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山区典型森林土壤的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9
1
作者 邵方丽 余新晓 +1 位作者 杨志坚 郑江坤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1-591,共11页
根据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的分布设置采样点,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相对丰富,严重缺磷,养分整体表现为中等变异.从CCA排序结果看,环境对养分变异... 根据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的分布设置采样点,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相对丰富,严重缺磷,养分整体表现为中等变异.从CCA排序结果看,环境对养分变异的影响程度及因子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10cm、10—20cm土层养分的影响因子相似,主要为坡位、海拔、0—20cm土层含水量及容重;20—40cm土层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位、海拔、0—40cm土层含水量及容重;40—60cm土层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该土层的pH值.对不同养分指标而言,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位、土壤含水量、海拔及林分类型;速效钾主要受土壤厚度影响;其它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小.环境因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显示,其在总体上解释了83.33%的养分变异,其中土壤相关因子解释了50.37%,地形因子解释了7.96%,二者的耦合作用解释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环境因子 CCA
下载PDF
Neural Network Ensemble Residual Kriging Application for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被引量:37
2
作者 SHENZhang-Quan SHIJie-Bin +2 位作者 WANGKe KONGFan-Sheng J.S.BAILEY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9-296,共8页
High quality, agricultural nutrient distribution maps are necessary for precision management, but depend on initial soil sample analyses and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To examine the methodologies for and explore the c... High quality, agricultural nutrient distribution maps are necessary for precision management, but depend on initial soil sample analyses and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To examine the methodologies for and explore the capability of interpolating soil propertie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ensemble residual kriging, a silage field at Hayes, Northern Ireland, UK, was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with all samples being split into independent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data sets. The training data set, comprised of five soil properties: soil pH, soil available P, soil available K, soil available Mg and soil available S,was modeled for spatial variability using 1) neural network ensemble residual kriging, 2) neural network ensemble and 3) kriging with their accuracies being estimated by means of the validation data sets. Ordinary kriging of the residuals provided accurate local estimates, while final estimates were produced as a sum of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ensemble estimates and the ordinary kriging estimates of the residuals. Compared to kriging and neural network ensemble,the neural network ensemble residual kriging achieved better or similar accuracy for predicting and estimating contour maps. Thu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NN ensemble residual kriging was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geo-statistical models that were usually used for interpolation of a data set in the soil scienc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 neural networks ensemble RESIDUAL soil properties spatialvariability
下载PDF
森林土壤空间变异性及其样本容量的确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清云 曾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54-56,共3页
在森林中多剖面多土层取土样测定结果表明 ,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渗透性能 (稳渗率 )、有机质、p H值等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且垂直方向上的变异大于水平方向。由于各因子在垂直方向的变异规律不尽相同 ,所以 ,只有根据误差理... 在森林中多剖面多土层取土样测定结果表明 ,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渗透性能 (稳渗率 )、有机质、p H值等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且垂直方向上的变异大于水平方向。由于各因子在垂直方向的变异规律不尽相同 ,所以 ,只有根据误差理论确定出每层所需的样品容量 ,才能保证不同土层间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开展这一研究对指导合理取样和决定样品容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空间变异性 样本容量
下载PDF
盐源县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冰 冯浪 +5 位作者 李启权 王勇 陈玉蓝 罗琳 王昌全 杨娟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5,共8页
为明确盐源县植烟土壤中量元素的状况,运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壤交换性钙镁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钙镁的均值分别为2 507.14和210.66 mg/kg,总体含量丰富。在空间结构上,土壤交换性钙的块金系... 为明确盐源县植烟土壤中量元素的状况,运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壤交换性钙镁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钙镁的均值分别为2 507.14和210.66 mg/kg,总体含量丰富。在空间结构上,土壤交换性钙的块金系数为24.398%,空间自相关性较强,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土壤交换性镁的块金系数为37.293%,空间自相关性为中等水平,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土壤交换性钙高于东部,南部土壤交换性镁高于北部。对交换性钙来说,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最大,能够解释27.7%钙含量的空间变异,其次是土壤类型、有机质和前茬作物;对交换性镁来说,前茬作物的影响最大,能够解释15.2%镁含量的空间变异,其次是土壤颗粒组成和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县 植烟土壤 交换性钙 交换性镁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度日因子空间变化(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金平 张万昌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4-711,共8页
