游变化率最大的特点。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SSPs 时空变化 CMIP6模式 乌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Hankel-DMD的城市交通事故风险时空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杰灵 史晨军 邓院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3,共6页
为解决城市交通事故风险时空分布预测任务中时空关联性捕捉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模态分解(DMD)的城市交通事故分析时空预测模型,模型利用总最小二乘法去除交通事故数据中的噪声,应用结合Hankel矩阵的动态模态分解模型(Hankel-DMD)捕... 为解决城市交通事故风险时空分布预测任务中时空关联性捕捉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模态分解(DMD)的城市交通事故分析时空预测模型,模型利用总最小二乘法去除交通事故数据中的噪声,应用结合Hankel矩阵的动态模态分解模型(Hankel-DMD)捕捉交通事故风险的时空关联性,对交通事故风险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DMD框架能够为高维预测任务提供低秩解决方案,从高维数据中捕捉时空关联性;Hankel-DMD模型在预测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统计学及机器学习等方法;Hankel-DMD模型产生的动态模态和特征值,对事故风险系统的时空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同时验证Hankel-DMD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风险 时空预测 动态模态分解 总最小二乘法 HANKEL矩阵
下载PDF
南黄海夏季低氧、贫氧长期时空演变与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9,共13页
根据1977—2016年历年8月南黄海断面标准层调查资料,采用时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黄海断面8月份低氧、贫氧长期时空演变与机制。溶解氧(DO)含量与表观耗氧量(AOU)年际变化分别有4种主要时空模态,溶解氧含量第一模态与表观耗氧量第一、... 根据1977—2016年历年8月南黄海断面标准层调查资料,采用时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黄海断面8月份低氧、贫氧长期时空演变与机制。溶解氧(DO)含量与表观耗氧量(AOU)年际变化分别有4种主要时空模态,溶解氧含量第一模态与表观耗氧量第一、二模态是断面海域显著线性低氧、贫氧趋势的主要影响分量,溶解氧第二~四模态与表观耗氧量第三、四模态为准平衡态长期变化。南黄海夏季低氧、贫氧变化的主要机制是生物活性组分(BAC)耗氧过程增多和增强,低氧和贫氧准平衡态长期变化的主要机制是生物活性组分、饱和溶解氧与海流输送的增减氧效应处于准平衡态状态。黄海冷水团中平均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存在显著线性低氧、贫氧趋势。南黄海夏季表层海气氧通量强度显著线性减弱,并且呈现“氧源”、“氧汇”相间变化。黄海夏季风生环流、海气氧通量强度逐渐减弱为黄海夏季低氧、贫氧发展提供了物理条件。目前黄海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场季节循环时空分布已经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溶解氧含量 表观耗氧量 低氧 贫氧 时空模态 南黄海
下载PDF
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区域对流层延迟时空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晏慧能 戴吾蛟 刘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4-107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ZTD时空建模方法,并利用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获取的ZTD数据,建立香港、云南、中国3个区域范围的ZTD时空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区域对流层延迟时空模型不仅精度明显高于Saastamoinen、EGNOS和UNB3m模型,...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ZTD时空建模方法,并利用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获取的ZTD数据,建立香港、云南、中国3个区域范围的ZTD时空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区域对流层延迟时空模型不仅精度明显高于Saastamoinen、EGNOS和UNB3m模型,而且建模过程简单,模型参数较少,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时空模型 天顶对流层延迟 区域对流层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