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持续性暴雨特征及青藏高原热源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施晓晖 温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1-620,共10页
利用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中国1961 2011年5 10月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季节演变特征,分析了持续性暴雨事件异常的环流形势,并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中国5 10月持续性暴雨事件的... 利用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中国1961 2011年5 10月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季节演变特征,分析了持续性暴雨事件异常的环流形势,并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中国5 10月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发生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逐年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际变化,且其季节内的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季节演变进程联系密切。通过对比和相关分析还表明,青藏高原前期的大气热源偏弱(强),将导致东亚夏季风偏弱(强),西南水汽输送亦偏弱(强),水汽聚集在中国南(北)方地区,最终使得夏季中国的持续性暴雨事件偏多(少),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中国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时空分布与变化 青藏高原 热源异常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分析1989—2019年黄河内蒙古段河冰时空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牟献友 宝山童 +2 位作者 张宝森 翟涌光 冀鸿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0-1455,共16页
获取河冰时空分布信息对黄河流域防凌减灾工作及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收集黄河内蒙古段1989—2019年冬季河冰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归一化未封冻水体指数(NDUWI)用以剥离被归一化雪指数(NDSI)误分为河冰的水体像元,确定了该... 获取河冰时空分布信息对黄河流域防凌减灾工作及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收集黄河内蒙古段1989—2019年冬季河冰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归一化未封冻水体指数(NDUWI)用以剥离被归一化雪指数(NDSI)误分为河冰的水体像元,确定了该指数划分河冰、水体像元的阈值,并利用NDUWI结合NDSI的方法提取河冰信息进而分析河冰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探讨了海勃湾水库调度及河床演变对河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河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游(巴彦高勒—三湖河口)。1989年以来,研究区内河冰经历“平稳期”(1989—1997年)、“扩张期”(1998—2000年)、“萎缩期”(2001—2019年)3个阶段,其中2000年出现河冰面积峰值,并于2019年减小至最小。各子段中,海勃湾至巴彦高勒(R1段)2015年前河冰分布稳定,2015年起受海勃湾水库建成影响,河冰面积大幅萎缩;巴彦高勒至头道拐(R2~R4段)河冰面积变化特征大体与全段变化相同。空间上,2015年后R1段以纵向萎缩为主,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R2段)左岸河冰萎缩,右岸河冰堆积仍有偎堤风险;三湖河口至包头(R3)段全段河冰漫滩现象严重,2016年起得以缓解;包头至头道拐(R4)段以局部漫滩为主,2016年开始以主槽封冻为主。上游海勃湾水库建成后的常规运用可有效减小下游黄河内蒙古段的河冰漫滩现象。研究成果可为黄河内蒙古段水库防凌调度及堤防安全隐患排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遥感 河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用500hPa月高度场作月降水预报所提供的可预报性时空分布 被引量:13
3
作者 严华生 严小冬 王会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6,共8页
研究了用前期2~4个月500 hPa高度场预报后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量所提供的可预报性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从空间分布上看,可预报性存在着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从时间变化上看,4、5、6月降水的可预报性没有8、9、11、12、1月... 研究了用前期2~4个月500 hPa高度场预报后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量所提供的可预报性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从空间分布上看,可预报性存在着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从时间变化上看,4、5、6月降水的可预报性没有8、9、11、12、1月降水的可预报性好.同时,探讨了影响这种时空分布变化的可能原因,指出将500 hPa高度场作为对我国降水进行月长期预报的唯一因子,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种种限制,为了提高预报效果,还需要考虑海洋等其它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高度场 降水可预报性 时空分布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