度日模型以冰川/积雪消融与正积温的线性关系为基础,因其简单易用且性能卓越而被广泛应用于冰川与积雪径流研究。然而,度日因子,作为模型中最重要的参数,很难获取空间分布数据,尤其在海拔较高和地形极其复杂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随着分布... 度日模型以冰川/积雪消融与正积温的线性关系为基础,因其简单易用且性能卓越而被广泛应用于冰川与积雪径流研究。然而,度日因子,作为模型中最重要的参数,很难获取空间分布数据,尤其在海拔较高和地形极其复杂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随着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对度日因子的空间分布数据的需求已成为研究冰川消融领域的挑战性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基于实际观测的冰川度日因子估算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分布式度日因子数据。其中,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内或周围已观测冰川的地形因子与度日因子高度相关性被充分考虑。最后,利用不同冰川朝向的雪线进行间接验证本研究得到的分布式度日因子。本工作表明,基于实际观测的度日因子,采用充分考虑地形因素的回归模型及改进的滤波算法可以很好地重建雅鲁藏布江流域空间分布的度日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下游的冰川度日因子比上游和中游低,可能是由于上游和中游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导致降雨较少以及太阳辐射较多。为了能更好地估算冰川融水径流和管理水资源,分布式的冰川度日因子重建及验证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度日因子 雅鲁藏布江流域 地形因子 空间变化
下载PDF
簸箕李灌区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伍靖伟 杨金忠 +1 位作者 陆垂裕 房本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0年第4期10-12,共3页
采用圭夫渗透仪测定簸箕李灌区的土壤田间饱和水力传导度 ,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空间变异特性 ,并比较其分析结果 ,认为该灌区土壤呈现较大的随机变异性 ,具有空间变异结构 ,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空间变异性有一... 采用圭夫渗透仪测定簸箕李灌区的土壤田间饱和水力传导度 ,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空间变异特性 ,并比较其分析结果 ,认为该灌区土壤呈现较大的随机变异性 ,具有空间变异结构 ,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空间变异性有一定缺陷 ,地质统计学则比较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空间变异性 水力传导度 灌区
下载PDF
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聂俊华 李成元 +2 位作者 王一川 张民 马丽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68-72,共5页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的砂质壤土及砂质粘壤土的部分物理特性,在二维空间平面上的空间变异结构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分布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具有相关性,当观测点间的距离超过某一范...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的砂质壤土及砂质粘壤土的部分物理特性,在二维空间平面上的空间变异结构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分布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具有相关性,当观测点间的距离超过某一范围,相关性则消失,此时才具备随机统计理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空异性 土物理性质 黄河 土壤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53
8
作者 连纲 郭旭东 +1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22,I0004,共12页
分析、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动态是区域土地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省横山县采集了254个耕层(0-20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了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形... 分析、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动态是区域土地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省横山县采集了254个耕层(0-20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了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因子进行回归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县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很低,变异性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差异显著,其中以水稻田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林地和灌木林地相对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次序为:水稻田>川地>梯田>坝地>荒草地> 坡耕地>林地>灌木林地。不同坡度分析表明.“0-3°”这一坡度等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坡度等级;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阴坡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要比阳坡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高程h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坡向的余弦值 COSα正相关,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和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 以及湿度指数(WI)正相关。利用相关环境变量及遥感指数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预测结果不甚理想,存在一个平滑效应,对于残差解释相对较低,须进一步研究以更好的解释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地利用 地形因素 遥感指数 空间变异 预测
下载PDF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Microparticles in Snowpit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 被引量:3
9
作者 ZHANG Yulana KANG Shichang +3 位作者 ZHANG Qianggong CONG Zhiyuan ZHANG Yongjun GAO Tangu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15-25,共11页
The work presents micr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s from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on Mt. Qomolangma (Everest) (ER) (28.02°N, 86.96°E, 6536 m a.s.l.), the Zhadang Glacier on Mt. Nyainqentanglha (NQ) (3... The work presents micr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s from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on Mt. Qomolangma (Everest) (ER) (28.02°N, 86.96°E, 6536 m a.s.l.), the Zhadang Glacier on Mt. Nyainqentanglha (NQ) (30.47°N, 90.65°E, 5800m a.s.l.), and the Guoqu Glacier on Mt. Geladaindong (GL) (33.95°N, 91.28°E, 5823m a.s.l.)