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渝地区空气质量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金自恒 高锡章 +3 位作者 李宝林 翟德超 许杰 李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79-4388,共10页
川渝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2018-2019年川渝地区128个城市站和71个县级站空气质量监测及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川渝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和不同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 川渝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2018-2019年川渝地区128个城市站和71个县级站空气质量监测及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川渝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和不同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的时空格局,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从较为宏观的尺度综合分析了川渝地区空气污染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川渝地区空气质量整体为良,主要污染物为O_(3),其次为PM_(10)和PM_(2.5)。盆地区与高原区的主要污染物分别为PM_(2.5)和O_(3);(2)AQI及PM_(2.5)、PM_(10)、NO_(2)呈“U”型变化,春冬季最高,夏秋季最低;O_(3)则在内部两区域都大致呈倒“U”型变化,但峰值分布时间与持续时长明显不同;SO_(2)和CO年内无明显变化;(3)各污染物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特征,AQI及PM_(10)、PM_(2.5)、NO_(2)、O_(3)的高⁃高聚集区分布在盆地西部、中部和南部;(4)川渝地区不同污染物所受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PM_(2.5)受风速、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与城镇化率等影响突出,PM_(10)主要受风速和相对湿度影响,O_(3)与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GDP以及植被状况(NDVI)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为川渝地区的空气质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的认识以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空气质量指数 时空分布 偏最小二乘法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减排潜力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晨怡 董会娟 耿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5,共13页
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等)是温室气体尤其是CH4排放的重要来源。基于此,该研究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21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30... 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等)是温室气体尤其是CH4排放的重要来源。基于此,该研究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21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30年和2060年的排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在处理方式层面,绝大多数城市不再以填埋为唯一垃圾处理方式,垃圾焚烧逐步替代填埋成为主流。②在排放量层面,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在2019年到达7940.66万t后趋于稳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的总碳排放量最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净碳排放量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且净碳排放量较高地区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呈现随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加的变化规律。③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碳排放量将于2030年达到6575万~9942万t;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仅甘肃兰州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碳排放达峰;垃圾分类对净零排放存在较大影响,如采取垃圾分类措施,大部分城市未来可实现碳中和。最后,作者提出城市生活垃圾“三步走”分级管理策略:对于仍采用填埋为主要处理方式的城市,应推动从填埋到焚烧的转型;对于已实现垃圾零填埋的城市,应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已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城市,应进一步减少垃圾产生并落实源头减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 时空分布 减排潜力 绿色低碳发展
下载PDF
根土微环境对早实核桃细根时空分布、养分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李晓蕊 翟长远 +5 位作者 张赟齐 齐建勋 陈永浩 张俊佩 侯智霞 苏淑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7,共9页
以长势基本一致且处于稳产期的‘新新2号’早实核桃(Juglans regia L.)后代为研究对象,按照小格子法将根土连续体划分为144个采样小区。于2022年每月采集根、土样品,测定细根生物量并构建二维空间分布图,研究细根形态指标、养分特征以... 以长势基本一致且处于稳产期的‘新新2号’早实核桃(Juglans regia L.)后代为研究对象,按照小格子法将根土连续体划分为144个采样小区。于2022年每月采集根、土样品,测定细根生物量并构建二维空间分布图,研究细根形态指标、养分特征以及土壤水、养质量分数并分析其对早实核桃细根时空分布、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早实核桃细根主要分布在垂直方向的0~0.4 m土层和距树干水平方向1.5 m范围内,占细根分布总量的80%。细根形态参数值(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养分质量分数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细根在微环境水平变异时差异不明显。夏、秋季细根形态参数值均显著高于春、冬季。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土壤全钾质量分数在整个空间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土壤含水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距树干距离越远含水率越低。土壤各养分质量分数的季节性差异较大,全氮质量分数在夏、秋季较高,在春季最低;全磷质量分数在春季最高;全钾质量分数在冬季最高;土壤含水率在秋、冬季最高。细根形态、养分质量分数与土壤全氮、全磷、含水率的关系更密切,相关性存在一定季节差异。细根生长在细微变异的环境下仍具有一定的趋水趋肥性。对早实核桃进行肥水精细化管理时,可根据根土的时空关系,在根区适时灌溉,季节性调整肥料养分,施肥则以氮、磷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实核桃 根土微环境 细根时空分布 细根养分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安徽省地级市碳排放时空分异及行业因素分解
4
作者 王佳雪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17,40,共10页
以2010-2020年安徽省下属16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收集并核算出各城市47个行业碳排放,接着利用K-means聚类将16市归为减排示范型城市、节能降碳型城市、传统耗能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四类,最后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对四类城市高碳排... 以2010-2020年安徽省下属16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收集并核算出各城市47个行业碳排放,接着利用K-means聚类将16市归为减排示范型城市、节能降碳型城市、传统耗能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四类,最后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对四类城市高碳排放行业进行驱动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安徽省碳排放区域不均衡性突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16市共有的高碳排放行业,且是碳排放增量的重要贡献者;产出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人均生产低碳程度和能源强度则对碳排放具有促降效应;对多数高碳排放行业,产出规模的促增效应和产出碳强度的促降效应逐年增加。建议安徽省需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政策与计划、完备高碳排放行业达峰方案、加速传统化石燃料能源转型、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时空分布特征 K-MEANS聚类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