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Variations of microparticle and major ions (e.g. Mg2+, Ca2+)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the microparticles and ions in the non-monsoon season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onsoon seasons. Annual flux of microparticle deposition at ER is lower than those at NQ and GL,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long distance away from the possible dust source regions as well as the elevation for ER higher than the others. Compared with other remote areas, micr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uthern TP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rn TP, but still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Greenland and Antarctica. The seasonal and spatial microparticle variations are clearly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ir mass 5-day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es of HYSPLIT Model. Resultingly, the high microparticle values in snow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westerlies and the strong dust storm outbreaks on the TP, while the monsoon circulation brings great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from the Indian Ocean, thus reducing in the aerosol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ARTICLE seasonal change spatialvariATION snowpits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s assessment based on planting suitability:a case study in a mountain county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3
10
作者 liu ju fu bin +2 位作者 wang yu-kuan lu ya-feng xu p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2期2568-2580,共13页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PE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means of ecosystem conservation. Opportunity cos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PES projects.However, the distri...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PE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means of ecosystem conservation. Opportunity cos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PES projects.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opportunity cost is usually unclear in mountainous regions due to the obvious environment change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and applied this method to Baoxing County, a typical mountainous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of southwest China. Planting suitability of 17 crops was assessed based on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and natural conditions data within a GIS environment.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 was quantified with a weighted summation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ultivate and each crop's opportunity cost. Finally,specific 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areas of the protection programs and land use st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s of PES in Baoxing County were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 $30 million,with a mean of 400.85 $/ha. 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displayed some obvious spatial variation and areas with lower 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s could be selected as priority areas for PES. 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planting suitability evaluation can make 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s mapping more reasonable. It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PES programs implementa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portunity cost Planting suitability Willingness to accept Ecosystem service Spatial variation Baoxing County
下载PDF
遥感图像信息容量约束区间的选择与空间分异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旭红 李飞 +3 位作者 张哲 秦慧杰 刘晓宁 李钢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遥感图像信息容量是一种能量化表征地表复杂度的评价指标。计算时考虑了像元点所处的整个局部区域特征,其大小与图像灰度层次密切相关,灰度层次越丰富,信息容量的值越大。信息容量模型构建的核心问题是约束区间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合理... 遥感图像信息容量是一种能量化表征地表复杂度的评价指标。计算时考虑了像元点所处的整个局部区域特征,其大小与图像灰度层次密切相关,灰度层次越丰富,信息容量的值越大。信息容量模型构建的核心问题是约束区间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合理适宜的参数设置是保证信息容量特性的关键性技术。选取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56个样区,以2007年ETM+和2008年SPOT5遥感图像为实验数据。采用了2种不同的约束区间的计算方法,即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遥感图像信息容量约束区间的选择方法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信息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反映地表空间形态结构的复杂度,信息容量和分形维数、信息熵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随着信息容量的增大,样区的分形维数、信息熵也在增大。信息容量的空间分异和陕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形态在空间上的变异是相关的,与陕西关中平原区的地表地物覆盖类型也是相关的,可作为地表形态结构复杂度定量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容量 遥感图像 约束区间 地表复杂度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The Study on Apparent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nxian M_S6.6 Earthquake on July 22,2013
12
作者 Chen Lijuan Li Yan'e +3 位作者 Yang Liming Chen Jifeng Chen Xuezhong Gong Liwe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2期193-207,共15页
Based on the waveform data observed by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of Gansu Province,we calculated the apparent stress of 422 earthquakes with M_L≥ 2. 0 occurring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Minxian earthquake fr... Based on the waveform data observed by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of Gansu Province,we calculated the apparent stress of 422 earthquakes with M_L≥ 2. 0 occurring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Minxian earthquake from January 2010 to July 2014 and obtain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apparent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nxian earthquak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igh value of apparent stress of earthquakes with M_L≥4. 0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epicenter area before the Minxian earthquake while that of earthquakes with M_L< 4. 0 was not;( 2) Apparent stress around the epicenter area showed an obvious increasing process before the Minxian earthquake and the increasing process has continued after the main shock,which means that this study area is still in the danger of stro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13 Minxian Ms6. 6 earthquake Apparent stress Temporal and spatialvariation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白晓燕 陈晓宏 王兆礼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809,共12页
基于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技术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选取处于剧烈变化环境下的东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198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在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中具有较高的精度(... 基于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技术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选取处于剧烈变化环境下的东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198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在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中具有较高的精度(总体精度达87.7%),可以有效避免"椒盐现象"发生;(2)1980~2008年东江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了2 854.4km2,流失的耕地主要转化为了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园地面积减少了667km2,流失的园地主要转化为了林地;林地面积增加了1 988.7km2,呈波动变化;草地面积比由4.9%缩减为2.0%;水域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城镇用地呈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高达186.23%。加强耕地保护和适度限制城镇用地增长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分类技术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时空变化 东江流域
原文传递
2001-2013年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14
作者 符静 秦建新 +1 位作者 张猛 龙岳红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9-1216,共8页
本文基于2001-2013年MODIS NDVI多时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区域近13年来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阐明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13年洞庭湖流域植... 本文基于2001-2013年MODIS NDVI多时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区域近13年来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阐明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13年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较为稳定,呈微弱减少趋势,速率为-0.3%/10a。(2)洞庭湖流域绝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呈自西向东递减趋势,高植被覆盖度及中高植被覆盖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88.63%,水体或低植被覆盖度及中低植被覆盖度仅占2.57%。(3)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为北部强于南部、东部强于西部。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极显著与显著减少的面积比例为5.30%、增加面积的比例为4.29%,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显著占90.40%。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洞庭湖流域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近距离下行逐层开采底板应变时空差异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洛锋 曹树刚 +2 位作者 李国栋 李勇 李奇贤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7-1004,1013,共9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行逐层开采条件下底板裂隙岩体的应力-应变演化过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结合渝阳煤矿M7、M8煤层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了一次采动与二次采动条件下煤层群底板应变时空差异特征,并进行了数值模...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行逐层开采条件下底板裂隙岩体的应力-应变演化过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结合渝阳煤矿M7、M8煤层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了一次采动与二次采动条件下煤层群底板应变时空差异特征,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研究表明:一次采动条件下,距开切眼较近(减压区范围)与较远的底板岩层分别经历"低应力压缩-卸压膨胀-膨胀稳定"与"高应力压缩-卸压膨胀-重新压实"两个不同应变演化过程。空间上,随工作面推进,底板岩层应变变化量经历由"S"形向"驼峰"状分布曲线过渡的演化过程;二次采动条件下,距开切眼较近位置未出现低应力压缩过程,而是直接出现卸压膨胀然后趋于稳定。空间上,随工作面推进,底板岩层应变变化量经历由拱形分布曲线向"S"形分布曲线过渡的演化过程。两次采动底板各点所经历的应变变化量峰值自开切眼分别呈现"递增"和"∧"形分布。这说明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过程中,覆岩采空区压实和膨胀区均参与底板应力重新分布过程,应变数值和变化规律与上覆岩层压实范围、原始压力载荷基数、空间边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行开采 底板应变演化 时空差异性
原文传递
1960—2014年松嫩草地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齐云 张继权 +3 位作者 来全 张峰 董振华 阿鲁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9-1778,共10页
基于1960—2014年松嫩草地13个气象站点的日值记录数据,计算与区域水旱寒热灾害、植被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14个极端气候指数;利用线性趋势法、间断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Sen斜率估计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松嫩草地极端气候事... 基于1960—2014年松嫩草地13个气象站点的日值记录数据,计算与区域水旱寒热灾害、植被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14个极端气候指数;利用线性趋势法、间断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Sen斜率估计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松嫩草地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势与时空格局.结果表明:表征极端高温指数的夏日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暖持续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表征低温指数的霜日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冷持续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区域变暖趋势显著;区域极端低温的增幅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昼;1970—2009年区域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明显,各指数突变也集中发生在这一时期;表征极端降水的各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普通日降水强度和持续干燥指数呈下降趋势,5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量、年湿期降水总量和持续湿润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表明区域气候呈微弱的暖湿化特征;松嫩草地南部和北部地区是对气候变暖响应最显著的区域;对极端降水指数而言,各指数南北分异特征明显,区域北部以变湿为主要特征,而南部则以变干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区域西南部的干旱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 间断趋势分析 时空变化 松嫩草地
原文传递
广西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羊绍全 陈严武 +2 位作者 韦福安 董金义 潘冬南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14-20,共7页
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通过压力系统、现状承载系统和发展支撑系统,构建广西旅游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旅游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通过压力系统、现状承载系统和发展支撑系统,构建广西旅游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旅游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广西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承载水平上。(2)根据多重分析和多重比较在空间分析上可分为五个等级:桂林和南宁为第一等级;柳州为第二等级;北海、防城港、河池和崇左为第三等级;钦州、玉林、贺州和来宾为第四等级;梧州和百色介于第四和第五等级之间,与两等级无显著性差异;贵港为第五等级。通过动态监测不同地市旅游承载力变化,对今后旅游经济阶段性发展和后续跟踪研究,提供借鉴性监测和探索,将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 模糊综合评价 时空分异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印度洋中北部声速剖面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物理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佳 杨坤德 +1 位作者 雷波 何正耀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2-299,共18页
海洋的声速结构对水下声传播有重要影响,在印度洋中北部复杂多变的海洋物理和水文环境中,获取声速剖面的时空统计分布规律对水下目标探测和水下声通信有重要意义.由于垂直梯度法在声速结构分析中的局限性及其在印度洋中北部海域的适用... 海洋的声速结构对水下声传播有重要影响,在印度洋中北部复杂多变的海洋物理和水文环境中,获取声速剖面的时空统计分布规律对水下目标探测和水下声通信有重要意义.由于垂直梯度法在声速结构分析中的局限性及其在印度洋中北部海域的适用性问题,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最优分割法对声速跃层进行分析,并应用最近10年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数据对印度洋中北部海域声速剖面的特征量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声速跃层的垂直结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还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表示方法,分析了印度洋中北部声速剖面拟合精度随EOF阶次的分布特点.根据印度洋的海洋物理特征,揭示了声速剖面特征量时空演变的内在物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分割法是适合印度洋声速结构的跃层判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判断准则参数;声速剖面拟合精度随EOF阶次变化的区域性分布特征较明显,其季节性变化较小;印度洋中北部的深海声道轴只在5°S以南明显存在,在15°S—25°S附近海域存在三个跃层;印度洋中北部声速剖面结构可分为单跃层、双跃层Ⅰ型、双跃层Ⅱ型和三跃层四种类型以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模态.声速剖面的分析结果对于水声传播和声纳系统的使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分割法 经验正交函数 声速剖面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环太湖地表城市热岛长期遥感资料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亚芳 张宁 +1 位作者 陈燕 朱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4-1403,共10页
利用MODIS/Aqua地表温度产品(MYD11A1)分析了2003—2013年环太湖城市地表温度和地表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地表城市热岛与大气稳定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在2003—2013年日间的不稳定类天数最多,约占总天数50... 利用MODIS/Aqua地表温度产品(MYD11A1)分析了2003—2013年环太湖城市地表温度和地表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地表城市热岛与大气稳定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在2003—2013年日间的不稳定类天数最多,约占总天数50%。不稳定类天数在2003—2010年呈增加趋势,2010年后呈减少趋势;中性类与不稳定类天数年变化的位相相反,与弱不稳定类天数年变化的位相大致相同。受云和降水影响,MODIS图像质量随着不稳定度的降低而降低。日间地表城市热岛在不稳定大气边界层条件下最强,城市热岛强度随着白天边界层不稳定度的降低而减弱。近10年来环太湖城市圈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用地面积增加,2010年环太湖城区的地表温度较2004年普遍升高约1℃,部分新城区的地表温度升高3℃以上,高温范围扩大,形成一条环太湖的高温带,分析地表温度和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对研究城市化带来的区域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地表温度 地表城市热岛 大气稳定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呼包鄂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及差异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秋亮 白永平 +1 位作者 李建豹 赵秀清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3,共7页
以县(旗、区)为研究单元,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四个方面采集20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1年、2005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可视化表达的方法研究了... 以县(旗、区)为研究单元,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四个方面采集20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1年、2005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可视化表达的方法研究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第一,呼包鄂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特点是县域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年际变化整体基本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城市化水平形成明显的等级差异;第二,呼包鄂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变化特点是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偏低,综合分值低于0的县(旗、区)占到六成以上;第三,呼包鄂市辖城区形成三个城市化中心,区内城市化水平具有低值集中、高值分散的特点;第四,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是城市化的热点区域,榆林市是城市化的盲点区域,榆阳区是城市化的隆起区域,白云鄂博区和石拐区是城市化的凹陷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时空变化 主成分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呼包鄂榆经济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